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飛速發展

桂良享年七十七歲,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絕對算是高壽了。

這位老爺子在嘉慶年間就做了禮部的主事,算作進入官場,後來逐步升任部曹、知府、道臺。道光十四年,也就是桂良四十歲那年,他升任河南巡撫,從那以後桂良算是實實在在的成了朝廷大員。

從此之後,桂良開始平步青雲。由河南巡撫升任湖廣總督,幾年後又調閩浙總督,後又調雲貴總督。

道光末年,桂良被調入京城,任兵部尚書兼署正白旗漢軍都統。後來又做了吏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

咸豐六年,桂良被授予了東閣大學士的職位,位列正一品,地位相當於宰相。後來桂良又主管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簽署,還負責和洋人談判貿易商業問題。

桂良的一生,做過小官,也做過大官;做過文官,也做過武官;做過地方官,也做過京官。從嘉慶朝到道光朝,再到咸豐朝,桂良步步高昇,若不是最近一年多桂良一直重病在身,恐怕同治朝的軍機處也必然會有其一席之地。桂良的一生,就是大清官場的寫照。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告別人世,對朝政影響雖然不大,但是這也的的確確的算一件大事了。重臣離世,滿朝皆悲。

衆臣正好議完全部事務,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奕?、奕澴、寶鋆、賈楨、趙光等人紛紛告退,到桂良府上治喪。

其後,慈禧太后又派貼身太監代表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前去探望。

其後的幾日,朝臣紛紛前去探望,包括李明峰都派了保定知府邱青林代表自己前去祭拜。朝廷後來擬定桂良的諡號爲“文端”,算作對他一生爲朝廷效命的肯定。

忙完桂良的喪事,就到了年關了。朝廷騰出手來之後才擬旨給李明峰,重新任命他爲直隸總督,並且討要五萬條火槍、一千門火炮。李明峰接到聖旨之後,非常爽快的同意了朝廷的要求,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難處。

首先,兵工廠的建設還沒有完成,兵工廠的上游企業鐵礦廠也沒有完成,據老李估計,最快也得等到夏季兩間工廠才能正式投產。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擁有大量的煤炭。否則的話,鐵礦廠無法運營,兵工廠也就沒有了原料,整個工程到底何時結束就不好說了。

李明峰向朝廷保舉宋慶的弟弟宋仁擔任大同總兵,與此同時又保舉順德府同知,也就是林婉兒的哥哥,李明峰的大舅子林興省擔任大同知府。李明峰自稱必須掌握大同的煤礦,才能讓鐵礦廠和兵工廠按正常進度建造並且投產。

大同府地處山西省北部,是全國煤炭儲量最高的地區,大同府的煤炭資源一旦得到開發,其產量將會比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普魯士王國這歐洲三強產量的總和還要高。

在二戰以前,工業就是兩條腿,一條是煤炭,一條是鋼鐵。只要這兩項強大,則整個工業就強大。李明峰對大同煤礦垂涎已久,所以一口就答應了朝廷的請求。對老李還說,用五萬條槍換取一個龐大無比的煤礦產區,這是絕對合算的。

只要有了大同的煤礦,再有了順德的鐵礦,李明峰就有信心把直隸、山西這一代建設成中國的魯爾區。

除了保舉心腹接掌大同之外,李明峰又向朝廷提出了交付武器方案。因爲產量有限,所以李明峰提出等到兵工廠投產半年以後再交付一萬條火槍,此後每半年交付一萬條,直到五萬條火槍交付完畢爲止,火炮的交付也按這個計劃來,半年交付兩百門。

用一個貧瘠的大同府來換取五萬新軍,對朝廷來說也是划算的。接到李明峰的保舉奏摺之後,朝廷立刻批准了李明峰的請求。

同治二年春三月,朝廷升宋仁爲大同總兵,林興省爲大同知府。並且同意了李明峰的交付武器方案。

得到朝廷任命之後,李明峰立刻派遣宋仁帶領近七千的城防軍趕赴大同接管防務。這批城防軍絕大多數都是原來的山東團練,他們經過半年的新兵訓練,已經熟悉了火槍、火炮的使用,完全能夠勝任防守大同的任務。

