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回強求天下未足事難證功德圓滿時

236回、強求天下未足事,難證功德圓滿時

梅振衣很快就見到了張柬之與宋本人,在父親的六十歲壽宴上。南魯公幾朝重臣,有大功於國,如今花甲壽辰雖然不欲張揚,但前來祝賀的人也極多,連宮中也特意傳旨賞賜。有很多官員只是把禮物和禮單送來,本人並沒有來參加壽宴,能在南魯公府中列席的,都是朝中重臣與門下故交。

老管家梅安已病故,南魯公府的管家仍然是梅安之子梅祥,指揮衆僮僕在府中排桌椅準備宴席,這一天南魯公府從早忙到晚熱鬧的很。到了黃昏開宴,席上衆人向南魯公祝壽,梅孝朗端杯一一回謝,梅振衣也持壺侍立在父親身後。

散席之後卻有一撥客人沒走,又被梅孝朗迎到了後堂小廳之中,領頭的就是張柬之,還有朝臣桓彥、範敬暉、李湛、楊元琰、崔玄、姚元之、王同皎等人。梅孝朗要梅剛去休息,讓梅振衣親自守候在門廳隱秘處,客串了一回梅府家將,小廳中的談話他都聽見了----是梅孝朗故意讓兒子來聽的。

一進密室,張柬之開門見山,就講了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倆最近的異動,以及張昌宗派刺客企圖暗殺御史中丞宋之事,問道:“南魯公今日富貴,從何而來?”

梅孝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表態道:“苟利天下,不敢自愛身家。”

張柬之又問:“先帝二子,今爲二豎所危,南魯公不思報先帝之德嗎?”

梅孝朗也不兜圈子,直截了當道:“我知諸位所謀何事,爲臣者爲天下而忠君,我是周臣也是唐臣,諸位若謀大事,我只有一願。望爾等於宮中取事,莫致戰亂牽連百姓。”

張柬之當即下拜,他比梅孝朗大了二十歲已經是八十長者。梅孝朗趕緊攙扶:“公等能一共前來,足見信任,我能做什麼?”

張柬之一指身後的桓彥、範敬暉、李湛,沉聲說道:“欲與公同薦此三人爲羽林將軍,節制禁軍。”

他們找梅孝朗來幹什麼?當然是圖謀京中禁軍之權。梅孝朗是文昌臺左相兼鳳閣尚書,近年來雖然不再主理朝中政務。但仍掌京畿守衛兵馬,並且在禁軍基層將領中影響很大。唐代初年有很濃厚的門閥政治色彩,武則天當權年間逐漸推行官僚治國削弱門閥勢力,但是門閥體系仍然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在軍方。

一班朝臣想搞宮廷政變,必須控制宮中禁軍,同時要保證守衛京畿的戍衛兵馬穩定,得到梅孝朗這種在朝中軍中根深蒂固的元老支持很重要。張柬之敢把寶押到梅孝朗身上,一方面梅孝朗是前朝故臣近年來已淡出朝政。沒有與武家與二張勾結,另一方面狄仁傑當年曾有私下的交代:“兄若在京中謀事,可問於南魯公。”

話已至此。梅孝朗當然點頭。衆大臣又密謀了一番。張柬之最後道:“我等今日私語。已將身家性命託於南魯公。望公莫負於先皇。……公子振衣在洛陽府中。今日一見人才無雙。吾之幼女待字。願結爲姻親。不知南魯公意下如何?”

梅振衣在暗中聽得一愣神。心道這個張柬之真多事。竟然拿自己來做政治籌碼。父親若不答應還真不好辦。自從何幼姑死後。梅振衣早就熄了在世俗間娶正妻之心。其實論起來玉真公主就是他地家中正妻。只是身份見不得明面。這麼多年來梅孝朗沒有提過長子地婚姻大事。想必心裡也明白這些。

假如梅孝朗答應了。梅振衣也沒別地辦法。娶就娶唄。這是一場宮廷政變地附帶籌碼。不料梅孝朗卻搖頭道:“我兒早有向道之心。結親就不必了。久聞張公有才名。家學淵源不俗。振衣此次訪洛陽。我命他入你府上受教。萬望不要嫌棄。”

梅孝朗沒有答應結親。但做地事更乾脆。直接讓兒子以求教地名義去張柬之府上作客。梅振衣心中嘆道:“老爹呀老爹。你真地很大方。就這麼把我當成人質送過去了。也罷。知父莫如子。你知我有一身修爲。就算出了什麼事也可自保。這麼多年我在蕪州未盡孝道。此刻就替你去一趟吧。”

