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人心

瞿式耜等大佬,在繼續等待荊州拿土地開刀,準備傾力一擊,將荊州勢力逐出江南;荊州方面則另闢蹊徑,正在緊密鑼鼓地準備拿關卡、稅收開刀。雙方暫時處於沉默中,連報紙也不發隻言片語,似乎忘了激烈的博弈。

暫時的寧靜,被黃宗羲的一篇文章給打破了。

自春雨行動之後,一部分江南士子被行知書堂光怪陸離的科學知識所吸引,跑到了枝江。他們到了枝江後,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車水馬龍的市街,無數的財貨被四輪馬車運往碼頭、或者由碼頭運往各處商鋪及工坊。江南士子理所當然地將荊州與江南進行比較,發現荊州的活力遠非江南所能比。

進一步深入,士子們發現,荊州對社會的控制遠非江南所能比,已經滲透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鄉村,江南大多由鄉紳自治,治理的好壞依賴於鄉紳自身的能力及品質,而荊州鄉村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基層機構,在稅收、行政方面完全接受縣級行政機關的指揮和監督。

進而,士子們還發現,由於規定一畝地按時價的六成賣兩石糧食於林純鴻,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相當高,想盡一切辦法提高糧食的畝產量。士子們驚奇地發現,荊州的農民不僅掌握了選種育種等技巧,還在田裡撒入一種灰色的石頭粉,據說,石頭粉可以提高產量。這一切,致使荊州的水稻畝產量幾乎比江南高三成,快要達到四石。

這一切,讓士子們太震撼了。

黃宗羲在震撼之餘,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江南採取荊州的政策,江南的農民也會具備不亞於荊州農民的積極性。

當黃宗羲得知林純鴻在湖州組建弓兵,並將一些惡霸治了罪,沒收的土地處理一如荊州後,大喜,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公開宣傳荊州的鄉村治理政策,並預測,江南借鑑荊州的鄉村治理政策後,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黃宗羲並不是荊州的口舌,他還大力抨擊了林純鴻強行贖買鄉紳土地的野蠻行徑,號召江南的鄉紳自覺向荊州看齊,一畝地按時價的六成從農民手中購買兩石糧食。

一石激起千層浪,江南的報紙一下子熱鬧起來,支持者、反對者粉墨登場,圍繞着荊州的土地政策、鄉村治理政策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支持者看到了行政機構深入鄉村的好處,力主江南借鑑該政策,充分調動江南的民力,改變一盤散沙的局面。

反對者多抓住荊州大部分土地歸林純鴻私有的事實,痛斥林純鴻家國不分、掠奪民脂民膏。

反對者的人數,明顯蓋過支持者,漸漸地,支持者頹勢越來越明顯。

即便如此,瞿式耜也大爲光火,恨不得將黃宗羲一幫人揪出來狠揍一頓,將其斥爲江南叛徒。

張溥比瞿式耜冷靜,淡然道:“講學之後,多有士子被荊州所蠱惑,現在他們在報紙上爲荊州張目,也在意料之中。”

“忘恩負義之徒,遲早會遭報應!”

瞿式耜惡狠狠地詛咒道,旋即,他心裡忽然一動,用一種不太肯定的語氣說道:“率土之濱,莫非王土,林純鴻一人,擁有土地跨越數府……嘿嘿……”

瞿式耜的冷笑聲,讓張溥渾身起雞皮疙瘩,他驚問道:“起田公,莫非想在報紙上把林純鴻造反的方向上引?”

瞿式耜道:“正是。湖州有部分土地,已經被林純鴻充公,所謂的充公,就是納爲林純鴻的私產。這種行爲,甚至比謀反更爲可惡!”

張溥慌忙勸道:“起田公,此事萬萬不能提。現在,荊州民附,林純鴻擁有完善的統治機構,運行多年,又有強大的軍隊,事實上已經獨立於朝廷。無論是朝廷,還是其他地方,已經沒有實力阻止林純鴻造反。若執意將林純鴻往造反的路上引,對整個大明,對江南,都是災難。”

瞿式耜搖頭道:“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照這樣下去,我們終將失去一切,就連朝廷能否繼續延續,也在兩可之間。與其如此,還不如趁現在拼死一搏,造就對荊州四面圍攻的局面……而且,讓湖州鄉紳的憤怒積攢下來,然後猶火山一般噴發,把林純鴻燒得灰頭土臉,不也是這個思路?”

