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四郡之戰

bookmark

擔負此次出兵任務的老虎營、旋風營、鋼刀營、鐵槍營這些天緊張備戰,遠東軍上下,軍中內外,文武官員無不熱血沸騰。

范陽郡、上谷郡和東萊郡還是太小了,王君臨麾下的文武官員依然感覺不夠。

這年頭,只要是當官的,就沒有人不想建功立業,而在一切用功勞說話的遠東軍更是如此。

如今遠東軍文武百官中,猛將如雲,賢臣中有能力者也是不少,有野心者更是比比皆是。

這麼多人,若是不征戰天下,他們從何處獲得功勞。所以,每個人都等着這一天的發生,等着王君臨下達最後出兵的命令。

但實際上,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出兵的戰略部署早已完成,甚至什麼時候出兵,各營主將和杜如晦、劉子明、沈果兒等少部分人都已經知道。

……

……

大業十一年,十月十七日,在遠東軍文武官員期待之下,遠東軍四營以四路兵馬,各自向目標進發。

博陵郡名義上依然屬於朝廷,但實際上已經被博陵崔氏所控制,即使是佔領了博陵郡三個縣城的那三股叛軍,其實也是崔氏在後面暗中支持甚至所扶持的。

尉遲敬德統領老虎營四萬人依靠各種犀利的攻城武器,七天之內連破博陵郡五個縣城,其中有一個縣城是軍情府的人鼓動城內百姓暴亂,聚集少部分高手,在混亂之下,在老虎營兵臨城下時直接從裡面打開了城門。

崔氏看出遠東軍攻城犀利,特別是有火藥武器存在,尋常城池根本駐守不住,便聚集了七萬兵馬於郡城之外野戰。七萬對四萬野戰,激戰一開始,便讓本來料定至少能夠阻擋住遠東軍攻勢的崔氏大吃一驚,心中寒冷一片。

崔氏的這七萬兵馬是由三萬郡兵和四萬崔氏的私兵組成,龐大的財力支持下人人都有鎧甲,武器裝備極爲精良,甚至比大隋府兵也要精良,又由精於兵事的將軍嚴於訓練,這兩年來剿匪不少,實戰經驗也不缺。

所以這七萬兵馬一直是崔氏的依仗,在他們看來至少能與朝廷的的府兵相媲美。

然而,一番大戰下來,他們才發現自己的依仗與遠東軍相比,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並不是說崔氏軍隊的單兵戰力就比遠東軍差多少,主要是因爲老虎營身上都已經不穿鐵甲了,而是變成了鋼板甲,手中鐵質武器同樣變成了鋼刀鋼槍。

盔甲的防禦值和武器的鋒利值得到巨大提升,直接讓遠東軍每一名將士的戰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而崔氏的軍隊比起以往盔甲武器依然是老樣子,雖然比起尋常郡兵和叛軍已經算是裝備優良,人人都有鐵甲。但是與遠東軍一相比,便拉開了差距。

不過,崔氏這邊依仗着兵力人數多了三萬,雙方剛開始倒也打了個平風秋色,但是當遠東軍這用拋石機向他們後軍發射火藥包,又突然推出二十架車載百發弩和丟出數百枚手榴彈之後,崔氏瞬間便倒下了四千多人不說,緊接着便出現潰敗之勢。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崔氏大軍大敗,丟下近兩萬具屍體,退回博陵郡城,收縮兵力。

說實話,崔氏精心打造的這支軍隊已經算得上是精兵了,而且他們以多戰少,卻如此輕易便敗於遠東軍一個軍團之手,這其中固然有遠東軍裝備優良,武器犀利的緣故,但另外一個原因還是遠東軍兇名太盛,此外就是軍心不穩,士氣不足全盛時期一半。

崔氏這邊官兵的家人、親戚、朋友,他們要守護的百姓變成流民的時候,崔氏控制當地官府沒有去救濟。雖然崔氏也傳令讓郡城和各縣城,凡是所屬將士家人便放進城中,並進行一定救助。但是不要忘了,一個人除了家人之外,還有親戚朋友,還有同村同鄉的鄰居玩伴。

這讓七萬人馬中絕大多數將士的軍心都受到影響,士氣焉能不受影響,戰力又怎麼能保持巔峰。

……

……

十月十八日,羅士信帶領的旋風營按照原定作戰計劃,開始攻打恆山郡,同樣在數日之內便攻下了所有縣城,而且有兩個縣城直接開門投降,最後只剩下郡城,陷入攻守戰的拉鋸之中。

恆山郡局勢比博陵郡要複雜一些,兩個縣城被兩股規模不小的賊人所佔,另外三個縣城和郡城還勉強在官府的控制之下,而且倒沒有被地方世家門閥把持,郡守和鷹揚郎將都是楊廣的心腹。

