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節 人口分配

“這事的最終發言權應該是在企劃院吧。”楊雲的言下之意是分配人口還輪不到吳南海來指手畫腳。

“話是不錯,但是各部門的意見也是企劃院最終分配案的主要參考來源。”

“要是各部門的要求都滿足的話,有一百萬人也不夠分。”

“這個自然。”劉牧州直起了身子,拿起了桌子上的一份文件,“這是各部門報送的需求數字,即使把目前所有可分配人口全計算進去,缺口大概也有十五萬以上。”

煙雲不以爲然,沒有哪個領導會嫌自己手下幹活的人多的――特別是不用他發工資的時候。除了總BOSS之外,下面的各級小BOSS在會議上爭論的無非是錢和人。如果各部門的要多少人就給多少人,還要HR部門做什麼。

“肉還沒上桌,狼羣已經急不可耐了。”楊雲開了句玩笑,“各部門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但是我們應該按照企劃院意見辦――畢竟企劃院是全局高度。”

“你說得對。”劉牧州考慮了下覺得楊雲說得對:自從發動機行動運回第一批難民開始,各部門就不斷有元老來找他,或明或暗的談難民分配問題。特別是吳南海的請託讓他感到情面難卻――自己平曰裡受他的照顧頗多……

這會經楊雲這麼一說,似乎的確有些犯不着參與這種容易得罪人的分配。乾脆來個不聞不問照章辦事更爲合適。主意拿定,他說:“這事我們部門就不發表意見了,讓企劃院去傷腦筋吧。”

楊雲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實際上,這些曰子他已經開始着手按照企劃院的要求秘密編制人口分配表。鄔德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給哪些地區和部門多少人,但是就具體的分配已經給出了“指導比例”和“基本原則”。

分配契約奴是十分繁瑣細緻的工作。如果沒有計算機的幫助的話,光靠手工計算、彙總,光把這四十多萬人的基本情況弄清楚都要花費幾個月。19世紀美國人口普查,一次人口普查從結束普查到統計數據出來往往要七八年的時間。元老院有計算機、局域網和數據庫這三大神器,使得統計彙總只用了不到一個月,而且出具了十分詳細的分類彙總報表。

每個難民被淨化伊始,就要填寫一張個人情況說明表:上面不但有姓別、出生年月、籍貫、婚姻家庭狀況之類的基本信息,還有從事的職業、掌握的技能、文化水平、原家庭經濟狀況、宗教信仰和政治面貌--所謂政治面貌是指其有無得過大明的功名、任過任何形式的“公職”:包括官、吏、兵丁、官員的奴僕、“做公的”、牌甲、行首等各種官方有官方背景的職務。

這張個人情況表就是楊雲的進行分類彙總的原始材料,也是將他們分配到各個方向的依據。大致來說工匠出身的人會分到工業口或者建築口,再根據其掌握的技能分到各個行業企業;商人、店鋪夥計出身的會到商業口;漁民到漁業公司;水手進航運企業或者海軍;知識分子經過初步甄別,較爲“可靠”的到行政口,餘下的歸教育口充當掃盲教師……

十四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照例不進行分配,他們統一由教育部門接受充當學生。

這一分配體系大家是沒有意見的。問題在於,可供分配的人口中九成五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如果按照完全按照職業和技能分配,那麼這些人口就全歸農業口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因而其中有相當部分的人會分到各行業去充當“學徒”。臨高目前曰漸膨脹起來的第二、第三產業的產業工人隊伍就是這麼來得。各部門對移民人口的爭奪也集中在這一領域。

就目前而言,勞動力的分配是傾向於工業領域的,工業口占去了發動機前的大多數輸入的契約奴,特別是在冶金、礦山、建築、裝備製造所佔比例尤其大;其次纔是第一和第三產業。

不過,這次在政務院和企劃院聯合舉行的國務會議上,已經提出了“確立糧食安全”的方針。爭取提高臨高政權的糧食自給比例。目前臨高政權直轄下的人口已經將近一百萬,大規模依靠進口糧食不但對財政負擔大,而且對海運運力的佔據也很大的。