張溥臉色凝重,反駁道:“區區湖州一府,哪能與鼓動天下相比?還望起田公慎重……”

……

兩人各執一詞,舌槍脣劍,互不相讓,一直爭論不休。

正爭得不可開交,忽然從湖州送來一封密信:弓兵將目標對準各地工坊,執意發放所謂的牌照,聲稱持牌照者經過關卡時,不用交任何費用。

“關卡?牌照?”瞿式耜和張溥目瞪口呆,嘴巴半天合不攏……

湖筆工藝精湛,舒斂稱意,揮灑自如,與徽墨、歙硯、宣紙一起,並譽爲“文房四寶”,歷有“毛穎之技甲天下”之稱。湖筆以善璉村的筆最爲聞名,所以,善璉村的百姓多以制筆爲生,開設有數不清的制筆工坊。

姚襄乃土生土長的善璉人,從祖上繼承了一家制筆工坊。姚襄善經營,將祖傳的手藝發揚光大,致使制筆工坊越做越大,現已擁有工人四十餘名,日產湖筆五百餘支,每年賺取豐厚的利潤。

這日,善璉村弓兵隊長姚新武帶着數名弓兵,來到了制筆工坊。姚新武本就是善璉村人,乃姚襄本家侄子,兩人熟稔至極,交流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姚新武開門見山地提出,奉湖州弓兵處命令,要對工坊進行登記。

姚襄時常至蘇州、上海銷售湖筆,對荊州江陵侯倒不是一無所知,而且,他還知道,所謂的湖州弓兵處,就是江陵侯在湖州所設立的管理機構,其目的就是爲了與湖州的官府爭權奪利。

因此,姚襄頗爲猶豫,一時沉默不言。

姚新武見姚襄拿不定主意,勸道:“襄叔,您老人家還信不過侄兒?僅僅只是登記而已,登記之後,有您老人家的好處!”

“好處?”姚襄一下子露出奸商的本質,睜大雙眼瞪着姚新武,問道:“什麼好處?”

姚新武從袖子裡掏出一塊金屬銅牌,在姚襄面前晃了晃,得意地說道:“拿着這個牌子,湖州境內販運貨物,所有關卡不用繳納任何費用!”

姚襄一聽,下意識地伸出手,要將銅牌拿過來觀賞。姚新武見狀,立即將銅牌藏在身後,笑道:“襄叔,別急,先登記了再說!”

姚襄頗有點不耐煩,道:“你先給我看看再說,難不成我還搶你的牌子?”

姚新武笑着將牌子遞到姚襄手中。

姚襄接過一看,只見銅牌上雕刻着一些陰文、陽文,一看就知道用機器強力壓制,極難仿製。細看之下,陰文裡寫着依法納稅之內容。

姚襄將銅牌遞到姚新武手中,道:“等等,依法納稅,依的什麼法?繳多少稅?”

“依的自然是江陵侯最近頒佈的《稅法》,至於繳多少稅……”姚新武撓了撓頭,說道:“侄兒也搞不清繳多少,還是讓陳先生來說吧!”

說完,將目光轉向了身後的一名中年人。這名中年人留着山羊鬍須,一看就知道是個讀書人。

陳先生咳嗽了一聲,道:“按照稅法,姚掌櫃開設的是工坊,需要交納生產型增值稅。稅率爲一成七。所謂的增值稅,就是……”

陳先生滔滔不絕,說得口沫橫飛,差點把姚新武的頭給繞暈。

不過,姚襄精於算計,很快理出了增值稅的要點,他簡單地將其歸結爲:賣筆所得的錢,扣除購買原材料的錢後,乘以稅率一成七,就是他應該繳納的稅收。

姚襄的腦袋飛速運轉,開始默算到底是繳納稅款合算,還是繳納門稅、卡稅後合算。

要說,漢人對數字的敏感性與生俱來,非別的民族可比。比如,在後世的菜場裡,很多老大媽根本不識字,算起賬來比誰都快。

姚襄非後世的老大媽可比,簡單的計算一番後,他發現,如果繳納增值稅,比繳納門稅卡稅,一年要省一百多圓!

對於姚襄來說,一百多圓雖不多,但是誰又捨得白白浪費一百多圓呢?

