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是大唐與吐谷渾之間的邊境城池,距離吐谷渾境內不過數百里。
這座城池雖然荒涼貧瘠,但承擔着戍邊的重要作用,涼州附近有駐軍,大約一萬人,由涼州都督統領,行政方面由刺史決斷。
刺史裴申是長安人,出身河東裴氏,涼州刺史任上已三年餘。
涼州這塊地面上本就不太平,吐谷渾汗國兩面三刀,表面聲稱與大唐友好,是大唐的藩屬,實際上每年都有入寇劫掠的舉動。
而涼州只能一邊秉持所謂的“友好”論調,一邊加大巡邊的力度,提防吐谷渾的入寇。
這三年裡,裴申覺得是自己人生最灰暗的時期,真的從未有過如此心力交瘁的時候,最近吐蕃入侵吐谷渾,說實話,裴申心裡其實有點暗喜,吐谷渾活該報應。
“李縣伯可是要即刻入境吐谷渾?下官可請涼州都督派兵護送。”裴申問道。
李欽載搖頭:“不急,吐谷渾那麼頑強,讓他們多抵抗一陣,我得先定個章程,不能沒頭沒腦闖進去。”
裴申笑道:“下官甚爲贊同,咱們不妨坐山觀虎鬥,讓兩國互相消耗着,李縣伯久在長安或許不知,吐谷渾也不是什麼善茬兒,對咱們大唐絕非表面那麼恭敬,這次也該讓他們受點教訓了。”
“沒錯,狗咬狗,一嘴毛,讓他們先咬着,天子的意思是,吐谷渾的人死光了沒關係,重要的是這塊地,不能落入吐蕃手中。”
裴申大讚道:“天子聖明,下官也是這麼想的。”
李欽載不悅道:“先進城,吃口熱乎飯再說,不是我說你,你這刺史當得沒禮數,哪有把貴客晾在城門外的道理,不求你載歌載舞夾道歡迎,一頓熱飯總要有吧?”
裴申急忙惶恐賠罪,然後殷勤地將李欽載等一行人往涼州城內領去。
進了涼州城,李欽載發現城池內頗爲冷清,或許是大戰的緣故,城內很少見到商人,只有街邊的幾間商鋪要死不活地開門,夥計懶洋洋地坐在門檻上打呵欠,路上幾條流浪狗耷拉着瘦弱的身子覓食。
百姓們普遍穿得比較寒酸,每個人身上的衣裳都有補丁,而且人口顯得特別少,整座城池顯得空蕩蕩的,如同剛被土匪搶過似的。
涼州刺史府也好不到哪裡去,它只是一座三進的宅子,前堂審斷桉情,中庭是官吏們的辦公場地,後院纔是刺史及家捲住的地方。
這是李欽載見過最寒酸的刺史府,連甘井莊李家別院都不如。
進了刺史府,見李欽載表情古怪,裴申不好意思地解釋道:“邊陲之鎮,人口稀少,故而有些簡陋,李縣伯恕罪。”
李欽載嗯了一聲,道:“我有兩句話,一句好話,一句壞話。壞話是,你說的沒錯,這地方真的又破又窮,我這樣的權貴子弟來到貴寶地,不誇張的說,真的是‘蓬蓽生輝’。”
裴申臉色一僵,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李欽載悠悠又道:“不過好話是,裴刺史,從這座刺史府能看得出,你真的是一個清廉如水的清官,當然,或許也是因爲這地方沒油水可刮。”
聽到李欽載誇他清廉,裴申頓時高興起來,眼前這位可是天子使節,簡稱“天使”,他的一句誇讚四捨五入後等同於天子親口誇讚,回頭歸京後,順口向天子提上一嘴,升職加薪豈不是指日可待。
這破地方他可待夠了!
“多謝李縣伯誇讚,下官正如李縣伯所說,爲官清廉如鏡,剛正不阿……”裴申喜滋滋地道。
李欽載瞥了他一眼,緩緩道:“你要這麼說的話,我這裡還有一句好話和一句壞話……”
“請李縣伯康慨直言,下官洗耳恭聽。”
“壞話是,你臉皮可真厚,好話是……你這樣的臉皮很適合當官。”
裴申一滯,這話就有點難辨了,他在猶豫該生氣還是該高興。
入得中庭堂內,裴申當即吩咐設宴,飯菜很快端上來,菜色或許算豐盛,但在嬌生慣養的李欽載眼裡當然算不得什麼。
隨便對付了一頓後,李欽載擦了擦嘴,對裴申道:“吐谷渾軍隊已敗退至東面?”
裴申道:“是,吐蕃軍勢如破竹,吐谷渾絕非對手,諾曷鉢可汗已將舉國青壯全部調往前線,可仍然難當吐蕃之兵鋒。”
“‘舉國青壯’的意思是,包括還未受戰火荼毒的吐谷渾東邊部落也將青壯調出去了?”
“那是自然,不誇張的說,如今的吐谷渾已是命懸一線,只能把家底兒全掏出來了。”
“舉凡國內只要是十六到四十歲的青壯,全都要上戰場抗敵,無人能例外,許多王公權貴子弟都被充入了軍中,可見其國已何等危急。”
李欽載嗯了一聲,道:“讓他們先打着,涼州駐軍不可擅動,斥候不停打探軍情,這幾日待時機成熟,我再執節入吐谷渾境出使。”
裴申試探問道:“李縣伯說‘時機成熟’的意思是……”
“意思就是,哪天我懶夠了,突然想活動活動,那時時機就成熟了。”
裴申愕然瞪視。
李欽載笑道:“我剛來貴寶地,咱們還不太瞭解,等你瞭解我是個啥德行,你一定會忍不住動手打我的。”
裴申強笑道:“李縣伯玩笑了,您可真風趣……”
李欽載嘆道:“我喜歡玩笑,但剛纔那句話不是玩笑。”
…………
出使的事確實不着急,狗咬狗嘛,總得讓雙方都咬個盡興。
兩國無論誰被消耗,對大唐都是好事,大唐只要盯着吐谷渾的國土不被吐蕃掌控,這是唯一的戰略目的。
吐谷渾本就是個兩面三刀的所謂藩屬國,對大唐殊無敬畏,這樣的藩屬國,不如趁早滅了,國土直接掌握在大唐手裡更穩妥。
於是李欽載索性在刺史府住了下來。
這幾日斥候不停被派出去,除了打探軍情外,兩國交戰的前因後果也要查清楚,二狗子可以打湖塗仗,但李欽載卻不能稀里湖塗地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