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遼國皇帝天柞帝過壽,特意給南朝朝廷發來請柬,邀請南朝派員參加慶典。南朝是遼國對北宋的稱呼。
自澶州之盟後,遼國和北宋握手言和,兩邊結爲兄弟之國,凡有喜慶之事,皆互派使團慶賀。
這次,遼國向北宋發出請柬,除了邀請北宋參加天柞帝壽辰慶典外,另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鞏固與北宋的友好關係。因爲這個時候,發跡於東北的金國,正在與遼國打仗。
金國乃女真人建立的一個國家,非常勇猛,在於遼國的戰爭中,已經接連獲勝,遼國遭遇到滅國危急。
童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表北宋出使遼國的。
接到遼國的邀請函後,徽宗皇帝爲派誰作爲大使出使遼國,頗費了一番腦筋。
其實,這個事情不復雜,只需派出一定規格的官員就可以了。
然而,徽宗皇帝覺得,這次派往遼國的大使,一定要威武雄壯,一定要能鎮得住遼國朝廷,由此而顯示出大宋的威嚴來。
除此之外,這個事情後來變成了一件複雜事情,乃是因爲童貫在徽宗皇帝面前主動請纓,要求作爲大使,前往遼國,給天祚帝祝壽。
童貫給出的理由是順便查訪下遼國軍事實力。
這之前,童貫對青唐、西夏用兵,連續取得了多場勝利,大得徽宗皇帝歡心,被提拔爲樞密院事、檢校太尉、總管西北軍事等衆多職務,在軍事方面的權限,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童貫這個人,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童貫因爲連續在青唐、西夏連得了多場勝利的緣故,野心膨脹了,覺得既然可以對青唐、對西夏用兵並取得勝利,那麼,對遼國也是可以用兵的;假若順利的話,把後晉時石敬瑭送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給收復回來,也是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童貫心想,假若真的把燕雲十六州疆域給收回來了,自己就成了大宋開國以來最大的功臣了。
關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疆域之事,那是大宋夢寐以求的事情,從太祖、太宗到真宗,都時刻思念着收復燕雲十六州,太宗、真宗爲此還御駕親征。特別是那太宗皇帝,因爲收復燕雲十六州,親赴前線,被遼國兵馬團團圍困,若不是楊家大朗延平做替身,恐早命喪黃泉了。
童貫心想,自後晉失陷與契丹的燕雲十六州,若是在自己的手中給奪回來了,那該是多大的功勞啊?!往後數千年,自己的功績,自己的形象,恐怕都是一座高聳的豐碑,無人可以企攀。到那時候,誰人敢小瞧俺是閹人?!誰人敢小瞧俺是宦官?!你們不是閹人,不是宦官,你們去把燕雲十六州疆域收復回來給我這個閹人、宦官看看。
童貫因此想而壯志滿懷,激奮萬分。
恰在這個時候,遼國爲天祚帝生辰慶典,給朝廷發了請柬,邀請朝廷派使團前往遼國,參加遼國天柞帝生辰慶典。按照慣例,朝廷的確是要派出使團,赴遼國中京,給遼國天祚帝賀壽。
童貫覺得這是個機會,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便上朝覲見徽宗皇帝,提出要作爲大使,出使遼國,順便探查下遼國軍事方面的虛實。
當時,徽宗皇帝正在考慮向遼國派出使團的事,想着要派出一個高大威武之人,好彰顯朝廷的威嚴。現在見童貫主動請纓,又見童貫身材高大,威武雄壯,下巴上還長着濃密的鬍鬚,很是受看。況且,最近幾年,童貫連續對青唐、西夏用兵,連續得勝,的確具有軍事才能,皆給天柞帝賀壽之機會,瞭解下遼國的軍事情況,倒也是合適。如此想着,但沒深想,徽宗皇帝就答應了童貫的要求,決定派童貫爲大使,帶使團前往遼國中京,爲天柞帝賀壽。
衆所周知,童貫乃是個閹人。朝廷大臣聞聽徽宗派童貫使遼,大爲驚愕,紛紛上書,道:大宋朝人才濟濟,爲何要派一個宦官爲使臣?派宦官出使他國,千古未聞,有損國格,有失國體,況且也是對他國的侮辱、蔑視,這事不可行。
羣臣們一反對,徽宗皇帝便猶豫下來了;然童貫執意要出使遼國,使得徽宗皇帝甚是爲難。
眼看着天祚帝壽辰時間快到了,得趕緊派出賀遼主生辰使去,否則,路途遙遠,不能及時趕到,缺席天柞帝壽辰慶典,恐要失禮。想來想去,徽宗皇帝採取了折中辦法,定派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爲賀遼主生辰使,童貫副之,同赴遼國中京,爲天祚帝賀壽。
既是如此,朝殿上,羣臣仍紛紛反對,不同意派出童貫,認爲此舉有損國格,有失國體。
