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考-論過去不確定性

bookmark

看歷史嘛,一定不要偏看正史或野史,都不完全。

正史過於宏大,其中又有很多是在歷代封建當權者要求下寫的,所以不怎麼完全,太過偉光正了。

但野史又會過於誇大某些民間的東西,無法在整個國家的層次上去把握大局,所以也不怎麼完全,只能做一些補充罷了。

而如果結合兩者去看的話,便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歷史中的時間劃分順序,其實是不同於當下的時間劃分的。

…………

依照現實世界乃至邏輯上的順序而言,時間之先後,都必定是按照過去現在未來如此排列,是一個順着的,正向的河流。

因而依此順序來看的話,過去是唯一確定的,因爲它已經發生過了,只要沒有時間機器的話,是沒辦法改動的。

這肯定也比較符合大多數人的觀點,對吧?

但我發現吧,在歷史上來說,這種時間順序其實是恰恰相反的。

它們是依照未來-現在-過去這種順序排列的,因而未來纔是唯一確定的,過去是具有不確定性的東西。

這話乍一聽起來很奇怪,也不大好理解。

所以我就解釋一下:

人們生活在現在,根據未來的計劃而指導現在,並想象過去。

就好比你看史書,看看正史,再看看野史,看看民間的一些說法,你就會發現:對每一個朝代而言,它們在史書中所描述的過去,往往都是現任統治者要求下,史官們修飾後的東西。

比如說劉邦,正史裡都是喜歡描述他沒啥文化,出身也不好,然後給他附一些所謂生來異於常人的地方。着重突出他的能力來自於虛無的上天的授予,是合該當皇帝的,卻故意弱化他本身的能力。

如果他就真的是那麼沒點超乎常人的本事,你還真信他就運氣好點,就當皇帝了?

可以類比一下,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中,到底有多少人,你得先從萬千普通人中脫穎而出,考個小官,然後一路往上走到頂端。

起初跟普通人的競爭還好,有點本事就能拔尖了。問題是,越往上,碰到的越是些厲害人物,都是千軍萬馬裡殺出來的,誰能會比誰弱到哪去。

就好比你進了一個大公司,起初入職時是跟一堆學生爭,可能有一本二本重本清北的,但清北的不多,你還能幹翻其他人。

然後你一路往上爬,到了小領導職位時,你發現領導們都是重本的,能力又強,但你也是重本出身,幹翻他們雖然困難,總歸還是能做到的。

再往上走,呵,全踏馬清北本科了,然後是清北本碩博,然後海歸……

反正就是越往上越難走。

這還只是一個公司,後面還有各層升級體系呢,你得統治整個國家,無數個人,許許多多這種大小公司,纔算到了劉邦的層次。

結果歷史書裡說劉邦他沒啥本事,全靠運氣好跟手下的一些厲害人物,他就是個菜雞,你上你也行。

你就信了?真以爲穿越回去了就是有手就行,一頓操作秀翻全場?

醒醒吧,以我們大多數人的水平,穿越了就是落地成盒的水平,比起歷史上的大佬天差地別。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看太多爽文,不要真以爲歷史上留名的大佬都是一堆菜逼,不要以爲正史裡故意弱化自己的那羣大佬是真的那麼弱雞。

對歷史來說,過去是不確定的,是可以想象與改寫的。

劉邦讓人寫史書時,故意弱化自己的能力,以宣揚自己的權力是來自上天授予的。

那現在的很多商業大佬,名人,你去看他們的故事,嚯!人均天賦異稟,一路行的正,站得直,沒有半分污點,光偉正無比,不也是類似的做法嗎?

他們一路冰清玉潔,然後就那麼上來了,發財了,騙三歲小孩呢?

…………

另外,爲什麼在歷史中,未來是確定的呢?

還拿劉邦舉例,假如說他當政的某一年,某地發生了大旱災,他在其他平民知道這事之前,直接把這事給蓋過去了,然後告訴寫書的人,誰踏馬敢寫我就乾死誰!

