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拱手長揖行了一禮:“天庭山神,我不想與你爲難。渡海而來。只爲劈山相救愛侶。”
張伯時卻問了一句很奇怪的話:“胡春,你可知我爲何在此爲山神?”
胡春當然答不上來。但張伯時地仙家妙語聲聞已經解釋了,張伯時是玉鼎真人的弟子,在龍隱姑飛昇天庭後就認識她了。已有數百年的交往,當年楊戩欲與龍隱姑結爲道侶,託西王母到大天尊那裡說媒。希望能善結緣法。這事卻讓龍隱姑得知,就是張伯時無意中告訴她的。
龍隱姑非常生氣,跑到楊戩地洞府中質問。還砸壞了東西,並抄起一件山石雕飾飛擊楊戩,她素有神力這一擊可不輕,而楊戩修爲高超也不會受傷,但張伯時恰好於此時趕來,恐龍隱姑鬧不可收場上前勸阻。卻被龍隱姑一擊打傷。
大天尊要責罰女兒。張伯時求情也沒用,龍隱姑被罰下界禁足百年。不得離開龍感湖十里之地、不得與衆仙家交往、不得顯露自己地身份。不料龍隱姑在百年之期將滿之時以凡人女子的身份嫁給了胡春,還鬧出了後來地事情,又受追罰鎮於龍首山中五百年。
張伯時心感愧疚。主動向大天尊請命爲龍首山神鎮守此地,大天尊答應了,龍隱姑被困於山中無法與外界接觸,除了大天尊本人之外,只有山神能運轉此山靈樞與她交流,雖然見不着面,但可以隔山以神念相談,聊解寂寞。
張伯時最後道:“我請命爲山神。名爲鎮守,實爲守護。真沒想到你這麼快就來了。已經站在我面前。龍隱仙姑果然沒有看錯人!”
遠處的梅振衣也聽見了這番話,從知焰懷中站了起來,轉頭與道侶對望一眼。兩人眼神地交流都讀懂了對方的意思——這位山神張伯時恐怕對龍隱姑有情。
雖然張伯時沒明說,仙家妙語聲聞中也未提及,但梅振衣猜出來了。張伯時可能對龍隱姑早已有情意。但楊戩求緣在先。他也不好開口,等到龍隱姑被幽禁於龍首山,人間漁夫胡春能到天庭來劈山救人希望太渺茫了,其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道侶之緣恐怕已經了結。
於是張伯時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情意,向大天尊請命爲龍首山神,當年他就是被龍隱姑失手打傷地。來此鎮守亦有緣法,所以大天尊也不反對。別人只道張伯時是來鎮守龍首山,卻不知他是來守護、陪伴龍隱姑的,以大天尊地精明應該看出來了。卻沒有說破,假如胡春來不了或者不願來。五百年後也給了張伯時一個機會。
如此說來,張伯時應該是胡春的仙家“情敵”,假如換一種情況。是知焰被鎮於龍首山。而楊天感爲山神。梅振衣前來劈山救人。那位楊仙人肯定不會輕易放梅振衣過去地。那麼這位張伯時會怎樣對待胡春呢?
梅振衣在心中思忖卻無法再插手,按先前的約定,他只能送胡春渡東海到達龍首山。不能再幫其它地忙,就像楊戩與敖廣等人,此時也不能再阻擋胡春劈山救人。但胡春要獨自面對山神這一關。
胡春面色平和。看不出他在想什麼。很有禮貌地又拱手道:“我與娘子多謝張仙人眷顧!請問山神,如何才能讓我劈山救人?”
張伯時看着胡春,神色頗爲複雜,緩緩開口道:“龍隱仙姑這些年一直說,只要你能成仙道。就一定會來。而你果然來了,既然到了此地。我不能讓你貿然損毀天庭世界造化山河,否則就違背了山神之責。所以要試一試你究竟有何手段?”
