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乃是青城地道的書香門第,上邊幾位祖宗都是教書育人的先生,最大的官位是翰林院掌事,衣錦還鄉之後創辦青城書塾,打一開始就碾壓羣芳。
而到了鄭氏這一代,鄭老爺子一脈單傳,生了女兒之後夫人辭世,後來不願意續絃,外頭也都紛紛猜測,青城書塾要走向衰落。
可是這養在深閨的鄭家小姐卻膽大心細,勇於創新,在鄭老爺子病危之時,接手大旗,一人獨立撐起了書院。
肖文一路看着她成長,背地裡也沒少幫扶,最後倆人姻緣成就,還是源自書塾的危難。
“這間書塾當年被大火燒過,如今門窗雖是替換,可石門拱橋這些還留着,看着有些破敗了。”鄭氏一面走着,一面輕聲做起書塾導遊。
林巧雲瞧着這數百年的光陰沉澱,課堂內桌椅嶄新,孩童讀書聲郎朗入耳,院內假山流水,環境優美,那經歷了風霜的石桌石凳有着烏黑殘破的痕跡,心頭一時感慨,“夫人留着這些,難道不是爲了警醒世人,浴火重生,堪登大任。”
浴火重生,堪登大任。
鄭氏細細咀嚼,末了嘴角微揚,眉目間露出了淡淡的笑意,“林大嫂是個心細之人。”
與之鮑氏在商言商,酒桌上推杯換盞的爽朗性子不同,鄭氏身上帶着獨特的書香氣質,溫婉如玉,連着跟她對話,聲音都會不自覺放低。
倆人進了內堂,此時書塾的鐘聲響起,呼啦一聲,孩童們嬉笑着衝出課堂,終究是愛玩愛鬧的年紀,原本幽靜的山間頓時溢滿了笑聲。
林巧雲側頭望着院內陽光普照,穿着素色青袍的小小身影奔跑跳躍,一時間笑彎了眉眼。
鄭氏瞧着她這般喜歡孩子,卻也曉得她與秦漢成親一年有餘,卻膝下無子,一時間沉吟着,倒也沒有開口詢問這等隱晦私事。
不過這一遭,倒是林巧雲先行開了口,她捏着帕子,“難怪人人都想進青城書塾,換做是我,我也想把孩子培育成如此這般,天真浪漫,動靜自如。”
不過這其中是話中有話,鄭氏也是明白人,輕聲着道:“林大嫂家中不是也有孩子,這有無適合入學的年紀,我這裡倒是不失爲一個選擇。”
“夫人細心,我家中二弟的孩子,現年四歲,正好是入學的年紀,就是不知這入學,可有什麼規矩?”林巧雲順杆往上爬,今兒個來,倒也真讓齊少白猜中,無事不登三寶殿,只是這求學在她看來,就是順嘴一提的事情。
鄭氏心思一動,美目之間波光流轉,笑意盈盈,捏着手中香帕,點頭答道:“規矩是死,人是活。在我看來,既是林大嫂身邊的孩子,自是資質不會差了去,年後入學,你帶孩子來便好。”
“那便多謝夫人了。”林巧雲頷首致謝。
她心知鄭氏有意拉攏,這點小事不過是順水人情,她可巴不得有個孩子在書塾落地生根,好留住林巧雲這條遊了淺灘的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