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勘探非常麻煩,還非常燒錢。
一般的海底勘探方法就是人工製造地震波,然後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對海底地質構造進行分析,最終建立起三維模型。
別的不說,工程勘探船光一天油費就幾十萬。
爲了製造地震波,需要把壓縮空氣槍放入海水中。
爲了檢測地震波數據,需要把壓電地震檢波器佈置到海水中。
以前用的方法時長長的拖網,把採集電纜和水鳥放入水中,利用採集電纜接收各岩石層反射回的不同特性的地震反射波。
但是這隻限於淺海,因爲海水會對地震波檢測造成極大的誤差。
勘探深海就需要把壓電地震檢波器儘量放到海底,越靠近海底數據越準確。
這就需要載人潛水器了。
華國以前用蛟龍號時,下潛一次設備成本就超過200萬,每次航次十幾次下潛,然後需要保養維護,再燒掉五六百萬。
當發現某塊地表可能存在油氣田時,還要下鑽頭進行測試。一套鑽頭又是幾十上百萬,如果測試失敗,這鑽頭錢又算白白浪費掉了。
另外,蛟龍號的體型很小,載重有限,用於採集海底物質的重力柱容量有限,好不容易下潛一次,很快就要上浮,這就更浪費了。
所以,就有了蛟龍二號。
對於這個項目,江遠實際上參與不深,他只是做了兩件事。
一個是在國家上層允許的情況下設計了一塊‘深海用超級電池’提供給蛟龍二號,把蛟龍號的110千瓦時的蓄電池提升到了120萬千瓦時,簡單粗暴地解決了能源問題,而且還有非常大的富裕。
另一個是用科技定向進化強化了地震波分析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海底地質成像的準確度和速度。
於是,蛟龍號脫胎換骨了!
當時,江遠拿出超級電池--其實就是包上外殼的能量結晶--的時候,蛟龍號項目組簡直瘋了。
同樣的體積,差不多的重量,電池容量提高了1萬多倍,這還是電池?!
這是核彈吧?
他們這才明白過來,怪不得江遠要賣掉新型鋰電池技術,國家還沒意見,原來已經有了更先進的技術!
後來,江遠又把地震波分析技術提高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時,蛟龍號的工程師看江遠的眼神就如同看神一般,崇拜到了極點。
當然了,江遠給他們的只是電池黑盒,不論如何都不準拆開的。
有了這種電池,無數技術難點都不再困難,工作效率極大提升。
原本的蛟龍號能在海底作業10個小時,現在肯定可以增加無數倍。
另外,電池不足導致載重不夠,載重不夠導致重力柱小,最終導致蛟龍號不得不頻繁下潛上浮的問題,現在也解決了。
甚至連成本都極大降低了。
蛟龍號每次下潛時其實是幫着一塊上噸重的鐵塊的,然後再上浮時鬆綁,這樣可以極大地降低電能消耗,但是非常燒錢。
一個航次,上浮下潛十幾次,就要扔掉十幾噸鐵塊。
現在不需要了,電能是絕對充裕的,直接用電機推動上浮下潛就行,節省了大量資金。
總之,電池的巨大躍進給蛟龍二號帶來的改變是方方面面的。
只不過在江遠的強烈要求下,華國深海研究所爲了加快研究速度,蛟龍二號絕大部分都採用了跟蛟龍號相同的設計,外形幾乎一模一樣。
正因爲此,蛟龍二號的極限下潛深度還沒有達到江遠需要的一萬米,只有七千米(這仍然是全球同類作業型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
所以,這艘蛟龍二號,其實不如叫蛟龍改更恰當點。
華國深海研究所正在研製的蛟龍三號,才徹底拋棄了蛟龍號的桎梏,充分利用超級電池的強大。
等明年年初蛟龍三號問世的時候,江遠萬米勘探的目的才能完全達到。
即便如此,蛟龍二號已經遠遠不是蛟龍號能比擬的了。
亞歷山大顯然從新聞上看到過蛟龍號,對此他非常眼饞,有了蛟龍號這種勘探利器,他的個人財富很容易就能翻個數倍。
可惜,以毛熊的墮落科研實力來說,這注定只是幻想。
在衆人矚目中,蛟龍號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海面上。
由於增強了電機功率,蛟龍二號的下潛速度達到了50米每秒,移動速度更是比之前翻倍,一次性持續工作時間更是超過200小時!
當然,絕對不可能一次工作200小時,機器沒有問題,3名潛航員也受不了。
江遠把亞歷山大和瑪利亞的加入了內部頻道,他們可以從DT2聽到蛟龍二號的語音彙報。
三分鐘後:
“一切正常,蛟龍二號已經觸底,深度5813。”
亞歷山大注意到,周圍的工程師只是簡單鼓了鼓掌就散開各自回到工作臺工作,顯然對此已經習以爲常,這說明蛟龍二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船上的總工開始發佈命令:
“按照原定計劃,開始執行勘探任務,方向東南,座標......”
在陸地上,人類一般使用電磁波遠程傳輸信號,但是在海中電磁波受到嚴重干擾。
蛟龍號深入海底數千米,爲了保持跟母船的聯繫,採用了聲音傳播信號的方法。
聲波在水中的傳輸速度只有1500米左右,以這裡5800米左右的深度,來回需要7秒。
所以,過了一小會才收到潛航員的回覆:
“是,開始執行任務。”
這時,亞歷山大發現自己眼前出現了一個三維的海底地圖,一個梭形的紅色圖標顯示在中間,它周圍起伏的地形完全標識了出來,遠處則是一片空白。
在亞歷山大眼中,紅色梭形圖標上方顯示着小字,還被貼心地翻譯成了毛熊語:蛟龍二號,深度5813,座標......
很快,蛟龍二號開始移動,然後奇蹟出現了,三維地圖逐漸填充,地下地質情況也開始繪製出來。
起起伏伏的海底地表下,出現了各種顏色的大塊分佈。
“深灰色的是無用的岩石和泥土,黑色的是石油,灰白色的是天然氣,其他顏色是各種資源礦產。”江遠指着空中的虛擬圖像笑着介紹道。
亞歷山大已經震撼得無法言喻,他從沒想過如此直觀快速的海底探測方法。
一大片一大片的深灰色出現。
很快,地圖西北角的邊緣開始出現了黑色和灰白色的大塊,一直向西北和地下蔓延,超出了探測範圍。
紅色的鐵、藍色的銅、紫色的硫化物、黃色的錳化物,五顏六色的資源礦產如同繁星,分佈在海底深深淺淺的位置,等待人類開採。
海底的財富從沒有像這一刻一樣坦露在外。
蛟龍二號以25節的航速繼續向東南航行,地質地圖逐漸地向未知的空白推進。
亞歷山大呼吸急促起來,眼中逐漸充滿了貪婪。
海底真是太富饒了!
海面上衆人乘坐的工程船一路跟隨蛟龍二號。
這時,突然傳來潛航員的彙報:
“發現海底斷層,估計超過1000米!”
過了一會,地圖邊緣纔出現一個深不見底的懸崖。
二號井口就要來了!
江遠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