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黃海苦旱民難存

揹着一百斤如意天寶丸的洪大守走什麼路回鐵山最方便呢?

參考朝鮮八道多山多丘陵的自然環境,以及八道被黃海、日本海所包圍,似乎從漢陽回鐵山最好的辦法是坐船走漢水,進入黃海,直抵邊關重鎮義州。

然後在義州下船,往南走上幾十里路就能回到鐵山,全程幾乎不用步行,只要在中途出了漢水換一趟船就好了。

而此時朝鮮的絕大多數道路都是所謂的夯土路,連接着八道的驛路雖然存在,可那個路況。唉,實在是無法恭維。

和洪大守以前的認知完全一樣,即使是漢陽左近的官道,也和鄉間的泥巴路毫無區別。如今又落了雪,走的人還多。雪根本沒存多少就被踩踏,化在污泥裡。

普通的草鞋走在這種路上,噗呲下去一腳,直接淹到你的腳脖子。還沒幾步,腳上的草鞋就糟爛的無法繼續穿着了。即使是厚木底的靴子,在這種路上也難以行路。

那麼洪大守應該去坐船嗎?不考慮連人帶貨可能超過一兩的川資,只說方便前進和路途順暢呢?

洪大守絕對選擇走陸路!

第一,如今是冬季,自西伯利亞高原吹來的滾滾北風嚴重影響了自漢陽向北行駛的船隻的航行。甚至絕大多數船家是不會在這個季節往北開的,風太大,怕翻了一船人都死在黃海里。

第二,路況奇好。這就有人問了,之前還說朝鮮八道的驛路極爛無比,甚至都不能稱之爲路了,如今怎麼又說路況奇好?

原因很簡單嘛,路也分好路壞路的嘛。全朝鮮唯一一條“高速路”就正好是從漢陽到義州的,和洪大守回家的路線完全一致。

這條路就是朝鮮使團從漢陽出發去往中國的朝貢大道,也是中國爸爸前來冊封朝鮮時,中國使團需要通行的道路。

之所以稱之爲“高速路”,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據《燕行錄》的記載,全員超過三百人,拖着貢品財物的馱馬二百匹的龐大使節團,最巔峰的時候一天能走一百三十里,普通也能走七十里。【注1】

勻速三十五公里每天,高速六十五公里每天,在不借助任何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人馬數百的臃腫使節團能走這麼快,已經夠好的了。

自然,能走這麼快,也是因爲這幾乎算是朝鮮唯一一條認真維護,用心經營的道路。

洪大守根本不怕迷路,因爲只有這一條好路,順着走就能到鐵山。而且由於朝鮮往中國去的使節團實在太多,沿途由此還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集鎮,極爲方便住宿旅行。

