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災民爲何而出現

自古以來,難民都是最可憐的,同時也是最可怕和最難以控制的,歷史上無數次揭竿而起,無數次改朝換代,都是因亂民而起,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餓的,災民吃不飽飯,快要餓死,什麼事情都能夠做的出來。

雖然是武將,但合上公函之後,王君臨也不得不打起了精神。

不說他是張掖郡的鷹揚郎將,此地的興衰和安定與他有着直接關係,僅憑心中不曾泯滅的天良,如今的特殊時期也容不得他置身事外,漠不關心了。

許敬宗急匆匆走進來的時候,王君臨正一臉凝重的盯着一張碩大的羊皮地圖,手指不停在地圖上劃拉着什麼,不時搖頭嘆氣。

“侯爺,州府刺史王通王大人派人送來緊急公文……”許敬宗將密封的公函遞過來,王君臨劈手奪過,粗略一掃,臉上頓時愁色愈盛。

許敬宗急聲問道:“侯爺,不知雪災……”

不等他將話說完,王君臨便將手中公文遞給許敬宗,後者看過之後,神色頓時變得肅然凝重。

王君臨鄭重說道:“總管大人在西平郡滅了白蘭王之後,便被皇帝召回京城述職,長史劉方老將軍在西平城最後一戰中受了箭傷,短時間內難以帶兵。而眼下雪災波及三郡,四十多萬百姓受災,刺史大人擔心有人趁亂生事,讓我前往金城坐鎮。”

……

……

金城州府內忙成一團,接連數日,無數道公函快馬入金城,很快又有無數個信使出金城,八百里加急前往京城,來往匆忙。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雍州從州府到郡、縣三級的官府轉動的節奏徒然加快,不僅糧草調撥頻繁,就連遠在石風寨的王君臨都被招至雍州總管府,代替魚俱羅坐鎮。

在魚俱羅不在,劉方重傷的情況下,爲何讓他坐鎮,王君臨心裡有數。站在官府的立場,對待難民首先要救,先把他們肚子管住,吃不吃得飽不敢保證,但不能餓死,其次,在糧草來不及到達災區前,兵馬首先要壓住場面,否則若發生騷亂暴動而無法壓制,則會造成大麻煩。

一切都因這次的雪災而起,從古至今,天災對民間和朝廷而言都是一樁很麻煩很可怕的事,因爲災難在無窮盡的挑戰着人性,誰都料不到衣食無着,生計全無的難民們會做出什麼事,會對朝廷造成怎樣的威脅和動盪。

華夏數千年來,處於底層的百姓其實是最勤勞,最有耐性,最能逆來順受的羣體,統治者長久的“治人”與“治於人”的洗腦,百姓們從來也不覺得天生被人統治有什麼不對,哪怕官吏惡劣,對他們又打又罵,或是苛以重稅,甚至搶掠奸.淫等等,百姓們都能無奈地忍下去。

可是有一條底線,是絕對不能觸碰的,那就是“飢餓”。

是的,飢餓是所有百姓的底線,當官的再作威作福,再苛以重稅,只要能讓他們吃個半飽,不至於活活餓死,他們就沒有起來反抗的勇氣,可是若遇到災年,或是苛政令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時,那時的百姓已不是百姓,而是瞬間變成了一羣眼冒綠光的狼,沒了活路的他們,就如同楚霸王破釜沉舟一般,反正已斷了後路,不如索性殺官造反,殺出一條活路來。

……

……

王君臨從石風寨出發時,只帶了隨他從張掖郡城來的三千人,周虎和上官虎在王君臨的整體謀劃和帶領下打敗薛延佗大軍,並斬殺薛乞羅之後,便已經各自帶兵回了高臺城和沙砰關駐守。

傍晚時分,隊伍走在一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於是王君臨下令找塊靠水的平地紮下營盤,埋竈做飯。

衆將士依令停下腳步,開始有條不紊地紮起了營盤。

離開石風寨已經有兩日,隊伍走得不快,甚至有點拖拉,這是沒辦法的事,因爲路不好走,路上積雪不化,結霜成冰,一不留神便人仰馬翻,隊伍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向前推進。

第三天,隊伍行至張掖郡最北面的西風縣城,縣令領全城官吏出城十里相迎,王君臨婉拒了入城的盛情邀請,隊伍只在城外紮營,第二日清晨悄悄拔營離去。

過了西風縣再往東南方向,不知是不是心理錯覺,王君臨總覺得天氣變得更寒冷了,一路上隨處可見未曾融化的大雪,明明已是立春的季節,可這裡仍然滿目蕭然,沒有春暖花開的燦爛景色,沒有春意盎然的綠樹紅花,更不見農戶滿懷喜悅結隊春播的欣欣氣象,觸目所及皆一片蕭瑟,土地又冷又硬,田地荒蕪,連野草都不見一株,放眼望去,遼闊的田地裡竟感受不到一絲生機。

