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經略壽春

咸豐十一年二月,熱河行宮中的咸豐皇帝得知皖中大捷,龍顏大悅,頒下上諭,封賞諸將。

李續宜被任命爲‘安徽按察使署理安徽巡撫事’,麾下衆將各有提升。這個署理安徽巡撫事,實際上就相當於是代巡撫的意思,只要以後再立有戰功,就可以實授。

李明峰由記名總兵改爲實授,任命爲壽春總兵。麾下四營主將,蔡宜羣、陳星翰、周景通都升爲正四品都司。韋志俊本就爲都司職,此次授藍翎,賞黃金百兩。藍翎也是一種嘉獎,比花翎第一個檔次。

韋志俊這次擔任誘敵的任務,按理說功勞是足夠升職的,但是,朝廷對這個長毛高級將領還是懷有戒心,所以就用了一根藍翎了事。

李明峰在舒城內得到消息,立刻大宴衆將,以爲慶賀。畢竟,這次老李從名義上有了一塊轄地了。之所以說名義上,是因爲壽春附近都是長毛領地,李明峰想去赴任那是不可能的。

正當衆人大宴的時候,有士卒上堂傳信。

李明峰打開信件一看,原來是李續宜來的信,信中說,廬州陳玉成部有一部分士卒開始拔營北上了,從趨勢上看,廬州長毛這次是準備大批啓程北上的。北上只有兩種目的,要不就是去淮北、河南、山東等地幫助捻軍作戰;要不就是準備繞過李續宜和李明峰兩軍組成的防線,走遠路救援安慶。

這兩招都是風險頗大,李續宜也拿不準陳玉成到底要去哪,所以就命令李明峰去阻截。

這個消息李明峰早就知道了,不過,李明峰的性格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既然陳玉成要走,那又何必攔他?更何況,陳玉成有十幾萬大軍,要想攔截,純粹是自找死路。

不過,李續宜卻對朝廷是忠心耿耿,長毛大軍北走,他豈能坐視不理?當年,林鳳翔、李開芳率兩萬長毛北伐都一直打到天津,如今陳玉成擁兵十幾萬,如果目標是京城,那事情就大條了。

幾個月前,北京附近的精銳士兵被英法聯軍一頓修理,就連僧王鐵騎都全軍覆沒了,如今京津地區絕對算得上是防衛空虛。陳玉成在這個時候真要是北上攻京師,那勝算確實不小。

李明峰將這封信給衆將唸了,問大家是什麼意思。衆人都不開口,李明峰直接就問到:“韋志俊,你說”

韋志俊一愣,考慮了一下才說到:“李續宜大人如今署理安徽巡撫,他是大人您的主管上司,他的命令不能不聽。更何況,我等都是朝廷忠臣,替朝廷分憂,阻截長毛北上也是理所應當,而且…….”

李明峰大手一揮,不耐煩的說到:“算了,你就別自詡朝廷忠臣了,我看從你嘴裡是問不出什麼有用的了。”

韋志俊尷尬的笑了笑,閉口不言。

李明峰再去瞧蔡宜羣、陳星翰、周景通,總感覺他們也說不出什麼有價值的話。最後,李明峰說到:“咱們也別扯淡了,就這一萬多點的人馬,別去給人家送戰功去了。讓探子多打聽打聽,啥時候長毛走遠了,咱們從後面遠遠的跟着就行了。”

聽了這話,衆人不禁愕然。不過,旋即又想起李明峰在三河鎮、景德鎮也是率軍先跑,衆人也就釋然了。

又過了兩日,陳玉成留賴文光率兩萬人馬駐守廬州,他親自率十餘萬大軍北上。

這時,李明峰卻像沒事人一樣,繼續按兵不動。李續宜見到陳玉成都已經出兵了,李明峰竟然還不動,急得一天一令的催促李明峰迅起兵。

又過了兩日,李續宜命令手下將領率三千湘軍前來接替常勝軍駐紮舒城。此刻,李明峰再也不好意思賴着不動了。在陳玉成出兵六天之後,李明峰率領常勝軍四個營不緊不慢的向北進了。

李明峰一路上是走走停停,等陳玉成西入河南,常勝軍這才走到淮南、蚌埠附近。此刻,李明峰得知附近府縣都防衛空虛,不禁又動了心思。

壽春就在淮南以西數十里處,他這個壽春總兵管理的就是淮南地區的防務。如果此刻靠着優勢兵力,佔領壽春,並且將附近府縣都攻克,那自己不也算有了一塊根據地了嗎?

