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 杭州印刷所

趙引弓的申請報告在企劃院的項目審批上沒有遭遇反對意見。倒是主管部門對外情報局對他立刻插手絲業表示異議:在江山等人看來這樣做太冒險了,絲綢行業在當時是個熱門工業類型,也是官紳們插手很深的行業,趙引弓馬上搞起現代化的繅絲廠是典型的引火燒身。

“他這是準備當大肥豬,等着人來殺豬,千萬得攔住他。”李炎在會議室裡對江山說,“繅絲廠一起來,就和當年雷州糖廠開張一樣,立馬就是驚天地泣鬼神。他說只繅絲不插手流通和絲綢織造――要知道當年雷州站也是這麼想得,結果還是馬上遭了忌被人圍攻,要不是雷州就在海峽對面,元老院全方位支援來得迅速早就團滅了!”

江山表示同意:“我也這麼想。不過做事不能瞻前顧後。他現在急於要弄錢打開局面――我能理解,現在是沒錢就打不開局面。”

“打開局面的方式多種多樣。再說不還有山海兩路的支援嗎?萬有馬上就要開杭州分號了……”

“他沒權在萬有隨便支款的,你知道財務紀律。顯然他現在需要用錢。”江山說。在對外情報局最近的一次各部門聯席會議上,就駐外的元老的財務進行了協調,規定任何元老除了規定的情報活動津貼之外不能直接從山海兩路的商鋪字號支取現款,只能在必要的情況下以借款的方式臨時借支現金,而且有一定的額度限制。

制定這一規矩的考慮是防止駐外元老認爲自己是“工商奇才”,私自搞什麼“商業運作”,活動經費浪費一點也就罷了,萬一沒運作成功反而把企業搞垮就糗了。所以山海兩路的企業無論是國有和是合營的,都是商業部門統一運籌經營的――除非是明確駐外元老有負責管理經營山海兩路門店職責的,否則只是爲駐外站提供一定的支援。

“賺錢可以找其他方法,從小成本行業進入,”李炎說,“我建議還是先從書籍生意上入手爲好。搞書籍出版。”

杭州的出版業在明代只算是“中游”水平,遠不及蘇州和南京,書坊不多,影響力也不算大。比起絲綢這樣的利潤極高的產業來說,刻書業吃本重,週轉慢,利潤也不很豐厚,不是官紳們願意插手經營的行業。李炎認爲讓趙引弓先插手刻書業是最佳選擇。

江山說:“不過趙引弓的熱情很高,而且他提出的這個動議一下就戳到了輕工業部、外貿公司和農委會這幾個部門的g點上了。這些部門恐怕都會表示熱烈的支持。我就怕在元老院的委員會會議上一下就被通過。”

萬一被常委會通過,就要列入企劃院的運作項目。就算對外情報局反對,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

他轉了幾個圈子,停下腳步道:“沒關係,近代化的繅絲廠的設備總不能一蹴而就,起碼也得半年的時間。我們讓農委會幫杭州站搞蠶種和桑樹種植改進――這是蠶桑改革的根本,趙引弓是不會反對的。”

改良蠶種和桑樹種植,不會引起很大的注意,比一下搞新法繅絲廠的影響要小得多。以古人的見識,這是所謂的“農本”,士紳自己經營不但不會有人看不起還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這事情,起碼得大半年,等到趙引弓要搞繅絲廠的時候,形勢應該已經有所變化,再辦繅絲廠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江山很是得意。

李炎心想你這不過是“拖”字訣,但是他承認這話說得也沒錯。再想趙引弓的報告裡說自己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繅絲廠一個是印刷出版業。以杭州的人力物力不可能兩頭兼顧,眼下只上一個項目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想來他也不會有想法。

李炎先和企劃院進行了一番磋商,接着又把印刷廠的廠長譚明和出版指導小組的組員周洞天也叫來,幾個人開了一個會議。就杭州的出版業該怎麼搞進行了討論。

鄔德的意見是目前在杭州可以不必建立印刷業,而是直接從臨高運送書籍去銷售。臨高的印刷廠目前已經上了石板印刷設備,能夠以相當的規模印刷石板印刷品,向杭州運輸一定數量的書籍是能夠辦到的。