梅孝朗立刻把兒子叫出來。命他向張柬之下拜行禮。並說這位張宰相才學不俗名震神都。要兒子到他府上作客多多請教。不得父命不要出門就留在張府。張柬之地車馬就在南魯公府門外。當即就帶着梅振衣上車一同回家了。

其實梅振衣一點都不擔心自己地安危。他只顧慮一旦京中出了亂子。父親以及弟弟妹妹這一家人能否自保?但出門地時候耳邊傳來靈珠子地密語:“梅振衣。你放心地去吧。我在你家中做客。自會保你一家人地平安。他們在廳中密謀之事。也不會外泄。”

到了此時梅振衣已經完全明白,玉皇大天尊叫自己到洛陽來,是爲了改周復唐之事,大天尊不可能直接插手朝政,卻在暗中庇護這一班朝臣,靈珠子成了保鏢,就住在南魯公府中。

梅振衣到了張柬之府邸,自然是貴賓身份有單獨的小院居住,但院外有家將守護,實則是等於被軟禁了。張家好吃好喝招待的自然是極好,張柬之最小的女兒只有十六歲,眉清目秀長的也挺漂亮,經常到小院中與梅振衣探討琴棋書畫,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她對這位梅公子還真的有意思。

張柬之並未放棄結親的打算,否則也不會讓自己地女兒經常來與梅振衣交談。八十歲的凡人老頭,還能有十六歲的閨女,這位張宰相生活也很享受啊。梅振衣心中有數並不多言,只是老老實實在張府做客,對於張小姐拋來地媚眼,也只能視而不見了。

梅振衣在張府作客得美人青眼暫且不提,梅孝朗翌日入文昌臺,舉薦桓彥、範敬暉、李湛、武攸宜爲羽林將軍,張柬之等權臣自然一致附議,這件事很容易就辦成了。怎麼還拉上了一位武家子弟武攸宜?這種事情當然要掩人耳目,同時舉薦武攸宜可以讓人不起疑心。

齋戒膜拜佛指舍利之後,武皇一直在宮中稱疾不出。每日多半定坐修行或率一班國師誦經祈福。事不宜遲,張柬之立刻發動政變,連太子李顯都蒙在鼓中。

二月初一這天,張柬之命幾位心腹手下率領禁軍值守宮門,而內值郎王同皎與羽林將軍李湛率五百禁軍馳入東宮逢迎太子。太子驚懼不敢出東宮,王同皎道:“先帝以神器託付殿下。卻橫遭廢幽,迄今已二十二年。今日無心悔禍,只請殿下同心協力共討凶豎,恢復大唐社稷,請陛下速至宮門安撫百官。”

短短几句話,一開始稱李顯爲殿下,最後卻又變成了陛下,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李顯做過皇帝,高宗去世後繼位的就是他。後來是被裴炎攢動武后廢掉的,如今已二十二年。

太子仍然猶豫道:“凶豎自當誅滅,但母皇患病未愈。恐至驚擾,願諸公再做後圖。”

這李顯真夠優柔,沒有帝王之威啊。王同皎暗自嘆了一口氣,也不能說太子什麼,只有正色道:“諸將不顧身家欲再造社稷,請陛下自往面諭,決定進止。事已發動遲則生變,恐殿下亦難逃其禍。”然後把太子抱扶上馬,直往宮中而去。張柬之率禁軍早已在宮門前等候了。

就在太子騎馬走出東宮之時,梅振衣正在張府與張小姐下棋呢,神念中突然聽見從天空傳來的聲音:“大天尊,你插手人間帝王事,意欲爲何?”

緊接着就聽見隨先生的聲音道:“我插手了嗎?那是世間人自取。”

張小姐一邊翹着蘭花指,一邊含情脈脈的看着對面的梅振衣,突然眼前一花,對面的人不見了!她嚇得嬌呼一聲:“梅公子,你哪去了?……快來人!”

梅振衣隱去身形衝出張府已經飛上雲端。朝着聲音傳來的方向飛去,此時又有一人飛來截住他地身形道:“今日洛陽雲端之上不可亂闖,隨我來!”一看正是靈珠子從南魯公府飛出,也隱去身形來到雲端之上洛陽城雖大,但在高人眼中也是一覽無餘,只見皇宮的上空站了不少人。東面是黃袍玉帶的隨先生,背手而立面容不怒而威,他身後站了一十二位高簪道士,梅振衣認識的太乙天尊與玉鼎真人也在其中。看來這些人個個都是天庭前輩金仙。好強大的陣容啊!

