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令歸京

bookmark

王氏族人收拾了屍首,潮水般退去。

屠刀面前,沒人敢與李欽載再爭執,因爲這個來自長安的紈絝不開玩笑,他是真敢殺人。

紈絝是不會講道理的,他只會像個衝動的醉漢,做事只憑喜惡,不計後果,尤其是,這樣的人手裡還握着刀把子……

王氏族人不敢爭了,隨時會掉腦袋,他們與李欽載的戰場只能換到長安朝堂。

看着王行琛領着族人退去,地上只留了一灘觸目驚心的血跡,李欽載面無表情地轉身回了刺史府。

劉阿四跟在他身後,一邊走一邊揚聲道:“差役何在?出來洗地!”

進了刺史府,劉阿四低聲道:“五少郎,韓國夫人與其母已上路往長安而去,寧朔都督府一千將士隨行保護她們。”

李欽載嗯了一聲,道:“南方籌糧可有消息?”

“有,天子已下旨徵調南方數十城的糧食賑濟北方,首批十萬石已上了船,經大運河前往幷州,約莫一個月後可至。”

李欽載由衷地舒了口氣,道:“那就好,那就好……這可是北方百姓今年的救命糧啊,幸好趕在賑糧到達前除掉那些哄擡糧價人。”

“五少郎,幕後主謀已被拿問,那些糧商呢?”

李欽載冷笑:“他們當然也跑不了,幷州穩下來後,就該輪到糧商了。”

凝望茫茫遠方,李欽載輕嘆道:“快點做事吧,不出意外的話,陛下的調令快來了,咱們快回長安了……”

劉阿四一愣:“這麼快就回長安?五少郎,您上任刺史還不到一個月呀。”

“事情做完了,當然該回去了,陛下不會真打算讓我一直當刺史的。”

回到刺史府內,李欽載將最近幷州發生的一切寫在奏疏裡,派人快馬送去長安。

接下來幾日,李欽載開始出城走訪幷州轄下四縣。

今年的旱災已無可挽回,賑災的糧食已在路上,李欽載關心的是挖渠的進度。

對幷州來說,這是千秋功業,百姓將受惠千年,從此不再受旱災所苦。

三萬將士挖渠,工程量雖巨大,但軍人的服從性體現在工程裡,確實比尋常的徭役民夫和工匠強多了。

李欽載走訪了幾個縣,發現各縣的主渠已經完工,將士們正將溝渠通往各個村鄉,溝渠的水源上游還修了幾個水庫,旱時放水,澇時蓄洪。

水庫和溝渠不能盲目亂修,早在動工之前,李欽載便請了當地有名望的宿老和水利專家考察,認真地將他們的建議記錄下來,自己實地查證後,決定了主渠和水庫的地點。

如今工程基本已接近尾聲,不出意外的話,再過一個多月,這項浩大的工程便可完工。

看着已見雛形的溝渠和水庫,李欽載由衷感到欣慰。

這樣的工程雖耗時耗力,但它的意義可比帝王修宮殿大多了,自己在刺史任上能完成這樣一樁壯舉,不負爲官一任。

十餘日後,從長安風塵僕僕馳來一騎,騎士帶來了李治的聖旨。

渭南縣伯李欽載着罷幷州刺史,回長安述職。

唸完聖旨後,騎士匆忙回京覆命。

李欽載獨坐院中,神情卻頗爲複雜。

當初不甘不願地上任,然而時日久了以後,不知不覺對幷州有了感情,他突然很想上疏請求李治讓他多任幾年,想看看自己治下的幷州在幾年後會是怎樣的境況。

想留,捨不得長安的婆娘和兒子,想走,又捨不得幷州的百姓。

心情很矛盾,雙手捧着聖旨在院子裡坐了很久,才慢慢起身,命劉阿四和部曲們收拾行李。

幷州已無事,自己也算造福一方,百姓們已不需要自己了,但長安的婆娘和兒子需要自己。

男人,永遠應該奔赴在需要自己的地方。千年以後,有人管這種心態叫“責任”。

第二天,李欽載罕見地在清晨便起牀。

領着刺史府官員和差役,李欽載穿着官服,最後一次巡查官倉和幷州城的街道,查點官倉存糧,路過街上的店鋪詢問各種貨物的物價等等。

吏部委派的新任刺史還在趕往幷州的路上,刺史府的別駕已被拿下大牢。

李欽載向刺史府長史交接了官倉賬簿和各項事宜,並鄭重其事地將官印交給了長史,囑咐城外挖渠的工程進度和事項後,終於輕鬆地呼了口氣,卸下了千鈞重擔。

清晨的街道有些安靜,路上行人稀少,李欽載領着官員和差役走在城內的街道上,似乎並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回到刺史府前,劉阿四等部曲已將馬車安排好,靜靜地停在門前等候。

