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bookmark

“鹿鳴宴”結束的時候,每個進士都領到了約三百貫的貼補。

這筆錢是朝廷給進士們的路費錢,可以充作返鄉探親的花銷。

因爲等候朝廷任命的時間差不多需要兩個多月,完全來得及衣錦還鄉一番。

對於富家子弟出身的進士們來說,這只是一筆吃吃喝喝的意外之財。

對於窮書生們來說,這筆錢就很有必要了。

吏部任命,最快也要兩個月時間才能下來。

因爲吏部要反覆權衡每一個新科進士的綜合情況,要統計全國上下現在可以任職的崗位,要考慮調整哪些官員的崗位。

等吏部依照進士們的任職資格和條件,最終確定好任命名單,還要交由宰相們審議,

宰相們通過以後,再提交給官家確定並頒佈,這整個流程走下來,兩個月已經算是很快的了。

因此,進士們就有了兩個月的假期。

不過,除了離臨安比較近的進士會回家一趟,道路遠些的都會選擇留在臨安城。

誰不想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任命呢。

趙璩一直想說服官家安排楊沅做秘書省的校書郎。

校書郎好啊,先做校書郎,熬一兩年資歷,再做秘書郎。

秘書郎再熬幾年資歷,就能外放地方,找一個小州做知府。

做上三年知府,政績攢足,就可以換個大一點的地方再幹三年。

如此輾轉三兩個地方,差不多從政也有十五年六了,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政績,磨礪了任官的能力,也建立了自己的人脈,就可以“進部”了。

回京再幹幾年,只要中規中矩的莫要出什麼紕漏,在不同的職位上繼續熬個十多年,就有機會成爲侍郎,進入宰執的預備隊。

有些進士會擔心籍貫問題,因爲官員需要異地爲官,可是做京官就沒有這種顧慮。

而一甲進士,按照慣例是要在京城留任的。

所以,楊沅不需要考慮籍貫問題,只看能拿到一個什麼起點。

問題是吏部尚書譚鷹炆,左相沈該、右相万俟卨,這三位都是主和的,而他們左右着楊沅的官途,這就比較有趣了。

皇帝也不能越過吏部和宰相,直接插手這個級別的官員任命。

這和趙構之前任命楊沅不同,因爲那時是安排他進特務機構。

不管是機速房還是皇城司,那都是天子的自留地。

官家要往朝廷政務系統裡安插官員,就不能繞過吏部和宰相。

否則你做天子的帶頭破壞你的國家制度,那這制度很快也就形同虛設了。

楊沅還不知道鵝王殿下正在努力運作,想讓他去做秘書省翻故紙堆,否則他得瘋。

秘書省掌管修史和文化,還有經史子集的書籍收藏、日曆的修訂。

秘書郎在這些工作中,主要負責的就是校對圖籍。

且不說楊沅能不能校閱出什麼錯兒來,就算能,讓他在這個職位上打熬幾年,然後升秘書郎,乾的還是差不多的文案工作,他真能瘋掉。

然而鵝王殿下對此毫不知情,抱着做好事不留名的想法,爲了他的好兄弟,仍在不懈努力着。

……

楊沅本人這段日子就比較悠閒了。

這段時間,他和同科進士裡志同道合的同年們來往非常密切。

基本上他們是今天你做東,明天他做東,大家輪流請酒。

彼此固然是迅速熟悉起來,建立了交情,不過應酬太多,“拈花小築”裡那位已經橫下一條心,打算對楊沅來個“霸王硬上弓”的薛姑娘,根本見不到他的人。

在“鹿鳴宴”舉辦完的第五天,“水雲間”這處科舉聖地,再度召開了一次著名的“燒尾宴。”

這次宴會的主角,是今科狀元楊沅和榜眼蕭毅然,以及十六位二甲進士。

上一科的狀元張孝祥也應邀而來。

張孝祥作爲殿試官,其實可以算是他們的老師。

不過,他這個殿試官就相當於“導員”嘛,跟這批進士有點學長學弟的意思,也就朋友相處了。

這場“燒尾宴”一辦,很多人才知道,狀元楊沅曾經參加過在此舉辦的上一屆四進士的“燒尾宴。”

結果,他變成這一屆的狀元了!

咦?