“……但是不知道杭州需要多少書,還有種類。”譚明心中無底,雖然生產能力現在是上去了,但是印刷廠自己的任務很繁重,大量的教科書、科教小冊子印刷使得印刷廠的工作異常的繁重。

周洞天說道:“看他的申請文,杭州需要的書肯定是多品種,小批量。這對印刷廠來說就有點不好辦了。”

多品種意味要排很多次的版,每次又印得不多。這對於印刷廠來說是相當不經濟的。

最終的決定是:先從臨高運送一批現成的書籍到杭州。同時向杭州運送簡單的印刷設備――周洞天建議運送兩種,一種是最簡單的手搖式印刷機。這種印刷機不用排字,而是使用紙型或者鉛型來印刷。

雖然一提起現代印刷業很多人都認爲是“活字印刷”,實際上真正的“活字印刷”使用的並不很廣泛。包括現代的照相排版在內,多數的現代印刷技術遵循的是雕版印刷的原理。只不過在製造雕版的速度和效率上比起雕刻書板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已。

在“活字印刷”的時代,印刷書籍採用的是活字排版,然後用厚紙板或者薄鉛板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壓制出“紙型”或者“鉛型”。再把紙型和鉛型送上印刷機進行印刷,印刷結束之後,這樣做得好處是可以大大減少鉛字的磨損。而且紙型鉛型可以保存相當的時期,如果書籍可能重印,就可以馬上從倉庫內取出來印刷,省卻了重新涌鉛字排版的功夫。可以說是兼顧了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優點。

紙型和鉛型比起沉重的木製雕版來,重量輕、體積小,成本低。算是現代照相製版印刷技術推廣以前最常用的書籍印刷工藝。趙引弓的預備開辦的杭州印刷廠不可能自己再培養一批專門的排字工人,所以直接把臨高印刷廠目前儲存的各種紙型、鉛型複製一份運送過去是最簡單的方法――杭州那邊只要準備幾臺簡單人力印刷機就可以滿足需要。

“我推薦阿爾比恩式。”周洞天說道,“這種手動印刷機從發明以來一直被認爲是最好的手動印刷機,20世紀的很多印刷所都使用它。到今還有許多印刷愛好者對這種機器推崇。”

阿爾比恩式印刷機結構簡單輕便,轉印力又很大,對杭州的印刷所來說是個很合適的選擇。缺點則是所有壓印式印刷機一樣的,採用平板壓印,印刷效率比不上轉輪印刷機。

“我們上次和機械廠的人進行了仿製這種機器的研究,認爲還可以改進一下提高生產效率,包括使用水輪機和蒸汽機之類的動力。另外就是取消彈簧。”

阿爾比恩式印刷機有一個關鍵的彈簧部件,經過研究把這個部件用其他方式給取代了。

“但是這樣的做法,排字的任務還是落在臨高的印刷廠了。而且我們目前存儲的書型大多也不適合在杭州銷售吧。”譚明說道――眼下印刷廠的排版工作已經夠忙碌了的。

臨高印刷所裡的各種書型已經囤積了上千種,但是大多是臨高自用的技術和管理類小冊子、各種教科書、宣傳小冊子之類。適合在大明進行銷售的書籍只有少量的四書五經、清代的十三經注、一些常見的經史子集,還有就是天主教會和新道教的宗教小冊子。

周洞天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以後再慢慢在當地建立排版工序。”

另外一件設備就是石印機。石印在本質上也是一種雕版印刷,不過用得材料是保護塗料和腐蝕劑。石印適合印刷圖案和小批量的文字印刷品,比較適合杭州印刷所這樣需要小批量多品種的地方。

這兩種設備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以17世紀的技術依然是不能仿製的。構不成元老院最爲忌諱的“技術外泄”的可能性。

