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皇庶長子

bookmark

入得長安城,李欽載馬不停蹄進太極宮。

進入宮門,李欽載在宦官的引領下朝安仁殿走去。

從宮門到安仁殿,首先要進承天門,然後入太極門,入了太極門纔算是宮城範圍,進門便是中書省,舍人院,門下省和弘文館。

以李欽載的身份,進宮城以後當然沒資格直穿太極殿,所以他還需要繞過太極殿,從中書省的左側,繞經掖庭宮,然後是承慶門,最後纔到安仁殿。

路線很複雜,而且路途也很遠。

以前皇帝對有功之臣的封賞,動輒添一句“准許禁宮騎馬”,這句話還真是皇帝對臣子的體貼入微,因爲太極宮真的很大。

比如李勣這樣的老臣,從朱雀門進皇城後,要步行走到安仁殿面君,估摸最少得走三萬步以上,見一次皇帝,微信運動步數都能封神了。

這把年紀如此運動,身體稍微差一點的估摸會死在覲見天子的半路上,李治可就說不清楚了,所以准許禁宮騎馬確實是老臣的福利。

只不過這樣的福利基本沒人真敢用,敢騎一個試試,別說天子對你會不會猜忌,監察御史們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你。

走進承天門的李欽載走路的姿勢都很謹慎,保持着一個臣子該有的禮儀。倒不是因爲恭敬,而是不想惹麻煩,不想落個失儀的口實給自己找不自在。

從中書省繞經掖庭宮時,李欽載突然聽到掖庭宮的宮門裡傳來一陣嚎啕哭聲。

李欽載腳步一頓,隨即裝作什麼都沒聽到,邁着謹慎的步履繼續走。

宮裡水深,不要多管閒事,一旦摻和進來,不定會捅了哪個馬蜂窩。

然而掖庭宮門方向哭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悽慘,聽聲音有男有女,不知何故。

李欽載朝領路的宦官問了一句,宦官淡淡地朝掖庭宮方向一瞥,道:“掖庭是冷宮,奴婢聽說今日樑王殿下進宮探視義陽和高安兩位公主,約莫是因爲樑王馬上要赴任梁州,兄妹離情難捨吧。”

李欽載恍然。

樑王李忠,這位可不是普通的皇子,他是李治的庶長子,本是李治與宮人劉氏所出,因王皇后無子嗣,李忠便過繼給王皇后,後來被李治封爲太子。

直到武媚被冊封皇后,這位可憐的太子立馬就被廢黜了,改封爲樑王,如今的太子是李治與武后的長子李弘。

而義陽和高安兩位公主,是李素節的親姐姐,三姐弟皆是蕭淑妃所生,蕭淑妃在與武后的宮鬥中失敗被殺後,兩位公主被長期囚禁於掖庭冷宮。

這也是李素節爲何總是保持戰戰兢兢的姿態的原因,武后可不是心慈手軟的人。

看看李素節的這兩位姐姐便知道,“斬草除根”這四個字不是說着玩的,武后之所以沒下手,是因爲位置剛剛坐穩,怕落人口實。

若再過幾年,武后坐穩當了,誰知道她會幹出什麼事。

不過李欽載好奇的是,一個是前任皇后的繼子,另外兩個是蕭淑妃的女兒,同父異母的兄妹按說關係不會好到哪裡去,爲何今日樑王居然會進宮探望兩位被囚禁的公主?

宦官淡淡地笑了笑,明明是宮廷奴婢,卻露出一臉倨傲之氣。

“皆是淪落之人,當然走得近,反正這輩子榮華富貴沒指望了,索性也就不避諱了。”

李欽載沉默片刻,道:“李素節呢?他是兩位公主的弟弟,他不來掖庭照應一下兩位姐姐麼?”

“以前來過幾次,但兩位公主疼愛得緊,生恐害了他性命,郇王殿下每次探視,兩位公主又打又罵把他趕走,後來郇王殿下便不敢來了,只是經常吩咐宮人送一些衣食用度。”

李欽載點點頭,扭頭朝哭聲傳來的方向再次瞥了一眼,沉默地繼續跟着宦官往安仁殿走去。

李欽載也只是凡人,沒那麼偉大高尚,世間的不平事太多,他能管幾件?重要的是,就算他出手管了,能管得了嗎?