大家好像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水雲間”更火了。

……

朝廷最近就像大釜底下燒起了火,都快要沸了。

楊沅金殿奏對的時候,張孝祥正在起草爲岳飛鳴冤書。

楊沅金殿奏對之後,張孝祥也並沒覺得自己此時上書,會不會有拾人牙慧或者奉迎君上之嫌。

他是個坦蕩君子。

爲嶽將軍鳴冤,這是他本心裡的一種想法,他就坦然地遵從自己的本心去做了。

張孝祥上了“萬言書”,痛陳嶽將軍之死,對於國家,尤其是軍心民意巨大的傷害,懇請天子爲嶽將軍昭雪冤屈,提振大宋精神。

就跟約好了似的,殿中侍御史杜莘老也爆發了。

杜御史一連上書兩封,比張狀元還猛。

杜莘老是杜甫的十三世孫,素以“骨鯁敢言”著稱,他本人又是御史,就是負責噴人的。

現在新君顯然想有一番作爲,他此時不噴更待何時?

於是,杜御史上書痛罵秦檜,爲岳飛鳴不平,懇請朝廷撥亂反正。

這還沒完,第二天杜御史又上書一封,彈劾承宣使王繼先恃寵亂法,僭越狂妄。

到底是個專業噴子,杜御史輕而易舉地就給王繼先羅列出了十大罪狀。

王繼先就是多年來一直負責給趙構煉製藥物的那位醫官。

他最擅長製作那方面的藥物,趙構吃了他的藥,那條死蛇居然也能變成蚯蚓,勉勉強強支棱一會兒。

因此趙構對他一直恩寵有加。

杜莘老是臺諫官,很有戰鬥經驗,他繞着彎兒地彈劾王繼先,這是拐彎抹腳地抨擊先帝,卻任誰也挑不出毛病,而且不好主動往先帝身上引。

趙瑗看了杜莘老的奏本,便下旨調查王繼先。

刑部尚書張方旬雖然是個主和派,卻不像万俟卨一般,只要是對他有利的就無原則維護。

對王繼先這種靠助性之藥倖進的佞臣,他也看不上。

ωωω●тт kΛn●¢〇

王繼先多年來仗着官家倚重,做事全無遮掩,因此根本不用費勁調查,張尚書只用了一天功夫,就蒐羅到了大把的罪證。

趙瑗見了罪狀,立即下旨懲辦。

王繼先這人要說起來,確實是個了不起的醫士。

他曾與張孝直、高紹功等醫官校訂《證類本草》,編成了《紹興校訂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即《紹興本草》共計三十一卷。

直到後世,日本尚有他這套書的傳抄殘本,而且依據他的古方,研發出了幾個暢銷的“漢方”。

不過,王繼先也確實恃寵而驕,貪沒巨大。

官家判令王繼先遷福州居住,子孫全部停職,抄沒的財產竟達上千萬緡之巨。

他只不過是皇帝的私人醫生而已,竟然有這麼多錢,可見他不僅貪墨,而且仗着有機會御前進言,收受了大量賄賂。

官家趙瑗沒把這麼龐大的一筆錢納入內庫,而是充入了朝廷的“激賞庫”。

他還下旨,規定專款專用,這筆錢以後就用來獎勵立下軍功的將士。

太學學生公推太學生程宏圖、宋芑爲代表,在此期間也向朝廷上書,請求爲岳飛平反。

岳飛曾經長期駐守過的鄂州軍民,聽聞殿試之事後,更是聯名上“萬民書”,爲故帥申冤。

“萬民書”的基本條件就是得有至少一萬個人簽名畫押。

而去鄂州巡視的御史帶回臨安的這份“萬民書”,需要幾個人擡上金殿,因爲它的簽名人數竟達八萬之巨。

在這個年代,交通不便,通訊不便,想要集中一萬人上書都非常困難,鄂州竟然上了一份八萬多人的“萬民書”,足見民心所向。

此事立即轟動了臨安城。

在此期間,並不是只有人上書抨擊秦檜,爲岳飛申冤。

同樣也有人不斷上書,爲秦檜辯解,編排岳飛之罪,認爲不該爲他翻案。

這些人竟以臺諫官爲主。

臺官糾彈奸邪,督察百官;

諫官拾遺補闕、規諫君王。

如今竟然有這麼多的臺諫官爲秦檜發聲,可見這些年來秦檜對臺諫系統滲透之深。

這也就難怪秦檜當初會在臺諫系統裡專門留下幾個噴他的大噴子了。

如若不然,臺諫系統就全是他的人了,趙構會坐臥不安的。

由於這些人的瘋狂反撲,爲岳飛平反的呼聲和反對翻案的聲音,似乎暫時便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唐朝時候,臺諫系統就是歸宰相管的,實際上就變成了宰相的喉舌。