而魏刀兒帶領的鋼刀營也在同時期攻打趙郡,因爲鋼刀營形成時間較短,且主力是原本上谷郡的叛軍,這近一年雖然也按照遠東軍的訓練之法進行了強訓,可是戰力相比旋風營和老虎營還是差了不少,攻打便沒有那麼順利,在攻下兩個縣城後,陷入了僵局。

陸寒帶領的鐵槍營攻打信都郡其實是最難攻下的一個,因爲信都郡多是高山,從范陽郡方向,有一道名爲陽山關的險關。

十月七日,陸寒統領四萬鐵槍營人馬,另配屬特種大隊五百人,兵臨信都郡,直取陽山關。

陽山險要無比,據此東出,可控扼范陽郡和東萊郡,據此南望,可奪山東諸地,綿延橫亙幾百裡。

整個作戰過程中,王君臨定下的作戰要求是,要儘可能的減小損失,多用智,少用力,能用平和手段謀之的,就決不動武,充分利用百姓和官員心向遠東軍的心思,軍情府暗中與守城的文武官員接觸,實施策反、離間之計。

所以,註定了對這四郡之戰,是既打又拉,這並不是絕對的征服,過度的殺戳,反而會激起這四郡軍民的仇愾之氣,不利於大計的施行。

當然,王君臨絕對不會如楊廣那樣,喜歡指手畫腳,事必躬親,恨不能直接指揮到一隊一伍的具體行動,干涉前線大戰,結果導致戰敗。

所以他對四路大軍的具體要求和指令一概沒有,戰機瞬息萬變,並非遠在數百里之外王君臨所能掌握,所以已全權交各營主將指揮,給予前線指揮人員充分的自主權。

……

……

第三百一十章 來自高臺城的軍隊第三百一十一章 從未出現過的戰術第九百三十七章 兩隻幼虎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徐世績的鬱悶決定第四百六十一章 朝堂之爭(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淵蓋蘇文的想法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特殊的騎戰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連環計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簽定條約第九百零七章 盧氏長孫第三百零四章 小酋長瘋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這太欺負人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黑石山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李建成眼中的聶小雨第六百五十八章 聶小雨的孿生姐姐?第四百一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八百四十一章 這又是一個陷阱第九百零八章 富可敵國(第六更)第七百五十四章 武林三榜第七百五十七章 王君臨的佈局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李世民和替身的故事第九百八十四章 最後的瘋狂(上)第二百零七章 皇門事變第六百八十八章 太原賭坊第六百七十一章 困在了太原城第七百四十八章 靠山王的想法第九百一十四章 鹽女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繼科的愧疚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距離亡國已經不遠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立府開宴(上)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楊素投降與京都大變第七百三十五章 如履薄冰的面聖第一百五十四章 夜戰(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蟬刀第二百一十七章 王君臨最後的大禮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蛇島議事第八百四十一章 這又是一個陷阱第七百九十七章 齊王瘋了第二百四十八章 魚俱羅的殺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機器美少女的恐怖第三百七十一章 看不透的刺史大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又鋒芒畢露了第五百五十章 聶小雨的特殊能力第四百六十章 朝堂之爭(上)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徐世績的一舉三得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天下震動第七百三十六章 英雄遲暮第六百六十二章 橋頭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死士養成之第一步第八百三十八章 如今的武林公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魚俱羅的煩惱第九百零八章 富可敵國(第六更)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生氣的陳丹嬰第八百三十五章 交易第二百六十三章 野火燎原第七百七十九章 強搶民女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這些人都應該殺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南詔六鎮與羅成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假春秋谷主第一百零七章 毒珠第九百六十八章 殺人立威第七百四十八章 靠山王的想法第四百零八章 踢到鐵板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月宮仙子第六百六十章 死纏爛打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投降也是死第一千二百章 大朝會第二百二十八章 摧枯拉朽(二)第一百七十八章 輿論大戰(上)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唐王世子李建成失蹤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慘烈第三十八章 突厥使第五百七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拉幾個墊背的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聰明人李靖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劉武周死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戰法和算計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王君臨立國稱帝第五百零三章 長樂宮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遠東軍新式武器效能試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高句麗亡國和猞猁的消息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沒有腦袋的聶小雨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竇建德的野望第八百零一章 生死拼殺(上)第六百九十章 神算之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精彩的證詞第八百六十章 許敬宗的計劃第九百四十七章 神秘黑衣人第七百七十七章 帝王之術第八百九十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九百二十五章 突然翻臉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投降也要有儀式感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狼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骷髏軍初現第七百三十章 真假楊素第八百一十九章 無敵魚子默第二百六十一章 一萬伏兵第九百四十一章 試探第五十九章 身份被識破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輸不行贏了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