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3章 險象環生(3)

他霍然明白了師傅爲什麼不許他在江湖上亮出自己的真名實姓,也不能說是師傅的弟子。

正是怕自己不知何時被哪個下三濫的對手殺了,令他蒙受恥辱,同時他也確定:

他這樣死了,師傅是不會爲他報仇的,只會恨自己收了個不爭氣的弟子。

水已經沒到胸口,他感到胸膛如被重物壓迫一般,呼吸爲艱,他抓住一根鐵柱,讓身體升起來,然後摒絕思慮。

長長吸了一口氣,把肺部吸滿,又沉到水底,盤膝打坐,兩手在胸前合成一朵蓮花。

他並不是要練功,而是在做死前的儀式。

最後吸入的一口氣可以讓他在水底堅持三天,但現在能堅持多少天已沒有意義了。

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在這裡。

也不會有人來救他,對手更不會仁慈地放過他。

他只是要選擇個特殊的死法,在完全的靜寂中死去。

如同禪僧在禪定中涅槃,道家在靜寂中尸解,但他的功力還遠未到這種境界。

而他也知道,佛道兩家許多宗師級的人物其實也未能涅槃成佛,尸解成仙。

而是在窒息中死去,只是那些人是無意識的,而他則是有意識去追求。

這種死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屍身可以保持不變,容顏也宛如生前,他可不想死後變成一個屍身腐爛腫脹的大頭鬼,這也算是他最後一點爭名好勝的心吧。

當然他並不知道,他的對手要在三天後抽乾這裡的水,並打開機關。

金陵城的東南角也有一個長而幽深的巷子,被稱作朱衣巷。

這倒並非有意與烏衣巷作對,只是因爲這裡的屋子和圍牆都是紅磚紅瓦。

而且還塗上硃紅的塗料,乍一看去,如同一片火海一般。

而從巷裡出來的人也大多穿着硃紅衣服。

這就是威震武林的霹靂堂!

霹靂堂源起於江西農村,那裡自古以來就是生產煙花爆竹的主要基地,以家庭爲單位的製造煙花爆竹的小作坊比比皆是,霹靂堂的祖先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

不過如同飛禽走獸中有龍鳳、魚類中有鯤鵬一樣,每一行業也都會產生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天才人物,霹靂堂的始祖雷萬才正是這樣一位絕頂天才。

他的發跡不是因爲煙花爆竹這類娛人耳目的小玩藝,而是爲本朝太祖——當時還只是一方霸主,製造了一大批弩炮和火炮。

弩炮的原型不過是加大了爆炸力從而也具有了殺傷力的煙花爆竹,綁在弩箭上點火發射出去,雖不能穿透鎧甲,卻能毀傷敵人裸露的手臉和眼睛。

後來雷萬才又在這些特大號的煙花爆竹里加進鐵砂、鐵釘,足以把一面面鎧甲炸成碎片。

就類似於後來的槍榴彈了。

這種弩炮用來對付那些頂盔摜甲,到成方陣,行動遲緩的重裝甲部隊簡直如摧枯拉朽,當然用來對付只有輕型盔甲保護,卻發瘋般衝鋒的騎兵也如割草一般。

在攻城方面弩炮威力不大,雷萬才便匠心獨運,巧奪天工,製造出了人類誕生以來第一批火炮,用來對付堅固的城牆也同樣無堅不摧。

後人總認爲火炮的出現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攻打西域時從回回人手中獲得,並以此掃蕩大半個世界——

