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艦長令!!”
“通訊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各雷達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宇宙導航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各引擎系統自檢完畢,一切正常!”
……
“座標設定完畢,導航程序生成中,導航程序生成完畢,對應六、七、八、九、十一號引擎準備中,引擎系統準備完畢!”
“目標木星,點火!出發!”
……
龐大的宇宙港內,無數人見證了遠征一號突然下方的引擎噴口突然爆出炫目的火焰,隨後沿着一個固定的角度,呼嘯而去,速度是如此之快,片刻後便這艘承載着地球文明的宇宙鉅艦便在衆人眼中便只剩下一個隱約閃現的小點!
而在遠征一號內部,無數人也呆在自己的家中,看着屏幕中他們距離地球越來越遠,直到只能看到羣星閃耀,而地球也成了艦艇背景中的一顆星星!
嶄新的歷史,開始了!
……
在宇宙間航行,要確定一個星球的準確座標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這可跟在地球上旅行有着本質的區別。
地球上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一般來說兩個地點之間的相對位置跟距離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動腦筋,搭上飛機就或者動車就能走了,但是乘坐宇宙飛船要到達另一個星球卻不一樣,因爲所有的星球都是處在不停運動的狀態下的,而且速度很快。
做爲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龐大木星的公轉速度跟其它行星比起來並不算快,一個公轉週期需要大概11個地球年,但平均下來它的速度也達到了4.7萬公里每小時的時速。
這顆足足是地球1316倍大的巨大行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有6.3億公里,而距離地球最遠的時候則達到了近13億公里,兩者間可是相差巨大,在加上木星的強大引力,如果遠征一號直接闖入木星的引力範圍,那麻煩就大條了。
用於探索宇宙的遠征一號的確有着強大引擎系統才能保證足夠的速度,但這可不代表着這些引擎能夠在短時間爆發出足夠的動力,6用來掙脫一個巨型星球的重力束縛。如果真的有這麼厲害,遠征一號也不需要等待宇宙港建成纔開撥了,早就能在地球上建設然後直接從地面直接進入太空了。更別提木星的引力可比地球要大的多,大概是地球的2.5倍。
所以向遠征一號這樣的鉅艦可是不能貿然進入到木星強引力干擾範圍內的。尤其是木星還是個強大的輻射場,其輻射場是地球的十多倍,就好像一個天然的軌道加速器,不停而瘋狂的捕捉着各種粒子,這可不是地球的範艾倫輻射帶所能比擬的,真要算起來,木星輻射場幾乎是範艾倫輻射帶的一百萬倍,其危險性可想而知,而木星還只是太陽系內的一顆行星而已。
所以首先遠征一號要做的是計算出繞日軌道與木星軌道最近同時又暫時遠離木星的一個交叉點,到達距離地球足夠安全的某個位置後,啓動空間摺疊技術,將出口設定在預先計算好的交叉點附近,然後計算木星在軌道上的大概位置,小心翼翼的到達木星附近,然後派出小型戰艦,放出各種觀察裝置,如果有需要還可能派遣登陸艦到木星系統附近的衛星上收集各種資料。爲了應對木星的這種強輻射環境,這些裝備還必須帶有強大的輻射屏蔽裝置。
木星之旅大概預計需要地球時間兩週,其中一週用於趕路,一週時間則停留在木星系統內部,進行各項科研活動。
這些時間都是不能省的。
遠征一號是爲了幫助地球人類尋找新的宜居點,雖然說這次太陽系內之旅只是爲了試車,但是這個試車可不僅僅只是包含了對遠征一號本身進行長途旅行的檢測,更包含了對於艦載的各種設備,以及鉅艦內部各種型號艦艇實戰能力進行檢測,當然順帶着的各項科研也是必不可少的。用華夏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來都來了,總不能什麼都不幹就轉身走人吧?
更別提還有科學家一直懷疑木衛系統中有適合人類生存的宜居星球,比如正在艦上工作的德國天文學家威廉·克萊斯,有了這次木星系統實地旅行的機會,不讓這些科學家收集足夠的樣本,遠征一號上的科研部指不準會有暴動的可能。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指揮大廳內的一衆人們需要操心的了。
在遠征一號高速行駛過程中,是不會將外層的各種戰艦放出去的,主要是因爲這些戰艦無法獨立承受空間摺疊後帶來的龐大壓力。換而言之,這些停泊在遠征一號外層的艦艇都不具備超遠距離航行的能力,只能依靠遠征一號來長途航行。
可以將遠征一號看成一艘超巨型的航母,只不過這艘航母不是巡遊在海面上,而是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所以這個時候就是艦艇上衆人的假期了。
除了少數人還需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外,大部人都處於休閒狀態。當然,即便是這種半休閒狀態,每天還是需要完成各種訓練活動的。當然,今天是個例外,首航的日子,無數人聚集在生活區中心廣場的大屏幕旁,觀看着艦艇外一切。
其實這些景色大家並不陌生,在《星空戰記》這款遊戲中,大家都有坐在宇宙飛船中遠航的經歷,但畢竟今天他們看到的是現實中的宇宙。
隨着加速狀態的完成,內部引擎受到節流調速感應裝置的控制,讓飛船變得更爲平穩。其實即便是顛簸,生活區的感受也是很輕微的,畢竟遠征一號太大了,大到像是一個移動中的中型城市。