姚襄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姚新武見狀,笑道:“襄叔,怎麼樣?要划算一些吧?近期,僅僅只是在湖州免除門稅、卡稅,往後,不管襄叔到大明何地,只要拿着銅牌,拿着繳納增值稅的票據,什麼過路費全不用繳!”

“全大明都不用繳?”姚襄大吃一驚,這可不是省一百多圓的問題,還有助於將湖筆銷售至大明各地。姚襄顯然動心了。

不過,姚襄具有與生俱來的謹慎,問道:“過關卡時,真不用繳費?你該不是騙我的吧?”

姚新武拍着胸脯打包票,說道:“要是叔在湖州繳了錢,我雙倍賠付給叔!”

雙方說來說去,姚襄到底不信任姚新武,說先拿着銅牌,在湖州試試看再繳稅。

姚新武無法,只好同意了姚襄的做法。

第二日,姚襄準備了滿滿一車湖筆,前往湖州府城銷售,行至和孚關卡時,他赫然發現,平日凶神惡煞般的稅吏、衙役居然和弓兵比肩而立。當稅吏呼喝着停車收錢時,他忐忑不安地拿出了銅牌。

稅吏正待將銅牌扔在一邊,一名弓兵上前接過了銅牌,仔細辨認一番後,喝令稅吏放行。

稅吏哪肯讓步,弓兵一聲呼哨,所有的弓兵嘩啦一聲,刀槍皆指着稅吏和衙役。

稅吏和衙役哪裡見過這陣勢,看着閃閃發亮的刀尖,自然而然地讓到了一邊。

姚襄得以順利通過和孚關卡。

後來,姚襄又連續經過了三道關卡,所遇之事都和和孚關卡大同小異。一路上,姚襄未繳一文費用,卻順利在湖州城賣出了湖筆。

姚襄大喜,當晚趕回善璉,向陳先生繳納了增值稅。

與姚新武一般,湖州境內萬餘名弓兵活躍於鄉村及關卡處,將所有的工坊納入荊州的稅收序列,又將所有的關卡置於控制之下,保證手持銅牌的工坊主運貨暢通無阻。

幾乎一夜之間,湖州天翻地覆,發生了千年未有之變化。

第584章 行知學刊第618章 囂張探礦第318章 算盤與海戰第173章 馬伕卻敵第677章 目標在歐羅巴第647章 遼東變局(二)第424章 運兵第105章 思南歸順(一)第231章 俘獲快艇第635章 罌粟花第630章 封狼居胥(四)第563章 收編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380章 執着與放棄第614章 蹊蹺之處第507章 阻擊第256章 四面出擊第178章 納妾風波(三)第148章 月白風清樓第163章 心生疑慮第308章 待客之道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164章 調兵遣將第297章 沸騰的陳家第3章 石子嶺上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451章 陷落第17章 借力生力第454章 轉變第289章 柳營試馬第255章 局勢險惡第412章 兩難第248章 火槍戰術第54章 春香樓裡第574章 大洗禮第661章 滅國之戰(六)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672章 廣南布政使司第89章 大才在野第53章 公堂之上第67章 信譽票據第620章 鄭彩之略第355章 鋼絲繩遊戲第684章 調兵之議第325章 兵臨城下第694章 中央改制第347章 南陽城外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104章 溫體仁之計第186章 彭新履新第298章 不得已的美人計第71章 兵甲初備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52章 軍痞勾結第66章 如火如荼第5章 愁於生計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384章 別有算計第598章 情非得已第108章 東林來人第586章 西北劇變(一)第653章 朝廷變局(三)第119章 觀口守營(三)第466章 自發第427章 各懷心思第588章 西北劇變(三)第465章 後院第401章 條件第189章 準備攤牌第10章 近期計劃第280章 虛假銀庫第82章 修武戰後第646章 遼東變局(一)第100章 招募騎士(二)第367章 各打各的第61章 三桅帆船第529章 無冕之王第658章 滅國之戰(三)第535章 合圍(四)第447章 鯤鵬之略第225章 滔天禍事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477章 單幹第601章 張鳳儀第138章 鄭氏集團第402章 大局第437章 清港第2章 山林野趣第691章 兵抵天津第533章 合圍(二)第214章 運籌帷幄第91章 編戶齊民第350章 風雲變幻第551章 工程院第633章 禁衛軍第364章 進入大別山第396章 最後一戰第5章 愁於生計第397章 以退爲進第458章 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