現在,長毛主力西入河南,整個皖中地區只有廬州盤踞着兩萬長毛,其他府縣,都是小股長毛駐守,根本不堪一擊。一直想找塊地盤立腳的李明峰,忽然覺現在就是個好時機。

打定主意,李明峰下令,大軍攻取壽春。

在清末,壽春是個縣城,又非戰略要地,所以長毛沒有派駐大軍屯守,城內僅有六百士卒。他們哪裡能頂的住一萬多人的猛攻,僅一個時辰,壽春就被攻陷。

李明峰破了壽春,下令留兩千人馬駐守,另外再分兵四路攻取皖中各處長毛佔據的縣城。

半個月的時間,鳳陽、潁上、正陽關、懷遠等處皆被克復。雖然取得了所謂的勝利,不過李續宜仍然是多次文催促李明峰起兵去追陳玉成。但是,老李一直回覆說皖中長毛太多,常勝軍已經被脫住了,無法追擊。

李續宜也知道李明峰這是胡說八道,因爲皖中最多能有五六千長毛,而且還分散在數十個城池中,哪裡能拖住常勝軍?李明峰不肯進兵,李續宜也沒有辦法,只能是坐視陳玉成入了河南。

李明峰拿下壽春之後,把這裡當作了老巢,帶領軍士修理縣衙,整備城防,忙的不亦樂乎。

話說,這天李明峰正在指揮修繕壽春城,就聽士卒來報,說有一支大軍從遠處殺來。看服色,並非朝廷兵馬,也不是長毛。

李明峰連忙組織士兵上城駐防,站在城頭,遙遙望去,果然現從西方來了一支軍隊。軍中旗號,有打‘吳’字的,也有打‘劉’字的,看來對方主帥是姓吳和姓劉的。

這支軍隊到了城下三五里處就停了下來,從中出來幾十人,騎着馬朝着壽春就跑了過來。李明峰看到這些人都留着辮子,明顯不是長毛,所以就下令開了城門,放這些人進來。

這幾十人進城之後,要求見此城主將。李明峰吩咐了一聲‘帶上來’,然後就走入城樓之中,擺起了官架子。

李明峰的親兵攔住了這些人,只讓其中的頭目上城去見李明峰。這些人還算知趣,走出來兩個,放下武器,上了城樓。

兩人進了城門樓子,就見城樓中有一年輕的朝廷官員端坐在虎皮大椅上,仔細一瞧,這人頭戴珊瑚頂子,官服上繡的是一頭獅子。這二人當即明白,找到正主了,連忙跪下磕頭,口中說到:“下官劉銘傳(吳長慶)拜見大人”

劉銘傳?李明峰聽了這兩人自報的名號,眯着眼睛瞧着那個自稱爲劉銘傳的人。這人二十四五歲的年紀,長的極爲彪悍,對,就是彪悍。用現代話講,一看這人就不是個善茬子,肯定是個社會上混的人物。

李明峰心中暗想,難道這廝就是歷史上第一任臺灣巡撫?就是那個號稱李鴻章手下第一猛將的劉銘傳?

“你叫劉銘傳?”李明峰面帶疑惑的問到。

“正是末將”劉銘傳回答的雖然堅決,但是內心中也有些疑惑,難道這位李大人還聽說過我的名字不成?

李明峰從虎皮大椅上站了起來,將劉吳二人扶起,高興的說到:“哎呀你二人的大名我也早就聽說了。”

李明峰隨便胡謅了這麼一句,卻給劉銘傳和吳長慶激動的手都抖了。

“你二人爲什麼帶兵來壽春?”李明峰問到。

雖然對面站的是未來的臺灣巡撫,但是李明峰卻沒有什麼激動的,因爲這幾年歷史名人他都見的太多了,再見一個劉銘傳倒也沒什麼。現在關鍵的是,這劉銘傳、吳長慶二人帶兵來這裡是爲了什麼。

聽了李明峰的問話,劉銘傳和吳長慶又跪了下來,一邊磕頭一邊哭哭啼啼的將事情講述了一遍。

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安徽成了重災區,尤其是皖中和皖北,兵匪捻毛四股勢力交錯其中。兵,自然就是朝廷的士兵;匪,就是趁亂而起的土匪;捻;就是捻軍;毛就是長毛。這四股勢力在皖中北地區不斷征戰,導致當地民不聊生。