若無火炮的威力,成吉思汗僅憑十幾個萬人隊根本無法取得橫掃歐亞大陸無敵手的空前戰績——

其實火炮的出現要早幾百年,而且是漢人發明製造的。

至於回回人如何從中原,或許是直接從雷家獲得製造火炮的技術,則是無法破解的懸案。

本朝太祖皇帝依仗手中兩大利器,在冷兵器時代可謂獨領風騷,真正達到了“前無橫陣,攻無堅城”的戰神境界。

在十幾年間掃平萬國,一統天下。

把弩炮命名爲“飛天霹靂”,火炮則直接命名爲“雷霆”,霹靂堂的得名就源於此。

太祖皇帝坐定了江山後,內無盜賊之憂,外無蠻夷之患,飛天弩炮和火炮這兩大利器不但無用武之地,而且變成了對朝廷的最大威脅。

他深悉這兩大利器的威力,唯恐那一天手下哪位大將想過過皇帝的癮,用這些來對付自己,自己也很難應付。

他忽然想到了這一點後,立即下旨收繳全國的火炮和飛天弩炮,一律銷燬。

連九大邊關也不許留下一枝一門,他認爲僅憑長城和邊關鐵騎,就足以懾服蠻夷了。

他又把雷萬才軟禁於宮中,勒逼他交出所有圖紙,並親手銷燬,並在皇家史料中刪除一切使用飛天弩炮和火炮的字句。

彷彿這天下真是他手提三尺劍,率領幾十萬剽悍的盜匪式的騎兵打下的,各地被火炮攻陷的城牆也一一修補完好,抹除了所有火炮攻擊的痕跡。

於是無數個殘酷血腥的攻城屠城,在太祖本紀中變成了守將們深受太祖皇帝仁德感召,獻城迎降。

無數死於炮火中,死於攻城將士鋒刃下的無數冤魂也就變成了手捧簞食壺漿,在途中排隊迎接官軍的良民。

中國的歷史和史實的關係基本都是這種模式。

太祖皇帝雖然親手銷燬了圖紙,依然不敢放雷萬纔出宮,即便出宮巡視各地時,也總是帶着他,而且不許他離開自己的視線。

由於太祖皇帝泯除了所有使用火炮和飛天弩炮的痕跡,他的功勞自然也被一筆抹煞,開國功臣們都被封爲公侯,剖符裂地。他卻似乎被人遺忘了。

他算是真真切切體會到了什麼叫“飛鳥盡,良弓藏”,而且被藏到了宮中除太祖皇帝外,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

當然也不能說他真的像階下囚一般悽慘,太祖皇帝以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來酬報雷萬才的功勳,除了不能給他自由和爵位。

雷萬才住的偏殿比太祖的寢宮還要奢華,他享用的美人都是宮中最美的,而每日的膳食也都和太祖一樣。

各地貢奉的珍品美味第一份祭祀太廟祖先,第二份便送到雷萬才的桌上,第三份太祖自用,剩下的才遍賜王公大臣。

而雷萬纔在家鄉的家人每年都會收到朝廷頒賜的相當於親王的俸祿——五萬石大米。

當然是折成金銀絹帛的,其他的種種待遇也和親王相同,他的家人得到的朝廷通知是:

雷萬才肩負重大使命,出訪周邊蠻夷和各大附屬國,正和那些國王、酋長和島主們折衝俎,宣揚國威於萬里之外。

久而久之,雷家人也不盡相信,但向皇上的使者詢問,得到的卻是恭敬而又誠懇的勸告:

你們連皇上的御旨也敢懷疑嗎?而他們其實也真的不知道,雷家人只好相信家主人是本朝的定遠侯班超了。

雷萬纔在深宮中日日醇酒美人,在火器製造上再無任何成果,倒是每年都生下一兩個子女。

這些子女一落地便被帶走,由專門配置的奶媽和丫環婆子們撫養,滿週歲後便被送到他老家的妻子那裡,於是每年除了皇上親筆寫的嘉獎慰問詔旨,雷萬才的妻子還能接收到一兩個白白胖胖的孩子。

她不禁總是懷疑,丈夫那麼忙,哪來的工夫生這麼多的孩子?他既然始終在外國,生的孩子怎會都是純種的漢人?莫非生孩子也是他的重大使命之一?

她和雷萬才並沒有孩子,對這些孩子也是愛若己出,這些子女一出生便享受侯爵和郡主的俸祿與待遇,雷家因此不但人丁興旺,而且富可敵國。

但無論是雷萬才的妻子還是他的這些子女都不知道曾有什麼“飛天弩炮”和火炮存在過,於是兩項最偉大的發明和中國最早的軍事工業就被朝廷不遺餘力且不留痕跡地扼殺了、泯除了。

這種事倒在歷史上並不罕

見,在以前和以後的朝代裡都上演過多次。

其實中國對人類的貢獻遠不止四大發明,後來許多現代社會裡的發明古人早已發明出來了,只是由於種種原因被毀滅了或失傳了。

後來洋鬼子又重新發明了一遍並申請專利保護,使我們在戰時受其害,在和平時還要忍受其高昂專權費的剝削,此是後話。

太祖駕崩後,太宗文皇帝秉承舊制,待雷萬才和雷家一如既往,又過了十幾年,雷萬纔在宮中死去,被偷偷葬進了太祖皇帝的陵墓中。

這是太祖的遺囑,他死後也絕不敢放鬆對雷萬才的控制,無論是活人還是他的鬼魂。

太宗皇帝死後,仁宗皇帝繼位,他無意間發現每年要給雷家支出的龐大的俸祿,卻不明所以。

他遍詢公卿文武大臣,可是開國功臣們都已死得一乾二淨了,文臣們查遍國史館所有的檔案資料,也找不到一個與雷家有關係的字。

只有一個令他們更爲驚詫莫名的事:

