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總攻

孔丘與十哲的塑像被擡到了麗正門前,孔老大在前,十哲在後,一字排開。

再其後,則是數千名目前雖然還不是官,但已經拿着朝廷俸祿,成爲預備役的學生們伏闕上書。

在這數千名學生後面,則是數萬名爲之歡呼吶喊、進行聲援的臨安百姓。

朝堂之上,聞訊後頓時大亂。

今日,是皇帝臨朝的日子。

大宋的皇帝上朝不像明清時候那麼頻繁,趙瑗登基後比趙構勤快些,但一個月也不過臨朝六七次。

每個月的一號,一般是上朝的固定日期,但是昨兒個趙官家“身體有恙”,所以朝會被推遲了一天,恰恰就應在了衆學子上書的這一天。

趙瑗叫太監匆忙出了麗正門,向衆學子詢問來由,然後把他們的上書接了,又返回金殿。

衆學子的上書內容一公佈,朝堂上頓時就炸了。

沈該怒道:“學生們不在學校專心學業,竟敢忘議國政!”

楊存中道:“首相何必動怒,朝廷設立太學之目的,就是要培養國家所需要的治術人才和賢人君子。

因此,自太學開設之日起,太學生便註定了是未來爲國治政的人才。

他們關心時政,學有所用,上書言事,有何不可呢?”

張浚道:“我大宋臺諫,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太學生不屬於官,也屬於民吧?上書言事,理所應當。”

楊存中是個專職的武將,站出來嗆沈該毫無問題,而張浚是進士出身。

不過,他很早就專門任職於武事,幾十年下來,已經成了事實上的武將。

出身也大不過掌握着兵權這一事實,因此他也是完全站在武將這一邊的。

不過,朝廷高級職事多爲文人,文人雖然並不全都贊同對文人犯法寬容以待,但這種立場的畢竟佔了多數。

因此二人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衆多官員的指責。

麗正門外,正有無數人伏闕上書,朝堂上卻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楊沅早就知道阻力會很大,阻力主要來自於上層。

這也是他第一次採取迂迴之策,先從下邊發動的主要原因。

不過,他知道坐在最高位置上的那一位,也是傾向於這次民意所屬的,這就是他的底氣所在。

朝堂之上的激辯隨着雙方下場的人越來越多,形勢也愈發地混亂。

原來朝堂上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主要是保守派和激進派,可是現在,它們再度分裂了。

因爲保守主和派中也不都是文官,而激進主戰派中也不都是武將。

現在太學生們上書要求取消“不殺士大夫”的弊政,這兩大陣營中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於是自然就產生了分裂。

更加微妙的是,今日這個議題的起因是大理寺和刑部與都察院撕逼,就張宓該不該死的問題爭奪話語權。

但是當一個更高層次的論題擺在面前時,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內部也產生了分裂。

一部分司法官認爲不能廢除對士大夫的優容,另外一些司法官則認爲應該廢除。

這其中,一部分人純粹是出於公心,但也有一部分人,是認爲廢除這一條款,會提高三法司的地位和權力。

所以,不要簡單地把它看成兩個對立的陣營,同一陣營裡的人訴求也不一樣,會隨時產生再分化。

“蕭御史!”

蕭毅然正要挺身而出加入戰團,就被楊沅一把摁住了。

楊沅搖了搖頭,道:“今天的風太大,你兜不住的,讓我來吧。”

楊沅拉開蕭毅然,挺身向前走去,盧承澤張了張嘴,卻沒有再說話。

蕭毅然和盧承澤是之前和大理寺打嘴仗的主辯手,此時此刻雖然被太學生引申的主題改變了,可他們自覺沒有臨陣退縮的道理。

因此,不僅蕭毅然決定下場激辯,盧承澤也有點上頭了。

可是,此時本可繼續避居幕後的楊沅卻挺身站到了他們的前面。

盧承澤之前和大理寺打嘴仗的時候出盡了風頭,作爲一個都察院的新人,一個在監察御史中資歷也最淺的年輕人,算是徹底打響了名聲。

也因此,今天他不能迴避,這是一個人有所得的時候必須要做出的付出。

可他沒有想到,本可以避居幕後進退自如的楊沅,偏偏選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都察院副都御史肖鴻基眼見雙方爭吵的面紅耳赤,不禁眼珠一轉,便想把戰火引到楊沅身上,此時此刻,怎麼可以讓楊沅這個罪魁禍首置身事外,務必要讓他成爲衆矢之的纔對。