面對這個情況,徽宗親自替童貫周旋,柔聲地勸慰衆大臣道:“契丹聞聽童太尉極善用兵,大敗西羌,故欲見之,君子有成人之美,況俺堂堂大宋上國?!故此朕派童太尉前往,賀壽爲名,實乃查探其國之軍事,此爲上上策也,卿等就莫要再阻攔了。”
羣臣見徽宗皇帝如此說,就不好再堅持反對意見了。
童貫因此得以出使遼國。
隨後,鄭允中、童貫兩人,帶着大宋使團,自汴京出發,迤邐北上,一路上少不了招搖顯擺,耍耍京官的威風。
地方官員聞聽童樞密童太尉大駕光臨,皆等候在任所邊界處,迎接童貫的到來。
地方官員緣何要如此擡舉童貫?原因在於童貫向來喜好迎來送往的這一套。
崇寧年間,童貫被任命爲熙河蘭湟、秦風路經略安撫制置使,爲宋朝西北前線最高軍事長官,權傾一方,如日中天,牛皮得不是一般,無論到哪裡去,邊將都要迎來送往,唯童貫馬首是瞻。當時,有一個名叫錢昂的人,擔任着秦州知州兼秦風路安撫使,因看不慣童貫虛榮浮誇的那一套,當場將其羞辱一番。
然而,像錢昂那樣剛正不阿的人又有幾個?所以,童貫被錢昂羞辱的笑話在被人傳頌的同時,童貫好迎來送往的那一套,也是人人皆知了。自那後,童貫到哪,地方上的官員都隆重地迎接,以討童貫的歡心。
現在,童貫由汴京出發。一路上,明明端明殿學士鄭允中爲賀遼主生辰使,童貫副之,然童貫卻極爲高調,騎着高頭大馬,走在鄭允中之前,好像他是賀遼主生辰使,鄭允中副之一樣。對地方官員的迎來送往,童貫坦然接受,全不顧鄭允中作爲主使的感受。
童貫乃軍事官員,鄭允中乃文官。秀才遇到兵,有禮講不清。何況是溫文爾雅的鄭允中遇上了強勢霸道的童貫。所以,鄭允中也只好謙讓,由着童貫的性子來。那童貫,將在外,不由帥,做張做勢,飛揚跋扈,好不威風。
童貫、鄭允中帶領着賀遼主生辰使團,晝行夜宿,迤邐了七、八天時間,來到了遼國燕京郊外的盧溝橋前。
童貫、鄭允中浩大的使團,到了遼國境內,自然引起遼民的圍觀。道路兩邊,站滿了穿着奇形怪狀服裝,留着三點式髮型的遼民,身長脖子,眼睛滴流亂轉、驚喜地看着行進中的大宋賀遼主生辰使團。
忽然間,從人羣中穿出一個人來,噗通一下跪於道路中間,高聲喊道:“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使。”
童貫雖爲以賀遼主生辰副使,然在正使鄭允中面前,他以爲他纔是正使,凡事都有他定奪,鄭允中不過是頂個頭,做個陪襯而已。所以,一路上,童貫吆吆喝喝,凡事出頭,當着不是正使的正使。
這會兒,童貫正騎着高頭大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接受着遼民的敬仰,猛然間穿出一個人來,跪在路中間,着實把童貫給嚇了一大跳,急忙勒停了馬。聞聽到那人高呼:“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人”後,童貫立馬洋洋得意起來,剛纔的驚嚇一光而散。
童貫垂首,對匍匐在地的馬植說道:“俺乃大宋樞密使、檢校太尉童貫,你是何人?因何事求見本官?”
童貫不報他此行賀遼主生辰副使職務,報的是在朝廷上的職務。很顯然,報此行的職務,其中帶了個副字,這是童貫所不情願的。
這個馬植何許人也?因何要拜見童貫?
原來,這馬植原在遼國擔任光祿卿、寧邊州副史等職務,後棄官返鄉,回到幽州,和他的結拜兄弟賈世忠約定,暫以販賣馬匹爲業,待將來有機會時,返回中原故國去。
馬植祖上乃中原漢民,他本人也早就嚮往着天朝上國,想憑藉自己的才能,在天朝上國某個一官半職。前不久,馬植聞聽到南朝派出了賀遼主生辰使團,其中有童貫童大人,遂天天等候在大道邊,等候着南朝到來,和結交上童貫童大人,爲他返回故國創造條件。
現在,南朝使團來到了眼前,馬植豈可放過千載難逢的機會,故此穿到路上,“噗通”跪下,高聲叫道:“中原故民馬植拜見童大使。”
跪在道路中間的馬植聞聽到騎在馬上,行進在最前面的就是童貫童大人時,擡頭去看,見那童貫,生得身材魁梧,相貌威武,鬍鬚飄飄,果然是非同尋常之人,並非像是傳言中的閹人。
馬植既知馬上之人乃是宋朝派往遼國賀遼主生辰的副使童貫,又聽到童貫問因何要拜見他,以爲是機遇,忙高聲叫道:“童大使啊!您聽我言!”
叫畢,馬植用悲腔連說帶唱道:
“百年前遭變故江山易主,
可恨那石敬瑭賣國求榮。
想我等原本是中原子民;
現如今卻成了蠻族遼人。
忍屈辱我也曾出仕遼邦,
擔任過光祿卿三品官職。
身在遼心在宋日思夜想,
故國情滿胸腔兩眼南望。
盼天師揮金戈北上征伐,
今日裡盼來了故國使臣。
小人我見大帥如仰日月,
有妙計要敬獻大帥請聽。”
馬植見了童貫,言辭極爲恭卑,述說了自己的情況和願望,最後說有妙計要獻。
童貫被馬植一通吹捧,正撓在癢癢處,虛榮心得到滿足,高興得心花怒放,便讓馬植平身,他自己也下了馬來,來到馬植身邊,詢問遼國情況,目今國力如何?
因時間原因,馬植大致講了下遼國的情況,就爲童貫獻了一個大大的“千古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