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字的規則,自不用說。自周代以來,取字通常爲“伯某甫”。其中‘伯’乃是排行。具體是:伯、仲、叔、季,視排行而定。‘某甫’乃是對男子的尊稱。某是表字的設代。
《儀禮·士冠禮》:“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類。甫字或作父。”
到了漢代,男子不再稱‘某甫’。故而取字時,多先取排行,再取一個與名相關的字義。
排行也不限於‘伯、仲、叔、季’。嫡長爲‘伯’。庶長稱‘孟’。還有‘元’,亦是長子之意。
正因時下取字規則繁多,劉備才執意要加入恩師名籤。
玄德二字,果然是恩師所贈。
萬一四位大儒,一時心血來潮,取了別的字,豈非不美。
劉備及冠。稱呼也要改。少君侯改稱:君侯。少主亦改爲主公。
‘主公’乃是臣下對君主的稱呼。《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啓主公,抑其威福。’”
然而縱觀三國,似乎只有劉備稱‘主公’。比如曹操等人皆被稱‘明公’。
究其原因。乃因劉備是漢室宗親。
“列侯稱‘家’也。”
劉備麾下皆是家臣。“家中稱主”。故而三國中,只有劉備稱‘主公’。單此稱呼,便可坐實劉備真乃漢室宗親。做不了假。
恩師百忙中趕來,不肯多留。待禮成,便打馬而歸。劉備命鼉龍騎一路護送,務必安全送達。少時,恩師穿木屐雪地行二十里。如今來回數千裡,只爲給劉備加冠。此心可昭日月。
春分後,北地仍積雪深厚,河川皆白。
邑中溫暖如春,民衆行動如常。一年中最閒的這段時間,正好用來姻婚嫁娶。
君侯亦不例外。又擇吉日,行娶妻大禮。
時下婚禮,分:“成妻之禮”和“成婦之禮”。
成妻之禮不用說。
納采。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爲贄見禮物。《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問名。納采後,問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儀禮·士昏禮》:“賓執雁,請問名;主人許,賓入授。”
納吉。問名之後,男方“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儀禮·士昏禮》)。男方問名後,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帶雁到女家報喜,儀如納釆。
納徵。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納聘以訂婚。《儀禮·士昏禮》:“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納徵以後,婚姻進入正式準備階段。
請期。男方擇定成婚吉日,正式約定女方,以雁爲贄見禮物。《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鄭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
親迎。新夫親往迎娶新婦。
迎親前,還有撒帳禮。此爲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由新夫家人行撒帳禮,將五色果撒到牀帳裡。
此俗起源於漢朝。《事物原始》:“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歡飲之後,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得果多,得子多也。”將五色果撒向帳中,帳中的武帝與夫人以衣裾接往懷中,其意便在於感應五色果的生殖力量,得以早生貴子。
接着要行送贄禮。新夫前往新婦家迎親時,手上捧着一尊銅雁即贄禮,以送給新婦父母,表示今後對新婦誠信、尊重。
醮子禮。新婦迎娶回來後,新夫父母正襟危坐,新夫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夫接受賜酒一飲而盡。父親還得向子說一些喜慶的話,纔算結束醮子禮。
交拜禮。夫妻交拜,普通齊民在青廬(飾青幔的屋子)內舉行,劉備乃是列候,故而多用玄紅二色。
同牢禮。《昏義》說:“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几案上設三品葷菜,這些葷菜即稱爲“牢”。新婚夫婦席前,擺着主食黍和稷及一些調味品,但葷菜僅有一份,放在兩人的飯菜之間,供夫婦一起食用,稱爲“共牢而食”。
合巹禮。古人飯後要“酳(yìn)”,就是以酒漱口,既爲清潔口腔,亦有安食作用。“酳”有三次,稱“三酳”。婚禮中三酳的酒器,前兩次用爵,最後一次用巹。所謂巹,就是將匏對剖而成的瓢。新婚夫婦各執一片而飲,稱爲“合巹而飲”。同用一個葫蘆喝酒,然後交換。葫蘆苦澀,盛酒甘甜,意爲夫妻二人從此同甘共苦。
結髮禮。即是把新夫新婦的頭髮各剪下一縷包在紅色錦囊裡,即意味兩人從此是夫妻。蘇武有詩云:“結髮爲夫妻,恩愛兩不疑。”此乃“結髮夫妻”的由來。
一夜醒來,便是成婦之禮。
婦見舅姑。時下,主婦稱公公爲“舅”,稱婆婆爲“姑”。成婚後的第二天清晨,新婦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棗、慄和腶修(搗碎加以薑桂的乾肉)的竹器到公婆寢門外等待。“棗”取早起之意,“慄”取顫慄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婦饋舅姑。新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待二老食畢,新婦要象徵性地吃公婆的餘食以示恭孝。另有一說,“婦饋舅姑”指新婦過門後第三天,就要下廚燒飯做菜,以饋舅姑,以示自此後主持中饋,以盡孝道。
舅姑醴婦。公婆爲新婦安食漱口,並以“一獻之禮”酬新婦,以示長輩的關懷。
廟見成婦。婚後三個月,夫家擇一日,率新婦至宗廟祭告祖先,以示該婦從此正式成爲夫家成員。
公孫氏身世飄零,孤苦無依。自幼隨女道山中學劍。劉備問清廟宇所在,這便遣宗人去請。不料山中古寺早已荒廢。人去樓空。宗人在堂前留下劉備手書,這便返回。
聽聞公孫氏無家,老族長說可託四位學壇大儒,收爲義女。
公孫氏卻搖頭。
母親深知其性情,這便替公孫氏婉拒。
來問劉備。劉備卻笑道:天下公孫皆一家。且傳我話,就說,只需是公孫,便來喝一杯喜酒。
好個‘天下公孫皆一家’。
少君侯名動北地。行事頗多俠氣。此言一出,附近有姓公孫者,皆遣家人向樓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