來到安仁殿,除履入殿,行臣禮拜見李治。

李治今日心情不太好,昨日的大朝會上被羣臣懟到牆上,這是登基以來很少發生的。

“景初來得正好,朕今日想飲酒,你與朕同飲。”

見禮之後李治沒廢話,直接開席。

宮廷的酒宴不比權貴府邸,排場大得很。

酒菜剛上桌,太常寺的舞伎便翩翩而入,隨着樂班的奏唱,在大殿中央蹁躚而舞,如同一隻只穿花蝴蝶,看得人眼花繚亂。

李欽載眼觀鼻,鼻觀心,不敢亂瞟。

宮裡的女人,哪怕是個倒垃圾的大嬸,理論上都是屬於李治的,外臣若想活到壽終正寢的話,賊眼珠子最好不要亂看,很容易惹大禍。

酒過三巡,舞伎們恰好也舞完了一曲,行禮後悄無聲息地退下。

李治迎頭飲盡一盞酒,擱下酒盞嘆道:“景初,朕這個皇帝當得憋屈,明明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千秋功業,朝堂裡個個都打着自己的小心思,在他們嘴裡,朕成了好大喜功的昏聵之君。”

“朕登基以來,自問勤勉,如履薄冰,一日不敢懈怠,朕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堂堂正正爲民謀福,爲何那些朝臣們就是不理解呢?江山是朕的,難道朕是個敗家子,故意要把它敗光嗎?”

李欽載沉吟片刻,低聲道:“陛下,可是爲修路造船一事不被朝臣認同而煩心?”

李治頷首:“看來你也知道了,不錯,朕昨日差點在太極殿上與朝臣們吵起來,他們衆口一詞,皆雲不可爲,彷彿朕做了什麼喪心病狂的惡事,有幾個御史當庭就要擊柱死諫。”

李欽載苦笑道:“臣造出水泥後,無意間對陛下說了修路造船那些話,沒想到給陛下帶來如此大的煩憂,是臣的過錯。”

李治擺手:“景初你公心體國,何錯之有?錯的是那些老頑固,老匹夫!那些人自己有私心,目光又短淺,自然要反對朕。”

李欽載想了想,試探着道:“要不,咱們緩幾年再說?”

李治怒了:“憑啥要緩幾年?今年北方大旱,以工代賑正是機會,有此成例,以後可循此而行,今年若緩了,朝臣們得了勢,以後若要推行就更難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決戰(下)第727章 君臣狩獵第一百八十章 披甲東征第三百六十章 輾轉求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國家棟梁很忙第九十九章 明算之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勸君歸去第545章 這不是巧了嗎第594章 東進突圍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轉守爲攻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生第一千零六章 戰後清算第五十章 高家孽畜第二百五十三章 爲我夫婿討個公道第一百五十九章 福兮禍之所伏第567章 約戰第765章 雞飛狗跳第三百五十五章 終究恕了第654章 二女相逢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子也不能跟錢過不去吧第739章 金殿對峙第九百六十七章 獨領一師第三百五十八章 犧牲與收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路走寬了第613章 爵晉縣侯第556章 樓蘭公主第十七章 不肖子孫第755章 和解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解圍釋困第590章 陽謀,正面接戰第三百零九章 防火防盜防閨蜜第四百八十七章 修橋補路金腰帶第903章 激戰,伏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名將如鬆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想出了一個好東西第六十七章 真*上房揭瓦第四百九十四章 帝后反目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援兵終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金鄉登門國公府第九百四十二章 外交爭端第四百一十三章 請了個活祖宗第九百二十六章 紫奴來信第九百八十八章 都城見聞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壓陣督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小姐的威風第742章 訴衷腸第553章 卿本佳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拱一卒第582章 暫別第三百八十四章 姐弟聚首第四百零一章 求告第二百六十七章 原來童年不曾被治癒第615章 封禪之諫第二百零五章 援兵登陸第702章 滕王回京第二百零三章 夫唱婦隨第四百二十三章 唯一的光第四百八十一章 暗算第833章 諫糊名制第885章 變故驟生第三百零七章 鴻門夜宴(下)第572章 俗人的底線第643章 天打雷劈都不準鬆開第二百七十二章 學問的歸宿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當論首功第四百零六章 是劫是緣第875章 不分嫡庶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何日凱旋第一百三十五章 國都震動第五十五章 國家棟梁又發光了第五百零三章 斥候先行第848章 仇殺,入甕第797章 姐妹相見第563章 我看到光了第748章 入宮告狀第二百七十六章 輕鬆拿捏第889章 是非難辨第二百二十五章 當面廢刑第842章 註定壽終正寢的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矛盾奇正第八十章 鑽小林子的村姑第550章 秀恩愛,託物產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最後決戰(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代理人戰爭第二百九十三章 初來乍到第四十四章 一塊鐵片片的事兒第六章 下旨流徙第八十五章 宮闈驟變第四百零九章 把天捅個窟窿第762章 賓至如歸第871章 臨盆即產第四十章 退婚是不可能退婚的第576章 抱歉了,我全都要第九百八十章 進城意外第797章 姐妹相見第四百一十七章 各方營救第740章 定海神針第691章 師生閒敘第827章 夫人出馬第七十三章 你不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