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

第二天,劉邦帶着一百多人到鴻門來見項羽。他對項羽說:“我和將軍合力攻秦,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我沒有想到自己會先入關,攻破咸陽。現在卻有小人在將軍面前進讒言,挑撥離間我們之間的關係。”項羽回答:“我也不想這樣,這些都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當天,項羽留下了劉邦,還擺宴席招待他。范增是項羽的謀士,當時也在宴席上,他知道劉邦日後一定會成爲項羽的心腹大患,便在宴席上多次示意項羽乘機殺掉劉邦。但是項羽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於是范增起身,出去招來項莊,對他說:“項羽爲人心地仁慈,不忍心殺了劉邦。你進去假裝敬酒,敬酒後,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把劉邦擊殺在座位上。如果不這樣,以後你我都將成爲他的階下囚。”於是項莊就進去敬酒,敬酒完畢後以娛樂爲由舞劍。項伯看出了其中的苗頭,也拔劍起舞,時不時張開雙臂爲劉邦擋劍,以至於項莊無法刺殺劉邦。

劉邦的手下張良也看出了其中的苗頭,立刻到軍營門口找劉邦帶來的一個叫樊噲的人。他對樊噲說:“項莊拔劍起舞,意在沛公啊。”樊噲一聽覺得不得了,立刻拿着劍,手持盾牌,衝進了軍帳。營帳外的士兵想阻擋他,都被他用盾牌推倒了。樊噲闖帳之後就站在軍帳中,瞪着項羽,眼眶都快瞪裂了,頭髮豎起來,樣子極其威嚴。項羽問:“你是做什麼的?”張良答道:“他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羽說:“果然是壯士。賞他一杯酒。”樊噲站着就把酒喝了。項羽又道:“賞他肉食。”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肉放在盾牌上,用刀切着吃。

項羽說:“壯士!你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麼可推辭的呢?秦王懷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擔心不能殺盡,懲罰人擔心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懷王曾和諸位將士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咸陽的人封做王。’現在沛公率先打敗秦軍進駐了咸陽,卻什麼東西都不敢動用,並且還封閉了宮室,將軍隊退回到霸上,一直等待大王到來。至於說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谷關的原因,則是爲了防備盜賊的出入和其他意外的變故。沛公這樣勞苦功高,不但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您反而聽信小人讒言,想誅殺像他這樣有功的人,這只是滅亡了的秦朝的繼續罷了。我認爲大王不應該採取這種做法。”項羽沒有辦法反駁,只能說:“坐。”樊噲挨着張良坐下。一會兒,劉邦趁上廁所的機會,把張良和樊噲也叫了出來。

張良、樊噲讓劉邦快走,以免再生變故,劉邦覺得爲難。樊噲說:“做大事不拘小節,現在人家是刀俎,我們是魚肉,告什麼辭呢?”於是,劉邦悄悄溜走了,讓張良留下道歉。張良估計劉邦差不多快到霸上軍營了,就進入軍帳中,跟項羽道歉:“沛公不勝酒力,不能當面告辭。他讓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大王;玉斗一雙,獻給大將軍。”項羽說:“劉邦在哪裡?”張良說:“他覺得回來大王會責備他,所以已經離開,回軍營了。”項羽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斗,拔出劍就敲碎了它,說:“唉!項羽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

項羽和劉邦在隨後的四年裡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史稱楚漢戰爭),最後項羽敗北,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建立漢朝,就是漢高祖。

項羽之所以最後敗北,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後世不少人認爲是由於項羽在鴻門宴上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間接導致了范增的計劃失敗,亦埋下了自己日後兵敗的伏線。當時,劉邦已經有了稱王的兆頭,項羽卻未加防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如果項羽聽范增的話,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日後稱帝的必定是項羽。

要避免不利的小趨勢發展成不可掌握的大趨勢,就要在有苗頭的時候及時制止,或者在苗頭髮展的時候及時補救,不讓其繼續擴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通過“抵”的方式補救,防患於未然;對事情的發展要有預見性,揚長避短,對事物有利的方面加以利用,阻止其對自己不利的方面;要注意平常的細節,很多事物的細節就透露出日後的發展趨勢,注意細節就要“見微知著”。《鬼谷子》第四章中的“巇”指的就是事變、奸計等。明察“巇”可以看見奸人,可以知道某件事的好壞程度及發展,能儘快作出決定,補救已經出現的變故。

鬼谷子在本篇講道:“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爲之謀。”意爲解決問題的原則是抓住“時機”,實施謀略。按事物的發展法則去做,就“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而且“能因能循,爲天地守神”。由此可以知道,審時度勢是抵術的重要原則。矛盾是客觀的,解決矛盾的方法是必須抓住時機,使之迎刃而解。

