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駐段驗收的問題

由榆鐵公司改建而來的礦海西車輛段,由工程局新建的礦海西機務段,是鐵路五大專業中比較重要的兩個機構,承擔着礦海鐵路車輛和機車的檢修任務,也是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兩個單位。

李河川在張曉旺的陪同下,圍着車輛段轉了一大圈,由經由機務段再繞回來,這一圈下來,就是兩個小時,可見兩個段的巨大。

實際上,對於鐵路機構的規劃,礦海是有着巨大的野心的,因此是按照年運輸量4億噸進行的設計和建設。兩個小時走完,是因爲李河川年輕。換成財務中心派出的戴安明,走一圈都要一上午的。

回到了車輛段綜合樓,張曉旺讓人打開了空調,沏上了熱茶。

同行的還有車輛段的建設單位,華鐵三局。

華鐵三局有着多年的鐵路施工經驗,這次也是下大力氣建設礦海鐵路,承擔了一個標段的鐵路工程和車輛段建設,以及沿線列檢所的配置。

根據雙方協議,華鐵三局專門成立了礦海運輸公司,輸出技術人員參與礦海鐵路的運營,如今車輛段內有他的人員200人,沿線列檢所中,他的人員佔了700多人。近千人的規模,讓華鐵三局十分在意關於礦海的一舉一動。因此,當問題來臨時,三局礦海公司的晉三兵親自陪着李河川轉圈。

“陝省鐵路局要介入我們的工作?”聽完張曉旺的彙報之後,李河川眉頭一皺,問道。

張曉旺苦笑了一聲,說道:“事實上,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要介入那麼簡單,而是要卡住我們的發展。”

晉三兵解釋道:“華國鐵道部是政府組成部門,雖然下面的各個鐵路局已經轉制,但有時候鐵路局也會將一些行政職能賦予鐵路局。比如這次,陝省鐵路局要派出機車和車輛驗收室,就是他代表國家行使監督權。”

“一個企業,管另一個企業。”李河川心中覺得好笑,不過卻不得不重視,“也就是我們修的車,最終能不能上線,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他們的一個章?”

張曉旺點點頭,說道:“基本上意思差不多。其實不僅我們,就連已經脫離了鐵道部的華鐵南車公司和北車公司,鐵道部照樣向他們派出了驗收室,履行‘三檢一驗’最後一道關口,實質上相當於監造。”

“可是我們的車,只在我們線上行駛,根本就不出專用線的,這樣他們也管得着?”李河川問道。

張曉旺面露難色,說道:“所以,陝省也給我們留了一個口子,說派駐驗收室只是走形式,具體工作我們按鐵路歸程幹就行。”

李河川忍不住笑出聲來:“這麼說,等於活是我們幹,他們白拿驗收費?還有,出了責任算是誰的?他們可是在上面蓋章了。”

晉三兵搖了搖頭,說道:“責任還是算我們的,按照鐵路法,我們是段修的第一責任人,承擔着全部責任,驗收室不用擔責的。”

張曉旺看向外面藍色頂棚的車輛段檢修庫,而後又轉回目光,說道:“不過以陝省鐵路局的尿性,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卡我們的,因爲我們在和他們搶生意。”

李河川明白,既然陝省派出驗收室,一定會這麼做的,畢竟,這事利益之爭。

張曉旺接着說道:“李總,鐵道部還下了一個文,說是要收回各個企業的自備車,進行統一管理。”

“我們的車產權是我們的,他們憑什麼收回?”李河川怒了,接二連三的壞消息讓他的耐心被磨沒了。

晉三兵嘆了一口氣,說道:“鐵道部的理由是,各個有自備車的企業檢修質量不一,對鐵路安全運行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收歸鐵道部後,他可以統一進行管理。”

“他們準備花多少錢購買?”李河川問道。

“一分錢不花。”晉三兵說道,“三局用來經營的500輛車已經開始辦理手續了。鐵道部的意思是用檢修費衝抵。他們段修、輔修車輛是要成本的,用這個衝抵應付我們的車輛費。我們的車,要全國各地跑,沒辦法,只好遵循他們的規則了。”

“你怎麼想?”李河川看向了張曉旺。

張曉旺原來畢竟是體制內的人,對這種事情是有發言權的。

“我們可以申訴,我們的車只在自己的專用線上跑,不會對國鐵的運輸造成安全隱患,這樣就避免了被他們強行收回了。”張曉旺眉頭一皺,說道,“可是這樣一來,我們的運輸成本將會大增。原本是靠着鐵路線不繞路,直接上國鐵,能夠節省貨主運費的,可是現在如果不上國鐵,就需要倒短運輸,這個成本對我們還是對貨主來說,都是太麻煩了。”

“李總說過,要將鐵路修到照市,通過港口碼頭運往南方,這纔是避免被卡脖子的先見之明。”晉三兵說道。

李河川一擺手,說道:“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當下的問題。這樣吧,幫我約一下陝省鐵路局的局長。”

“妥協?”張曉旺一驚,自覺告訴他,李河川不可能這樣做的。

李河川看向張曉旺,而後又看向晉三兵,說道:“我收購榆鐵,與三局進行合作,兩位覺得我是在利用你們嗎?”

