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再見慈禧

李明峰進了乾清宮,現偌大宮殿裡只有慈禧太后一個人坐在‘正大光明’匾下。

“臣李明峰,叩見聖母皇太后。”李明峰進殿之後,略微掃了一眼之後,立刻就跪了下去。

“李卿家平身。”慈禧太后聲音雖然不大,但是此刻的乾清宮空空蕩蕩的,這一點聲音,就如在李明峰耳邊響起一般。

“謝聖母皇太后慈恩。”李明峰毫不客氣的從地上爬了起來。現在大殿內也沒有外人,自己少點禮數也不會被人囉嗦。

慈禧太后緩緩的問道:“昨日太師在新的府邸住了一夜,覺得那座府邸如何?”

李明峰微笑着,淡淡的答道:“蠻好的。”

慈禧本以爲李明峰能說幾句謝恩感激的話呢,結果老李就輕描淡寫的一句‘蠻好的’給一筆帶過了,讓慈禧準備好的話說不出來。但是慈禧卻油滑的很,老李不按套路出牌,她也能應對。略一停頓,慈禧繼續說道:“太師大人進來坐。”

說完這話,慈禧太后就從椅子上起身,轉到旁邊的東暖閣去了。乾清宮正殿旁邊就是東西暖閣,這兩個暖閣在明代就是皇帝的起居之地,清代前期,順治、康熙、雍正也住在東西暖閣,直到後來有了頤和園、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之後,皇帝才放棄在東西暖閣長期居住的習慣。

李明峰也不客氣,跟着慈禧太后就進了東暖閣。東暖閣面積不大,大概只有一百多平米,而且東暖閣還有各種傢俱裝飾,此時裡面還有幾個宮女、太監伺候着。這麼多的人、物都擠在這一百多平米里,讓東暖閣顯得有了幾分親切的氣息,不像空曠的乾清宮正殿那麼的威嚴。

慈禧太后在宮女的扶持下走入東暖閣,坐到臥牀之上。李明峰跟着走了進來,也在旁邊找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

ωωω•ttκд n•¢O

慈禧吩咐宮女上茶,片刻之後,慈禧一邊捧着茶碗喝茶,一邊緩緩的說道:“太師大人也是明白人,蘭兒在這裡就明人不說暗話了。”

慈禧和李明峰也算有些私交,當初肅順叛亂,李明峰在密林之中找到了落難的慈禧和慈安,當初這兩個女孩和受驚的小兔子一般,十分嬌弱。也許因爲曾經將較弱的一面暴露給李明峰看到過,所以慈禧在私下裡也不忌諱表現的柔弱一些。

她此刻甚至自稱“蘭兒”,她這個“蘭兒”一出口,旁邊伺候着的太監、宮女雙手都有些顫抖,暗自也對這個太師更加的敬畏起來。能讓太后都放下身段攀舊情的人,他們這些奴才誰敢大意?

慈禧可沒時間理會這幫奴才想什麼,她繼續講到:“如今南京光復,長毛、捻子化作飛灰,天下重新一統,此乃天下之幸。但是叛賊雖平,地方勢力又起。

兩江總督曾國藩的湘軍、江蘇巡撫李鴻章的淮軍、閩浙總督左宗棠的楚軍、河南巡撫袁保慶的袁家軍,兵力甚衆,達到數十萬之巨。如果再加上李太師的人馬,地方的軍隊總人數和整體戰鬥力都要過朝廷的軍隊。

這麼一來,朝廷便被地方架空,朝廷的命令,地方大員不執行,朝廷也沒有辦法。更嚴重的是,如果一旦地方大員心生異端,朝廷也無力相制。說句不好聽的,若是曾國藩或者李鴻章、左宗棠,甚至是太師大人興兵造反,恐怕轉眼間,大清就有滅亡之虞哀家畢竟是大清的太后,朝廷之憂,就是哀家之憂。”

李明峰聽了這話,臉色也很不好看,慈禧的話說的太直白了,直接說明朝廷擔心他們地方勢力造反。但是也正因爲直白,老李纔不知該如何應對,因爲慈禧所言,都是事實。

說到這裡,慈禧面露感傷,低聲道:“太師大人當初對蘭兒有救命之恩,蘭兒欠太師大人一條命,不過太師大人如今已經位極人臣,權勢榮耀,天下再無第二人可出太師之右,這也是蘭兒居中協調的結果。

據聞,太師在江南又收編了長毛反賊的七八萬大軍,現在朝中不少老臣都開始抗議了。常勝軍十幾萬人馬就盤踞在距離京師三百里範圍內,朝廷感覺壓力太大了。太師若是念着昔日舊情,還請給朝廷幾分顏面,削減一下常勝軍的員額。”

李明峰聽了這話,即便是心腸硬如鐵,也忍不住一陣動搖。慈禧這次沒有使用任何手段,而是直接擡出了根本問題,並且祭出了感情攻勢,這讓老李招架不住了。

確實,李明峰能從一個地方小實權派,走到直隸總督,再坐到戴三眼花翎的正一品的太師,是和慈禧的有意提拔分不開的。雖然慈禧曾經想要利用苗沛霖和袁甲三的反叛而除掉李明峰,但是那也是和李明峰當時的囂張跋扈分不開的。

換李明峰坐在慈禧的位置上,只會用更狠毒的手段對付自己潛在的最大威脅。慈禧太后說的在情在理,李明峰實在不知如何拒絕。從理智上分析,老李知道不能放棄兵權,甚至都不能大規模的減少自己的兵力。

但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上來講,老李又知道,自己不讓步也是不現實的,現在叛亂已經平定,自己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掌握大軍了,尤其還是在北京附近掌握大軍。如果自己堅持不裁軍,難免不讓人懷疑自己的用意。

