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聽這話,差點沒笑出聲來,心說:“這楊老闆可真是不講究,好端端的非說自己的爺爺是個太監!”但是眼下我又不好笑出聲來,只得繼續聽楊老闆說下去。..
根據楊老闆所說,那挖耳勺雖然是他當太監的爺爺順出來的,但是其實他爺爺並不是賊,隨手順出來這件東西,只是爲了留個念想。
俗話說得好,這教爲人不能忘本。自打大清國沒了之後,他爺爺天天對這挖耳朵勺行三拜九叩之禮。原來,他爺爺自打六歲就進了宮,服侍了太后和皇上多半輩子,一直到死還不忘了給主子盡忠。
說到這裡,那楊老闆似是念及舊事,觸動了心懷,竟已哽咽難言。
可是我這會卻顧不得勸他放寬心,因爲眼下我已經從他嘴裡抓到了一把把柄,於是立即張口道:“楊老闆,剛剛是您說錯了,還是我聽岔了?既然小德海是紫禁城裡的太監,而且六歲就淨身入了宮,怎麼可能會有後人?”
楊老闆解釋說道,那位小德海公公出來之後,他不是也得成家過日子嗎?結果就娶了個老宮女爲妻,又收養了一個兒子在膝前,以便給自己養老送終,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感情好的沒話說,所謂“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正是他們家最令人動容之處。
我正要繼續說話,孫國輔卻微微點了點頭,問道:“那位小德海公公,既然能從宮裡邊帶出東西來,爲何他不取金銀玉器,更不拿古董字畫,偏要拿個挖耳朵勺回來壓箱子底兒?”
那楊老闆深吸一口氣,像是在穩定情緒,然後繼續說道:“您二位可別小看了這個純銅的挖耳朵勺,名副其實的是件國寶,爲什麼呢?因爲看一件古物,你不能以材質斷其貴賤,首先是它的歷史價值,其次纔是它的藝術價值。..”
話說自打大明洪武皇帝龍興,浴血百戰,終將元人逐回漠北,恢復了我漢家山河,後有燕王掃北,建都北京,一度勵精圖治,海內無事,怎奈日月頻遷,星霜屢改,這正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到得明朝末年,朝廷失政,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先是闖王李自成揭竿而起,率軍打破京師,逼得崇貞皇帝吊死煤山,改朝換代爲大順,天下百姓只道是就此安居樂業,可偏又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引了清兵入關,那八旗鐵甲席捲而南,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從此定鼎了中原,大清國仍然是建都北京,你道這是爲何?只因那滿清皇帝,也看中了咱北京的形勢不俗,此地北銜燕山,西接太行,東吞渤海,南壓華夏,真可謂金府天城,乃是萬古千年的不拔之基。
自從滿清入主以來,接連出了幾代明君聖主,審時度勢,任用賢能,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平定各地叛亂,一舉掃除三藩,終於使得四海一統,萬民歸心,豈料康乾治世之後,卻擋不住盛衰輪轉,風雲變換,終於朝綱敗壞,大局糜爛,不可收拾,眼看八國聯軍趁勢打入北京,逼得慈禧太后倉惶出逃,駕攆行至途中,天時風乾水涸,烈日懸空,浮雲淨掃,老佛爺體內生出痰火,耳鳴目燥,苦不能言,御醫多方診治無果,正當堪堪廢命之時,幸有隨行官吏呈上暹羅進恭來的玲瓏八寶挖耳勺一柄,由總管太監李連英親自爲老佛爺掏出耳垢,上天枰權之,重一兩有餘,慈禧得以泄出內火,頓覺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因此而活,遂主張於洋人議和,簽定了《辛、醜、條、約》。
可以說如果當初慈禧沒掏耳朵,她未必能保住性命再次返回京城,光緒皇帝也不會因爲變法不成,積鬱成疾,落得含恨而終的悲慘下場,誰又能想到,這小小一個挖耳朵勺,卻是歷史風雲變幻和晚清末年喪權辱國的見證之物,難怪到後來李鴻章李大人感嘆道:“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挖耳銅勺原非凡,請君莫作等閒觀。”
聽到這裡,我和孫國輔二人才終於明白過來,原來這貨說這麼多,無非就是爲了顯得他這件破玩意兒價值不凡,足以頂得上孫國輔那顆慈禧頭頂的“寶珠”了!
雖然這楊老闆話語當中存在着太多不可能,就好比他說從慈禧太后耳朵裡面挖出來來了一兩多的耳屎,這就不可能。人的耳朵那麼小,要是真能裝下一兩耳屎,那就只能是綠巨人了,對了,還有奧特曼。
但是,我和孫國輔明知道這貨是在吹牛,卻也不好明說。另外,我不得不承認,這楊老闆實在是個人物,他利用這個編造的故事,不但巧妙的避免了回答孫國輔的問題,更是將其化於無形。
他既不說孫國輔拿出的寶珠是假話,也不說自己不買,也跟着拿出一個地攤貨,說是要“以物易物”,又將我們拋給他的地雷扔到了我們自己的手中。這一點,沒有個幾十年的薰陶培養,是萬萬做不到的。
現場的氣氛一下子就尷尬了!孫國輔和我頓時陷入了前後矛盾的境界。
要是拿明珠和他換吧,要吃虧,鬼知道他那個挖耳勺是幾毛幾塊買回來的。要是不換吧,就相當於變相的認慫了,這可就是打臉的事情,一旦傳出去,孫國輔估計得臉紅好一陣子。
就在我們左右爲難的時候,一個響亮的聲音吼了起來:“老闆呢?在哪啊?聽說要花一百個億買我的貨。嘖嘖,這大手筆,大氣魄啊!”
這聲音,正是王胖子的聲音。
隨即,我們就看到王胖子和悶油瓶小哥兩人在幾個護衛的帶領之下,魚貫走了進來。
他一進來,就“哎呦”一聲高喊,然後快步上前,朝着那楊老闆就走了過去,一雙胖手齊齊舉起,朝着後者抱去,嚇得那幾個跟在後面的護衛連滾帶爬,搶在他的前面將兩人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