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自相殘殺

在陳玉功的帶領下,太平軍死士將清兵打了個措手不及,悍不畏死的太平軍徹底的攪亂了清兵的進攻陣型。

李明峰急着前去救援劉銘傳和吳長慶,看到這些長毛如此麻煩,心中不禁惱怒,遂下令:“斬殺長毛一個,賞銀十兩!斬殺長毛主將,賞銀千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令一出,士氣大振。尤其是湘軍士兵,向來手頭不寬裕,聽了這個命令,哪有不玩命衝殺的道理?

湘軍和常勝軍的普通士兵也都知道,就憑如此大軍,這三千長毛肯定是要全軍覆沒的,衆士卒害怕好處被別人得了去,都奮勇上前,希望多得點銀子。

這時候,在清兵的眼中,長毛不再是兇悍的敵人,而是白花花的銀子,本來有些消沉的士氣,又振作了起來。更有貪財的,也不顧自己的生死,直奔陳玉功殺去,準備取了這價值千兩白銀的腦袋。

雙拳難敵四手,三千死士也抵不過一萬貪財的清兵。半個時辰之後,長毛全被屠戮一空。長毛主將陳玉功也身中流彈而死,屍體在常勝軍和湘軍士兵爭搶之下,四分五裂。

這些人提溜着血肉模糊的部分屍體來找李明峰討賞,大老遠的,李明峰就看到有的人手中提的屍體還噹啷着腸子,胃裡頓時就是一頓翻涌。

蔡宜羣頗爲機靈,看到情況不對,連忙斥退衆人,讓他們先到後軍書記官處記錄在案,得勝之後再論功行賞。

看到這些變態被支走了,李明峰對蔡宜羣滿意的點了點頭。此刻,障礙已經被清除,李續宜下令繼續進軍。

淮河南岸,太平軍大部分已經渡河,只剩下大約兩萬人馬未渡。這兩萬人馬,一萬仍在排隊等待,另一半則在圍困常勝軍‘銘’‘慶’兩營。

正當劉銘傳、吳長慶要撐不住的時候,就聽炮聲不絕,原來是援軍已經殺到。

李明峰看到吳長慶等人被緊緊的困住,趕忙下令開炮。李續宜此刻也知道形勢危急,也顧不得整軍列陣了,直接命令大軍衝鋒。

這些長毛圍着劉銘傳等人廝殺了好久,早就被他們的這股子頑強的士氣給駭住了。現在又看到敵人大軍來援,衆長毛心膽俱寒。負責圍困劉銘傳的藍成春,也是狡猾之人,見到局勢不妙,也不管手下士兵,自己騎馬就奔江邊跑去。

三萬湘軍,如猛虎一般衝了上來,氣勢頗爲雄壯。凡是狡詐奸猾之長毛,都是掉頭就跑。只有一些愚忠之輩,仍然準備與湘軍拼死一戰。

劉銘傳、吳長慶兩人,看到這個情況,也四處衝殺,振奮士氣。這兩人都是武藝高強之輩,等閒長毛,一個回合就被瞭解。

見到這兩位如此英勇,敵軍數量又如此之大,即使是愚忠的長毛也不禁面色蒼白,冷汗直冒。但是,他們都是教徒,在他們的世界觀中,與信仰比起來,生命還是次要的。

湘軍三萬大軍,其中有一萬騎兵,行動最快,率先衝到。原地不動的步兵對高速衝鋒騎兵本就吃虧,而且長毛武器還差,又失去了首領,僅僅是一個衝鋒,無數長毛就被斬殺在了當場。又被長槍刺死的,有被戰刀砍死的,也有不少人乾脆就是被馬給踏死的。

騎兵一衝,羣龍無首的長毛立刻就亂做一團。隨後,兩萬步兵又衝了上來,將這些失魂落魄的長毛給送上了真真正正的天國。

僅僅過了兩刻鐘,原本圍困‘銘’‘慶’兩營的長毛,逃的逃,死的死。

李續宜見到解決了這裡的戰鬥,連忙督促大軍繼續前進,阻擊半渡長毛。

從戰場上敗退的長毛瘋狂的奔到了江邊,涌入了列陣等候渡江的長毛陣勢之中,立刻就將整個隊列衝散。

本來此處的一萬長毛,在等候渡船的過程中,還算有序。但是看到前線的弟兄潰逃至此,心中也惶急了起來。逐漸的,隨着敗兵的不尊命令、搶先登船,原本有序的長毛也按耐不住了,開始不顧秩序,搶先上船。

兵敗如山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僅僅是前線吃了虧,後方的士兵卻也因此而軍心大亂。現在淮河南岸的長毛,紛亂不堪,只顧搶船逃命,其他的一概不理了。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面對滾滾淮河,這一萬多長毛亂做一團,失去了秩序,每個人都希望搶先一步登上船,好逃過江去。

陳玉成和主要將領都沒渡江,見到如此亂局,陳玉成最初還是喝止,但是此刻哪有人聽他的話。隨後,陳玉成一怒之下,手刃數人,但是效果還是不明顯,亂局依舊。

“王爺,清妖大軍即刻就到,您還是先上船吧!”手下將領也看出了局面不對,連忙催促到。

“本王上船先走,這裡豈不是更難以理順?”陳玉成怒到。

“王爺,現在也顧不得這麼多了,您乃萬金之軀,還是先走吧,這裡就交由我們來收拾!”

