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官民率次投軍前

bookmark

出了平京城,徐向就感覺隊伍突然間不好帶了!

在城裡的時候,有李尚憲撐腰,那真就是一個一呼百應。但是說到底,他這個援剿義兵長不過是臨時授予的的差事,並不是什麼正式的官職。而他手下的士兵來源龐雜,有些甚至是郡守大人帶出來的隊伍。在平京有李尚憲壓制,都不能對徐向區區一個縣監說什麼,可出了城就不好說了。

雜兵們的那些郡守、縣令上司自然都被李尚憲留在平京,李尚憲是老軍伍了,他雖然也稱不上什麼優秀的軍官統帥,但是多年的行伍經驗告訴他,大將統兵在外最忌諱身邊都是掣肘的人。所以各郡縣的義兵,只留下基層的小軍官,以及負責後勤的各郡縣差役,其他的大佬一概不隨軍,方便徐向整合部隊。

可是郡守縣令不在隊伍裡,那些差役吏員就聽話了?

你徐向要是手持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三品以下文武官員先斬後奏,那沒話說。可你不過是一個縣監,俺們老爺可是堂堂的肅川郡守大人,打狗還要看主人呢,你算個什麼東西。

叫你一聲義兵長,你還真把自己當大哥了!

原本就不是由士兵組成的平安道義兵,出了平京城,才走了二十里就嚷嚷着走不動了,要紮營休息明天再出發。可徐向知道兵貴神速,必須要把洪景來堵截在清川江,不然就失去了大好的河流天險作爲依託。

他很清楚自己的手下是隻能打順風仗的烏合之衆,一旦在沒有防禦工事依靠的情況下被士氣高昂至極的洪景來所部遇上,那必然是凶多吉少。唯有依靠平安道重鎮安州,以及清川江天險,打一場防禦戰,消耗洪景來的士氣,等待時機打一場防守反擊,纔是取勝之道。

就憑這個清楚的認識,徐向也算半個合格的小軍官。

但是士兵不聽命啊!

徐向自己帶來的三百人還好,雖然也不想走了,可是到底是徐向的兵,不大表現出來。那些其他各郡的義兵,纔不管你徐向是什麼義兵長呢,累了就往路邊樹下一坐,甚至還沿途騷擾村莊集鎮。

至於後面完全是靠在平京城內直接抓捕而來的民夫雜役,那更是哀嚎連天,完全就是在皮鞭和大刀的威逼之下行軍。毫無士氣可言,只想着逃跑回家。

整個隊伍不過五千餘人,卻足足拖出去超過五里,分成好幾節。這樣的行軍,要是遇到敵人的襲擊,保準兒就是一觸即潰。

甚至襲擊的兵馬都不要多,只要來上一二百騎兵,兜着圈邀擊這些雜兵,都可以輕易的取得輝煌大勝。

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徐向恨不得給那些不聽話的差役吏員幾十鞭子,可是他又忌憚於這些人身後的大佬。畢竟現在亂起,這些軍兵人馬都是那些官員的本錢,誰知道能不能憑藉這些雜兵取得一番成就呢

到最後徐向只能用一句“待我回稟兵憲大人,必將爾等重重治罪!”的話,不軟不硬的恐嚇一下那些有恃無恐的差役吏員。

一面繼續逼迫他們向前行軍,一面派人回平京城,請李尚憲派一個親信家人過來監軍。他徐向自然治不了那些差役吏員,可是李尚憲身爲平安道兵馬節度使,這時候又是戰時,殺幾個不開眼的小官小吏還是可以的。

李尚憲自然還是有些希望徐向贏的,其他的人怎麼想他管不着,他也管不了。所以按照徐向的請求,他派了一個親信的百戶官到徐向軍中。但是他也不樂意過分難爲那些郡守縣令的手下,畢竟誰在漢陽不認識個大哥啊。

那百戶官到底還是有幾分李尚憲的面子,好說歹說,讓大夥兒每天走四十里,走完就下營,你好我好大家好。

徒然留下徐向一個人哀嘆不已!

而清川江以北的洪景來,在定州將韓五石的隊伍好一番整編,那些參與打劫貢米的自然是好兵員好苗子,給他編做一營人馬,由韓五石自領。但是那一千多隻是跟着搖旗吶喊,老老少少的男丁們,洪景來原本嫌他們浪費糧食,想着扔回嘉山,留兩個人整訓,能用的以後做補充兵,不能用的帶了也是浪費糧食。

還是在營中參謀的趙萬永提了一句,現在打的都是地方上的郡縣小城,對於平京、開城、漢陽這樣的大城鎮,你能保證用不上他們嗎?

