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廳氣勢恢宏,意蘊深遠,具有強烈的藝術衝擊力。正面的紅色牆體與它下面的黑色基座遙相呼應,意寓英勇的東北民主聯軍四戰四平血沃東北黑土地。渲染出四平之戰的不同凡響。右側的大黑色浮雕,表現出人民軍隊在四平之戰中氣勢如虹,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頂棚的紅五星與圓環意寓人民軍隊四戰四平的英雄壯舉與日月同輝,永載史冊。這種對戰爭潑墨寫實的渲染,扣人心絃,令人震撼,是對歷史深遂理性的表達,發人深省,引人沉思。歷史的千頭萬緒在這裡凝聚成一個能夠引發觀者無限暇思的情結,吸引着觀者緩緩步入戰爭情境,開始歷史的探尋之旅。
戰史廳:是四戰四平歷史陳列的主體。包括“戰前時局”和“戰史風雲”二大部分,詳盡展示了四戰四平的歷史全貌。
戰前時局:1945年8月一1946年2月。
1945年8月9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投降。此後,中國東北地區因重要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經濟條件、突出的軍事、政治價值,成爲美、蘇、國、共三國四方關注的熱點。
戰史風雲:1946年3月1948年3月。
歷史在和戰未定的徘徊中走進了1946年。這年3月,由於駐東北蘇軍北撤歸國,使東北之爭失去了外交制衡,國共軍隊爆發了新一輪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戰火由南向北終於蔓延到扼守着東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並在這裡纏繞成戰爭的死結。此後的兩年間,戰爭四次眷顧四平街,這座城市經歷了沐血洗禮。
早在1945年,抗日戰爭出現根本轉折進入了重要節點時,黨中央和毛**就開始深入思考東北問題,毛**深刻指出: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東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它的東西北也分別與朝鮮、蒙古和前蘇聯接壤。軍工和鐵路等設施完備,重工業在當時最爲發達。進可攻退可守,是國共兩黨寸土必爭的金窩窩。
四平位於長春和瀋陽之間,是連接東西北滿的重要交通樞紐,掌握了四平就掌握了北滿地區的大門,是實現以打促談、以戰促和的關鍵所在,東北光復後中共中央審時度勢,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派遣了十萬大軍和兩萬多名幹部挺進東北,成立了以彭真爲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
隨後國民黨也是在美國的幫助下開始緊急運兵東北實施武力接收。1945年底,美國特使馬歇爾來華,調解國共關係,很快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此時蔣介石卻聲稱,停戰不包括東北並繼續增兵東北搶佔各個軍事要地。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被迫制定了以打促談的戰略方針。這在表面上是軍事戰爭,實際上一場國共兩黨曠日持久政治鬥爭白熱化的開端。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四平保衛戰結束的四平解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領略四戰四平的宏篇戰史。
一戰四平四平解放戰:1946年3月15日一3月17日。
這是一場速戰速決、局部性、小規模、卻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城市攻奪戰。我軍以6000兵力,分在天橋下面的鐵路分5路同時出擊,速戰速決,全殲由一些土匪和被遣返的僞軍組成駐守四平的國民黨遼北省地方保安部隊3000人,搶在國民黨正規軍北上之前,成功佔領了以中長、平齊、四梅三條鐵路連接着東西南北滿的戰略要地四平街。次日,東北局書記彭真向中共中央發出報告:四平已於昨晚完全被我佔領,匪首王大化、王耀東及省**劉劉漢宗被俘。
幾天後,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堅守四平街,要盡最大的努力來保護四平市。聞名中外的四平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