所有的國史資料中,根本沒有雷字出現過,在記述天氣中的雷電時,雷字都被有意空缺了。

君臣們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仁宗皇帝雖然仁慈,卻也不願無緣無故耗費國庫的銀子,於是下旨停發雷家的俸祿,並取消他們種種特權。

雷家子孫自然不服,拿着太祖皇帝的幾十通詔旨上訴,執政大臣們認爲當今皇上詔旨既下,斷無悔改之理,也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朝廷有這樣一位出訪萬國的使臣。

況且這種待遇遠遠超出開國功臣之上,只有開國初期的親王才享受得到。

只能認爲是太祖太宗皇帝一時特殊的恩賜,於是索性把所有詔旨扣留,把雷家上訪的人逐出京師,並下令江西地方官監視,不許雷家人出境,以免他們到京城聒噪。

雷家當初稀裡糊塗得來的潑天富貴卻又在稀裡糊塗中一夜喪盡。

按說雷家的財富即便坐吃,也可保十幾代的富貴,然而失去了特權又得不到朝廷的保護,富貴的雷家如同養肥的羔羊一般只能任人宰割了。

江西的封疆大吏和州府官員假借追索雷家幾十年逋欠租稅的名義,已將雷家大部分資產括入囊中,地方強梁和無賴趁機能搶則搶,能騙則騙,幾年間已把雷家搜刮個精光。

雷家子孫幾乎個個都是生於膏粱中的富貴公子,幾曾見過這等陣勢,嚇死的嚇死,驚瘋的驚瘋,各房自殺的也不少。

雷家長房長孫雷世恩也許傳承了雷萬才的所有基因,他毅然賣掉了空空的宅邸,捧着太祖皇帝御賜的“霹靂堂”的匾額,帶着剩餘的家人回到了鄉下的祖居,重操舊業。

又開始製造煙花爆竹,憑藉着遺傳自祖父的天才與巧思,他大獲成功,幾年後家道逐漸又恢復起來,當然全盛時的富貴只能是一枕黃粱了。

雷世恩並沒忘記家族的仇恨,他積攢了一筆巨資後卻又於幾年內散盡,到處結交劍客俠士,劫殺那些仇家。

昔日迫害雷家的官員們大多在退休後被人殺死,那些地方強梁和無賴也都不是死於家中就是死於街頭,一個個成了無頭案。

官府也知道這些案件乃是雷家所主使,但一者查無實據,二者怕惹禍上身,便敷衍其事,各州府間只作公文往來,久而久之,俱都不了了之。

雷世恩初時只是爲了報仇,後來才認識到俠客的力量有多麼強大,那是皇權、政權之外另一種隱形的權力。

也同樣可以掌握芸芸衆生的生殺大權,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進入武林。

要想在武林中開宗立派,僅憑錢財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便以和祖父發明製造飛天弩炮和火炮一樣的天才和巧思,發明並製造了林林總總的火藥暗器,也如同弩炮和火炮的問世一樣,一出手便威震武林。

從此武林中便多出了一個特殊的暗器門派霹靂堂。

(本章完)

正文_第6章 死裡逃生(1)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5章 禍從天降(2)正文_第20章 別有洞天(2)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8章 寺廟驚魂(1)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5章 禍從天降(2)正文_第20章 別有洞天(2)正文_第6章 死裡逃生(1)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17章撥雲見日(1)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9章 寺廟驚魂(2)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6章 死裡逃生(1)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18章撥雲見日(2)正文_第5章 禍從天降(2)正文_第3章 險象環生(3)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5章 禍從天降(2)正文_第18章撥雲見日(2)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8章 寺廟驚魂(1)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14章 指點迷津(1)正文_第14章 指點迷津(1)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18章撥雲見日(2)正文_第11章 生死符(1)正文_第14章 指點迷津(1)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20章 別有洞天(2)正文_第17章撥雲見日(1)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6章 死裡逃生(1)正文_第9章 寺廟驚魂(2)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14章 指點迷津(1)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18章撥雲見日(2)正文_第5章 禍從天降(2)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8章 寺廟驚魂(1)正文_第16章 指點迷津(3)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17章撥雲見日(1)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17章撥雲見日(1)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17章撥雲見日(1)正文_第2章 險象環生(2)正文_第3章 險象環生(3)正文_第18章撥雲見日(2)正文_第15章 指點迷津(2)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6章 死裡逃生(1)正文_第8章 寺廟驚魂(1)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4章 禍從天降(1)正文_第4章 禍從天降(1)正文_第1章 險象環生(1)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7章 死裡逃生(2)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正文_第3章 險象環生(3)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10章 寺廟驚魂(3)正文_第19章 別有洞天(1)正文_第16章 指點迷津(3)正文_第12章 生死符(2)正文_第20章 別有洞天(2)正文_第13章 生死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