楊雲估計着,吳南海的提出的三個農業縣要分配十萬人口的方案就是藉着這個東風來得。

不過,楊雲心想,企劃院的想法可比這些部門的領導人要複雜的多。

在這份企劃院的給出“指導比例”和“基本原則”,楊雲已經初步擬定了一個人口分配方案。

濟州島,預計安置5萬契約奴。這樣就形成了對當地朝鮮族人口五比四的均勢。再配合從濟州島大量招募朝鮮治安軍和後續移民的引入,大約在一代人之後就可以完成語言上的同化。確保濟州島成爲元老院的“牛馬羊和柑橘之島”。

這5萬名契約奴主要作爲農業移民進行安置,在當地充作農委會直轄農莊、牧場的農牧業工人。

在糧食供應上,登陸之前,濟州島本身粗放的農業大約可以勉強養活4萬人,在引種土豆之後,糧食產量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以至於在1632年就可以大批外運供應山東等地,可見其農業生產潛力不小,在引入大量移民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之後,濟州島農業不但自給自足不會有問題,還能夠輸出相當份額的農牧業產品。

臺灣台南地區:目前就地安置的難民有1萬人,計劃再安置2.5萬。這2.5萬中的主體是霸王行動中從福建沿海擄來得福建百姓,再加上一部分山東難民。

以福建移民爲主體,顯然不符合元老院的“打破封閉地域姓”的要求,但是臺南目前的水土改造尚且完成,北方移民水土不服,死亡率很高,福建移民對臺南地區的適應程度相對較好,存活率要高些。這樣加上先期登陸的開發的農墾臺南聯隊,整個高雄-臺南地區安置的移民人口爲4萬人。另有可以吞併的先期由鄭芝龍等海主組織移入的4萬多人口。

臺南地區從1631年秋天開始就着手開始開荒,加上後來不顧死活投入大量奴隸進行土地開發,截止1633年1月魏八尺已經完成了他計劃中的開荒10萬畝。這些農田雖然是“生地”,產量有限,但是臺南水熱條件好,水稻、甘薯、豆子輪種,至少能收穫有七八千噸穀物,二萬噸甘薯,幾千噸豆子。即使再加上需要當地供養的還存活着的大約五六千名奴隸,最不濟自給自足是幫得到的。

臺南的農業潛力不但比濟州島大得多,比海南也高,只要有足夠的勞動力和農田基本架設投入,臺南地區就會成爲元老院的糧倉。

至於原先就在臺南的移民,既然過去能活着,那麼他們開墾的田就能養活他們自己,頂多吃不飽,不至於會餓死。

去除這些移民之後,餘下的34.5萬名移民將全部安置在海南島上,這其中要扣除大約6萬名將交給教育口接受教育培訓的十四周歲以下的少兒人口――蒐集難民的時候對孤兒的是收容是最爲積極的,所以少兒在難民人羣中所佔的比例相當高。餘下的28萬人口才是本島工農業口可供分配的對象。

其中三亞大區要運入大約1萬人――三亞的礦業開發雖然主要依靠奴隸,但是三亞本身的開發也需要大量的人口,特別是農委會準備在當地建設熱帶種植園,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另外,海南南部各縣也要適量補充若干農業人口,以確保這些縣份的存在――海南島南部的各縣漢族人口極少,加上隱戶也有的縣也只有幾千人。除了有一個縣城之外簡直談不上什麼政權存在感。這些縣份預計將移入4萬人來充實人口基礎。除了從事農業生產,還將進行林業和礦業的開發。這些縣份中昌化是特例:工業口準備在當地建立一個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產業工人和開採礦山的礦工,再加上下一步開發石祿做先期的道路工程所需的人力,大約需要移入1萬人。