大天尊的對面站着一位老僧,慈眉善目面容甚是和善。寶相莊嚴頭頂圓光。梅振衣覺得很熟悉,這位僧人他從未見過,但神識中卻像早已結識,他一轉念已經認出來了這人是智詵,如今佛國地金身羅漢菩薩。

羅漢果既是一種佛門修行的果位,也是一種尊稱,比如玉鼎真人早已有金仙成就,但他人仍以真人稱之。沙和尚智詵已在四年前圓寂,想必是轉世功德圓滿往生佛國,此刻又在人世間顯現。

智詵身後站着近百人,穿着各色佛衣手持各種法器,一看就是佛門衆高人,半空中隱約有梵音瀰漫。如今佛指舍利在洛陽,天下名僧聚集,前來護法者不少。而玉皇大天尊帶着十二名金仙,氣勢完全不弱,與衆僧在空中對峙。

南邊也站着一羣人,武皇於雲端之上千嬌百媚儀態萬千,然而神色卻有些發寒,背後有十名高僧簇擁,皆雙手合什默誦經文。

武皇對面的北面天空只站了一個人,此人未着道裝,帶着雙樑冠身着墨綠長袍,三縷黑髯面若冠玉,凌空而立氣度雍容,正雙手抱拳向武皇長揖施禮。

靈珠子一到天空,就悄悄抽出混天綾站在了太乙天尊身後,梅振衣卻沒有往玉皇大天尊那邊走,而是站在了北面那身着墨綠長袍地男子身後,只是冷眼觀瞧一言不發,天上這種局面他也插不上手說不上話。

他爲什麼要站在北面,那位墨綠袍的男子梅振衣一眼就能認出來,就與他看見金身羅漢菩薩想起智詵類似,神識中與狄仁傑一樣的熟悉。他能認出來武皇當然也能認出來,只見對面的武皇粉臉微寒道:“懷英,是你嗎?我待懷英不薄。國家大事盡託,身逝之時亦哀慟不已,今日相見何故如此?”

墨綠袍的男子答道:“狄仁傑是我,而我卻不是狄仁傑,我乃天庭金仙東華帝君王玄甫,曾親身下界轉世爲狄仁傑。如今已盡職歸天神識盡復。今日見陛下長揖,以全一世禮數。”

武皇半響無言,良久之後才嘆了一口氣點頭道:“原來如此,狄公也算盡職了,我只當你是東華帝君,今日前來又有何事?”

東華帝君:“狄仁傑一世功德圓滿歸天覆位,陛下乃千古奇女子,一世功業無以復加,能行之事已臻圓滿。勿再求天下不可足之慾,此所謂過猶不及,舉世入妄反損其行。本帝君特來恭送陛下歸天覆位。”

東華帝君是來送武皇歸天覆位的,說地話很玄妙,梅振衣似懂非懂,只能理解其中大概---

古往今來有很多偉人一世功業無以復加,在當時條件下能做到的事情幾乎都圓滿了。然而這樣的人最容易留下大遺憾,那就是他們還要去做根本做不到地事情,或者不該去做地事情,甚至自損其功業。

“舉世入妄反損其行”,這裡指的可不是一個修行人普通地妄境。而是指將整個真實的天下世界當作自己的妄念,企圖隨心念去化轉。從古至今有多少偉人,建立了萬世傳誦地功業,隨後卻也留下各種洗不去的歷史污點與創傷,甚至有人毀壞的遠超過他所建立地,與這個因素總有說不清的關聯。

東華帝君是這個意思嗎?反正梅振衣暫時只能理解這麼多。

這時又有一人開口道:“武皇陛下蓮臺真身在雲端,帝王身在宮中。世間帝王相承世間帝王事,此時斬去俗身圓寂,一世功德圓滿。貧僧也是此意。但大天尊不合勉強他人之修行,羈留武皇蓮臺真身於雲端。”

開口說話的人站在金身羅漢旁邊,梅振衣也認了出來,就玄奘宏願心圓滿之後的成就的大乘天菩薩,他在入境觀中也見過玄奘。

隨先生淡淡一笑:“大乘天,昔年你發宏願入輪迴,欲興大乘佛法於中土,也得到了李唐的迎奉,沒人說什麼。世人慾改周歸唐。你也不該說什麼。今日佛指一出,洛陽盡成佛國。你當然還想指天下爲佛國,這與我卻沒什麼好談地,道不同而已。我敬你當年之精誠心,但傳法則以法,世間自有可接引之信衆,不依人皇法旨。……帝王相,承帝王事,我並未留難,蓮臺真身是否圓寂,在武皇自己,我何有勉強他人修行之事?”