李欽載轉身朝長史和差役們一笑,長揖一禮,道:“與諸君共事一場,李某之幸也,諸位,保重。”

長史和差役們眼眶泛紅,紛紛還禮。

長史哽咽道:“李刺史打壓糧價,興修水利,福澤萬世,必青史彪炳,幷州百萬子民皆感刺史恩惠。”

李欽載笑着搖頭:“順手做了幾件事而已,沒那麼嚴重。”

頓了頓,李欽載臉色一肅,道:“轉告新任的刺史四個字,‘善待百姓’。”

“是。”

不喜歡離別,像一塊沾在手上黏黏又甩不掉的糖,惹人愁緒。

李欽載瀟灑地揮了揮手,轉身便登上了馬車。

車伕一記響鞭,馬車徐徐啓行,朝城門外駛去。

剛出了城門,車伕突然勒馬停下,顫聲道:“五,五少郎……”

李欽載正在車廂內睡回籠覺,不耐煩地道:“咋了?”

“有,有人……”

“啥?”李欽載掀開車簾,接着被馬車外的一幕驚呆了。

城門外,吊橋邊,人山人海,黑壓壓的人潮望不到盡頭,全是百姓。

每個人都在靜靜地注視着他,上萬人的場面竟鴉雀無聲,彷彿生怕驚擾了李欽載的行程。

李欽載呆怔許久,急忙下了馬車。

兩名年紀老邁的德望宿老上前,恭敬地朝李欽載雙膝跪拜。

隨着宿老帶頭,上萬人同時跪地,黑壓壓的人羣瞬間矮了一截。

“萬家生佛,造福一方,幷州百姓送李刺史歸京。”

第九百六十四章 再添把火(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要不我還是從了吧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殺心已起第九百七十五章 點將開拔第五百一十九章 告捷第750章 封禪即止第二百零九章 伸頭縮頭都是一刀第十六章 將門犬子第562章 入境吐谷渾第660章 禮數周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錯付忠心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家都是體面人第771章 何不另擇佳婿第二百二十一章 賞罰之爭第四百七十章 會第五百二十五章 餘波不息第四百三十四章 公主拜師第五十三章 兩塊滾刀肉第九百六十三章 膽大妄爲第十六章 將門犬子第634章 又是個新玩意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相生相剋第862章 東郊伏擊第557章 永遠湮沒的真相第四百九十九章 遣使人選第643章 天打雷劈都不準鬆開第二百零九章 伸頭縮頭都是一刀第六十三章 當爹了?第744章 前朝秘辛第一百一十三章 就說我暴斃了第687章 因果,了仇第五十五章 國家棟梁又發光了第866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生死鏖戰第771章 何不另擇佳婿第878章 兄妹第十二章 養生保健第569章 禮尚往來第848章 仇殺,入甕第九百三十六章 又一個新玩意兒第三百九十五章 活命的機會第614章 喜報佳訊第562章 入境吐谷渾第810章 恩怨全收第805章 好漢姓唐,虐到憂傷第四百三十三章 收老兵第一百三十章 冤案難雪第一百三十章 冤案難雪第三十五章 光明磊落李景初第二百零四章 唐倭談判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集結備戰第一百七十章 備戰雪恥第三百二十三章 我的規矩就是規矩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國執棋第二百二十六章 熟悉的紈絝味道第581章 驚險突圍第657章 回莊第二百四十九章 風雲突變第二百一十七章 恩怨已久第920章 晉爵縣公第一百二十五章 莊戶老兵第一千零六十章 城中火起第795章 雲見天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鹹魚山長第九百五十二章 取捨難定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相親相愛第758章 東窗事發第三百八十一章 朝議已定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來乍到第655章 胡商伊鐸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要消息第一百一十五章 弟子誠心求學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轉守爲攻第631章 妾室進門第一章 將門紈絝第二百九十七章 韓國夫人第637章 賓客高朋第三百一十六章 蜂擁而至第772章 刻骨相思第一百七十五章 老兵第742章 訴衷腸第844章 殺馬威脅第五百一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九百九十章 真相表象第三百二十八章 國朝第一詐騙案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中傳聞第六十九章 麻煩又來了第四十八章 原來世上的惹禍精不止我一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步天塹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舔各的第十六章 將門犬子第660章 禮數周到第875章 不分嫡庶第839章 橫財難得第九百五十七章 弗取反咎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禿了,也變強了第621章 閨中密語第722章 深宮得訊第801章 反派不可無爪牙第三十三章 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