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

徽宗皇帝即位後,朝會大殿上,最吃得開的便是蔡京;朝會外,最吃得開的乃是殿帥府太尉高俅了。

那是蔡京擔任朝廷宰相的第三年正月,天生異象,彗星出現西方,光長竟天。羣臣大驚,天監官急將天氣異象報告給了徽宗皇帝。徽宗皇帝聞報,因星象告警,避殿損膳,心中驚慌,起息不安。

朝中大臣趙挺之、劉逵,素與蔡京不和。兩人心想,既是天生異象,必有妖孽作怪。遍觀朝中,要說妖孽,最是蔡京莫屬。這兩人琢磨良久,暗中商議,便將矛頭對準了蔡京,覺得利用天生異象,而聖上又甚是迷信的機會,搬倒蔡京,實乃再好不過的辦法。

這兩人商量好後,遂趁機在徽宗皇帝面前進言,請求徽宗皇帝放開言路,寬鬆環境,不拘一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創造良好的行政環境。

趙挺之、劉逵之所以會有如此建議,乃是因爲蔡京在朝殿門外及各州縣衙門樹立“元祐黨人碑”,致使言路閉塞,有礙觀瞻,限制了人才使用,阻礙了朝廷的行政能力,損害了朝廷形象;故此,兩人有針對性地對徽宗皇帝做了這番進言。

徽宗皇帝聽了趙挺之、劉逵的進言後,覺得很有有理,“元祐黨人碑”立於朝殿門外,的確有礙觀瞻,的確蔽塞了言路,影響了人才的涌現和使用。徽宗皇帝大爲欣喜,便提拔趙挺之爲右相,提拔劉逵爲中書侍郎。時任左相的乃是蔡京,徽宗皇帝提拔趙挺之爲右相,乃是用與蔡京不和的大臣來牽制之。

至於元祐黨人碑,徽宗皇帝準備在適當的時候,銷燬了事。

趙挺之、劉逵實現了他們的第一步目標。

因爲謀着要搬倒蔡京呢,所以,趙挺之、劉逵緊盯着黨人碑不放。

又過了幾日,被徽宗皇帝任命爲中書侍郎的劉逵,撩衣跪地,復求告道:“吾皇萬歲,臣以爲,朝堂及各州縣衙門前,高豎元祐黨人石碑,有礙寬鬆言論,不利朝廷觀瞻。聖上,現如今,政通人和,人民和樂,國泰民安,處處繁華錦繡,唯元祐黨人碑,突兀朝殿及各州縣衙門前,甚是不雅,有礙觀瞻,臣懇請毀去。”

徽宗聞言,深有同感,有意毀去,卻猶豫不決,認爲時機尚不成熟,恐蔡太師不悅。

趙挺之也跪地請求道:“聖上,劉侍郎所言不虛,情況的確如此,不毀去元祐黨人碑,言路無法打開,下情不能上傳,聖上玉音也不被兵民知曉,唯有毀去元祐黨人碑,才能營造寬鬆之環境,復造和諧之氛圍。”

徽宗聞奏,點頭說道:“卿等所言極是,朕也有此意;然元祐黨人碑,乃蔡太師一意主持栽立,況且是由蔡太師撰稿,朕御筆親書的,如今毀去,恐生議論,”

趙挺之復奏道:“吾皇萬歲!世間萬事,皆當時環境使然,豈有一成不變者乎?如今,時過境遷,環境變換,當另行舉措,以應對時局,毀碑實乃當務之急,若毀去元祐黨人碑,更顯吾皇英明聰聖。”

徽宗沉吟片刻,終於下了決心,說道:“既是要毀碑,也當暗中進行,不得讓蔡太師知曉。”

趙挺之、劉逵高聲喊道:“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夜,萬籟俱靜,徽宗遣人,潛至朝堂,偷偷砸毀了元祐黨人石碑。徽宗皇帝連夜另行傳旨,各州縣均如此照辦,速將立於衙門門前的元祐黨人碑悉數毀去,不得有誤。

徽宗皇帝聖旨連夜下達京師附近州縣。

次日早朝,蔡京大搖大擺地入朝,來到大殿門口時,忽然感到少了什麼,仔細一想,乃是自己頒令樹立在朝殿門前的元祐黨人碑沒了,顯然是被人給毀去了。

蔡京見狀,頓時勃然大怒。

然而,蔡京並不知道立在朝殿門前的元祐黨人碑乃是徽宗皇帝遣人摧毀的,故此,無所顧忌,怒氣衝衝地,急趨入殿,也不看兩邊站立的衆大臣,也未向徽宗皇帝行禮致敬,突兀地高聲詢問高坐於龍椅上的徽宗皇帝道:“吾皇萬歲,不知是何人如此膽大,竟敢毀去朝殿門前奸人黨碑?!如此行徑,置朝廷法度何在?!當予以嚴懲。”

徽宗見狀,面子上有點難看,但想到此碑乃是揹着蔡京,自己遣人悄悄拆毀的,故此未責怪蔡京的失禮,反而勸慰蔡京道:“太師息怒。昨日你未早朝,有大臣諫言,宜拆毀黨人碑,寬鬆言路。朕意亦宜從寬大,故此令人毀去此碑。”

蔡京聞言,方知元祐黨人碑乃是徽宗皇帝指使人毀去的,心裡雖是不想再爭辯,但當着衆大臣之面,大話已說出,怎好收場,遂怒睜雙眼,厲聲喝道:“何人有此諫言?!”