不過,肖鴻基不想暴露自己的立場,否則以後他在都察院的處境堪虞。

肖鴻基急急思索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話引,便往前一站,舉起雙手,大喝道:“諸位,都靜一靜!諸位都是朝廷大臣,御前喧譁,成何體統!”

“大家都靜一靜,我都察院有話說!”

朝堂上的喧譁聲一停,所有人都向肖鴻基看來。

肖鴻基正要鋪墊幾句,便把戰火引到楊沅身上,楊沅這邊摁住了蕭毅然,已然挺身而出。

“官家,臣以爲,反對取消這一弊政的官,朝廷都該好好查一查,我都察院,願意擔當此事!”

楊沅語出驚人,本來尚有些許未曾平靜的聲浪也瞬間消失了。

肖鴻基站在一旁,頓時如芒在背。

他剛喊了一句“我都察院有話說”,楊沅就來了這麼一句,倒像是他和楊沅意見一致,楊沅是受他指使纔出頭的,偏又不宜解釋,着實鬱悶。

楊沅走上前,向衆大臣掃視了一眼,沉聲道:“如此懼怕懲治枉法士大夫的,會是一羣什麼人呢?難不成是有人心中有鬼,在給自己預留退路?”

湯思退臉色一冷,沉聲喝道:“你放肆!楊沅,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楊沅緩緩轉身,面對這位宰執中排名第一的人絲毫不懼,反問道:“難道下官的推斷不合情理嗎?”

湯思退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士大夫以直言讜論倡於朝廷,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向來是臨難不屈,匡直輔翼,忠義氣節,與尋常人自然不同!”

楊沅頷首道:“下官也是讀書人,湯參政所言,下官深以爲然。但是,湯參政所說的以直言讜論倡於朝廷,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向來臨難不屈,匡直輔翼,忠義氣節的士大夫,也包括那些貪贓枉法、罔顧人倫、殺害人命的犯人嗎?”

湯思退吱唔道:“這……他們雖然犯了錯,可他們畢竟讀過聖賢書……”

楊沅很不理解他的腦回路,截口道:“所以呢?《禮記·曲禮》中有言:“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此爲何意,還請湯參政教我。”

湯思退曬然道:“《周禮·秋官·司刺》有‘三赦’之規。‘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也就是說,幼小者與老年人還有癡呆者,有罪時當赦免或減刑。你是狀元,難道連這也不知道?”

楊沅反問道:“那麼,士大夫犯法,他是老糊塗了,太小不懂事,還是癡呆了,所以要寬宥嗎?”

湯思退一呆。

楊沅提高聲音道:“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麼簡單的道理,還要讀書才明白嗎?士大夫習聖賢書,更應知教化。

結果有些人做了什麼?其行徑畜生不如。這豈不正說明,這些人接受了聖人教化,依舊教化不了,是枉披了一張人皮的禽獸?”

“這……你……”

湯思退頓時語塞,饒是他擅辯,可是這種人的所作所爲實在理不直氣不壯,無從辯起。

楊沅轉向御座,拱手道:“官家,太學生們上書言事,不計個人利害,這是忠於官家、忠於大宋的義舉。

如今他們正拜伏於宮門之外,朝堂之上一聞上書,便先自爭吵起來,難道不該聽聽這些太學生究竟是怎麼想、怎麼看的嗎?