我國曆史上的諸多大事件,都是通過用“抵”術來掌握對方心理,防患於未然的。南北朝時,魏孝文帝在遷都洛陽這件大事上費盡了周折,其中就暗含了本篇所講的內容。

當時,北魏的國都是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地處偏遠,地瘠民貧。孝文帝要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遷都勢在必行。但鮮卑族世世代代住在這裡,遷都談何容易,於是孝文帝便想出了一個“外示南討,意在謀遷”的謀略。因爲遷都會遭到反對,但南征是沒有人敢反對的。

公元493年夏季的一天,孝文帝把大臣們集中到明堂進行齋戒,命令太常卿王堪進行占卜,預測南伐之事是否可行。占卜的結果,得一“革”卦。孝文帝十分高興,當即宣佈南下伐齊。羣臣一聽,誰也不敢反對。於是,孝文帝發佈檄文,徵召兵士,聲勢造得轟轟烈烈,不明真相的人還真以爲他要大舉南征呢。

八月,大軍從平城出發。從平城到洛陽,一路上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

九月到達洛陽,士兵個個精疲力竭,不少人還染上了可怕的瘟疫。在洛陽休息幾天之後,孝文帝下令軍隊繼續南進。然而此時淫雨不止,人馬疲憊,再往前走,路途遙遠,積水更厲害了。孝文帝想趁此時機,告諭天下人要遷都洛陽。孝文帝在衆位王公大臣面前宣佈了自己的決定。衆朝臣明白,孝文帝的決定一旦作出,就不能再改變了。朝廷議策時,孝文帝要求同意遷都的人站在左邊,不同意遷都的人站在右邊。這時,南安王拓跋楨站出來說:“如今陛下要停止南征,遷都中土,這是千秋不朽的大業,也是我們羣臣的心願。”他這樣一說,大家齊呼“萬歲”。遷都洛陽一事就這樣決定了。

孝文帝導演的這場遷都戲,終於降下帷幕。當初,他雖然謀劃着要遷都,但他明白臣子們安土重遷,上上下下都眷戀舊土,阻力太大,於是他打出了南征的旗號(這在當時是誰也不敢反對的理由),以行南遷之實,終於獲得成功。

事實上,“抵術”僅僅是鬼谷子縱橫八術中的一術。但這一術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視的,尤其是在政治鬥爭中。因爲萬事萬物都起於秋毫之末,一發展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樣大。聖人的事業在很多時候會遇到小人的破壞,因此需要“抵”。另外,生活中的一些裂痕,如父子分離、夫妻反目等,也可以通過“抵”的方法來解決。

縱觀本篇,“抵巇”在告訴我們要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時候,也告訴我們碰到有障礙的事情時,就要想辦法加大力度促進事情的發展,使之最終轉化爲有利於自己的因素。

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38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4)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34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4)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第44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2)第11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9)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6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4)第23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8)第47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1)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2章 六韜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44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2)第8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6)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2)第49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1)第60章 決篇十一:根據實情,速作決定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57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2)第52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1)第3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1)第36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2)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48章 抵巇第四:見微知著,及時補救 (2)第5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3)第64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2)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50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2)第20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5)第1章 前言第57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2)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15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4)第12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1)第64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2)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4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2)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第58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1)第41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1)第6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4)第40章 鬼谷子王詡:培養奇才最多的先秦 縱橫家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17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2)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44章 反應第二:反覆刺探,隨機應變 (2)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1章 前言第16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1)第25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1)第65章 附錄一上略:禮賞雙加,人道用“兵” (3)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15章 武韜——仿遣將用兵之術 (4)第53章 揣篇第七:因勢利導,揣度實情 (2)第39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5)第57章 權篇第九:審度情勢,巧用語言 (2)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21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6)第54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1)第2章 六韜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第49章 飛箝第五:激勵挾制,控制言論 (1)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9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7)第6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4)第22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7)第30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6)第31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1)第7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5)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第18章 龍韜——效軍事組織之明 (3)第33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3)第51章 忤合第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26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2)第37章 犬韜——擁治亂興衰之能 (3)第29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5)第27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3)第32章 豹韜——用排兵佈陣之謀 (2)第55章 摩篇第八: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2)第30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6)第45章 內楗第三:拉近關係,意氣相投 (1)第30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6)第28章 虎韜——思戰備工事之慮 (4)第59章 謀篇第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2)第10章 文韜——學治國用人之道 (8)第42章 捭闔第一:談判有術, 針對遊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