李明峰皺着眉頭,沉思了半響才道:“太后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臣要是繼續堅持不退讓,也對不起太后的恩寵。”

慈禧聞言,面色一喜,不過隨後就聽李明峰繼續說道:“要常勝軍大規模減員,此事很難。一方面,這十幾萬大軍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曾經的反賊,乾的都是違法犯罪的事,一旦讓他們卸甲,他們很可能就會重操舊業,繼續做那燒殺搶掠的勾當。

另一方面,我手底下幾十員、幾百員戰將都是帶兵出身,若是解除他們的兵權,他們也會有所反彈。比如濟南總兵宋慶、原長毛叛將韋志俊、李秀成,他們手底下的人馬,都是舊部。

現在他們的名字掛在我的麾下,但是實際上他們就是把我當成一個靠山罷了,一旦連我也靠不住,他們或者會去尋找新的靠山,或者就會獨立展。反正任何人都休想剪除他們的羽翼”

老李所言,七成是假三成是真,這樣真真假假的誇大常勝軍內部矛盾,既能讓慈禧減少戒心,也能替自己不裁軍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

看到慈禧面色又沉了下來,李明峰趕忙說道:“這樣,我承諾將直隸的兵力減少三成,如何?”

慈禧皺着眉頭說道:“常勝軍現在兵力起碼有十三四萬,減少三成,仍有十萬之巨。若是在外地還罷了,但是在京畿近郊擁兵如此之多,朝中那些頑固派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李明峰不屑的道:“不同意又能怎地?”

李明峰這話看似是因爲自己的張狂而無意說的,但是實際上是有意的敲打慈禧。老李在警告她,我退後那是給你面子,你別把這面子不當回事,真惹怒了老子,老子一步都不後退,你也拿我沒有辦法

果然,此言一出,慈禧臉上很不好看。李明峰看到效果基本已經達到,又轉口道:“不行的話,我就將常勝軍主力調離直隸。保定只留少量人馬駐防,太后您看這樣成不成?”

慈禧聞言,連忙問道:“調到何處?”

李明峰道:“長江以南盡爲湘軍所佔,而京畿幾省太后又不希望看到常勝軍駐紮,那天下雖大,僅有兩處可容納常勝軍罷了。一爲東北,一爲西北。”

慈禧反問道:“東北荒涼,西北戰亂,兩處都是貧瘠之地,太師真的準備移師?”

李明峰搖了搖頭,面帶無奈的說道:“太后總是不信李某,太后的心計太深了,其實臣又有什麼需要防備的呢?臣對現在的日子很滿意,吃喝不愁,生活無憂。太后請放心,臣不想造反。”

慈禧也有些尷尬,不敢接“造反”這個話題,而是順着剛纔的話說道:“那按太師大人的意思,應當移師何處?”

李明峰灑然一笑,繼續說道:“要按我說,我想到東北去。沙俄二十載來,屢屢侵擾我之東北,黑龍江北岸大片土地皆爲沙俄所佔,若任由此勢展,不出三十載,則關外三千里江山,我大清龍興之地,皆爲沙俄所有

所以臣懇請太后讓常勝軍移師奉天,可以防備沙俄蠶食東北土地。況且奉天距京師有千里路途,中間還間隔着山海關這天下雄關。想必常勝軍移師此處,朝中的許多人也會安心。”

慈禧太后點了點頭,緩緩的說道:“此事我還需和幾位王爺、老臣商議一下,但是問題不大。”

李明峰笑着說道:“如此最好,只要朝廷恩准,明日我便可帶兵出關,從這以後京師附近千里之內絕不會再見到常勝軍主力。”

第167章 隱秘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306章 內宅第212章 商議出征第275章 水師學校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09章 四王分兵第96章 貪財的龔半倫第229章 逃了!第231章 全才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308章 熱情的北京市民第36章 再遇故人第346章 歇多萬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209章 張皮梗 本領強!第233章 應對之策第36章 再遇故人第235章 誅妖五策第46章 廝殺第192章 意料之外第62章 景德鎮之戰(四)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327章 風俗第203章 鐵帽子王第224章 重逢司馬第338章 山上木拓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84章 營破第44章 請纓最終章中華帝國第279章 初戰受挫第99章 恭王府第44章 請纓第292章 埃米爾第226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第332章 朝鮮局勢進展(下)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57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下)第237章 密會第232章 羣策羣力最終章中華帝國第159章 投資和留學第176章 小村談判(上)第180章 蘇天福第52章 陳年舊事第54章 夜談(下)第147章 廷辯第141章 迴鑾第214章 保甲連坐 清鄉運動第202章 末路第154章 出乎意料第264章 東北開禁第53章 夜談(上)第335章 日本帝國第95章 禮部第141章 迴鑾第133章 各路援軍第197章 麻煩第81章 局勢變化第274章 新疆叛亂第324章 初次談判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105章 廬州戰役(三)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359章 遇襲第288章 西征緣由第307章 啓程赴京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286章 回王家族第265章 預謀裁軍第197章 麻煩第9章 貪得無厭第255章 王爵封濫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28章 初入天津第241章 太平門第118章 朝會第181章 初戰(上)第155章 保定第182章 初戰(中)第102章 上海紀事第229章 逃了!第61章 景德鎮之戰(三)第31章 初會二相(下)第34章 約成第124章 小宮女第273章 勸降洪仁玕第311章 密議第111章 自相殘殺第74章 出訪歐洲第124章 小宮女第331章 朝鮮局勢進展(中)第232章 羣策羣力第320章 密謀算計第11章 夜宴第239章 決戰前夕(中)第30章 初會二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