宋初的時候,諫官由皇帝直接親擢,也就變成了天子喉舌。

直到元豐改制,才重新把臺諫系統劃歸中書門下,再度變成宰相喉舌。

當然,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也並不是說宰相干預不了臺諫系統,就一定對國家有利。

宰相管束不了諫院的時候,臺諫固然可以成爲監督朝廷官員的重要工具,卻也容易成爲阻礙朝廷施政的重要阻力。

你政府出了任何政策,在我這兒就是通不過。

諸多朝廷大事,常常處於議而不決的狀態,國家執政效率就變得慘不忍睹了。

兩府大臣與臺諫官員因此勢同水火,完全背離了設立臺諫的初衷,以至於後人評價說,北宋之滅亡,也有大宋臺諫的一份“功勞”。

由此可見,君權、相權、臺諫權……,任何一種權力,都需要約束。

當它一家獨大、完全沒有力量能夠制衡它的時候,最終都會變成一種災難。

而此刻,就是新君登基,還沒有建立足夠強大的班底和威望,

而繼承了秦檜政治遺產的万俟卨,甚至不用赤膊上陣,

他只是指使臺諫出面,就頂住了由楊沅的殿試奏對引發的這場政治風暴。

可是,就在朝堂之上“你方唱罷我登場”,似乎要鬥個勢均力敵的的時候,

樞密院機速房的承旨官冷羽嬋,和御前弓馬子弟所的兵馬鈐轄劉商秋,率領官兵悄然去了一趟山陰。

當他們第三天乘船返回臨安的時候,就帶回了一個重要人物。

這個人,就是楊沅上次赴山陰調查“馬皇弩”案時,費盡心機,才把他“保全下來”的山陰兵馬都監楚源。

此時,這個大寶貝,終於要派上用場了。

第143章 我該如何報答夫人第652章 不記得,誰啊?第448章 諜影重重第644章 蓄勢第582章 彩雲霞中見白隼第200章 師師倒拔垂楊柳第28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603章 狡辯第248章 艾曼紐貝兒的神通第596章 收網第209章 獵場第487章 薩其瑪第683章 吳淵的風投第338章 探望第147章 夫人,請指教第723章 以魔爲礪第324章 越西緊啦羅第483章 算賬第666章 西北有三山第258章 金屋藏,十七嬌第655章 兩宮夜話第534章 溫泉水滑第411章 滿腹經綸第647章 一臺戲第101章 此情,此景第495章 解不開的圍第273章 優雅中的緊鑼密鼓第517章 當誅第290章 夜訪陸放翁第138章 不識廬山真面第519章 楊郎妙計VS王郎妙計第346章 小機靈鬼第351章 神人吶第65章 功夫在題外第31章 借他的繮繩拴他的驢第711章 吾欲拜楊沅爲義父第147章 夫人,請指教第404章 新君誰屬第602章 衙中亂第457章 夜宴第72章 水晶薑糖第573章 朝、野第661章 枝繁葉茂的新山頭第592章 目中無人第623章 夜戰第723章 以魔爲礪第631章 豎旗聚將,遊戰合兵第446章 亂第135章 錢塘江上潮信來第559章 一元初始第752章 結果第342章 拗斷天使之翼第257章 女秘書第17章 易釵而弁的盈歌第494章 各懷鬼胎第17章 易釵而弁的盈歌第589章 多子第627章 我們需要一場失敗第143章 我該如何報答夫人第122章 我說了,你敢信?第301章 紅燭將盡第14章 不做繡花人第62章 臨時抱個佛腳第636章 呂梁第708章 試刀第396章 點兵第32章 描像養性羅克敵第176章 咱們一起逛個街?第278章 我和大王做個交易第121章 不能不吞的鉤第313章 以你之名第291章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第426章 楊沅弄潮第346章 小機靈鬼第727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295章 有些相見,不如懷念第266章 我幫小楊報個名第127章 好細,好軟乎(等待更新)第240章 卑職心服口服(等待更新)第719章 納尼?第296章 出手第405章 天目山上好乘涼第45章 相知心自親第302章 貝兒,我觀你骨骼清奇第718章 日久見人心第259章 拈花小築第556章 不夜第524章 我的神啊第502章 舌燦蓮花的他第554章 八風雷動第198章 楊沅的助攻第595章 入彀第486章 女巫和驢蹄家的大小子第85章 鴛鴦織就欲雙飛第154章 請夫人護法第447章 蟬、隼、螳螂、黃雀、驢蹄子、六千會第122章 我說了,你敢信?第359章 以其人之道第114章 我欲求長生,只爲多殺寇第446章 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