第495章 花錢(二合一大章)

崇禎最近有些煩心。

自惠王朱常潤叛逆軍被劉鴻漸以迅雷之勢擊潰,大明各地的勳貴們便上演了一處千里尋親記。

平日裡鳥都不鳥崇禎的七大姑、八大姨,各自拉着儲藏了上百年氧化發黑的銀子往皇宮裡拉。

並且不收都不行,勳戚們說了,都是一家人,大明有難他們也有責任,還望崇禎看在祖上先輩的面子上,讓他們再爲大明盡一份力。

銀子、珠玉瑪瑙、字畫、古董,還有喪心病狂的勳戚把家中儲存了不知多少年的糧食都拉了過來。

纔不到半月時間,戶部的太倉庫再次爆滿,戶部尚書倪元璐跟過年似的,開心的臉盤子綻放的猶如一朵菊花。

崇禎一聲令下,內帑又騰出好幾處庫房才堪堪容納下勳戚們的‘孝敬’。

而距離京城更遠的勳戚爵爺們仍在陸陸續續的向京城匯合。

三百年了,與大明同休的勳戚們從來沒有這般齊聚過,就是兩個多月前的鴻門宴都比不上。

所有的勳戚彷彿商量好了般,基本拉來了家中至少一半的家產。

不由得他們不老實,被處置過的勳戚家中拉出來多少貨,崇禎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外加上撒網般滿大明跑的東廠番子、錦衣衛緹騎……

並非所有的勳貴京城都有房產,京城各大酒樓、客棧這些天也賺了個盆滿不滿,後來的爵爺們甚至不得不住進民居。

只是截止今日,崇禎一個勳戚都未曾召見。

他最近很糾結,事兒是他挑起來的,勳戚們也服了軟,所有的事情都入先前預料般,大明不缺銀子了,而且是三百年來第一次這麼富有。

可是如何處理這些勳戚,成了崇禎心裡最大的石頭,內閣大學士建議崇禎得饒人處且饒人,既然人家已經交了一半家產,且訓斥一番放其回家便可。

崇禎並未應允,他不太相信這些閣臣,除了武英殿大學士劉鴻漸不在京外,半個多月來只錦衣衛上報的,其餘六位閣臣被一應勳戚‘拜訪’了一百五十六次。

這些勳戚安的什麼心不言而喻,這天底下唯一跟他一條心的,除了遠在江南的安國郡王劉鴻漸外,他不相信任何人。

他明白,勳戚必然不能就這麼放回去,否則百年後,大明還是這幅樣子,甚至他們拉回來的銀子都不見得夠他們的俸祿。

只是如何處置確實棘手,整個大明的百姓都在對京城的混亂議論紛紛,朝臣們更是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

叛的輕了不痛不癢,叛的重了難免受後人詬病,雖然黑鍋他背了,但既然已解了燃眉之急,他也不想做的太絕,左右爲難之下,崇禎又犯了優柔寡斷的老毛病。

他在等,等那個帶給大明、帶給朱家希望的人歸來,他相信在這小子眼裡,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這種信任不知從何時起已經在他心裡根深蒂固,也許是那小子的不拘一格,也許是那小子的淡泊名利。

十一月十八,錦衣衛報,安國郡王率京營兵距離京城已不足五十里。

崇禎下了早朝後當即下令放假半日,率朝臣與他親自出城迎接,迎接大明的功臣,迎接那個喜歡臭屁的小子。

朝臣們自然不敢忤逆,且不說他們沒那個膽量,大明三百年來從未如此富有過,安國郡王足以值得這一殊榮。

一同前去的還有排得上號的勳貴,加一塊足足有上萬人。

…… www☢TTKΛN☢¢O

當劉鴻漸打馬行至安定門外時都驚呆了,數百朝臣的臉宛若數百朵菊花,都咧嘴朝着他微笑作揖,崇禎也不例外。

“恭迎安國郡王得勝而歸!”在鴻臚寺卿齊忠明的指揮下,諸臣、勳戚齊聲禮讚。

大明安定了,大明有銀子了,功臣回來了。

一衆勳貴也咧着嘴鞠禮,只是心中有多少個MMP不得而知。

“皇上,您這是作甚,折煞小子了。”劉鴻漸不理睬衆臣和勳戚權貴,直接走到崇禎面前行禮。

他心中驚詫而又不安,這顯然已經超脫了他的預料,這份殊榮不是一個臣子所應享受的。

“佑明回來了。”崇禎不理劉鴻漸的惶恐,拉着他便上了御輦。

“皇上,您這是把微臣往火坑裡推呀!”劉鴻漸心中忐忑,他從未想過這般風光。

朝臣包括崇禎一家子都清楚,他劉鴻漸是大明的功臣,可他是如此年輕,也許現在崇禎信任他,以後呢?

