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恢復鄉校選儒官

bookmark

小家族的反對,在手握上萬雄兵,執掌八道權柄的洪景來面前,只能說是不堪一擊。洪景來甚至沒有擡眼看他們一眼,只是命各地御史,繼續推進對書院的核查。

這些大量隱匿土地的書院被撤除之後,地方上的教育,洪景來是一定要重新鋪展開來的。太祖太宗大王建立鄉校的祖宗成法,是個人就不能反對。誰敢反對,誰就是污衊譏毀先王。這一點洪景來還是要感謝這兩位先王的,到底算是幹了件人事。

除開沒收的書院建築可以直接充作新的鄉校之外,維持鄉校的開支就需要另行增添財政預算了。現在兩班之所以只是反對,而不是起兵造反,是因爲洪景來只是撤除了書院,對於託庇於書院名下土地,還是發還原主,命他們照章納稅而已。

土地還在自己家手裡,不過是沒收了幾間房子而已,沒有觸及到地方兩班的根本,所以他們暫時也就是和洪景來打嘴仗。拿張草蓆去昌慶宮門口裝死罷了,還沒有什麼明確的、大規模的串聯反對。

其實朝鮮在地方郡縣是設置了儒官的,郡裡有教授,縣裡有訓導,甚至在東萊還有倭學訓導,專門教導日語,在義州有譯學訓導,教導滿文、蒙文和漢文。

理論上來說,只要這些儒官直接上崗就行了。可惜以前李朝連漢陽朝廷裡百官的俸祿都支付不出來,就更不要說外郡的官員了。地方衙門的經費都是自籌,有的設置官衙田,有的增加救荒米的利息,不一而足。

總而言之,這就使得地方上儒官的俸祿,需要由地方自支。以前財政好的時候,衙門還能給各位大人支應俸祿。現在地方上的財政也日漸惡化,畢竟大量的自耕農良民破產逃亡,或者成爲大戶的奴婢,官府的支出卻有增無減。

最後這錢誰來出?

當然是吞下了大量良民百姓以及國家公田的兩班大戶來出啊!

與其說這些教授和訓導是國家的官員,不如說他們是地方兩班看着可憐,丟兩塊肉骨頭養活的可憐蟲。

所以洪景來想要恢復鄉校,就必須先使得這些儒官經濟獨立。不必再仰地方兩班之鼻息,可以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然後才能安心下來,教導地方上的良民、中人子弟。

錢從何處來?當然是從土地上來。洪景來手上遍佈八道,超過一百萬結的龐大公田田產,可始終攥在手裡,一點兒不曾鬆手呢。

只需要劃出極少的學田,就能夠供養那些儒官生活。至於學生的開銷,說句實話啊,洪景來沒有那麼高尚的品德。

在1808年的朝鮮,推廣義務制的全民小學,似乎過於理想化了。洪景來的目標只是希望把被兩班所壟斷的教育開放出來,讓部分富裕的良民地主子弟,以及那些城鎮中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的中人子弟有一個獲得教育的機會。

有教無類說的是沒錯啦,但是咱也不是什麼聖人,沒辦法讓窮人也全部受教育。說到底,某種程度上完全的脫產學習,只是有錢人的遊戲。

十九世紀是這樣,二十一世紀也是這樣。

用更加形象,但帶着些酸的話說,不是吃飽了撐的,哪有空去搞哲學!

先給經濟上有所富裕的這部分人獲得受教育的權力,就已經算是邁出了一大步了,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一口吃個大胖子的事情,沒那麼容易的。

對於設置學田,恢復鄉校,重新選任儒學官員的事情,士林自然是不能反對的。洪景來這可是弘揚教化啊,要將孔聖人的遺澤分佈於朝鮮八道。所以這事情辦的比清核學校要快的多得多,許多缺額的儒官,很快就重新選任上來。

許多一輩子都根本當不上官的儒生,對於能補上一個儒官也是十分積極的。要知道,在這個有明朝鮮國,太祖太宗大王當年爲了顯示他們重視儒學,以教化治理八道的心願,教授的官階居然定到了從六品。

這個級別和漢陽朝廷各部署的從事官一模一樣,而且和許多小縣的縣監也是一個級別。這樣的官階雖然談不上什麼高官厚祿,但是也足以光耀門楣啦。運氣好,再授一個宣教郎,出門也可以被人稱一句相公了唄。