接管大同之後,李明峰利用西方技術修建煤礦礦廠,與此同時,李明峰又派人考察順德到大同的地理環境,準備修建鐵路。第一期的鐵路從順德到保定再到天津的線路已經在前幾日就開工了,整條鐵路長三百多公里,需要兩年時間修建完畢。

李明峰打算在短期內開始建造第二期工程,也就是由大同到順德的線路。根據老李的規劃,三年之後,煤礦產地大同、鐵礦產地順德、政治中心保定、通商口岸天津就會被鐵路連成一條線。

那時候,這上千裡的路程,乘坐火車只需一個白天就可以走完。整個常勝軍的屬地也會更加的牢固,任何一處受到攻擊,駐紮在保定的常勝軍都會在一日之內趕赴救援。

因爲這次在火器的交易上達成協議,所以李明峰和朝廷的關係也緩和不少。同治二年四月,朝廷任命李明峰爲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天津口的外貿、商務。

其實這個官職早就應該任命下來了,曾國藩早在一年前就以兩江總督兼任了南洋通商大臣,但是當時李明峰和朝廷關係緊張,所以任命遲遲沒有下來。

雖然沒有任命,但是李明峰從實質上掌握了天津地區,也就是從實質上掌握了天津的通商事務,只不過朝廷一直不肯公開任命罷了。

這次關係緩和,朝廷也落實了任命。

數月之前老李從太監手中弄了幾百萬兩銀子,這次大部分都用於派遣幼童留學了。過完年,第一批幼童八百名被李明峰送上了英法各國來華貿易的船隻,陪同的有二十名學監。

同文館和軍官學校也開學半年多了,大批軍官得到培訓,李明峰也多次到學校聽課,補充新的作戰知識。去年投降過來的捻軍和山東團練,經過大半年的新兵訓練,已經完成了火槍、火炮、行軍等多門基礎課程,已經到了可以拉出去打仗的程度了。

第144章 醉仙樓(上)第45章 抵達第81章 局勢變化第189章 誅殺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93章 激戰圓明園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244章 蒙時雍第347章 法國軍事顧問第50章 渡江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01章 河南戰局第65章 景德鎮之戰(七)第163章 入京第52章 陳年舊事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333章 朝法停戰第78章 北上第259章 績溪胡家第1章 外國精神病患者第107章 攻打廬州第309章 朝堂暗鬥(上)第304章 新疆改制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36章 日本國內局勢第103章 廬州戰役(一)第83章 老熟人第123章 落難第37章 故人慘事第196章 意外 絕對是意外第250章 聖庫第270章 購艦計劃第230章 意外第129章 逃離第97章 回京第13章 再遇敲詐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66章 翻臉第119章 跋扈的贊鑲大臣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257章 交易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67章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第121章 醇郡王第146章 圍攻崇文門第359章 遇襲第198章 朝廷的反應第346章 歇多萬第57章 大戰前夕第290章 近代醫學鼻祖第243章 洪宣嬌第200章 飛速發展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97章 反叛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03章 新疆行省第120章 罷工第171章 血濺鍾粹宮第318章 鎮夷堂點將第132章 獎賞第301章 囂張的沙俄將領第251章 女營第21章 再遇秦誠第195章 婚慶第41章 趁機擴大第245章 是守是逃?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53章 川西大戰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75章 英國首相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57章 大戰前夕第294章 葉海亞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252章 擒獲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139章 覆滅第291章 攻佔迪化第355章 江戶戰亂第216章 反覆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195章 婚慶第72章 再會埃洛斯第164章 勤政殿議洋務(上)第112章 胡林翼之逝第142章 入宮第272章 再見龔橙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25章 內亂第12章 大成國第139章 覆滅第92章 巴夏禮來信第321章 罪孽滔滔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3章 廣州富商第134章 火器初顯威第197章 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