陳玉成看到亂哄哄的士卒和惶急的部將,不禁大怒:“清妖有何懼哉?!爾等竟然畏其若斯?!就以如此軍心,即使過了江,也是一團散沙,難以對抗清妖。既然早晚都是死,本王乾脆不過江了,就在這裡和清妖決一死戰!”

剛剛從前線暗自逃下來的藍成春趕緊跪了下來,說到:“王爺莫要因爲一時義憤而魯莽行事!想當年,西楚霸王若是過了江東,哪裡輪得上劉邦這小人坐天下!王爺理當以史爲鑑,請王爺三思啊!”

陳玉成聽了這話,怒氣漸消。可是,沒過幾分鐘,就已經遙遙可見清軍的旗幟了,藍成春等人看到陳玉成立場動搖,連忙又是哀求又是硬拽的將陳玉成弄上了船。

陳玉成和藍成春等主將是走了,但是岸邊卻留有一萬多長毛沒有運送過去。

如今沒了主將約束,又到了生死關頭,長毛中一些奸邪之徒,爲了搶奪船上的位置,竟然對身邊的戰友下起了手。

衆長毛中,有一人名叫張孟庸,本是地痞無賴,後來加入了太平軍。這人雖然入了軍也入了教,但是他骨子裡的性子還是沒有改,看到岸邊的船已經滿員了,張孟庸惡向膽邊生,提起刀來,趁衆人不注意,就將先行上船的太平軍士兵砍殺了三五人。

死了幾個,立刻就有空位了,張孟庸從岸邊一躍而起,跳上船頭。上了船後,張孟庸揀起剛剛被他殺死的太平軍的長矛,往岸邊一杵,藉着着股勁,船就離開了岸邊三四米。船剛一停止移動,張孟庸又拔起槍來,朝水中一杵,船就飄入了深水。

張孟庸連聲催促:“快點搖漿!快點搖漿!”

這時,被他的舉動驚呆了的長毛纔回過神來,趕忙搖漿。這船雖然不大,但是仍然擠了二三十個長毛,如今有漿的搖漿,沒漿的就用佩刀充作漿用,不一會,這支船就徹底了擺脫了岸邊。

張孟庸殺戰友奪船並且順利逃命的事情,都看在了附近的長毛眼中。這種事情就怕有人起頭,只要有一個人因爲搶奪船隻而殺了戰友,並且勝利逃脫,其後效仿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時間,淮河南岸,長毛之間拔刀相向。一萬多長毛圍在剩餘的幾十艘小船旁邊進行了白刃戰。

現在,船隻就是性命,這些長毛爲了自己的性命,也不講究什麼戰友情分了,管你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是砍死。有些長毛運氣好,將擠上船的戰友砍死,然後他就能奪得一個位置。

但是,正當他和船上其他人一樣,催促抓緊開船的時候,又被其他的,沒登上船的戰友一刀砍死。

上了船的人,催促開船,但是下面還有更多的人在死死的拉住船舷,不讓船隻進入深水。有些人趁着船被拉住,就跳上船去,靠自己手中的戰刀爲自己找條活路。

當李明峰和李續宜帶兵到江邊的時候,就看到沿江十數裡,長毛都在械鬥。無數殘缺的屍體漂浮在河面上,這個場面,要比兩軍廝殺還要慘烈的多。

“哼!亂賊就是亂賊!”李續宜輕蔑的說到:“老弟,咱倆還是揮軍將他們全都剿滅了吧?”

李明峰皺着眉頭說到:“困獸猶鬥,現在長毛都如瘋了一般,如果我們直接殺上去,恐怕長毛會孤注一擲,到時候,我軍也會出現損傷。”

“那你說怎麼辦?”李續宜問到。

“招降吧,而且你看,那邊帥旗還在,恐怕還有許多高級將領未能渡過河去,我們將他們全部活捉,豈不是大功一件?即使走了陳玉成,這一萬多人抓回去做奴隸也是不錯。”李明峰微笑着說到。

李續宜點了點頭,說到:“你小子倒也奸猾,好,就如你所說吧。”

李續宜大手一揮,三萬湘軍分成兩路,向着河邊的長毛就包抄了上去。這些長毛,看到湘軍殺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有的搶船更加兇猛了,有的沿着河邊向東西兩個方向跑去,唯獨沒有人列陣準備與湘軍對戰。

四散而逃的,李續宜也不去理會,他們無論去哪,都是死路一條。現在皖中都是清軍範圍,這些沒留辮子的長毛,註定是掩飾不了身份的。

在河邊搶奪船隻的,看到湘軍殺來,也不敢再留在原地,只能是不住的退後。一個時辰之後,河邊的長毛全部被壓縮在了方圓兩三裡的地方。

“降或戰!”李續宜高聲喝問到。

場內鴉雀無聲,衆長毛面面相覷。

李續宜再問:“降或戰!”