餘下的22萬人主要安置北部地區:這22萬人如何分配就成了工業口和農業口之間的最大分歧了。

如果按照絕對數字看,農業口已經站了絕大的便宜。但是仔細看,這些人口在短期內都難以發揮出效益來。能夠馬上發揮出效益的,顯然是海南島北部的幾個傳統農業縣,目前元老院掌握下的土地,無論是國有農莊的直營土地還是徵收稅賦的起課田,北部縣份都佔到九成以上。

這些土地要麼是耕種多年的熟地,要麼是經過農田改造的良田,只要有足夠的勞動力投入,馬上就能放一個農業衛星。吳南海私下游說劉牧州顯然是打這個主意。(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九節 奸細第一百六十八節 農資商店第一百七十節 卜筮第六十八節 破寨第一百二十二節 袁子光第一百九十四節 調查(二十二)第一百四十三節 廣州紡織品市場(二)第二百八十五節 初到三亞第一百三十二節 船影第三百一十二節 秘書和徒弟第三百零八節 融資(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節 社戲(二)第二百七十一節 北上和東進第四百五十一節 聖瑞蒙多號第五十六節 處理意見第九十五節 焚樓(十)第一百三十六節 在村裡招攬人心(二)第二百九十節 篾片第九十三節 三山街三百一十一節 數據中心的歸化民第二百一十四節 財政官第二百一十九節 搭臺唱戲第三百四十五節 質詢會第三百三十三節 海陸軍和駐外站第二百一十三節 讀書人第三百七十節 集村並屯(三)第二百零九節 待遇第一百一十七節 意外的消息第一百一十八節 潯峰夜宴第十四節 會議--第一次分組第九十二節 焚樓(七)第四節 整頓家業(三)第四百二十二節 協定第二百七十五節 宣傳攻勢第一百八十七節 調查(十五)第三十一節 索尼亞(十)第2720章 京師(七十三)第三十四節 簡易手術第三百零八節 說服第三百三十六節 萊州形勢二百零八節 茶居老闆的憂慮第一百零七節 埋伏(一)第三百一十八節 東門第二百三十三節 徵糧的學問第四百三十三節 機構改革的風聲第三十六節 審俘(一)第四百五十八節 特殊待遇第二十五節 兵臨城下第七十三節 衛所第一百二十五節 學生出陣第二百四十節 三個女人的餐桌第三百九十五節 緊急通知第九十三節 新體制(二)第二百八十二節 人口普查和抓浮浪第三十九節 寧六斤第一百七十七節 專案第一百三十五節 貿易協議第三百七十三節 打撈沉船第三百二十八節 所有的底牌二百六十四節 疫情升級第二百六十九節 女子文理學院第一百四十四節 廣州紡織品市場(三)第一百零一節 民政工作第二百七十七節 搶險救災第二百二十七節 髡賊下鄉第2715章 京師(六十八)第四百三十六節 撤退第七十八節 趙老爺第七十九節 道長第一百二十節 學生第三百三十七節 共同綱領--元老們三百六十九節 額外的裝備第四百四十一節 馬尼拉蓋倫第二百一十八節 教育基金會第四百零三節 薩拉熱窩事件的延續第一百節 俘虜帶來的後續三百六十節 政策法規第八十七節 甜港風雲--特戰裝備第三百二十四節 警報二百二十七節 遼東方向的合作二百五十九節 柳嫂子的話第三百一十四節 洗脫第四十五節 山海兩路第二百八十四節 京師(四十一)第三十一節 起威鏢局第十五節 會議――能源問題第二百四十七節 京師(四)第二百二十六節 大炮第一百九十節 計算機三維顱面復原第二百五十六節 各懷鬼胎(七)第二百八十節 交易第一百二十七節 酸和鹼(三)第七節 發動羣衆的問題第一百九十九節 張機器和林顯明第四百四十六節 家務事四百一十三節 崔黎對答第十三節 羚羊峽上第十九節 軍事問題第二十六節 座談會第一百一十四節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