崇禎掛了咋整?即便到時朱慈烺和朝臣依舊肯定他的能耐,待大明太平了,誰會希望大明頭上懸着一把屠刀,一把輕易就能使大明易幟的屠刀。

到時即便他沒有這般想法,誰又會信呢?高處不勝寒,悠悠衆口呀!

“佑明爲何說這些,你可知道如今國庫和內帑有多少存銀?”崇禎完全沒看出劉鴻漸的憂慮,只是壓着心裡的開心事似乎找到了宣泄口。

他當了十八年窮皇帝,一朝鉅富竟有些後世暴發戶的毛病。

“至少得有個一億兩吧。”劉鴻漸沒敢多猜,不過看崇禎這幅樣子,應該比上次抄八大奸商來的多。

“哼哼,只黃金白銀就有一億兩千多萬兩,勳戚們交上來的一應字畫珠玉等,至少也是這個數字。”崇禎大叔開心的像個兩百斤的胖子。

“哦,是挺多。”劉鴻漸並未顯得有多興奮,銀子這東西,多到一定程度不過是一串數字,這跟後世的某位馬姓大佬的觀點倒是一樣。

再多的銀子不過是一日三餐,再顯赫的地位仍舊逃不過吃喝拉撒,能否萬世永存不說,能不能善終都是問題。

“佑明,朝臣皆建議朕放過那些勳戚,你意下如何?”見劉鴻漸根本對銀子不感冒,崇禎也覺自己有些失態,隨即問出了困擾他許久的問題。

“皇上欲如何處置?”劉鴻漸沒有回答而是把問題拋給了崇禎。

“朕意,以惠王朱常潤爲首的叛逆全數處斬,其僕從、親衛、俘虜全數流放東北省,那些詔獄中的冥頑不靈者,皆數除爵。

至於這些主動前來投誠的,朕意欲降爵、收回鐵券。”後續事項的處置,早在劉鴻漸領兵下江南時,二人便已做了商議。

按照原有的計劃,是要把所有忘恩負義的勳戚全數除爵的,只是崇禎覺得太重了。

也許是太倉和內帑的銀子起了作用,也許是崇禎念及祖上功勞,總之他心軟了。

“皇上宅心仁厚,此番處置微臣並無異議,只是還需加一條。”劉鴻漸思索一番皺眉道。

“哦?佑明所說這一條是指?”崇禎反問。

“田畝皆數收歸國有,重新丈量,重新分配!”必須趁熱打鐵,趁着勳戚們人心惶惶,快刀斬亂麻,否則若是此時放虎歸山,以後想再提此事,又要事倍功半。

“皇上,古往今來兩千年,百姓造反者無非兩種情況,其一缺吃少穿,其二土地兼併,說到底還是沒有吃的惹的禍。

歷朝的更迭也大多是重新分配了土地以安民心,只是新朝確立以後不出百年,土地兼併復起,於是民亂依舊,兩千年來莫不如此。

我大明之土地兼併更甚,如今雖有高產作物諸如土豆、紅薯,也不過讓百姓暫時求得溫飽,若不加以處置,即便土地豐收更多的米糧,百姓仍舊要忍飢挨餓。

因爲,他們沒有土地!”劉鴻漸細細思量謹慎的道。

“佑明的意思是……土地均分?”崇禎皺着眉頭猜測。

“皇上只說對了一半,土地是要均分給百姓,但其所有權仍屬朝廷、屬戶部、屬皇上!”

