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3)

“一是依照敵人君主的喜好,順從他的志願。這樣,他就會滋長驕傲情緒,而肯定去做邪惡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勢利導,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親近拉攏敵君的近臣,以分化敵國的力量。敵國近臣如懷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誠程度。敵國朝中沒有忠臣,他的國家必定面臨危亡。

“三是暗中賄賂敵國國君身邊的臣子,加深與他們的友情。他們身在朝廷心卻在其他國家,那麼敵國必將發生禍患。

“四是助長敵國國君荒淫享樂,擴張他極端的,用豐厚的珠寶賄賂他,用美女取悅他。對他說話的時候言辭謙卑,假意逢迎。這樣他就不會再跟我國鬥爭,而會縱容、發展自己的奸邪行爲。

“五是尊敬敵國的忠臣,送給他們微薄的禮物用來賄賂,他出任使者前來交涉時,故意加以拖延,而對所交涉的問題不予答覆,極力促使敵國國君改派使者,然後再誠心解決所交涉的問題,向他表示親近以取得他的信任,從而使敵國國君彌合與我國的關係。這樣用不同的態度對待敵國的忠臣和姦佞,就能夠離間敵國君臣之間的關係,從而可以謀取敵國了。

“六是收買敵國內部的大臣,離間敵君與統兵在外的大臣的關係,使其有才幹的大臣裡通外國,造成敵國內部自相混亂的狀況,這樣敵國就很少有不滅亡的。

“七是要使敵國國君對我深信不疑,就必須贈送大量禮物加以賄賂,同時收買他左右的親近大臣,暗中給他們好處,使其君臣忽視生產,財糧匱乏,國庫空虛。

“八是用貴重的財物來賄賂敵國國君,並跟他一起謀劃事情。謀劃的事情對他有好處,他知道事情對他有好處,就必然會相信我們,這就叫做更加親近友好。更加親近友好累積多了,敵國自然會被我國所用,他擁有國家卻被外國利用,他的國土必定會受到侵佔。

“九是用煊赫的名號尊崇他,不讓他身臨危難,給他以勢傾天下的感覺,順從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先誇耀他的功績,再恭維他德比聖人,這樣他必然會狂妄自大而荒廢政事了。

“十是對敵君要假意卑微屈從,這樣必然獲得他的信任從而獲得他的情誼。秉承他的意志順從他的要求,就像兄弟一般親密。獲得他的信任之後,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像得到神助似的輕而易舉把它消滅。

“十一是使用各種方法閉塞敵國國君的視聽。做臣子的,沒有人不看重地位的尊貴和物質的富有,他們都是厭惡災禍和死亡的。所以暗中許諾高貴的地位,並且秘密給他們貴重的寶物,拉攏敵國的英雄豪傑。雖然國內積蓄非常豐厚,但是要對敵國裝出貧乏的樣子。暗中將敵國的賢能之士拉攏過來,讓他們爲我圖謀大業。暗中拉攏敵國的勇士,用來提高我軍的軍威,讓他們足夠富貴,並經常給他們增加財富。敵國的賢士勇士都被我國拉攏過來,這就叫做閉塞敵國國君的耳目。雖然他還統治着國家,但是視聽已經被閉塞,這種統治如何能夠維持下去呢?

“十二是扶植敵國的奸臣,讓他們來惑亂敵國國君;進獻美女和淫樂,來迷惑敵國國君的意志;贈送良犬駿馬,讓敵國國君沉迷其中身心疲憊;經常給他講形勢大好的空話,來誘使他忘記憂患。這樣,我看到時機成熟了,就可以號召天下來奪取敵國。

“十二種方法使用之後,就能發動軍隊了。這就是所謂的觀察天時、地利和人和等各種要素後,(確切判斷出)各種徵兆已經顯現表明萬事俱備了,就可以發動軍隊征討了。”

