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九月初的某一天,父親幫我打點行裝乘火車來到了位於吉林江城松花江邊的吉林九站(現吉林九站經濟開發區)的吉林省農業技術學校(現名爲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呵,好大的一所學校啊!比我們“蛟河四中”可大多了,雄偉高大(當時在我眼裡用這個詞並不誇張)掩映在參天大樹中的教學樓、男女生分居的宿舍樓、試驗用的科技樓、圖書館樓、文化宮樓、獸藥廠樓、教職員工住宅樓,鱗次櫛比,高過樹梢的水塔,還有大片的間隔在防風帶中的實習農場。
接待新生入學的是班主任老師鄒嵐和子弟學校考入的及先報到的同學。都是誰已記不清了,但有一個人使我終身難忘,那就是農校子弟陳萍。苗條的身材,得體的穿着(在我眼裡她穿啥都好看),烏黑修長的披肩秀髮飄逸着,白裡透紅的長圓臉上鑲嵌一雙會說話撩人的雙眸。我不敢再看了,看着就心跳加速。她搶着幫我拿行李,我象是被俘虜一樣順從了。
和我們同屆入學的還有農學7820班、園藝7807和7808班、農經7809和7810班、植保7808和7809班、畜牧7809和7810班,加上上屆同學,當時農校有學生1000多人。入學那年我正好20歲,在班級39名同學中算是中等偏小的,最大的陳仁(生活委員)、趙進(班長)、陳寶、王慶等已二十四五,最小的劉豐(女同學,號稱小十六)才16歲(應屆初中畢業生)。入學不長時間,有些年長的同學就經常往家跑,後來才知道,他們已在家結婚生子(回家是爲了看老婆,抱孩子)。
班級有男同學20名,分兩個宿舍,每個宿舍10名,象對面炕一樣兩側各住5名。說來也巧,我就寢挨着的是蛟河老鄉在橫道子頭道溝上屯入學的比我小兩歲的閆利。同屆農學科蛟河老鄉還有20班的崔炯,他家在拉法小姑家屯。同寢同學還有:趙進、李冰(體育委員)、李俊(勞動委員)、李民、劉正、王寶、周才、董國。其它幾名男同學是:張信(副班長)、孫超、於雁、國軼、王華、國安、範真。女同學還有:趙芹(學***)李芬、劉珍、郝亞、金姬、張娟、張豔、靳芳、薛紅(文藝委員)、宋秀、許華(農校子弟)、黃鳳、張秀、杜華、田蓮、孫媛。
爲有利於學習和生活,班級劃分了4個小組,我們1組有:趙進、李俊、杜華、金姬、劉珍、劉正、孫媛、範真。最值得高興的是陳萍和我分到了一組,我能和她經常在一起了,經常看她美麗的身影,傾聽她輕柔嬌美的聲音。其它幾組同學分別是二組:周才、李冰、閆利、王寶、孫超、趙芹、劉豐、張秀、田蓮9人。三組:張信、董國、陳寶、於雁、趙宇、王慶、郝亞、宋秀、張娟、張豔10人。四組:黃鳳、許華、薛紅、李芬、靳芳、陳仁、國軼、國安、王華、李民。
由於我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屆學員,基礎狀況參差不齊,基礎差的大齡青年較多,故實行的是3年學制。學習的課程有:細胞學、植物及植物生理學、化學、有機化學、作物栽培學、植物遺傳育種學、英語、語文、植物病蟲害防治學、土壤肥料學、農業經濟管理學、氣象學、農業機械等。想不到農學也有這麼多要學的知識。學校對學習抓的很緊:早操、上課、就餐、自習、就寢,安排得緊張有序。我的一首小詩,展現了當時的情形:
《一天》
朝辭甜夢洗漱完,匆整衣容下梯弦。跑步入場喘未定,舒筋樂曲徹耳邊。午休之時當補覺,學習休息緊相連。但想時間黃金貴,頭未沾枕又上班。暮送白日依山盡,埋頭自學月西偏。爲了掌握真本領,廢寢忘食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