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德國的危機

德國的確在快速的發展,還成爲了歐洲最爲強大的國家。但是,這要看是和誰相比,如果和歐洲的那些小國相比,德國當然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但是,如果是和德國的敵人中華帝國相比的話,那德國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畢竟,德國在發展,中華帝國的發展也絕對不慢。

尤其是中華帝國在祭出了汽車工業這個大殺器之後,更是使得國內的重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至於輕工業方面,中國的民間資本那麼多,只要政府稍微一引導一下就能夠發展好了,根本就用不着多操心。

“汽車的確是好東西,比馬車要好得多,速度快,也不需要喂草料。而那些卡車的用處就更大了,不僅可以用來裝運部隊,還可以用來拖拽火炮等等,完全可以取代戰馬了!”德軍總參謀長毛奇伯爵也說道。在德國開始向歐洲出口汽車之後,他就以總參謀部的名義採購了一批,用來裝備部隊。

“既然汽車這麼好,爲什麼我們不生產自己的汽車呢?老是向中國購買汽車,這不是讓中國人賺更多的錢嗎?”腓特烈.威廉皇儲有些不滿的說道。要知道,今天讓中國人賺去的錢,今後就有可能變成子彈和炮彈,用來對付德國的軍人啊!

“中國人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註冊了專利[?的。如果我們生產汽車,那就是違反了專利。中國人一定會以此爲藉口,對他們展開制裁的。”奧托.馮.俾斯麥首相說道。

“我們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中國人的設計,比如在外形上可以有一點改變。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和中國人扯皮了!”腓特烈.威廉皇儲自以爲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殿下,汽車不是那麼好仿製的。特別是汽車的發動機以及變速箱上,我們的工程師還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另外。生產汽車輪胎所需要的橡膠,絕大部分都產自於中國的南洋,我們很難從中國買到。就算是生產出了汽車,汽車要開動還需要汽油,而汽油則是從石油當中提煉出來的。現階段,也就中國人控制的南洋在出產石油。所以,要大規模的發展汽車產業,擺在我們面前的困難還有很多!”奧托.馮.俾斯麥首相說道。有些困難,或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不如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製造,但是還有一些問題,則不是通過技術手段能夠解決的,比如橡膠和石油。

“見鬼!南洋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資源的?早知道的話,當初就應該搶下南洋的!”腓特烈.威廉皇儲滿臉的羨慕嫉妒恨。當然,這只不過是空話而已。當初中華帝國崛起之前就和英國人都幹過一仗,這才把南洋搶過來的。當時的普魯士王國,雖然也是一個強國,但可沒有辦法將強大的海軍投入到南洋去。

“德國的領土也不小了。難道我們的領土上就沒有石油嗎?至於橡膠,南洋雖然出產了絕大部分,但南美也有少量的種植,我們完全可以在南美髮展橡膠種植業。這樣的話,也不至於被中國人捏住脖子!”威廉一世說道。他也看出了汽車對於國內的工業和國防的作用,不能掌握這個行業的話。對於德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失誤。他可不希望一直這樣下去。

“陛下。橡膠的事,或許可以在南美解決。不過這需要時間。而石油,則需要相關的地質專家去尋找了。”奧托.馮.俾斯麥首相說道。只不過,他並不知道,德國根本就不出產石油,或者說,德國本土的石油資源埋藏的極深,以現在的技術,根本就探測不到,更不用說開採出來的。要不然的話,二戰的時候德國的無敵裝甲部隊也不會因爲缺乏油料而陷入困境了。

“現階段,我建議我們可以向中華帝國購買橡膠和石油,哪怕是花費高價,也要買到這些資源,多囤積一點,這樣的話就算是中國人切斷了向我們的供應,我們也還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外交大臣阿爾佈雷希.馮.羅恩伯爵說道。

“嗯!這個辦法不錯,外交部和商業部商量一下,準備大批量的從中華帝國儘快橡膠和石油吧!”德皇威廉一世點了點頭。既然德國缺乏,那就沒有辦法,只得向外購買了。只要能夠買得到的話,問題都還好解決,如果買不到的話,那纔是大問題了。

“是,陛下!”阿爾佈雷希.馮.羅恩伯爵回答道。作爲德國的外交大臣,他和中華帝國之間打交道的時候最多,也更加的清楚德國和中華帝國之間的差距。在他看來,德國要挑戰中華帝國的霸權,非常的困難。除非是中華帝國自己出昏招或者法聖內亂,否則的話,德國不會有機會的。但是,德皇威廉一世和那些貴族們,雄心勃勃的要挑戰中華帝國的霸權,他也沒有辦法,只得儘可能的幫助國家取得勝利。哪怕是勝利的希望非常的渺茫。但是,他又有什麼辦法呢?他畢竟也是德國的貴族,如果德國失敗了,他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諸位,我們的敵人很強大。但是,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保佑我們的。在未來的戰爭當中,我們一定能夠擊敗中國人,獲得勝利的。現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發展自身,儘量的彌補各方面的短板。只有這樣,我們和中華帝國之間的差距纔會越來越小!”德皇威廉一世說道。

“是,陛下!”大臣們紛紛回答道。

“我們給中國人找麻煩的計劃進行的怎麼樣了?”威廉一世問道。他對於這個計劃是報了很大的希望的。就算不能夠讓中國傷筋動骨,但即便能夠牽制住中華帝國的一部分力量,那也是一個勝利了。