周洞天說:“我上次就申請過,想到南京、杭州和蘇州一帶的去看一看當地的雕版印刷業。順便也看看能不能招募一些高手的雕版匠人來,印刷廠對雕版工人的需求也是很大。這次我想隨同書籍和印刷設備一起去杭州,幫趙引弓把印刷所搞起――畢竟我是專業人士。順便在看看江南的印刷業,招幾個工匠。”

去江南考察的申請,周洞天很久以前就提出過了。當時江南沒有據點,企劃院自然不能同意。現在他再提出理由顯得非常充分。鄔德當然不會反對。他把目光轉向李炎。

“他可沒接受過培訓,去江南有問題嗎?”

李炎說道:“護送他去江南沒有問題。我們對元老短期去紅區出差有預案可用的。”

(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四節 寒食菜第三十九節 突入陣地第一百五十四節 東方亮,西方也亮第兄弟第一百七十一節 步步爲營第三十九節 於鄂水的研究第三百零三節 精英部隊第二百八十三節 京師(四十)第一百一十節 焚樓(二十五)第一百六十九節 歐陽熙第二百六十七節 秋賦(三十二)第二百三十九節 驗屍報告第二百四十四節 京師(一)二百六十九節 瓜蔓抄第二百六十四節 聽證會(二)第二百四十一節 孔令洋的野望第九十五節 孤懸京師的虛弱感第一百七十一節 水災第二百六十二節 京師(十九)第五十二節 如行畫中第三百四十一節 新版執委會第一百二十節 通止規第二百五十九節 招待會第一百四十五節 賭咒發誓第一百八十五節 搬家第三百一十二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三十四節 包攬稅賦第十八節 民間資本第三百零八節 說服第九十八節 新的戰鬥四百節 籌備婚禮第2743章 京師(九十六)第九十節 戶口調查第七節 元老婚姻與繼承法(一)第四節 輕工展望第三十九節 於鄂水的研究第一百二十節 續空談第三十一節 調查第二百七十七節 路線二百二十六節 條件第七十四節 少年人的好奇心第四百三十七節 市場第二百三十七節 快銃隊第四百三十四節 元老院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第一百三十七節 檢疫營裡的五個人三百一十一節 數據中心的歸化民第一百七十四節 杜元老的醋意(二)第三百零八節 融資(十三)第2708章 京師(六十一)第一百九十一節 調查(十九)第一百四十五節 佛山之行(十一)第七十一節 重建第一百九十九節 張機器和林顯明第二百六十三節 鄭氏兄弟第四百三十節 送禮第一百零五節 挑撥第一百七十八節 專案組第一百七十九節 清理債務第一百四十三節 蓬萊-1631第一百四十六節 生意上的大眼光第一百零二節 治安策略第二百三十七節 孫尚香2784.第2784章 京師(一百三十七)第一百九十四節 宅黨的發端第二百節 造船第二十七節 航海學第五十二節 天地會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五節 下落四百二十六節 集體婚禮(七)第八十一節 鬥法第二十二節 北美分舵的第五個人(修改)三百七十三節 (三)第十六節 會議――機械與化工第二百九十二節 海述祖的困境2786.第2786章 京師(一百三十九)第二百六十二節 43號店鋪第2720章 京師(七十三)第五十九節 入城第五十三節 所有制和股份第2694章 京師(四十七)三百一十一節 數據中心的歸化民第十四節 殖民地計劃第四百七十三節 三桌席面第二節 文總的野望第四百二十三節 鳳清第三十七節 說服(上)第六十四節 延長的戰爭第十八節 海關第一百二十五節 請柬第一百五十六節 不想當秘書的張允冪第九十三節 電力之歌(四)第四十七節 出征第五十八節 決議第三百九十四節 行動計劃三百五十四節 竅門第四百一十五節 林十帽三百零七節 進入議事日程第三十二節 調查續第二百五十三節 秋賦(十八)第二百七十五節 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