然後這個旱災會變成什麼樣呢?某某年某某月,一切安好,高祖聖明,無大事發生。

你看,這樣的話,那塊地方的未來不就確定了嗎?

雖然那裡發生了旱災,明顯能看出來未來會死很多人,但它的未來都早已經規定好了,一切安好,無事發生。

對於歷史事件來說,未來是根據當權者的想法而唯一規定好的,如無意外,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或者說起碼不會在史書中有變化,

除非這個王朝的統治力已經低到了一定程度,甚至沒法控制未來的走向了。

於是你就會發現,那些民間野史,大多是在某個王朝的末期而大量出現流行,然後慢慢淹沒在時間長河深處,直到後世被人翻出來。

而未來的確定,其實就又會反過來指引着當下朝着那個既定方向前進,指導現在的發展。

這話怎麼理解呢?

就依舊講這旱災沒被寫進正史的地方,它既然是無事發生,一切安好,那它就不會因爲乾旱而導致糧食欠收吧?

這樣的話,那就因爲它無事發生的未來,所以它現在的上報的糧食產量,爲了跟未來的描述符合,就一定是正常或者比往年更好的,不然就會露餡了。

這就叫歷史中的未來指導現在,先有了未來的結果,然後再拿現在湊條件,好像數學證明題一樣。

所以是先有了確定的未來,然後指導現在的一切,再根據當下的需要去描述過去,也就是所謂未來-現在-過去的時間結構。

所以啊,仔細想想倒真的很奇妙的呢。

我們所講的時間,其實是出於現在而去考慮的,以現在分割未來與過去,所以得到了過去-現在-未來的結構。

但歷史本身就是過去的事,相當於是從過去的時間來劃分整條時間長河,就得到了未來-現在-過去的時間結構。

那麼,若是站在未來的時間點,去對時間長河執行新一次的分割,又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構呢?

也許是現在不確定,可不斷由既定的未來和過去而不斷調整,永遠處在優化的過程中?

狂想曲(2.2)15歲(2)眼睛古文新譯——嘲俗儒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2)笑話兩則——虛空花搭車傻(1)對話錄(1)《賣炭翁》詩賞十二新婦搭車愛情故事——三棲乖孩子日記(1)搭車聊天記錄-放生及末法時代狂想曲(2.2)不再見車,標藥師(終)趣味故事——陰陽文讀書筆記——《中縣幹部》古文新譯——嘲俗儒餃子皮與頓頂省素材(1)九華山見地藏(1)命題作文古文新譯——羅織經(節選)黑狗(1)新世界人生經歷——不相通(3)藥師(終)黑狗(1)宣盛(2)藥師(2)遲到隨想——22.8.20-夜15歲(2)資料收集-火焚之日(1)宣盛(1)圓覺(1)洞房小記新年歌傻(1)黑童話-杜松樹(1)洞穴傻(1)藥師(2)短歌-還素材(3)多視角獵奇故事——18層(4)《賣炭翁》詩賞九章狂想曲(2.3)笑話兩則——虛空花修仙(2)圓覺(2)資料收集-惡魔簡錄(1)古文新譯——嘲俗儒打賭十二新婦趣味故事——陰陽文栗子日記——7.16老韋(2)材料收集——多瑪斯福音黑童話-杜松樹(2)老韋(1)一個孤獨者的囈語搭車十二新婦圓覺(2)朝聖Above all(2)多視角獵奇故事——18層(1)一個孤獨者的囈語思神(1)栗子日記——7.16栗子雜物志——伏馬葉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3)《賣炭翁》詩賞浴鹽(3)文言-佛說自願經材料收集——多瑪斯福音資料收集-惡魔簡錄(2)螞蚱向日葵雜文——敬亭後山Amen!讀書筆記——《中縣幹部》素材(4)搭車賣火柴的小女孩人生故事——借糧食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5)趣味故事——陰陽文故事新編——孫悟空改寫生死簿栗子日記——7.16作爲意志和表象的世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