“李總說的哪裡話,我們乙方能夠參與礦海鐵路的修建和運營,高興還來不及呢。”晉三兵畢竟是外人,見李河川這樣問,連忙表態道,“礦海的發展不可限量,我們還指望着礦海帶我們出海呢。”

張曉旺琢磨過味來,詢問道:“李總的意思,是合作?”

李河川微微一笑,說道:“說到底,我們和國鐵之爭畢竟是利益之爭,與其掐架,不如盤算一下如何合作。說實話,陝省鐵路局看中的必然是礦海會爭搶它的市場份額,與其這樣,那我可以讓他們認爲礦海和陝省是一體的。”

“一體的?”張曉旺有點不明白。

李河川說道:“就像榆鐵一樣,因爲和鐵路局有着各種關係,所以不管是行業內的產品還是新開發產品,我們都能夠暢銷無阻的。陝省不是正在改革嘛,別的沒有,他富裕的勞動力還是有的,只要我緊緊抓着這些人,陝省鐵路局畢竟是從事業單位轉制過去的,不會輕易裁員的。以這些人的就業爲籌碼,我想沒有人會拒絕。”

“妙呀!”晉三兵率先拍手道,“就和我們三局一樣,綁定到礦海的戰船上,大家就會一起努力。陝省鐵路局面臨的問題更大,手中的權力也更多,只要綁到一起,保準它跑不了,甚至也會讓步。”

李河川眉頭一皺,咳嗽了一聲,說道:“晉總,什麼叫‘綁到一起’?這叫合作,合作!“

第152章?意外第237章 租下隔壁的辦公室第146章?煤制油項目第42章 租賃廠房第173章?拿下小嵐礦山第87章 救人附帶播放廣告第246章 林鳳入職第233章 這是要超雙十一啊第129章?釣魚第19章 談判第203章?你的背後有國家第90章 組建礦海集團第80章 賭徒的末日第96章 成套大采高採煤設備第125章?運煤車翻車事故第21章 調整公司管理框架第268章 B輪融資計劃第147章?給你個總經理幹不幹?第77章 公司章程上做文章第40章 意外收穫第186章?換樑第254章 圈層第96章 成套大采高採煤設備第62章 環保臨檢第260章 送卡第90章 組建礦海集團第215章 葛家河水電站第92章?結伴回家第9章 供電所的老張第55章 綜採工作面配套設備研發第105章 資本的力量第97章 採煤設備備件國產化第74章 融資租賃第154章?梧桐河的隱患第227章 與白渡的談判第262章 起名第227章 與白渡的談判第250章 訪談第85章 礦難第62章 環保臨檢第106章 採礦與環境治理一體化項目第260章 送卡第45章 就當欣賞美女了第30章 大招生效了第30章 大招生效了第27章 45號合金支柱訂單第35章 對賭第162章?電力事業部的技術大牛第142章?趙繼科的獎勵第95章 歸程第149章?滅火方案第13章 簽訂大單第104章 原太特鋼的邀請函第164章?搶人大戰第123章?成立礦海鐵路運輸公司第71章 不談競爭,談合作第59章 建材設備研發完畢第243章 打破現有平衡第212章?大基建項目第185章?經銷商都是大佬第34章 託管運營煤礦公司第269章 三種方案第119章 打破鐵路壟斷(求訂閱,5更之5)第69章 舉報人是他?第239章 專題報道第146章?煤制油項目第98章 重整山河第163章?特高壓輸電技術人才招聘第101章 重整山河計劃第4章 新老闆的新方法第10章 張所長的小提醒第110章 盤活爛尾項目第198章?預警機不過是玩具第7章 我們要開工了第17章 親吻纔是西方禮儀第159章?駐段驗收的問題第250章 訪談第43章 忍住衝動第46章 簽訂託管協議第269章 三種方案第133章?地宮第89章 李河川當選長林煤業董事長第95章 歸程第165章?特高壓的使命第108章 其實,我是來陪標的第255章 結交李河川第166章?導電材料提前完成第188章?礦海要上天了第214章 不專業的人做掏錢的事第58章 鐵生妙計卸滾筒第261章 視察第37章 裝備公司的雙99%第23章 煤矸石的用途第239章 專題報道第145章?年芳十八的總裁第181章? 府勝煤田第171章?收編鋼鐵廠第198章?預警機不過是玩具第265章 核心成員會議第232章 煤炭競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