文伐——以文事伐人,不用交兵接刃而伐之也。用政治、外交手段讓敵人屈服,而不是靠軍事手段。本篇列舉了十二種進行“文伐”的方法,闡述瞭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這十二種方法包括古代國家外交、政治鬥爭的各種權謀詭詐手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用這些方法擴大敵人內部矛盾,分化、瓦解和削弱敵人。這些都是春秋戰國時期鬥爭經驗的教訓和總結,也是國與國之間爭鬥詭計權謀的總結。這些計謀運用之後,最終就可以“十二節備,乃成武事”了。

文伐起到的作用實際上是爲最終用軍事手段消滅敵人創造條件。敵力強大之時不能直接進攻,而要爭取機會,採用能夠瓦解他們鬥志、製造他們分裂的方法,而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美人計”。“王允計殺董卓”的故事就是“美人計”的經典運用案例。

公元189年,董卓率兵佔領了洛陽,廢掉了當時的皇帝漢少帝,把一個九歲的孩子推上了皇帝的位置,這就是漢獻帝。漢獻帝還小,根本不懂朝廷權術,朝中的一切大權都由董卓一人獨攬。董卓陰狠狡詐,濫殺無辜,而且野心勃勃。滿朝文武都很擔心,朝政由董卓這個奸臣把持,最終江山可能就要姓董了。但是董卓的勢力龐大,身邊還有個驍勇無比的義子呂布,正面攻擊的話,恐怕朝廷上下無人能敵。

當時,有一位官員叫做王允,他家世代在朝爲官,對大漢朝一片赤誠。他在朝廷中的威望很高,任職大司徒。他表面對董卓言聽計從,實際上卻對其恨之入骨,時刻想着如何才能將其除掉。

這天,王允正在爲除掉董卓的事情發愁,突然看見了自己府裡的歌姬貂蟬。貂蟬從小就被他買回來,因爲聰明伶俐、姿色出衆,被王允當做義女養着。如今,貂蟬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傾國傾城,王允見此情形突然心生一計。

一次,王允舉行私人宴會,專門讓呂布來參加,然後在宴會上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兒貂蟬許配給呂布。呂布一見有傾城之貌的貂蟬,立刻同意了,並確定了擇日成婚。第二天,王允又把董卓請到家裡來,然後故意讓貂蟬在董卓面前獻舞。董卓一看這位絕色佳人,馬上就心動了。王允藉機說:“如果董太師喜歡,我就把貂蟬送給你了。”董卓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並且很快把貂蟬帶進了自己的府中。呂布聽聞此事後,向王允要人。王允說是董卓看上了貂蟬,強行帶回了自己府中。呂布一聽,立刻對董卓有了怨恨,心裡大罵董卓奪人所愛。最終,在王允的挑撥之下,呂布殺了董卓。

貂蟬離間了董卓跟呂布的關係,最終使二人反目成仇,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也就是文中所說的“進美女淫聲以惑之”。事實上,文中的十二種計謀都能暗中瓦解敵國的勢力,最終爲本隊奠定取得決戰勝利的基礎。

順啓第四: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爲天下政。

文王問太公曰:“何如而可爲天下?”

太公曰:“大蓋天下①,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②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③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爲天下政。

“故利天下者,天下啓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④之。徹⑤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①大蓋天下:指器量包容天下。

②約:約束、控制。

шшш⊕тt kΛn⊕¢O

③懷:使……歸附自己。

④賊:毀壞、殺害。

⑤徹:通達,貫通。

⑥災之:意爲視之如災星,避之唯恐不及。

文王問太公說:“怎樣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呢?”

太公說:“器量蓋過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信守遍及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愛施行天下,然後才能懷柔天下;恩惠遍及天下,然後才能保有天下;權威覆蓋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去天下;遇到事情不猶豫不決,那麼天道運行和時勢變化就不會改變天下。這六個條件都具備了,然後就可以治理天下。

“所以,爲天下人謀利益的,天下人就歡迎他;使天下人受禍害的,天下人就反對他;使天下人遭到殺戮的,天下人就仇視他的殘暴;順應天下人意願的,天下人就歸附他;造成天下人貧困的,天下人就憎惡他;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天下人就把他當做依靠;給天下人帶來危難的,天下人就把他看成災星。所以說,天下不是哪一個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擁有治理天下的權利。”