事實證明,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百姓的做法是錯誤的,百姓沒有朝臣、勳戚、地主般的見識,一旦家裡落了難急需用銀時,首先想到的便是把土地賣給地主以救急。

這樣一來,適逢天災,土地兼併仍舊愈演愈烈,治標不治本。

劉鴻漸所言的均分,是在朝廷擁有所屬權的基礎上均分,百姓只擁有田地的使用權而無買賣權。

朝廷需要針對田畝制定一套嚴格的章程,凡是私自買賣者買賣雙方皆重罰,輕者發配,重則處斬,土地收回。

這與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似而又有不同,畢竟是封建社會,一切法令皆是朝廷、皇帝說了算,上令下行不如後世般麻煩。

劉鴻漸不知道這種制度在此時的大明是否合適,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保住了百姓們的利益,只要百姓支持朝廷,所有事都不是事兒。

劉鴻漸的解釋很通透,崇禎雖然沒聽說過什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也大致明白了劉鴻漸的意思。

“佑明,這麼做固然有諸多益處,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每戶百姓家中開枝散葉人口增多,土地還是不夠如之奈何?”崇禎想的比較多,不過也確實有這個問題。

“皇上,此事臣也考慮過了,這個問題不大,朝廷可鼓勵百姓們開墾荒地,荒地三年之內免除田賦,三年之後收歸國有,但使用權依舊歸開墾者。

另外咱們的軍械所也一直在研究作物的增產甚至在研製肥料,糧食不是問題,至於人口,皇上你相信嗎,只要水師建成,大明的百姓根本不夠用。

而且太倉以及內帑的存銀,咱們必須在三年之內花光!”劉鴻漸語出驚人。

華夏民族自有記載起,一直到被列強打開國門,小農經濟一直桎梏着華夏人的騰飛。

大明重農抑商,世人皆以工匠爲恥,熟不知正是這些默默無聞、忍受世人譏諷的匠人們,撐起大明的一磚一瓦、撐起大明的軍備、撐起大明的脊樑。

崇禎身處其中看不明白,朝臣看的明白但不想改,劉鴻漸看的明白還擁有改變這一切的能力。

只要朝廷重視起商業和工業,按照劉鴻漸的預測,只怕到最後朝廷便要鼓勵種地了,畢竟如果工人比農民掙得還多,誰還會去種地呢?

他有技術、有上帝的視角,可以看到比世人更遠的地方,只要崇禎應允,工業強國,商業富國,大明大有可爲!

“佑明,你莫不是跟朕開玩笑吧!”崇禎一聽便急了,倒不是因爲土地的分配,而是劉鴻漸所說的後半句。

三年之內,把太倉和內帑的銀子全部花光!

花光了,朝廷用啥?日子不過了?

雖然面前的小子很能給他撈銀子,可也很能花銀子呀!

一年多來,從京城百官手中撈了一大筆,從山xi、陝xi又撈了一大筆,可前前後後纔不到兩年,竟被二人合夥給花光了。

以至於花光了後,崇禎才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敗家,並下定決心此番收入太倉和內帑的銀子一定要剩着點用,斷然不能像先前般大手大腳。

而如今呢?他最信任的臣子竟然讓他三年之內花光兩億!

崇禎盯着劉鴻漸,似乎是在確定這小子是不是在開玩笑。

“皇上,臣沒跟您開玩笑,如果您還信微臣!”劉鴻漸目色鄭重。

他對經濟知道的不多,但畢竟受過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他還是知道的。

銀子,或者說貨幣,必須在流動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如果只是屯在國庫中、吞在勳戚的地窖裡,銀子便失去了貨幣的本來作用,不過是一堆生了鏽的金屬。

大明缺銀、缺銅,大量的銀子和銅錢皆被勳戚、商賈屯於家中,導致市面上流通的銀錢太少,交易不便不說,物價也隨之上漲。

花吧,把銀子全部花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把銀子放出去,修路也好、鋪橋也罷、疏通漕運亦可,用最快的時間建立起大明的交通脈絡。

利用便捷的交通,鼓勵工商,徵收商稅,讓銀子動起來,讓百姓動起來,整個大明才能煥發新生。

劉鴻漸一番長篇大論,把崇禎說的一愣一愣的,崇禎沒有直接拍板,他需要時間好好消化一番。

華夏民族的工農商一直都缺乏理論基礎的支撐,劉鴻漸深知這一點,但他相信崇禎會想明白的。

路還得一步一步走,他需要扮演的便是那個引路人,大明的引路人!