走到這裡,王君臨的心漸漸往下沉,就連天性薄涼的許敬宗,此時臉上也看不見笑容了。

出西風縣繼續往東南,王君臨一行緩緩朝金城方向走去。

這裡已經屬於金城郡所瞎,雍州內相對而言算是比較富庶的地方了,畢竟是州府所在之地,以州府金城爲中心,許多國內的商賈和西域而來的胡商們爲了逐利,紛紛滿載貨物特產朝金城蜂擁而來,不管是路過,不是就地交易,都讓金城之地頗爲繁華,也是雍州百姓最爲密集之地。

可是,隋朝終究還是以農業爲主的時代,糧食作物決定民生,所以每年的春播,秋收,對大隋百姓來說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每年立春後,皇帝楊堅都要率領百官在皇宮的農壇祭天祈福,求得一年的風調雨順,每年秋收後,以前獨孤皇后還要領朝中諸臣的誥命家眷親自下田,將秋收時遺落在田裡的麥粒一顆顆揀回來,以此表示人間百姓的惜福,從開皇元年開始,獨孤皇后便親自主持這個儀式,每年皆是如此,一直到她去年去世。

由此可見,農耕對百姓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天下百姓絕大多數都是農戶,農戶所求不過溫飽,所以每天的氣候對農戶來說,便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徐世績的鬱悶決定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甕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李建成眼中的聶小雨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甕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李世民回關中了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宇文成都的怒火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同歸於盡第二百六十九章 張掖郡太守第九百九十一章 父子最後的對話第八百四十四章 武林大會(三)第九百六十四章 挖水師牆角第七百九十五章 氣急敗壞的齊王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騎兵戰術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史上最白癡的戰法第一百六十一章 這是天罰?第一千零五章 鬱悶的宇文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四個美女第六百八十九章 三殺老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暴露與激戰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這纔是最大收穫第七百三十三章 夫妻夜話第五百零七章 於家老祖宗的憤怒第一百七十六章 禍亂後宮的獨孤皇后?第六百四十章 天子劍第九百二十八章 大開殺戒(上)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毒王來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逼到死境第一千零六章 中郎將趙晨第六百三十一章 與死神搶時間(一)第五百零七章 於家老祖宗的憤怒第六百零七章 妖女春三娘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突厥可汗心中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陽山關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殲滅(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死亡的影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春秋使者的信第九百六十五章 水師隱患第三百九十八章 跑來報信的蘇媚兒第五百八十二章 喜歡聽牆角的聶小雨第五百九十九章 意料之外的熟人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螻蟻之命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李淵父子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拼命二郎李世民第三百九十一章 隴西郡丞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西域馬賊王的風采第二百七十三章 哪個是毒將?第五百四十九章 殺人滅口第二十二章 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火燒漢王府第六百四十二章 聶小雨的強迫症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蓋世梟雄第一千零六章 中郎將趙晨第三百六十二章 他難道是個瘋子第八百七十四章 君臣如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一樣的攻守戰(一)第五百八十章 宇文家的重禮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寵臣虞世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一萬瓦崗營被滅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風雲瘋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舞女變成了刺客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懷孕的陳丹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奔赴遼東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猞猁毛毛獻寶第九百七十三章 被利用的百姓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絕望的李靖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頹廢的大將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監察御史之死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丹嬰的哭泣第二百四十八章 魚俱羅的殺機第一千零八章 熱火朝天的鹽場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洛陽來的欽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死士養成之第一步第九百二十章 是個人物第九百九十一章 父子最後的對話第五百七十五章 絕命廝殺第七百二十七章 王君臨的真正謀劃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軍師的試探第二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四)第二百一十七章 王君臨最後的大禮第八百五十八章 弒君第二百三十四章 木偶鬼影第七百四十一章 逼婚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原王學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鋼鐵刺蝟第七百五十六章 轟動武林第四百一十四章 迷宮一般的洞穴第八百六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八百一十二章 對射(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無敵羅士信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慘烈第三百零九章 追殺(五)第六百一十八章 對戰春秋奴第一百三十六章 邱福之威第七百五十六章 轟動武林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地道戰啊地道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金色小蛇第九十章 死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俘虜交易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搶頭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