官家何不從太學生中擇其幾員請上殿來,讓衆文武也能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如此,再有決斷也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

晉王趙璩馬上道:“臣附議,楊僉憲所言有理,官家應該聽聽太學生們的心聲纔是。”

“嗯……”

趙瑗向衆文武掃了一眼,說道:“來人,命太學生推舉幾人,上殿言事。”

當下就有內侍急急奔去麗正門,隨後就有幾名有聲望且善辯的太學生被學生們推選出來,進入了皇宮。

皇宮這種地方,他們還是第一次來,心情滿是新奇、激動與惶恐。

可是,因爲上書言事,得以進入皇宮,在官家和朝廷諸公面前侃侃言政,這讓他們愈發覺得自己使命神聖,熱血也爲之沸騰起來。

四名由太學、武學和國子監推選的代表進入大殿,向官家見禮,闡明瞭來意。

吏部尚書譚鷹炆立即駁斥道:“荒唐,我大宋祖制,優容士大夫與上書言事者。否則,就憑伱一學生,不思學習,妄議國政,先就要被開革出太學了,如今卻在這裡胡言亂語,要求廢了祖制。”

那太學生葉荃聽了頓時熱血上頭,抗聲道:“祖制?請問我大宋哪一條祖制,對於枉法的士大夫不予嚴懲了?優容士大夫和縱容士大夫中的枉法者,是一回事嗎?”

譚尚書被一個太學生直斥,老臉頓時掛不住了。

他沉下臉色道:“你年紀輕輕,懂得什麼?我大宋祖制,盡人皆知,你不知道,那是你學業不精。回太學去,好好請教一下你的老師,本官可沒有教導你的義務。”

葉荃是個學霸,這時熱血上頭,也顧不得對方是朝廷大員了,馬上道:“祖制盡人皆知?學生對於祖制,倒也略知一二。

我大宋太祖,深惡贓吏,內外官犯贓罪者,多棄市處置。建隆二年,商河縣令李瑤,坐贓杖死;庚寅,供奉官李繼昭坐盜賣官船棄市。建隆三年,蔡河務綱官王訓等四人,坐以糠土雜軍糧,磔於市。

……

乾德四年:光祿少卿郭玘坐贓棄市。乾德五年:倉部員外郎陳郾坐贓棄市。開寶五年:右拾遺張恂坐贓棄市;殿中侍御史張穆坐贓棄市。開寶七年:太子中舍胡德衝坐隱官錢,棄市;太子中允李仁友坐不法,棄市……

一句句棄市(公開處死),聽得衆大臣異常刺耳。

這些史實,就算譚尚書知道,做官這麼多年也早忘光了,聽的他一愣一愣的,根本無從反駁。

國子監生是弘毅一看,哪能讓太學專美於前呢,於是也上前一步,朗聲道:

“太宗朝太平興國三年,泗州錄事參軍徐璧坐監倉受賄出虛券,棄市;侍御史趙承嗣坐監市徵隱官錢,棄市;中書令史李知古坐受賕擅改刑部所定法,杖殺之;詹事丞徐選坐贓,杖殺之。

太平興國六年,監察御史張白坐知蔡州日假官錢糴糶,棄市。雍熙二年,殿前承旨王著坐監資州兵爲奸贓,棄市。淳化二年:監察御史祖吉坐知晉州日爲奸贓,棄市……”

武學的武舉生辛雲飛能被推選出來,當然也是文才比較出衆的,要不然金殿之上又不能打架,武舉們推選他出來幹什麼。

他雖不如這兩位熟記經史,勉強也能記住一二,馬上不甘示弱地上前道:“真宗朝,鹹平五年,知榮州褚德臻坐盜取官銀,棄市……”

魏良臣大怒道:“住口,住口,你們所言,難道本官不知道嗎?須知開國初,當用重典,太平盛世時……”

楊沅突然道:“魏相,你說……太平、盛世?天下太平了嗎?已經盛世了嗎?你我如今,可是正站在臨安行在啊,咱們大宋的國都還在金人手中呢,比之太祖太宗時,咱們已經是太平盛世了?”

魏良臣頓時啞然,這又是一個任他舌燦蓮花也無法辯駁的事實。

楊沅轉身面向皇帝,沉聲道:“官家,諸位大臣口口聲聲說,祖制不可違。可什麼是祖制?這大宋,是太祖皇帝建立的,大宋的祖制,當然就是太祖定下的規矩。

那麼,我等君臣,是不是應該一體遵守太祖皇帝欽定的《皇宋刑統》呢?”