只是使劉鴻漸始料未及的是,崇禎性子太急了,他想了一夜沒睡好,第二天一頓亂棒,直接把朝臣們給打蒙了!

……

PS:加快節奏,加快節奏,加快節奏……

第54章 朱純臣的膽量第524章 窮究於理,成就於工第811章 誰來老子就打誰(第三更,白銀盟加更9/20)第180章 城下之盟第206章 排隊槍斃第765章 信仰永不斷絕第505章 曹化淳的助攻(近五千字二合一大章,求訂閱呀,要死了……)第658章 專治腰疼第145章 皇莊第19章 瘋狂的鏡子(求推薦票)第163章 察哈爾部(求推薦票)第33章 棒槌!揍他(求推薦票)第170章 人各有志(第六更,爲打賞加更)第26章 吳孟明的家底第701章 先錘了他再說第640章 朱慈烺的擔憂第805章 新任大名第312章 有我罩着,放心便是(第五更,打賞加更1/3)第811章 誰來老子就打誰(第三更,白銀盟加更9/20)第171章 打響新年第一炮(第一更)第474章 比凌遲更殘酷的刑罰第597章 攝政王不攝政第205章 傳家的手藝(爲盟主 聽葉飄雪 加更3/5)第150章 悽慘的匠戶第721章 只彎腰是不夠的第444章 蒙古獒第344章 背叛(第二更)第109章 苦戰(三)第275章 令行禁止第836章 一個不留第612章 本王忍你很久了(第三更,爲盟主 騎單車載美女 加更1/3)第28章 抄家!抄家第24章 殺雞儆猴第402章 熟女的鄙視第108章 苦戰(二)第428章 將了一軍第561章 上窮碧落,下追黃泉第798章 似曾相識第495章 花錢(二合一大章)第760章 印第安人第104章 厚顏無恥(求推薦票)第84章 崇禎閱軍(二)第397章 讓建虜與愛斯基摩人爲伍第303章 邊軍的狂歡第100章 敗露第256章 兩千年前的酷刑第528章 買票,登船第351章 戰略反攻(第四更,推薦票加更)第93章 犯賤的範建(求推薦票)第879章 陷落(第三更)第209章 崇禎也土豪第824章 這是一枚臭彈(第四更,爲白銀盟加更18/20)第766章 大明的條件第475章 特別的恩賞第509章 不跟你玩兒了行不行(二合一)第381章 皇上,香不香?第58章 臉皮厚的境界第698章 咱們是朋友嘛第608章 抱歉,王爺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35章 好貴的船票(求推薦票!)第464章 這鍋,朕背了(第四更,900均訂加更)第520章 木頭也能當錢花第212章 一腔好心餵了狗第297章 崇禎的心願第714章 不宣而戰第99章 爭論第259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第473章 又立了大功第767章 大明的援助第680章 同仇敵愾第800章 伏擊第946章 八仙過海第402章 熟女的鄙視第451章 起駕回京第894章 家常(第十三更)第877章 秘密協定第653章 就是頭鐵,不服就來死磕第376章 以逸待勞第793章 田川家第858章 初雪第643章 永別了,大叔第783章 朕不頭疼(第七更,爲白銀盟加更4/20)第137章 爭辯(求推薦票)第415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567章 無賴戰術第342章 你們只管去諫第586章 崇禎禪位,行文天下(第五更,爲盟主天忉酬勤加更3/3)第628章 朝廷不是背鍋俠(第三更爲盟主秋夜大人最喜歡看書加更1/3)第109章 苦戰(三)第508章 改建西山(二合一)第235章 前屯攻防戰·曲終人散(十)第717章 不祥之兆第299章 軍械所,擴張!擴張!第612章 本王忍你很久了(第三更,爲盟主 騎單車載美女 加更1/3)第570章 狙擊手炮手的戰爭第693章 明君不好當第467章 爲生民立命第234章 前屯攻防戰(九)第123章 土改宣言(一)第327章 掙點銀子不容易(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