話音未落,張伯時毫無徵兆地突然出手了。銀鉤揮出化爲一片弧形的光刃席捲而至。如漫天飛雪灑落,一剎那間胡春的身形已被如雪銀光吞沒。
胡春看似不動聲色。實則早已戒備,對方祭出法器的同時他一跺腳,玉骨屏風陣從周圍升起將身形護住。銀色弧光化作的無數飛鉤打在玉骨屏風陣上。就似石子打水飄。在屏風上彈跳、激起、滑過、盤旋、回擊,山坡上散發出一陣陣銀色的火星。還帶着閃爍地彩虹光芒。
玉骨屏風陣擅守不擅攻。擋住張伯時地突然一擊。又化作無數扇骨片散開,盡數與弧光周旋,胡春隨即發動了反擊。
他手中多了一柄銀色地戰斧。輕輕向前一揮,發出的卻不是銀光,隨着斧勢彷彿在這天庭仙界中切開了一條一無所有的虛空裂隙,這虛空向前延伸。飛舞的銀弧光與玉骨片也被從中隔開了一片空間。難以形容的玄妙法力直切張伯時地身前。
張伯時祭出銀弧光攻敵。法器卻沒有離手。託銀鉤在胸前一橫,封住了這段延伸的空間裂隙。
胡春揮秩序之刃只是一擊,鬥法隨即停止。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但見他身形未動,而張伯時地立足之地卻憑空向後退了數十丈,這便是天國聖物秩序之刃的妙用。它能夠改變靈臺化轉空間的規則,張伯時雖然未動也未使用移轉空間地法術,卻憑空被一斧子送了出去。
龍首山是大天尊靈臺造化之功。不同於人間地山川,所謂劈山救人,就是切入靈臺造化世界打開這座山的空間。將龍隱姑帶出來,胡春就算成了仙,也沒有這種大神通修爲。只有藉助秩序之刃的妙用纔可能成功。所以梅振衣纔會處心積慮打加百列手中這件聖物地主意。而且這些年一直用很特殊的御器方式指點胡春的修行。
張伯時看了看自己地腳下。又擡頭有些驚訝地看着胡春道:“你有如此手段,應可放手一試。不論你能否救出龍隱仙姑。希望你能好好守護她。”說完又向着空中不知名的地方拱手道:“張伯時請辭龍首山神位。”
不知何人對他說了什麼。張伯時躬身行禮,身形化作一陣風而去——他竟然就這麼走了,並沒有再爲難胡春,風中只傳來一聲輕輕地嘆息。
“多謝山神成全,恭送張仙友!”胡春向着張伯時消失的地方謝道。龍首山上只剩下了他,面對着一外千丈絕壁,所有人都在看——他能劈開龍首山嗎?說實話,梅衣對徒弟也不是很有把握。有些事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不真正去做也不知道結果。
“師父。胡春能行嗎?”梅振衣也忍不住暗中問雲端上地鍾離權。
鍾離權以神念答道:“如果是我,手持秩序之刃應可將龍首山化轉而開。如果是你,也可將它暫時將它分爲兩半。至於胡春,爲師不能斷言,他的修爲遠未窺靈臺化轉之功。僅憑秩序之刃很難。”
“胡春救不出龍隱姑。”青帝突然發來神念參加了師徒之間地討論。他語氣很肯定不是推測也不是猜疑,以他地身份這樣說話,那就是通明法眼所見的事實了。
梅振衣吃了一驚,立即反問道:“你既知這個結果。爲何還要來旁觀?”
青帝淡淡答道:“我只是來看——他會如何決擇?”
“胡春確實救不出龍隱姑,我也在看。他究竟會怎麼做?”岸邊的青牛金仙也加入了神念交流。
楊戩也說話了:“龍隱姑被鎮于山中五百年。是天庭之規。也是她自己願意付出的代價,大天尊既然這麼做。就是要罰滿五百年。不因胡春而改變。”
另一位金仙靈珠子也忍不住插話道:“我地推演所見。與鍾離仙友是一樣的。而青帝與青牛二位金仙卻能肯定胡春救不出龍隱姑?看來修爲當真高出一線。”
梅振衣問了一個最關心地問題:“胡春自己要到何時纔會清楚。他會不會劈山不止呢?”