本節中,太公認爲國君應具備“大、信、仁、恩、權、事”這六個方面的素質與能力,這六個方面是取天下而“爲天下政”的六個條件,爲治理國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和依據。然後,太公又從利與害、生與殺、徹與窮、安與威四個方面對比,最終得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的結論。

羅馬帝國克勞狄烏斯王朝最後一位皇帝尼祿·克勞狄烏斯·愷撒就是羅馬史上出名的暴君,曾有人稱他是“和血的泥巴”。

尼祿自繼位以來,就奉行“君主所爲,盡皆合法”的原則,給自己荒淫無度的生活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宮廷甚至羅馬的街道都是他尋歡作樂的地方。他長大後,爲了奪回權力,居然狠心地謀殺了自己的母親。

羅馬在公元64年發生了一場空前的火災,大火吞噬了羅馬十個區(當時羅馬只有十四個區),有三個區變成了焦土。大火持續了九天,哀鴻遍地,屍橫遍野。但是尼祿沒有對他的人民表現出關心,而是藉此大發國難財。他命令人民爲他修建新的宮殿,並且用了大量的珠寶裝飾宮殿的內部,其中,餐廳的天花板居然是用象牙鑲邊的,而且可以轉動,這樣就可以從宮殿的上方撒花。宮殿的浴室也大興土木地修葺了一番,裡面有河水也有海水。當宮殿完成的時候,他滿意地欣賞着這座宮殿,然後說:“這纔像個人住的地方。”可見他的生活是多麼奢侈。

尼祿的奢侈讓人難以承受,他的荒淫無度更是羅馬前所未有的。

尼祿自己荒淫無度,而對他的臣民卻異常殘酷。公元65年,羅馬貴族階層組成了以富有聲望的蓋烏斯·卡爾普爾尼烏斯·皮索爲首的刺殺尼祿的集團。最終刺殺失敗了,尼祿沒有思考爲何別人要刺殺他,而是對這個集團的人殘酷地追殺,甚至幾位元老院的元老也被他下令自盡。

在斂財上,尼祿更是一把好手。國庫沒錢了,他就扣發士兵的糧餉,後來又以種種理由沒收人民的財產。另外,爲了更快地斂財,他還增加了很多種稅收科目。

尼祿的種種行爲引起了人民的頻頻暴亂,尼祿對此卻毫不在意。這種昏庸無能的皇帝必然會衆叛親離。尼祿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向被他視爲心腹的近衛軍居然也背叛了他。近衛軍的長官看見他已經大勢已去,乾脆投靠到反對的陣營中。一向唯元首之命是從的元老院,面對既成事實,也宣告尼祿爲人民公敵,要對他處以死刑。

這時,尼祿已經無路可走了,他從羅馬逃出來以後,在自己城郊的住宅自殺了,在自殺之前他還沒有悔悟,而是嘆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要死了。

尼祿到死都不知道悔改,他如同一個跳樑小醜一般結束了他“偉大的藝術家”的一生。天下不是君主一個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的天下。“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百姓的力量是偉大的,不可以忽視。君主治理國家千萬不可荒淫無度、暴虐不堪,而是要以“禮”教化天下,以保境安民爲己任。

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19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4)第32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2)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38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4)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15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4)第30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6)第40章 鬼谷子王詡:培養奇才最多的先秦 縱橫家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1)第50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2)第49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1)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第50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2)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66章 附錄二:中略:區分德行,明察權變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7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5)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16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1)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第44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2)第51章 忤合第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11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9)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51章 忤合第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56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1)第18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3)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23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8)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7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5)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19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4)第7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5)第1章 前言第43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1)第30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6)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61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準則 (1)第66章 附錄二:中略:區分德行,明察權變第61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準則 (1)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65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3)第40章 鬼谷子王詡:培養奇才最多的先秦 縱橫家第9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7)第34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4)第57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2)第28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4)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62章 符言篇十二:身居要位,信守準則 (2)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24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9)第9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7)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65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3)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39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5)第51章 忤合第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2)第4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2)第63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1)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32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2)第23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8)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5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3)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64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2)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17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2)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3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