有句調侃的話,十八十九世紀一個合格的朝鮮外交官,不是在中國,就是在去中國的路上。

反正這條路上,一年最少要走四撥使節團(正旦、皇帝生辰、皇后生辰、太后生辰),多的時候可能要走七八撥人,清明端午中秋三節,皇帝大婚,等等,都是遣使的日子。

所以朝鮮一直被稱作“中國帶孝子”呢,實在是像他這樣不是在朝貢,就是在朝貢路上的國家真的只有他一個而已。其他的國家也不能說千山萬水,可就是沒有他跑的勤快。

不湊巧,洪大守無幸目睹使節團的盛景,因爲今年的賀正旦使早就出發了,下一波使節團還在籌備,正好是兩撥兒之間的空檔。

但是道路上還是擁擠的,畢竟就這一條通天大道,路的左右兩側都是揹着包裹或者牽着牛馬的行人。行色匆匆,人多歸人多,但沒有人阻塞道路,也沒有人搶道啥的。

洪大守的老毛病又犯了,既然路上的商旅看不出什麼東西。洪大守就開始自己觀察沿途的村莊集鎮,以及農田水利的狀況。

初時漢陽城周圍尚且人煙稠密,士庶踵集。可走了不過小半日,除了極個別集鎮,大部分的村莊就都開始呈現出破敗骯髒的模樣。

由於正宗大王末年連續的乾旱,朝鮮北部的境況很是不好。即使是處於一國之君所在的漢陽府,京畿道,也是同樣在天災下苦苦掙扎。

不是說農民不願意修建水利設施,洪大守沿途能看到不少溝渠,也看到好幾架水車。但是除了靠近河流,取水相對方便的地方還有耕種的樣子,很多地方明顯是拋荒的。

街道邊的村鎮裡也有不少的乞丐和流民,賣兒賣女者倒是不多。大部分在本地就能消化,鄉班們十分樂意擴充自己的奴婢隊伍。

洪大守沒有沿途兜售天寶丸,因爲散碎的銅錢太過於沉重。一枚普通的常平通寶就有四克多,要不了多少就能讓洪大守背不動。

還不如回了老家直接處理來的好,拿到鐵山郡城裡直接打包賣給漢方藥店也能掙上兩三倍的錢,相對而言很是輕鬆。

正想着,路前方有一羣人圍着一個圈,在那裡嘰嘰喳喳的說着什麼。

洪大守以前不是個愛湊熱鬧的人,碰上什麼婆媳吵架,完全不會看的津津有味。除非是人腦子打出狗腦子的陣仗,那時候洪大守甚至可能悄悄在心裡給雙方加油鼓勁。

從人羣中的縫隙,撇了一眼,洪大守有些莫名的噁心以及其他情緒。居然是一句麪皮青紫色,瘦的皮包骨頭,嘴角眼角全部破開,腹部凹陷,瞪大着眼睛的屍體。

圍觀的人指指點點,大意都是說秋天幾乎絕收,這才三個月,路上已經開始出現餓殍,日子過不下去云云。

【注1】:朝鮮向中國朝貢的道路是在不斷變化的,明朝光有記載的的路線就超過五條。這裡不去概述,因爲珠玉在前,有大佬已經整理過了。

清朝的朝貢路線很稀奇,朝鮮國內的記載非常詳細。甚至於每個站點的館閣名,用的酒,吃的菜,都有記載。而中國境內,也就是從義州到北京這一段的站點居然說不清!

中國方面也說不清,朝鮮方面也說不清,從義州到北京到底有多少站也存在十二站,十三站,十六站等說法,莫衷一是。

除了公認的山海關這種大站沒有疑義之外,以後的內容中的站點只代表寫手本人的觀點,不具備任何史料價值。

18.異變陡生宮門外25.惠慶宮惠嬪洪氏34.露西亞試圖南下37.所謂官兵不堪樣21.八大胡同找樂子20.趙萬永千里來投2.韓五石衣錦還鄉32.世兄意有所指乎17.廢莊還民 版籍納公8.錢囊空空赴義州25.閔屯村說金楓皋8.東闕不幸遭祝融30.宣惠廳常平僉正14.公開對立無可救19.野店外槍林叢叢3.行前放牌要驗看14.大災之年豐收年8.教導兵嚴陣以待4.偏生前月興教案12.尚沃爲我細籌劃27.王師飛檄復南北14.再見連襟話家常16.撿起一座慶興城4.教旨明發天下驚14.訓練營進退搖擺1.各有職守定大局13.誘敵深入退城去4.洪妃教我查揀擇(爲昨日仗劍加更)54.所謂議會不當開17.永平地龍大翻身1.小洪僉正真清明6.君恩厚重教旨到28.坐館成均好出路13.鄉班實在意難平2.先行發現多砂金27.百十條只爲練手16.無人可得自由生29.定獎敘功正當時11.山戶生活不容易28.布衣上而交天子12.對半來投小聰明51.抽絲剝繭細甄別35.規劃仁川大都市6.出發吉州尋在朝39.鯛魚穩固兩邦交36.官授堂上副承旨9.再遭鐵拳一重擊40.德川家慶元服禮27.王師飛檄復南北33.是反其道而行之35.規劃仁川大都市34.拳腳交加如雨點14.爲官清廉金常明24.一網兜盡漢陽兵22.帶清世有兩顯學21.我與小趙論行止34.爾朝鮮可有逆教34.讚歎楓皋得賢才(爲愛吃油燜大蝦加更)4.丁若鏞承辦輪船33.東南萬里波濤涌33.天下第一好生意34.我與尚沃論財計1.各有職守定大局33.沈西平舉郡來投26.添頭搭腳合六百27.暫且棲身大樹下32.江戶盛景好畫卷39.出乎意料全反對31.難道簡在帝王心5.不在嘉山多淹留12.方面兼顧不遺漏24.萬永愛我西洋學17.脫出漢陽成虎豹34.讚歎楓皋得賢才(爲愛吃油燜大蝦加更)11.燕行之路不輕鬆22.帶清世有兩顯學24.戶牌雖失事卻濟15.鳴炮升堂理政事21.李尚憲剋期會師24.樸臺插手賑災事10.敲定來年進士科18.抄家八道得暴富16.無人可得自由生6.韓三石一語中的22.僱得韃兵做好戲9.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4.韓家兄弟助鄉鄰1.五峰鐵山初始興28.還請洪妃速納吉3.院中一番口舌爭5.思慮己身出路途20.洪氏旌表爲節婦9.昌德宮毀於一旦11.此人真一筆好字25.揀辨飄民甚輕易1.東萊巡海備倭判30.借清使整頓市容19.身在局中卻無力32.江戶盛景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