李王的教旨再度明發天下,恢復鄉校的命令舉世皆知。地方上的兩班們當然多少帶着些不滿,可是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其實也沒啥好着急的,兩班家族往往家學淵源,還有姻親舊戚,至於什麼師徒同年更是數不清。在學習上面,比那些毫無基礎的良民中人子弟,要強不知道多少倍。人家頂多也就是認識幾個字罷了,他們纔有機會深通經義,並以儒術參與科舉爲官。

普通的小老百姓想通過簡單的鄉校學習,就快速的迎頭趕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需要起碼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纔可以把兩班們的優勢給抵消下去。

伴隨着清核各地書院順利成果的是趙鎮寬的病情日漸加重,小趙最近來上值的時間愈發短了。洪景來當然不知道,歷史上的趙鎮寬就是在今年病逝的,畢竟不是趙萬永,洪景來哪裡能記得這麼清楚。

不僅是趙萬永不來上值,連趙原永、趙鍾永、趙寅永等一批趙氏子弟最近也多請假。他們到處跑,尋醫求藥,希望幫趙鎮寬延續生命。

洪景來也去過幾趟,宮裡的太醫只會說羅圈話,具體的病情是怎麼樣的怎麼也聽不明白。但是光看面像,洪景來感覺趙鎮寬可能就是那種“老死”。隨着年齡的增大,身體的各項機能全面退化,各臟器也日漸衰老。

今年開春溫差一大,趙鎮寬可能也沒注意,着了涼什麼的,這人就倒下去了。因爲本來身體就差了,現在又着涼,真就是病來如山倒了唄。

看這模樣,可能是真的扛不到入秋了,夏天一熱起來,這人可能就要過去。

27.百十條只爲練手1.家鄉鐵山煤鐵全16.五峰山別有乾坤17.吃一塹能長一智29.五峰山火併六孫31.細究景來錯三連26.主上可願決死戰23.通融尚沃來結交15.鳴炮升堂理政事30.難得一見李書久14.蒸汽機萬難推廣41.金在昌用力一擊42.於寡人有何益哉24.無本生意最好做6.曹允大告老還鄉18.攻摧驛站釋官奴22.帶清世有兩顯學1.各有職守定大局19.身在局中卻無力18.雲裳未嫁閔紫英36.官授堂上副承旨53.另闢途徑樹望聲7.嘉慶直呼了不得45.遣歐少年留學團4.何必定要服六孫16.李禧著揚帆漢水2.金進士頗有盤算54.所謂議會不當開29.兵進畿輔壓漢陽12.開足馬力磨細面34.如此一部豆漿機29.洪妃傳遞密信來16.結親王室以緩和26.添頭搭腳合六百16.趙萬永藉故離京11.軍心正是可用時8.萬折必東思皇明36.營外南面起煙塵33.黃帶子欺上門來53.另闢途徑樹望聲3.保舉漢陽進士科5.李家宗親頗寒酸26.再裹行囊向漢陽21.禮曹典客司正郎2.居中作成金洪合24.萬永愛我西洋學29.五峰山火併六孫21.禮曹典客司正郎30.難得一見李書久11.誰叫小說掙錢多25.慶興大捷奏凱功12.尚沃爲我細籌劃5.江原被災亂事起4.丁若鏞承辦輪船8.終於尋得書儈商23.可獻韃酋於宗廟33.本官奉命發餉俸2.洪妙妊一語得中29.京仁鐵路始通車12.對半來投小聰明6.韓三石一語中的1.禧著演說鹿兒島4.偏生前月興教案1.東萊巡海備倭判8.漳州口似可輕取3.院中一番口舌爭6.或可援引衆同年41.大監戲言願通榜16.李禧著揚帆漢水33.大同世界奇妙遊4.洪妃教我查揀擇(爲昨日仗劍加更)31.日本招待頗豐盛14.卻把桔梗做山參31.怎爲周氏定罪名16.不止懈怠還魯莽30.借清使整頓市容6.鮁魚只准京人買38.三輪火銃全軍潰12.尚沃爲我細籌劃2.可願文資轉武資25.旅途困頓摧人折23.竟有神仙來助我14.卻把桔梗做山參28.恰有文學清華缺11.實則閣郎頗不同5.若問武藝有故人25.朝中均勢正打破7.漢江口十死無生28.前路艱難孤身行35.幸好嘉慶隨意問2.鐵山有人伸手來20.泮宮舉發大事件16.樸鹹魚巧遇機緣42.一身輕鬆反家鄉39.平山之事行跡露21.外軍入城止兵戈22.帶清世有兩顯學50.趙大府明斷堂審1.東萊巡海備倭判1.揀選誰家好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