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允大這麼一個不掌權的“美官”,清貴的學職,突然被點考,包括金祖淳在內都沒想到。
畢竟各派都早已選擇好了人選,也大致上安排好了三十三個進士的名額。甚至可能錢都收了,然後突然說主考官換人了,這可就錘子了。
在東亞的官僚體系內,做高官不一定要是進士,但進士出身一定是官場上最受人恭維和尊敬的出身。
北宋狄青赫赫武功衆所周知,僅僅因爲他不是進士,即使做到一路總管,高官的高官。韓琦一樣在他面前殺他的部下,當狄青說焦用是殺敵的好男兒時,韓琦直言東華門外唱名的進士纔是好男兒。
晚清的左宗棠只是一個舉人,雖然也有謠言說是他考中了進士,但是湖南的名額讓出去了一個,所以把他給劃掉。等他已經做到欽差大臣、陝甘總督時,別人一樣嘲笑他這輩子立下天大的功勳也沒有屁用。不是進士,死後就當不得一個“文”字。
不管是誰嘲笑他攻擊他,總之是把左宗棠給徹底惹火,要撂挑子不幹了。最後還是慈禧做主賜了他一個進士出身,才讓當時已經是總督部院大臣的左宗棠平息下來。不然他一把年紀還要去參加科舉考試,搏一個進士出身。
而在李朝,剛剛李書久滿殿羣嘲噴人,可同樣沒有人敢多比比。就是因爲他們不是進士出身,就是低人一等。
再往後權勢喧天的興宣大院君李罡應還沒發達的時候,他的長子李載冕,也就是後來的李興王,李熹。也想弄一個進士出身,光耀門楣。
李罡應爲了讓兒子中試,花費數百金去賄賂當時的主考官南秉哲,人家根本看不上他這點錢。最後李罡應去求到金祖淳的孫子金炳冀,希望他出面通榜。
爲了這麼一個進士,李罡應典當家中一切財產,連老婆的嫁妝都賣盡,送去金炳冀府上。人家回了他一句“知道了,回去吧。”
最後李載冕確實中舉,但他一個出身全州李氏的真正王族,爲了中進士,尚且需要這般低聲下氣去求人,就知道在李朝想要中一個進士有多難。
要麼你家裡的權勢足夠大,大到能讓主考爲你通榜。否則你就是天大的銀子也不好使,人家不要你的錢。和錢比起來,一個進士頭銜拿去送給別的兩班豪強,不譬於一份豪華大禮。
這一屆壬戌科太過於突然,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還真有可能會出現罕見的公平公正,因爲曹允大根本沒來及答應任何一個人通榜,也沒收到任何一個請託。
殿上一句“既然你是進士,就由你主考罷!”像大餡餅一樣砸中他,猝不及防。
如今已經鎖院,隻字片字不許入內,各家的家人僕役也不許入院。只允許送行李包裹,這些都會拆開檢查,防止夾帶。
根本沒辦法做暗號做標記,或者通信消息,想要聯絡上這位曹大監幾乎不可能。
來參加的都是兩班子弟,以及極其少數罕見的中人和良民子弟,選誰?選了金家的樸家怎麼辦?選了樸家的趙家怎麼辦?
洪大守估計曹允大現在肯定悔恨萬分,怎麼沒讓自己家族的所有男丁過來趕考。
反正都要得罪人,不如把自己家的兄弟子侄全部安排上去拉到。李朝可不興什麼五服以內登名避讓,你要是避讓考官,那科舉就沒法考了。大家族都是聯姻,不是姨父就是姑夫。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閔廷爀和他弟弟閔景爀提過自己沒有!
如果閔景爀能記得洪大守,那準備謝師宴就行了。份例的銀子,以及中試考生該給考官的銀子洪大守盡有。
“大監,不知令弟是否知悉學生?”
“放心,他省的!”閔廷爀摸了摸下巴上的鬍鬚,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
“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大監的恩德學生此生此世,沒齒難忘!”
“尚有大半月的時間,你且回去習字吧,不要再做他想。”
“是該如此!是該如此!”
隔壁的大清,如今的科舉就已經開始看重字寫得如何,如果字寫得極好,內容答得稍差,也可能中舉。如果字寫得很差,內容答得還行,那極有可能就直接淘汰了。
這一風氣到道光以後更甚,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大卷(會試用大卷,殿試用白摺)上不能有一個污點和修改,必須是規整的蠅頭小楷,不然直接和中試無緣。
李朝這裡沒有這麼誇張,但也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說到底還是要工筆小楷纔算合格。
洪大守是個樸素且平凡的人,暫時不敢和全天下兩班的科舉作對,老老實實回家習字。
天氣一日暖過一日,積雪早就消於無形,楊柳抽芽而發,院中甚至還有了鳥鳴。
三月到了,李朝的壬戌科進士文試便也如期降臨。
躲了一個半月的韓三石終於又跑回來洪大守身邊,不僅人回來了,還帶回了倒騰成鬆商樸周命大房開具的兌票兩萬兩千兩。
按照事前四五一的分配原則,和金斗吉分了帳,洪大守志氣滿滿的去參加進士科。
由於考試的題目並不是太多,不需要連考三場,每場三天這樣。李朝的考試是在昌慶宮前的大廣場上,放上數千張乃至上萬張草蓆,讓生員們席地而坐。
然後你是手臂做案書寫,還是直接把試卷放地上撅着屁股答卷都隨你,反正不管。
也沒有什麼考棚號子,就是露天的,答吧!
很難想象,要是下大雨刮大風咋辦。可按照記錄來看,一般科舉的日子還真沒有幾次因爲天氣而延誤推遲過,可能是和季節有點關係,初春雨水沒那麼多,西伯利亞冷風又退了回去。
洪大守驗過四祖清單和鄉班保舉之後,也被引到了一張席子上。倒也不虞走錯,中間御道兩側插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字樣的旗幟,按照千字文來分行列。
到底以後是去幹什麼買賣,就看今天這一錘子下去了。
成與不成,全在一日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