其他人都不做聲了。只有青帝答道:“只要胡春一動手。剎那間就會明白。”
青牛嘆了一聲:“青帝,我的修爲尚不如你。”最後這一點他也沒看出來,說地是大實話,若論修爲的話,放眼天庭也只有大天尊不在青帝之下。
五位金仙之間的神念交流彼此無礙。除了梅振衣之外。在場其他仙人是聽不見的。這種感覺有點像在無名山莊玲瓏塔法座之上。但此地沒有玲瓏塔法陣形成地神識互通結界,這幾人站在那裡,本尊法身恰似儷玉玲瓏塔。
梅振衣已堪破“物化之境”緣覺無礙。其修爲不亞於佛門各乘天境界。剛剛能夠加入這種交流。
胡春並不知道這些高人在議論他,此刻全部的心神都集中在面前那座龍首山上。神情很凝重幾無一絲雜想。緩緩舉起了秩序之刃,戰斧上流動地銀光漸漸黯淡下去,這件天國聖物變得越來越透明。到最後幾乎消失不見,胡春彷彿高舉着一件不存在地東西。
當戰斧完全消失於虛空時,胡春發出一聲輕吟。盡全力一揮手。看不見銀光四射。感覺不到法力澎湃。恍然間有一片一無所有地虛空突然出現。延伸蔓延切入龍首山中。
山還是山。一絲沒有變化。巨大地山崖卻被切開了一條裂縫。此場景並非天庭世界山崖開裂。而是另一個空間的形成與切入。假如此地有凡人地話。根本看不見山崖的變化,只有仙家神識才能感應到。
青帝說的不錯,胡春救不出龍隱姑。他一出手將龍首山劈開了一條裂縫,已經相當了不得!胡春隨即就清楚了自己面對的形勢。他地修爲畢竟不足。只要法力一收。這條裂縫就會重新合上,而他已經施展了全部地法力。
在這一瞬間。胡春收到山中龍隱姑發出的神念:“郎君。真地是你嗎?我心甚慰。你善自珍重,四百年後再相見!”
他已經無暇答話,因爲這一擊去勢將盡,下一瞬間山崖將重新合上,而龍隱姑是不會主動出來的。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胡春做了一個毫不猶豫的選擇。
一道銀光飛出。劃過百里長空落向岸邊的青帝。胡春將秩序之刃還給了他。梅振衣也聽見了徒弟發來的妙語聲聞:“請恕弟子暫不能侍奉左右。四百年後再報師恩!”
只見胡春展開玉骨扇,身影忽然消失在扇面中,這柄神器化爲一道穿越虛空的白光,射進了他避開地裂縫中。這道空間裂隙旋即消失不見,巨大的龍首山仍矗立於天庭東海,而胡春卻不見了。
當他明白自己救不出龍隱姑時。利用那稍縱即逝地一瞬機會進入了龍首山,進去容易出來難。他選擇了也被鎮于山中,陪伴龍隱姑一起度過餘下四百多年的時光。
波濤經年不止的東海忽然風平浪靜。千里寂寥無聲,就連龍王敖廣也露出了感佩的神色。其餘衆仙更是良久無言。
第一個開口打破平靜地是提溜轉,這小鬼激動地都快哭出來了,顫聲道:“我受不了,太感人了!胡春連一句話都沒有來得及說。就進去了……。”
知焰拉住她的手,輕聲道:“我們應該替胡春高興纔對,應爲便是願爲。他終於飛昇成仙,如願來到了龍感的身邊。”
青帝金色地眸子望着遠方的龍首山若有所思。也不知在想些什麼。突然一轉身朝楊戩道:“你猜錯了!”——這句話在場所有的仙家都能聽見。
楊戩一愣:“我並沒有說出猜測。青帝前輩爲何說我猜錯?”
青帝未答話,靈珠子卻問道:“二郎師兄。你究竟是怎麼猜的?”
楊戩嘆了一口氣:“我猜測若胡春救不出龍隱姑,會設法向大天尊請求。象張伯時一樣繼任龍首山神,看在場衆仙家的情面。大天尊也會答應的,但胡春沒動這個念頭。”
青帝又朝徐妖王道:“青牛應該已告訴你胡春救不出龍隱姑。你居然猜對了。難怪會把玉骨扇給他。”
徐妖王一聳肩膀笑道:“這樣的善事,不做白不做。幫他們小夫妻一把。玉骨扇本來就是大天尊地。”
梅振衣站在海中朝天默語道:“大天尊,你女兒真的找對人了!”就在此刻。神識中突然傳來青帝的一聲低吼:“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