爲了保衛鄉土,各地有錢的士紳紛紛響應朝廷號召,出資組建團練,以免遭兵禍。

這吳長慶的父親就是早期的組建團練的人之一,但是,後來在戰爭中被長毛殺死。吳長慶子承父業,就繼續掌管團練。

再說這劉銘傳從小也不是個老實的角色,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稍微長大了點,又經常意氣用事,後來將鄉里的一個大地主給宰了,把金銀財寶都分給了相鄰。這樣一來,劉銘傳就成了通緝犯。

後來長毛、捻子鬧的太大了,當地官府突奇想,赦免了劉銘傳的罪名,讓他組織團練對抗長毛。劉銘傳本就悍勇好鬥,如今既能打仗,又能免去罪名,他當然願意做。再加上,他在附近幾個縣,因爲劫富濟貧的事蹟廣爲流傳,所以名聲極佳。劉銘傳大手一揮,無數青壯年男子都紛紛投入麾下。

長毛雖然在安徽勢力頗大,但卻一直沒有佔領潁州(今阜陽市),就是因爲有吳長慶和劉銘傳的兩支團練在。

本來區區一個潁州,也並非什麼戰略要地,既然難攻,長毛也就索性不要了。但是,這次陳玉成大軍十幾萬進入河南的途中就要路過潁州。這吳長慶和劉銘傳都是膽大包天的人物,見到陳玉成如此大軍竟然也不怕,兩人帶着手下團練,在潁州附近準備和陳玉成一較高下。

不過,兩人麾下僅僅有七八千人,而且武器裝備都極爲落後,又都是沒經過正規訓練的團練士兵。就憑這樣的軍隊,如何能與太平天國的主力部隊對抗?

兩軍剛一接觸,團練就被擊潰。吳長慶與劉銘傳雖然拼死力戰,仍然於事無補。二人都是精明之人,見到事不可爲,只好率軍北逃,將這潁州讓與了陳玉成。

陳玉成到達潁州之後,按藍成春的計謀,在潁州展開了大規模屠殺。平民百姓被殺者二三十萬,最後將糧食財寶劫掠一空,陳玉成一把大火點着了潁州城之後才繼續進。

吳長慶和劉銘傳等到陳玉成撤離之後才返回潁州,見到慘狀,不甚悲涼,心中暗暗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兩人自度就憑手中兵力,是永遠不可能報仇的,所以二人準備率軍前去投奔朝廷的正規軍。他們聽說,有一支常勝軍,厲害非常,在桐城之下,以不滿一萬的兵力擊敗了三萬長毛,而且己方竟然一人未死兩人計議一番,決定去桐城投奔常勝軍,以圖雪恥。

結果一路行來,得到的消息是常勝軍已經移駐壽春,常勝軍統領、壽春總兵李明峰派大軍四處征伐,克復皖中府縣無數。聽到這個消息,兩人精神振奮,連忙又率軍趕到了壽春。

李明峰聽完二人敘述,臉上頓時樂的如盛開的鮮花一般。李明峰心中暗道,真是要什麼來什麼。最近將四大主將都派了出去,李明峰這才覺手裡無論兵還是將,都是太少,不夠支配。

李明峰剛對兵力不足,將領缺少而犯愁,這邊就來了兩個猛將投奔,還附帶了幾千人馬。難道最近真是走運了?李明峰偷偷的想到。

李明峰一邊笑,一邊攙扶起了二人:“哎呀吳將軍,劉將軍,你二人都是征戰多年的人物,本官萬沒想到能得到二位的垂青,前來投奔。以後請放心,只要本官有口吃的,那肯定就餓不到衆位兄弟。”

吳長慶、劉銘傳聽後,感動的痛哭流涕。鄉里的團練之苦,他二人最是清楚。因爲不是正規軍隊,所以糧餉都要靠自己籌集,可這個戰亂的年代,就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所以吳劉二人的隊伍都是一邊種地一邊打仗。最後上了戰場,連制式的軍用刀槍都沒有,更別提火槍火炮了。

現在,李明峰身爲壽春總兵,他們投奔過來之後,那就是朝廷的正規軍了。起碼軍服、糧草、武器和糧餉都有了保證,他二人如何能夠不激動?