洪景來秒懂!

便把這些人編入後勤,平素跟着隊伍,必要時可以鼓舞而上。

定州的整訓沒有太久,嘉山已經被韓五石一鼓而下,大軍毫不猶豫的向清川江進發。這一點上面,洪景來比徐向強得多,命令一下,諸將用命,沒有一個人有廢話。說走就走,令行禁止,平素一日就可以走五十里,要是強行軍,七十里也不是不可能。

在嘉山過了一夜,臨時委任了一個鄉吏爲嘉山郡守,直把那八輩子沒有當過官,只是在鄉下作威作福的鄉吏喜的眉毛都飛成了倒八字。

這個典型一立出來,嘉山郡的鄉班鄉吏一多半都倒向了洪景來,尤其是那些鬱郁不得志,一輩子只能在村裡做老爺的小鄉班,那真是稱洪景來爲再生父母。

洪景來也大致見了見這些人,和趙萬永商議了一下,當即任命幾個帶頭的鄉班爲雲田、喜洲等等縣的縣令。雖然這是某種意義上的僞官,但是架不住這是一次能夠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你不做,有的是人願意做!

這些鄉班鄉吏一時間擁軍助前,把自家的子弟還有錢糧接二連三的送到洪景來面前。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就在今日。

而洪景來也秉持着解放官奴婢,拉攏自耕農,團結那些渴望獲得進一步政治權力的小鄉班小鄉吏,打擊大官僚大地主大豪強,並解放他們手中私奴婢的策略。

起義軍的隊伍不斷擴大,加上匯合的韓五石,南下的洪景來本隊二千餘人,到達清川江時,已經擴充至上萬人!

7.僻派喪鐘已鳴響28.恰有文學清華缺22.漢陽大人尚麻木22.漢陽大人尚麻木16.原州鄉班大誇贊30.林尚沃攜款來投21.一場謀劃似成空22.漢陽大人尚麻木28還請娘娘救性命48.此功當賞錢一枚15.夕陽落幕萬東廟4.偏生前月興教案26.唯獨百姓不能食5.可惜不曾得署理17.樸臺青眼委冬差5.趙萬永不可小覷38.綏嬪樸氏不簡單19.林尚沃居中斡旋23.老父母寶城宣煙21.只需請來今帝師20.世道不靖香教興37.宮門外羣龍無首5.可惜不曾得署理24.尚沃願做爛好人36.官授堂上副承旨43.驚聞荷蘭大消息14.金昌始縱火拒捕16.趙萬永藉故離京9.再遭鐵拳一重擊31.過往從無新生意12.審問刑曹諸囚犯30.借清使整頓市容38.孤身闖入漢陽府16.無人可得自由生31.細究景來錯三連13.洪弼周難耐酷刑29.洪妃傳遞密信來2.鐵山有人伸手來43.一力破開漢陽霧19.巧遇故人有眉目11.軍心正是可用時19.舍科夫率兵來援24.如今變法甚輕易36.間宮倫宗結善緣22.下官乃爲令監計1.登壇誓師出兵去8.錢囊空空赴義州26.再裹行囊向漢陽38.三輪火銃全軍潰3.李伸手圖金礦31.難道簡在帝王心37.沈煥改判敦寧府22.趙萬永察訪江原10.敲定來年進士科5.若問武藝有故人8.衆口一致請延後15.終究再世何爲人13.韃騎一萬破慶興33.黃帶子欺上門來13.左右風向忽不定26.鋪裝枕木安鐵軌13.豆板倭銀新出爐30.難得一見李書久13.鄭進煥乾坤一擲14.蒸汽機萬難推廣15.大明恩情說不完19.京仁鐵道方初興28.四野鄉村無人煙29.思慮前行第一步24.可會造夾板大船35.幕府尚有有識士24.洪景來好事將近5.李球承襲南延君20.君父神宗顯皇帝27.王師飛檄復南北16.原州鄉班大誇贊27.百十條只爲練手5.今科我意選良民18.何言火繩勝燧發11.實則閣郎頗不同32.王上在讀海東紀28.還請洪妃速納吉7.漢江口十死無生9.大索漢陽城內外4.李禧著舉兵響應28還請娘娘救性命29.南川店廢墟一片4.洪妃教我查揀擇(爲昨日仗劍加更)5.江原被災亂事起30.借清使整頓市容10.時代已變望周知34.朝會痛哭哀思悼3.金益淳不戰而降12.對半來投小聰明30.嘉慶年景愈漸衰4.不過區區衰草爾16.通盤清算殺千人28.四野鄉村無人煙16.無人可得自由生19.身在局中卻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