大乘天看了一眼腳下的皇宮,雙手合什道:“傳法則以法,我亦無勉強他人修行之意,此爲衆生自取,佛指在宮中,自有佛法指引衆生。宮中之事我不插手,但云端之上,亦不容大天尊擾陛下修行。”

隨先生點頭道:“宮中之事我也不插手,只留武皇蓮臺真身在雲端之上,不擾她修行圓滿。……梅振衣,還記得白牡丹否?你可入宮去取人皇印,斷絕世間同患,慰藉當年之憾!緣法如此,諸位不應有異議吧?”

梅振衣正在站在東華帝君身後看熱鬧呢,突然聽見隨先生點自己的名字,所有人都看向他。還沒有來得及答話,衣袖一緊有人拉了他一把。清風不知何時已來到他身後,拉住梅振衣上前兩步說道:“白牡丹殞身是五衰在已至,其禍不在人皇印。當年武氏以人皇印下法旨,奪我地修行道場,若取人皇印封存,也當由我去取。”

清風幫梅振衣擋了一件頭疼的差事,話音未落就聽見叮噹響聲傳來,一個小和尚手持一根比他個子還高的九環錫杖,憑空出現在武皇身側,也上前兩步道:“爾非人皇,已是金仙,何故謀取人皇印?以修爲論,實不必爲之!這位仙家,你究竟是誰?”

清風:“我是小仙童清風,請問你又是何人?”

“我不是何人,就是小和尚法舟。”小和尚面帶笑容的回答,已經將九環錫杖橫在胸前。

梅振衣神識中有一種感覺,清風在雲端之中,理論上四處可去,然而法舟笑眯眯的一橫錫杖,清風四面八方的去路都被封住了,這是一種很難形容的大神通玄妙境界。清風卻面不改色的一攤雙手道:“只說當由我去取,我也沒說要去取啊,武皇蓮臺真身留在雲端,人皇印就留在下面好了!”

梅振衣知道修爲境界越高,越不會直接鬥法力相搏,這些人很難真正的打起來,大多是互相展示神通境界玄妙剋制對方。但這麼多高人相持不下,他也從未見過這種大場面,氣氛着實很緊張啊。

此時衆人對峙地正中間突然又憑空出現了一個人,頭戴九陽巾,身披百結垂絛大袖袍,手持拂塵一柄,三縷長髯無風飄拂,好一派仙風道骨。他也是位梅振衣沒有見過面地“老熟人”----鎮元大仙。