幾名太學生並不認識這位年輕的緋袍官員是誰,但是見他站在自己這邊,頓時心生知己之感。

武舉辛雲飛馬上高聲道:“要說祖制,我大宋祖制就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

是弘毅也激動了,振聲道:“我朝自太祖殯天,帝皇之位便轉移到了太宗一脈。

當今聖上乃太祖血裔,如今帝皇之位復歸於太祖後人,太祖之制亦當恢復纔是。”

葉荃馬上道:“請官家恢復祖制,朝廷上下人等,當一體遵從《皇宋刑統》!”

楊存中、張浚等人聞言,馬上說道:“臣附議!”

湯思退怒道:“太祖誓碑不用遵守了嗎?”

楊沅立即大聲喝道:“子虛烏有的誓碑?湯參政,它在哪裡?”

楊沅毫不退讓,跨前一步,厲聲道:“史書不見有載,百官不曾見過,例代先皇不曾說過,一個從金國逃回的曹勳信口言之,就成了祖制了,可有任何佐證?”

“這……,許是金人佔據太廟時,將之毀壞或者運走了……”

“或是將之毀壞或運走了?如此重大之事,全無證據,就憑湯參政一句或許?

太廟中諸物,金人少有損壞,除了擄走了珠寶祭器等財物,餘者皆在,後被朝廷運過江來。

那塊重達數千斤的巨大石碑,於金人毫無價值,誰去把它一錘錘砸成齏粉,又或者爲何要把它千里迢迢運去上京?”

楊沅轉向趙瑗,拱手道:“官家,湯參政若是不信,臣以爲,可以派他前往新金,到上京城裡親自看一看,訪一訪。

對了,朝廷還應該找一塊高九尺,闊四尺,厚一尺的石碑,讓他押運去上京。或許湯參政一路押送時就能想明白,金人爲何要如此無聊,把它砸成粉末,亦或不辭辛苦地把它運去上京!”

譚尚書厲聲喝道:“楊沅!你不知商鞅作法自斃的故事嗎?”

楊沅看向譚尚書,目光如劍:“所以,譚尚書你是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枉法呢,還是認爲官家是個昏君?”

“你……你……”

譚尚書氣的老臉通紅,指着楊沅不停地哆嗦。

大理寺卿吳書一見,連忙出班奏道:“官家,朝野動盪,皆因張宓。張宓之罪,已然惹得天怒人怨。臣以爲,官家當下旨加罪,判其死刑,以息天下之怒。”

太學生葉荃馬上道:“張宓固然該死,可朝廷律法,爲何判不得他死?學生們今日上書官家,正是因爲張宓該死而未死,他爲何該死而未死,這纔是臣等上書的原因,不可因張宓追判死刑而本末倒置!”

吳書的官帽氣的都要聳立起來了。

張宓,張宓,這個張宓,真是該死啊!

當初我們大理寺怎麼就沒判他死刑呢!

現在我想判他死刑了,可這些讀書讀傻了的混賬學生,反而不依不饒了,真是豈有此理。

沈該等人慌了,大勢恐已不可逆了,他們也要因爲這件事成爲天下人嘲笑的對象了。

可是楊沅眼見如此一幕,眉頭卻是微微一皺,心中隱隱有些不安。

哪裡不妥?究竟是哪裡不對了?

陡然,楊沅心中靈光一閃,他終於明白,問題出現在哪裡了。

這裡邊有着一個重大隱患,是他此前謀劃此事時不曾想到的。

如今身臨其境,他才突然想起哪裡出了問題。

他是搞危機公關出身的,習慣站到不同立場的當事人的位置,去揣摩對方的心思,據以思索更加妥當的解決方案。

這已成了他處理事情時一種本能的思考方式。

方纔,他隱隱有些不安,代入趙瑗的立場對於此情此景進行一番分析之後,他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於是,楊沅馬上補救道:“官家今日俯徇輿情,勘察民意,百官與學子,皆已痛陳利害。

其中利弊得失,還需官家權衡思量之後,慎作聖裁,以明正法典!

