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在中國,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然而在貞觀元年,中秋節卻還沒被確定爲正式節日。
朝廷八月十五不放假,這讓趙雲澤很鬱悶。
雖然此時中秋節還不是正式的節日,但是八月十五這天也是有特別活動的,那就是拜月。
《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所謂春朝日,就是說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陽,這項活動都是列入祭農大典一同進行。所謂秋夕月,就是天子在秋天要祭拜月亮。而拜月的時間,就是八月十五晚上。
祭拜日月,也與農事有關。春天拜日,農耕開始,天子祈禱風調雨順;秋天祭月,莊稼收穫,天子代萬民感謝上蒼。
日爲陽,天子祭日白天進行,率百官與百姓光明正大的祭拜;月爲陰,天子拜月在晚上進行,只率後宮嬪妃於皇宮祭拜。
拜月的習俗,從東周春秋時就已經開始了。後來,這項活動也不只是皇家的專利了,先是士大夫效仿,後來又流至民間。慢慢的也就形成了八月十五拜月、賞月的習俗。
唐初之時,民間的拜月活動,多由家中女眷主持參與。這也更符合月亮屬陰的性質。這時的女子拜月,還有另外一種意義,那就是向月神祈求婚姻或者子嗣。
拜月,除了一般的水果、糕點、三牲之物,還有必要的五穀糧米。這些糧米,最好是自家地裡出產的。
趙雲澤在趙家莊的那五百畝地,昨天已經收穫完畢。今年,趙雲澤免了趙家莊鄉親們的糧租。但趙守義還是於八月十五這天,帶着莊中的幾名老者爲趙雲澤送來了一袋大豆和四袋高粱。另外還有一些雞蛋、雞、鴨、羊肉、果子等物。
用趙守義的話來說,這些東西是趙家莊鄉親們的心意。就算趙雲澤家不缺糧食,可八月十五拜月還是要用自家地裡出產的糧米的。這些東西,就當是送給趙雲澤家拜月用的。
人家送都送來了,趙雲澤自然不能不接着。他於中午設宴款待了趙守義和那幾名老者。
趙守義他們臨走時,秦茉兒還又送了他們一些布匹,讓他們分給趙家莊的鄉親們,爲小孩子做衣裳。這讓趙守義他們大爲不好意思,直說他們送的那點東西,根本就抵不上這些布匹的價值。倒是顯得他們故意來要趙雲澤家的東西似的。
幾番推卻之後,趙守義還是帶着那些布匹走了。
趙雲澤家今晚的拜月活動,也用上了自家地裡出產的糧食了。
秦茉兒在後院設下香案,帶着家裡的丫鬟們拜月。趙雲澤出於好奇,也去湊熱鬧,可卻被秦茉兒趕走了。
秦茉兒說,拜月是我們女人家的事,你一個大男子湊什麼熱鬧。
趙雲澤狡辯說,皇帝也是大男子,人家也拜月呢。
秦茉兒直接噎了趙雲澤一句,你是皇帝嗎?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趙雲澤只好去了前院。
不過,臨走之時,香案上的一樣圓形糕點卻引起了趙雲澤注意,那東西莫非就是月餅?
到了前院,趙雲澤一問秦平,那種圓形糕點果然就是月餅。不過這時是被叫做“裴餅”的。
至於爲什麼叫做裴餅,秦平解釋說,隋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裴寂以圓月爲構思,教唐軍後勤部門做出了一種圓形小餅,廣發軍中充做軍餉。唐軍將士覺着這種餅子極爲可口,有很多人捨不得食用,便給了家中的長輩和小孩吃。
也是打那時起,八月十五便有了吃“裴餅”的習俗。
趙雲澤一聽說最初的月餅,居然是由裴寂那老貨發明的,頓時像吞了蒼蠅一般。他到現在還記恨裴寂慫恿許敬宗彈劾他的事呢。
等秦茉兒拜完了月,趙雲澤就要來“裴餅”大吃起來。裴餅裴餅,我吃了你個裴寂老兒。
這一吃才知道,所謂的裴餅,就是用麪粉加了紅糖和羊油做成的,比起後世的月餅味道差遠了。
好端端的一箇中秋節,趙雲澤過得沒滋沒味的。他在想,等明年秋天,一定想個理由建議李世民將八月十五列爲正式的節日,順便把月餅“發明”出來。
——分——割——線——
八月十六,講武堂的營地和用來燒玻璃的高爐同步落成。
長安城北邊,多出了一處軍事禁區。那軍事禁區之內,一根粗大的煙囪高高豎立。天氣晴朗的話,站在長安城的北牆上就能很明顯的看到那根菸囪。
長安城以及附近的百姓都不知道那根菸囪是用來做什麼的。有人猜測說,那其實是一座密閉的塔,裡面藏着寶貝呢,沒看到還專門建立軍營保護那座塔嘛;還有人說,那就是根菸囪,是用來燒壞人的。
對於後一種說法,有人提出質疑說,壞人直接一刀砍了就是了,還要建那麼大一根菸囪來燒?
又有人自行腦補說,那根菸囪是將來用來燒突厥戰俘的。大唐指定會出兵突厥的。就應該這樣,把那些突厥人全部抓來燒了,挫骨揚灰,讓他們永世不得超生。
趙雲澤聽到民間對於那根菸囪的各種猜測版本後,對大唐老百姓的八卦精神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不過對於大唐百姓對突厥人的仇恨,由此也可見一斑了。民心可用啊,將來徵突厥時,大唐軍士同仇敵愾,必無往而不利。
八月十七,李世民在李靖、李道宗和趙雲澤的陪同下參觀講武堂營地。
剛至轅門,李世民先擡眼望了一下轅門上方正中的“大唐講武堂”牌匾。
“朕最喜虞世南的字,但虞伯施的字略顯圓融了些,的確不適合題寫講武堂這軍事之地的門匾。反觀歐陽信本的字,平正中見險絕,剛勁有力,用來題寫講武堂的門匾最合適不過了。”
“陛下好眼力!這門匾正是臣請歐陽詢所題寫。”李道宗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他又被轅門口兩側的兩塊石碑所吸引。
那兩塊石碑高兩米寬一米的樣子。左側石碑上刻着五個豎排大字“爲大唐而戰”;右側石碑則刻着八個大字,每兩個字橫向一組,共排四組,分別爲“忠誠、服從、勇敢、團結”。
“這石碑上的字倒是虞世南的了。”李世民說道。
李靖連忙解釋說,這是趙雲澤立的講武堂堂訓,稱之爲“五八堂訓”。
李世民欣賞的看了趙雲澤一眼,說:“此堂訓立得好,我大唐將士,俱應銘記此十三個字。”
之後,李世民就進入了講武堂轉了一圈。除了轅門口那兩塊石碑別出心裁外,講武堂內部的設置與普通軍營無異。
要說有別於其他軍營的,就是挨着北牆的那根大煙囪了。
李世民望着那根大煙囪,對趙雲澤說笑道:“鵬羽啊,朕聽說,百姓們現在都把講武堂稱爲煙囪軍呢。”
趙雲澤一腦門黑線了。“這個嘛……煙囪軍也沒什麼不好的。青雲直上,正說明講武堂教出的學員,將來前程不可限量啊!”
“哈哈哈,鵬羽這張嘴啊……”李世民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