第十二卷觀自在215回 菩薩聽評書打賞壇上半吊子福音196 回踏轉三山神宵步引劍憑空畫雷符050 回妙法因人而用器截取飛雲好裁衣310 回長空嘆神山遠阻歸同去天上人間217 回身後隨兇猶背手眼前無路笑回頭092 回酒家幌旗題玉帝紋銀十兩賭江山110 回隨緣小築相進酒別時依依走還留188 回狹道杏花銜孽怨一怒撥劍爲誰顏015 回蓮臺不見觀自在誰家小妹賣秋梨第十二卷觀自在214回 有情無情何牽絆直言無忌問童心189 回齊雲觀知焰論戒方正峰振衣嘔血121 回窈窕化身沾襟透心猿揮棒襲洞賓282 回忘卻風流真化潤矯意無情枉修仙126 回當街剃髮全無忌南衙滾地只饒聲200 回伊人粉面含嗔意梅郎何故稱呂郎198 回憶君迢迢隔青天尋來看取明鏡前081 回山門護法披錦繡閨中妙指點香丘002 回世間有道人自重逞術無行禍己身262 回傳教士捧一神論聽講堂坐衆仙佛152 回貪嗔緣因人身果一朝打斷煩惱根115 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315 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055 回紅塵迷亂提溜轉腳下無根幾時安246 迴天堂無路悄避走地獄有門自來投339 回斬羣魔心不轉念抖手間禍亂滔天308 回山河如舊人間亂烽煙望盡無長安082 回兒時夢得白蓮法漾動春心思至尊103 回寸心牽袖掌中暖阿郎身着舊衣裳188 回狹道杏花銜孽怨一怒撥劍爲誰顏209 回金劍斬空飛血霧銀鞭舒捲盡殺劫123 回萬國冕流朝天闕偏遇行兇帝王都147 迴天國淨土皆化轉譏妄合修閉口禪090 回含淚懷前公主訴忽聞身後仙師回026 迴心居不正多作怪左道充仙也吟詩177 回妙似藏神真如佩亦留端倪或可尋248 回韋曇既在靈山在花神落淚雨飄傷337 回寶山傾頹洞天毀成敗青丘一長纓153 回清風忿揮金擊子大乘天奴滅金身237 回偏指他人欺奪信名稱善意實惡行190 回妙法自古長傳現受者幾人得仙緣244 回清風推演添妙數鎮元假手得仙丹255 回玄妙無邊盡方廣九幽十類已除名279 回求福地雲胡不喜辭君子畢竟難惜043 回道心應住如神在分別歧路問靈臺161 回方正峰上談大夢忽如脫枷好輕鬆281 回佛前明淨青蓮盞神用無辜逐嗅風120 回妝成菩薩戲春水灑落明珠奉娥眉337 回寶山傾頹洞天毀成敗青丘一長纓346 回法駕終歸羲皇殿鎮元設祭萬壽山227 回秋水遠遁沖天隕魚躍傷心龍騰哭002 回世間有道人自重逞術無行禍己身145 回大殿法壇留虛座來者究竟哪位僧208 回傳書紅塵留三戒端午約戰大孤山十三卷菩薩行233回哪吒傳信訪三山靈珠施法抽龍筋291 回誰知姑射真仙子把酒醉彈眼前人311 回梅效跨江挑羅比櫻寧毒計燒騎軍107 回穿越光陰追百代凝情一刻此芳華251 回何束菩提尋煩惱仙境開朗天地寬066 回眼前童子抽身術上古神農百草鞭310 回長空嘆神山遠阻歸同去天上人間043 回道心應住如神在分別歧路問靈臺223 回相銜旖旎胸懷護仙侶溫情盡歡柔193 回腥風箭雨騰戾浪飛雪寒澤命催絕181 回如此緣鏗消不得辛苦今生數百年031 上剝取浮名留仙籙落魄遺身放凡流第十二卷觀自在215回 菩薩聽評書打賞壇上半吊子福音052 回太乙曾鎖妖王扣今朝結腕護法身079 回梅公子半山設宴神樹精當衆顯靈245 回世間留行終有跡怎堪銳意不捨心343 回無邊環天諸世界孤家羽衣獨登臺109 回纏神三年方回味鍾離再試小純陽244 回清風推演添妙數鎮元假手得仙丹200 回伊人粉面含嗔意梅郎何故稱呂郎034 回望盡人煙傳緣法拜罷蒼生問鬼神343 回無邊環天諸世界孤家羽衣獨登臺207 回仙家妙訣修行地也如名利試心神260 回基督隨俗入中土天主座前厝香爐293 回樹欲靜而風不止明王去復天使來049 回癡兒加封雲騎尉孝朗進爵南魯公284 回主家責問衣何在可知此心非彼芯031 上剝取浮名留仙籙落魄遺身放凡流309 回龍吟長空一聲嘯天雲飄顫海動搖050 回妙法因人而用器截取飛雲好裁衣060 回城門一把沖天火誰將池魚渾水摸109 回纏神三年方回味鍾離再試小純陽001 回赤子漂身江湖客太叟演說八大門075 回將軍跪地先卸劍金仙開口莫亂求256 回大天尊戲賭留果東王公借佛賜花142 回問此生尚有何憾嘆圓月一絲留缺336 回煉仙家各派神器做天人普照之觀180 迴天刑催人別稚子臨劫敘語託離情059 回袖裡銀光隨聚散閒看劉海戲金蟾079 回梅公子半山設宴神樹精當衆顯靈272 回正一獨鬥三大士菩薩對愕衆天尊029 回利器匣中懷雙刃鋒芒善用兩無傷219 回正行無須淫邪贊何懼千古有罵名267 回爲而不爭積巧取既以與人己愈多171 回故人重逢藏神谷婉勸仙子再回山044 回月夜輕浮王孫笑斷折金鞭懲疏狂102 回金仙尚爲家中客公主持盈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