衆大臣皆被蔡京氣勢所鎮住,沒有敢出班言明。

蔡京怒氣未休,往上吼道:“碑可毀,名不可滅!”

蔡京聲音之高,響徹朝堂,滿堂大臣盡皆驚詫。

徽宗皇帝也被蔡京此舉嚇了一跳,頓覺掉了面子,遂不滿地看了蔡京一眼,微露怒容,起身離座,拂袖而去。

當日朝會隨即結束,衆大臣皆退出大殿。

蔡京也打道回府。回到府中,蔡京尤滿腹怨氣。對蔡京來講,黨人碑被拆毀,就等於他本人被否定了。

回到內宮的徽宗皇帝,也因蔡京當殿頂碰,心中甚是不悅。

不過半日,陸續有大臣進本參奏,奏請罷免蔡京宰相職務。趙挺之、劉逵也聯名進本參奏,斥責蔡京,請求罷免。奏摺道:“蔡京奸佞,擅權專橫,目無君父,黨同伐異,陷害忠良,興役擾民,損耗國帑,擅招敵國邊民,輕開邊釁, 當亟加罷黜,定國安民。”

徽宗覽奏,心中甚是痛快,遂有意罷免蔡京左相職位;然而,徽宗皇帝念在蔡京書畫絕倫,才華出衆,心裡雖怨恨蔡京魯莽,當殿頂撞自己,但喜蔡京之才,對罷貶蔡京,猶豫不決起來。

快至傍晚時,蔡京怒氣漸消,想到自己當殿頂撞徽宗皇帝,那徽宗皇帝定然惱怒不堪,定然要罷免自己的宰相職務。如此一想,蔡京又後悔不迭,想着如何挽回此事的影響。想來想去,蔡京覺得必須連夜去覲見徽宗皇帝,當面解釋清楚,否則後果十分嚴重,說不定自己的相位便沒了,就成別人的了。

於是,蔡京連夜進宮,覲見徽宗,跪伏於地,涕淚齊下,哭訴自己不該頂撞聖上,自己實乃是怕舊黨得勢,阻擾各項法規順利實行,一時急迫,有了朝會上不恭之舉,萬望聖上饒恕。

徽宗見蔡京哭得悲切,言辭誠懇,遂打消了罷免蔡京的念頭,對蔡京說道:“蔡太師且起。卿今日之舉,實在是過於孟浪,以後絕對不可了!”

蔡京聞聽到徽宗皇帝並無追究朝會上不恭之罪,感動得涕淚橫流,跪趴在地上,連扣着響頭,高聲喊道:“臣謝主隆恩。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1”

徽宗見狀,離了龍椅,下到殿中,來至蔡京身邊,親手扶起蔡京,又是一番撫慰。

蔡京見徽宗皇帝已無怨氣,遂放心告辭回府。

又是接連幾日,對奏請罷免蔡京之事,徽宗一直沒有表示。羣臣不服,便又有奏摺遞入宮中,請求徽宗皇帝,罷免蔡京。

徽宗皇帝接奏,猶豫不決。

又過了幾天,有天監官入殿,奏稱太白晝見,恐非吉兆,應加修省。得知這個情況,趙挺之、劉逵也趕忙進宮,覲見徽宗,請求罷免蔡京,以寬鬆環境。

徽宗聞奏,乃赦免一切黨人,盡還所徒,暫罷崇寧諸法,並免去蔡京左相職務,貶爲太乙宮使,留居京師。

雖是如此,徽宗心裡尚覺愧對蔡京,乃將蔡京所寵愛的私人,擢爲龍圖閣學士,兼官侍讀,以籠絡蔡京之心。

擢爲龍圖閣學士的蔡京私人是誰?乃蔡京的長子蔡攸也!

徽宗尚是端王時,每退朝遇到蔡攸,蔡攸都急忙下馬,立於路旁,趨身弓腰,雙手抱拳,對端王極爲恭敬。

端王喜其有禮貌,乃問其曰:“你乃何人?”蔡攸遂答曰:“端王在上,下官乃蔡學士長子蔡攸是也。”

趙佶嘉獎其有禮,由此將蔡攸記在了心裡。現在,徽宗皇帝因罷了蔡京左相職務的原因,想到了蔡攸,遂提拔蔡攸升職爲龍圖閣學士,兼官侍讀,以此作爲對蔡京被罷相的補償。

此是蔡京被初次罷相。

其實,蔡京初次被罷相,也非是犯了多麼重大的錯誤,實是因了徽宗皇帝迷信,看重天象之故,加之其他大臣的彈劾,徽宗皇帝無奈,方罷免了蔡京的宰相職務,蔡京給徽宗皇帝皇帝甩臉子,只是個藉口而已。

蔡京被罷相後,並未失去徽宗皇帝對他的信任,雙方在書法及繪畫方面,常有切磋;況且蔡京罷相後,還留下了大批餘黨充斥在朝廷中,只要有機會,蔡京餘黨皆在徽宗皇帝面前說蔡京的好話,向徽宗進諫,請求啓用蔡京。

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