吳長慶與劉銘傳叩謝完畢之後,遵從李明峰的命令,出城去召喚舊部入城。因爲吳長慶是廬州人,劉銘傳是肥西人,都是土生土長的皖中子弟,所以這兩支團練在皖中,一直以來都是多行善舉,沒有做過禍害老百姓的事情。

這次,壽春百姓得知吳長慶與劉銘傳進了壽春,當真是喜不自禁,都到街道上迎接,甚至有些人都拿了酒菜出來款待。

李明峰見到這個情景,心中想到,常勝軍入城時,既無百姓抵抗,也無百姓迎接,看來清兵和長毛在當地的名聲都很一般。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在李明峰印象中的雜牌軍——團練,竟然如此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

吳長慶和劉銘傳帶來的士卒一經查點,共有四千八百六十人。李明峰命令其中老弱的,身有殘疾的退出隊伍。每人放白銀五十兩算作補償,用以下半生的生活。

剩餘的精壯之兵有三千六百餘人,李明峰下令新組建兩營,劉銘傳舊部改稱‘銘’字營,吳長慶舊部改稱‘慶’字營。

由於吳劉兩人在當地頗有威望,李明峰就讓他二人在當地招兵,以壯大隊伍——

兩個月過去了,常勝軍已經控制了壽春方圓兩百里內的所有城池,人馬也由四個營擴充到了六個營。新加入的‘銘’字營和‘慶’字營雖然沒有火槍火炮等西方武器,但是這兩營在當地經過一番擴充,已經達到了六千多人,也算頗有戰力了。

李明峰在此處厲兵秣馬,陳玉成卻裹挾十餘萬長毛南下湖北。陳玉成用了藍成春的計謀,在鄂東燒殺搶掠,雖然是天怒人怨,但是卻弄的風生水起。

咸豐十一年三月,陳玉成大軍攻陷黃州。再得知武昌兵力並不十分充裕的情況下,陳玉成派出數路大軍攻取武昌附近州縣,爲奪取武昌做戰略準備。

三月到四月中旬,陳玉成率軍攻佔蘄州、黃安、德安、孝感、黃陂、隨州、雲夢、應城、麻城等地。至此,武昌就成了孤城一座。

負責圍攻安慶的胡林翼所部更是局面尷尬,繼續進攻,很可能拿下安慶,丟了武昌。一得一失,也說不清楚到底哪頭合算。放棄安慶,西歸湖北,救援武昌,那就算前功盡棄了。

正當胡林翼舉棋不定的時候,更加不利的消息傳了過來。

從蘇州、常州率領八萬大軍西征的忠王李秀成竟然沒有參與楊輔清、李世賢、劉官芳三人的圍攻祁門行動。咸豐十一年三月,李秀成率大軍通過皖南、入贛北。看那勢頭,李秀成很明顯的想要入湖北配合陳玉成夾攻武昌城

一時間,湘軍之中幾乎人人都認爲這次圍攻安慶的行動又失敗了。

第285章 中彈第37章 故人慘事第319章 主戰和主和第221章 開城投降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251章 女營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13章 三光政策第282章 英國也不是個好鳥第60章 景德鎮之戰(二)第281章 再戰第91章 激辯第58章 浮樑城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323章 勸降第82章 長春園第253章 洪仁玕第152章 列強有多強第50章 渡江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8章 再回林家第14章 探子秦誠第297章 反叛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83章 初戰(下)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88章 投誠第180章 蘇天福第118章 朝會第46章 廝殺第322章 大院君第225章 曾國藩第143章 乾清宮第244章 蒙時雍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242章 奪門第125章 慈安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04章 圍殺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358章 救還是不救?第4章 四國代表第44章 請纓第312章 李氏朝鮮第181章 初戰(上)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30章 初會二相(上)第78章 北上第12章 大成國第180章 蘇天福第40章 護關洋槍隊第240章 決戰前夕(下)第151章 登基大典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49章 撤退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323章 勸降第137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62章 來使第132章 獎賞第58章 浮樑城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322章 大院君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24章 票號第113章 再入北京第35章 初臨滬上第295章 犯險第63章 景德鎮之戰(五)第306章 內宅第257章 交易第292章 埃米爾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251章 女營第237章 密會第210章 新的發展第236章 太陽城第276章 沙俄的野心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267章 來去自由第118章 朝會第128章 自曝身份第84章 再遇額爾金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7章 黴運連連第70章 改組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106章 經略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