臣以爲,朝議今日至此可矣!”

鵝王詫異地看了楊沅一眼,眼看風向已轉,正該趁勝追擊啊,只要大家再鼓一把勁兒,皇兄就可以順勢恢復真正的祖制了,二郎怎麼突然改了主意?

他是以退爲進?

趙璩仔細看了楊沅一眼,楊沅若有所覺,馬上回了他一個眼神兒。

趙璩頓時明白過來,二郎是認真的。

雖然不理解楊沅爲何要這麼做,但趙璩相信楊沅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於是,趙璩馬上道:“官家,文武百官和上書的太學生們都已闡述了各自的見解。但茲事體大。

官家總攬乾綱,政自己出,更該慎作決斷。因此,臣亦以爲,還請官家三思,而後行之,更爲妥當!”

趙瑗眉頭微微一皺,這是增強皇權的事情,他也求之不得,恨不得馬上做出改變。

眼下形勢大好,何必節外生枝?

不過,他自然不便顯出迫不及待的意思來,想了一想,便點頭道:“衆卿所言,各有理據,朕已悉數知之。此議,待朕思量之後,再作裁決吧!”

第412章 請雪岳飛之冤第480章 軍師的軍師第437章 無名小卒第270章 送上門的枕頭第261章 小駱獻寶第165章 聽風八百遍,才知是人間第565章 張院長的秘密第101章 此情,此景第37章 這一刀,斷的肉疼第323章 夜審第379章 爆發吧,小宇宙第516章 迎刃而解第443章 楊學士很高啊第56章 長兄爲盾次子矛第603章 狡辯第594章 挖坑第436章 他見古時月第266章 我幫小楊報個名第500章 楊沅拜‘泰山’第355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334章 一張借條第378章 清遊隊長第336章 迫在眉睫第222章 巳時四刻,蕃坊,東方哥譚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208章 我全都要!第263章 丹娘再出馬第371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7章 皇城司的大哥第57章 僚機:青棠與阿蠻第480章 軍師的軍師第301章 紅燭將盡第355章 運籌帷幄之中第110章 少年但飲莫相問第448章 諜影重重第367章 地下的囚禁第453章 大睿不能輸第446章 亂第343章 陰魂不散第381章 好爲人師第485章 風雨天下第57章 僚機:青棠與阿蠻第82章 遺老第129章 七月七第121章 不能不吞的鉤(等待更新)第90章 劉家的大寶貝第53章 早夭了一顆第498章 如今再上虎山第51章 心有半畝花田第485章 風雨天下第98章 這朵花,我採定了第552章 喜事近第373章 東西廚總長第433章 不一樣的解讀第370章 心裡沒底的解元公第315章 王二必須死第296章 出手第207章 三姐妹武萌天下第30章 摔個跟頭撿元寶-歪打正着第130章 封神的一刻(七千大章)第543章 一個塵勞一個忙,一自別離,一得真常。第375章 親親一家人第454章 獵手第385章 撲朔迷離第64章 “三國粉”徐知縣第548章 雙面第515章 最後的任務第139章 他來了他來了第483章 算賬第341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19章 致李夫人,一瓣桃花血第589章 多子第390章 破陣子第347章 先發制人的宮司第216章 丑時,夢與夢想,若其行第367章 地下的囚禁第545章 一口飴第111章 夫人,快蹲下第192章 羽嬋出糗了第257章 女秘書第468章 保姑爺第340章 體面第402章 你有罪第350章 即將消失的鯨海神宮第89章 一朵紅蘇旋欲融第531章 雪中第447章 蟬、隼、螳螂、黃雀、驢蹄子、六千會第602章 衙中亂第15章 李押班沐押班第164章 八紱魚字房,在下武修郎第98章 這朵花,我採定了第109章 撥草尋蛇跡第50章 蕭舊師教子第195章 法蘭西玫瑰第251章 今夕倍惘然第460章 機會趁今日,雌雄決此行第412章 請雪岳飛之冤第275章 明妃堂上一枝花第62章 臨時抱個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