虛擬屏幕中,朝向太陽一邊的飛船外層金屬板已經展開,正肆意的吸收着光熱,同步轉化成能量儲存在後備能源系統中,發射的光茫看上去像是白熱的金屬在肆意燃燒,而另一邊則是無邊的黑暗,當然,黑暗中肯定隱藏着無數的星星,只是從這個角度無法看到而已。
兩架裝載着t658型監聽探測器的超小型衛星被悄無聲息的放了出去,這些監聽器就好像一個座標定位儀,在空曠的空間中,它們將沿着固定的軌道運動,自帶的電磁波探測系統將自動記錄分析來自於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更遠宇宙的各種宇宙射線、x射線,以及肉眼無法看到的各種奇異景象,然後通過定時的量子傳訊將這些信息自動同步到遠征一號上。
它們既是遠征一號的眼睛,同時也是漫長宇宙之旅上的座標,直到壽命耗盡,或者因爲各種意外被毀滅,否則它將一直工作下去,源源不斷的爲遠征一號提供無數的信息,在未來幫助這艘鉅艦從各個角度去探索星圖。
同型號的探測設備很多,是以百萬爲單位來計算,鉅艦上還有專門生產這種設備的產線,只是現在距離地球還並不遠,所以不需要放出太多這種小型探測儀,放出的這兩臺與其說是爲了探測,不如說是爲了檢驗這些產品的性能,獲得更多的參數。
等到了並不熟悉的星空,這種探測器就能派上大用場了。只有不計成本的大規模投放,才能獲得更爲詳盡的各種宇宙參數,而這些參數對於未來的宇宙遠航極爲重要。如果這些探測器足夠幸運,說不定還能堅持到下一代人類宇宙遠航飛船的到來,那個時候這些放出的探測器定時放射的信號可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燈塔一般,可以爲後來者指引正確方向。
相隔指揮大廳十米之遙的另一個滿載各種電子設備大廳內,數百操作人員正在各自的操作檯前校對着探測器的各項參數。
這裡是星圖繪製室。
爲了讓這些探測器儘可能的生存更長時間,各種應急程序設置必須要精益求精。同時這個大廳還要負責處理未來無數類似探測器經過量子超腦分析後回饋的各種數據,在根據指揮艙星圖測繪員給出的數據,製作精度極高,甚至能夠還原某個區域星球運行常態的動態精確星圖。隨後通過量子超腦的計算跟驗證後,進行存儲、備份、併發回地球。
這是極爲精細的工作,每一份星圖都需要這些工作人員通過各種反饋數據進行反覆對比、測量、驗證,量子超腦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是要讓繪製的星圖足夠精準,能夠經得起百年後動態預演,就絕對離不開三班守在工作臺前進行這項工作的一千多名員工。因爲宇宙中的星系是動態的存在,只能說是相對穩定,有太多的可能造成星系內出現變數,導致整個星系的各星球位置發生變化。
比如一顆超大的太空隕石跟行星碰撞後產生的大爆炸,很可能直接影響一顆星球的軌跡,而當星系內某顆星球軌跡出現變化,其連鎖反應可能造成整個星系內無數星球開始偏離,通過種種調整後,才重新迴歸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這就是星圖的時間推演。
這些人必須通過所獲得的各種信息,判斷某段時間內這些星系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並推算出一副跨越時間同時又儘可能準確的動態星圖。也只有這樣的星圖才能夠最大程度幫助未來的地球文明進行深空探險,這同樣是遠征一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在星圖繪製室旁邊還有一個同樣規模的大型操作室。
不過此時這座操作大廳內卻沒什麼人,這裡是分管外層停泊的所有艦隊的總調度室。
當有戰艦需要被派出時,就需要這裡的人進行調派工作。
遇到有作戰任務的時候,總參謀部下達的各項作戰任務也會通過這裡經過驗證後下達到每一艘艦艇上。
此時遠征一號處在巡航階段,沒有外派艦艇,所以直有寥寥十來個人留守在崗位上,以應對緊急時刻的調派任務。
跟這些在加班的人同樣忙碌的或許就是正在底層進行各項研究的隨船科學家了。
三百多科學家,加上他們的各自項目的助手足足有大概二千多人正在二、三層忙碌着。
這些科學家嚴格說起來都是星空集團最寶貴的財富。通過自願申請跟選撥才登錄上了遠征一號。他們是遠征一號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擔負着尋找可能適合人類生存並給出各項星球改造計劃的任務,順帶着還會利用太空或者其他星球的特殊環境,進行各項學科的研究。
至於最底層跟最頂層服役的機甲戰士,則正在進行每天的例行訓練。
當然,跟在地球上服役一樣,這些精銳戰士也會有假期,可以到六、七層的生活娛樂區進行各種休閒活動。而且每隔半年會有一次輪班,跟負責內務的戰士交換崗位。
不過真要說起來,其實軍營內部也是很舒適的,各項娛樂設施也很齊全。如果不是因爲需要各種社交釋放情緒,這兩個準軍事區域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他們是最早登錄的單位,說起來已經在遠征一號上生活了足足半個月了,早已經習慣了遠征艦上的生活。雖然今天的日子比較特殊,是遠征一號正式遠航的日子,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卻跟前半個月沒什麼不同,無非是引擎啓動時感受到了微微的顛簸。
就這樣,遠征一號在寂靜到可怕的宇宙裡前進着,如果按照地球上的速度來說,它的速度很快,達到了18公里每秒,但相對於浩瀚空闊的宇宙而言,這個速度可絕對不能算快,比地球的公轉速度每秒還要慢了大概11公里,就好像是一隻揹着重殼的蝸牛,在宇宙中靜靜的挪動着,它將保持這種速度航行二十二個地球時,趕到經過嚴格計算的受到太陽系內各種引力場影響相對最小的位置,進入第一個空間摺疊區,前往等待着他們揭開神秘面紗的木星系統……
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