這時,長毛中殘餘的一些中低層將領再也沉不住氣了,有幾人提刀出來,高聲到:“誓死不降!兄弟們,清妖狡詐,絕不可信!上個月菱湖十八個營的兄弟投降,最後都被清妖給斬了。咱們不能再信他們的話!投降是必死,如今還不如和他們拼了,沒準還有一條活路!”

李續宜面露冷笑的看着這幾個死忠分子,高聲喝到:“對面的反賊給本官聽着,誰取了這幾個人的首級,本官就封誰爲千總,另賞白銀千兩!”

這一聲令下,那幾個將領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後邊的人亂刀砍死,有人僥倖奪得了首級,還沒等樂出聲來,又被旁邊的人一刀砍死,把首級奪了去。頓時,長毛又亂做一團。

“住手!”李續宜喝道。

李續宜話音一落,旁邊的二十個親兵,齊聲喝道:“住手!”

生死在人手,這些長毛哪敢不聽李續宜的話?聽了李續宜的喝聲之後,衆長毛立刻就鴉雀無聲,秩序井然。

“要想活命的,將武器拋下,跪在地上!”李續宜說到。

一萬多長毛聽了之後,都棄械跪地,等候發落。李續宜和李明峰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看來這些長毛比想象中的要好收服的多。

三萬湘軍上前繳了長毛的械,然後將他們捆綁起來,陸續的押送回了壽春。

“到底讓四眼狗給跑了!”李續宜望着滾滾淮河說到。

“天下雖大,卻哪有反賊立足之地?能跑一日,卻跑不了一世,他終究有一日要伏法的!”李明峰在旁邊勸慰到。

李續宜聽了這話,只是嘆了口氣,卻不回答。李明峰明白,李續宜內心中還是希望親手報仇。

‘銘’‘慶’兩營解了圍,劉銘傳和吳長慶兩人來到了李明峰和李續宜的馬前跪下行禮:“參見大人!”

李續宜和李明峰趕緊翻身下馬,將二人扶起,李續宜說到:“你二人可是大大的功臣,這次要沒你們兩個,恐怕長毛就能毫髮無傷的渡河北去了。”

劉銘傳低着頭說到:“哎!哪有功勞,最後還是讓賊酋陳玉成跑了!”

李明峰聽了這話,哈哈大笑,說到:“你小子難道還想宰了陳玉成啊?這次你倆能保住小命就算萬幸了,竟然還不知足?!”

李續宜和吳長慶在旁邊也是哈哈大笑,衆人連日來的疲倦感頓時一掃而空。又調侃了幾句之後,衆人率軍押着俘虜返回了壽春。

第10章 心憂天下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08章 戰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28章 初入天津第130章 昌平城第197章 麻煩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225章 曾國藩第243章 洪宣嬌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261章 太師府第51章 韋志俊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115章 誰是誰非?第97章 回京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51章 女營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42章 淘汰品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6章 議和大臣最終章中華帝國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45章 醉仙樓(下)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135章 白銀攻略第101章 恭王府議沙俄第8章 貧寒的廣東巡撫第153章 柏葰案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100章 簽訂《北京條約》第227章 提審李秀成第311章 密議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310章 朝堂暗鬥(下)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297章 反叛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161章 弗蘭克第258章 忠義軍第315章 討價還價第80章 探監第311章 密議第34章 約成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362章 來使第29章 授權談判第19章 家法第360章 俘虜第2章 留辮子的老頭兒第130章 昌平城第241章 太平門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186章 喪命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296章 挑撥第277章 到達嘉峪關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53章 夜談(上)第185章 又一支洋槍隊第3章 身負血海深仇的大清貴族第345章 勸服載垣(下)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39章 毀約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42章 小慄忠順第70章 改組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4章 四國代表第127章 破綻第191章 再遇故人第177章 小村談判(下)第344章 勸服載垣(上)第165章 勤政殿議洋務(下)第269章 美國公使第126章 慈禧太后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71章 故人復東來第56章 整編第325章 內亂第122章 追擊第46章 廝殺第219章 炮戰和壕溝戰第121章 醇郡王第187章 老李親征第78章 北上第266章 內部矛盾第91章 激辯第295章 犯險第325章 內亂第17章 黴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