“陛下,中國人已經開始在各地清剿反抗勢力了,尤其是北美和東歐,中國人出動了大量的軍隊和民間的預備役部隊,剿滅各地的反抗實力。現在,各地的反抗勢力都因爲損失慘重而陷入了低谷了!”毛奇伯爵說道,這個計劃,一直都是由軍費的情報部門負責實施的。

“中國人的人口太多了,他們瘋狂的向全世界進行移民,當地人根本就不佔多數,以至於在對抗當中,根本就佔不了便宜!游擊戰,看來根本就無法對中國人進行影響。”奧托.馮.俾斯麥首相說道。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游擊戰取得了成功,這是因爲依靠了廣大的人民羣衆,讓日本人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但是,北美和東歐可不一樣。白種人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是在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之後,中國人已經佔據了優勢了。這使得當地的那些抵抗勢力和游擊隊,不僅得不到支持,反而生存空間不斷的被壓迫。最終,在中國陸軍的圍剿下,陷入到了困境當中。隨着中國的移民越來越多,這些游擊隊和抵抗勢力被完全消滅,也是世界問題。

“中國人的目標就是佔據全世界,所以他們才瘋狂的繁衍人口。就算是整個西方世界加起來,在人口上也遠遠無法和中華帝國相比啊!”威廉一世忍不住嘆了一口氣。雖然熱兵器已經是戰場的主宰了,但是,兵力優勢依舊是決定戰爭勝利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人口多就意味着可以武裝更多的軍隊,這樣就能夠在戰場上佔盡優勢了。在這個方面,德國顯然是無法和中華帝國相比的。即便是在吞併了奧匈帝國之後,整個德國的人口也不過一億兩千萬而已,只有中華帝國的五分之一。

“即便中國人人口衆多,但他們的軍隊要派遣到歐洲來,同樣不太容易。我們不能夠放棄給中國人找麻煩,我認爲我們應該加強對北美和東歐的那些抵抗勢力的支持。另外,非洲殖民地和印度,也要加快行動才行。特別是印度,中國皇帝雖然成爲了印度皇帝,但還有那些效忠莫臥兒帝國的人,肯定對中華帝國心懷恨意,還有那些被吞併了領地的土邦主,他們都可以成爲我們支持的對象。只要中國人的這些海外領地都鬧騰起來的話,中國人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腓特烈.威廉皇儲狠狠的說道。德國知道中華帝國皇帝繼位印度皇帝之後,也知道了印度每年將向中華帝國提供八億華元特別經費的消息,這讓整個德國的高層們嫉妒的要命。

要知道,有了這八億華元,中華帝國陸海軍每年的軍費可就都有了了。他們可以用從印度獲得的資金就保持一支極其強大的軍隊。反觀德國,則需要依靠財政。兩相對比之下,雙方的差距就能夠看得出來了。

“嗯!得想辦法讓印度也亂起來才行。只有這樣,中國人才無暇顧及找我們的麻煩!”毛奇伯爵也說道。……

第1023章 荷蘭滅亡第970章 海軍榮耀第1307章 帝國的走狗第123章 擦槍走火第968章 氣急敗壞的沙皇第834章 慘敗第1061章 父與子第79章 喪心病狂第1300章 皇帝之怒第372章 脣槍舌劍第548章 給俄國找麻煩第1330章 不折手段第1115章 無條件投降第1338章 放任第945章 應對方案第181章 凱旋第179章 稱帝?第1358章 海軍對抗第783章 選擇第1415章 印度大起義第919章 突破封鎖第1327章 南美軍備競賽第76章 暴露第240章 登陸順德第755章 攻擊開始第1163章 戰局糜爛第883章 普魯士的目標第388章 齊聚廣州第1507章 激烈碰撞第508章 震撼第207章 突襲順化第1241章 對意和約第554章 武力震懾第272章 沒落的騎兵第1181章 人財兩空第506章 ‘西周級’入役第1416章 海德拉巴第767章 完勝第1210章 愛爾蘭共和國第24章 土着來襲第1335章 尊王攘夷第319章 英國施壓第310章 大清危誒第38章 野炮第962章 突襲第6章 誘殺第242章 以卵擊石第249章 順利進城第493章 決戰仰光第1123章 大反擊第821章 抗擊中國第249章 順利進城第1220章 炫耀武力第1073章 戰利品第1015章 絕地反擊第7章 當一回英雄第537章 女王的邀請第652章 小皇帝的使者第1311章 求援第845章 陸軍改革第820章 輕鬆登陸第968章 氣急敗壞的沙皇第1503章 痛打落水狗第489章 致命攻擊第551章 埃及總督第744章 會戰序幕第322章 戰爭臨近第1264章 新的秩序第1314章 德國人的辦法第1150章 最後的辦法第630章 後路斷絕第1208章 女王的咆哮第1548章 公海艦隊之殤第836章 法國人的野心第1277章 汽車工業第1059章 走狗第94章 報復第281章 反擊開始爲新書求月票第808章 局勢逆轉第1429章 布爾人的野望尋書*吧第171章 絕望第683章 世界局勢第1518章 穩紮穩打第1534章 德皇震怒第801章 包圍第374章 戰爭威脅第1442章 兩法戰爭第1331章 插手南美第614章 國民熱情第468章 英國的抗議第268章 大戰起第1172章 威懾第1296章 鬱悶的德國人第1056章 突破第1330章 不折手段第679章 俄國人的威脅第1323章 威脅第286章 攻陷郴州第996章 北美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