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石千浪

陳必時剛到北京,就搞出大動靜來,肯定有人高興不起來。

《權利宣言》公開發表之後,最高興不起來的就是管遠山。雖然劉誠志在此之前就打了預防針,以軍事管制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宣佈,將絕對忠於最高統帥部與中央政府,但是管遠山不是笨蛋,在他看來,劉誠志此時已經不是北京的一把手了。

當然,劉誠志是不是一把手,管遠山說了不算。

最重要的是,幾個軍人在北京搞出的事情,已經對中央政府構成了威脅。在最高統帥部的全體會議上,管遠山就對劉誠志的忠誠提出了質疑,如果不是其他高層領導並不完全支持管遠山,或者說不想幫着管遠山對付劉誠志的話,恐怕管遠山會發出提議,將劉誠志驅逐出最高統帥部。

事實上,其他高層領導也有同感,那就是劉誠志這次玩得太過火了。

問題是,木已成舟,而且《權利宣言》受到了包括幾乎所有中國人在內的廣泛支持,就連臺灣當局也表示歡迎。如果最高統帥部在這個時候讓劉誠志下課,不但會激化中央與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的矛盾,還會削弱中國當局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美軍已經開始向北方戰場增兵,第一批主力師已經到達東港,正在開赴前線的途中,北京保衛戰即將打響,如果在這個時候把事情鬧大,最終導致北京淪陷,別說是其他高層領導,就連管遠山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受此影響,最高統帥部打算讓此事冷卻下去。

可惜的是,《權利宣言》的影響太大了,就算不聞不問,也不會自然冷卻。

別的不說,華北地區的民衆踊躍前往北京參加抗戰行動,就連北京周邊地區的駐軍都表示支持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可以說,要不了多久,影響就會擴大到全國。到時候,誰也無法把這件事情壓制下去。

更重要的是,《權利宣言》在國際社會上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最先做出反應的就是臺灣當局。

十一月十日,臺灣當局領導人就公開表示,願意與北京當局進行停戰談判,在《權利宣言》的基礎上,商討成立聯合政府。

雖然對於臺灣當局的表態,劉誠志沒有做出任何迴應,甚至沒有發表任何言論,畢竟從根本上講,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只是最高統帥部下設的地方權力機構,根本沒有權利代表整個中國,也就沒有權力與臺灣當局進行談判。但是臺灣當局的這一態度,立即得到了衆多國家的支持,特別是那些一直在密切關注這場戰爭,又不希望美國獲得最大好處的國家,比如俄羅斯。

在臺灣當局發表聲明之後,俄羅斯總統就公開表示,中國當局應該冷靜下來,通過談判解決紛爭,並且表示願意爲中國的和平談判提供幫助。

毫無疑問,臺灣當局這種比較出格的做法,讓美國政府非常尷尬。

只不過,美國人最爲務實,也最爲精明。氣憤之後,美國當局立即認識到,臺灣當局的舉措對美國有所幫助。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當局主要考慮的是如何體面的退出戰爭,而不是幫助臺灣當局佔領整個中國大陸。

第三次南京會戰,讓美軍嚐到了苦頭。

到會戰結束的時候,美軍在遠東戰場上的陣亡官兵總數已經超過二十萬,大大超出了美國當局最初的估計,甚至比修訂後的戰爭傷亡數字還要多得多。要知道,在決定插手臺海戰爭的時候,美國只打算付出二十萬條生命,而且只在大規模戰爭中犧牲十萬人,另外十萬人是留着對付游擊隊的。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等到美國撤兵的時候,恐怕將有四十萬美國大兵留在遠東。

當然,以美國國內的情況,不會等傷亡達到四十萬,美國當局就得考慮撤軍。

要知道,巨大的傷亡,已經對美國社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在冷靜下來之後,很多美國人都意識到,繼續打下去,美國所能獲得的好處將寥寥無幾,付出的代價卻在急劇上升。

雖然美國國內還沒有爆發反戰浪潮,但是民間的反戰示威活動已經開始了。

別的不說,由陣亡將士家屬組成的“母親反戰團”就一直守在白宮外面,每天都在向白宮施壓,要求總統從中國撤兵。

奧康納再厲害,也不敢與選民對着幹。

再說了,中期選舉臨近,之前積極支持戰爭行動的共和黨正在利用美軍作戰不力、傷亡過大做文章,意圖控制國會兩院。如果奧康納無法處理好這個問題,那麼在中期大選中,民主黨肯定會全面敗北。

正是如此,在二零一四年初,奧康納纔會在參加abc電視臺的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以非正式的方式表示,美國當局將在取得了重大勝利之後,考慮從中國撤兵。雖然奧康納沒有說明什麼纔是“重大勝利”,但是在美國民衆看來,打下南京與北京,就是重大勝利,因此美軍將在這個時候撤兵。

這個時候,臺灣當局主動站出來,並且伸出了橄欖枝,顯然是在幫美國。

受此影響,十一月十一日,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就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提到,美國支持在中國成立一個聯合政權,並且歡迎中國的各方力量參與該政權,最終以談判協商的方式結束中國內戰。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從戰爭定義上就看得出來,美國確實想撤兵了。

當初,美國宣佈出兵中國的理由,就是幫助臺灣當局恢復正統。如此一來,美軍與日軍都是臺灣當局的援軍。也就是說,中國的戰爭,實際上是臺灣當局與大陸當局的內戰,而美國只是在幫助臺灣當局平息內戰。

這樣一來,美國從中國撤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

換句話說,美國當局爲今後撤兵留下了臺階。

美國當局這一表態,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當然,絕大部分國家肯定會支持美國的態度,畢竟中國的戰爭,已經對世界經濟、以及幾乎所有國家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雖然在戰爭初期,很多國家都從中獲益,畢竟對處於危機中的全球經濟來說,一場能夠消耗掉所有過剩物資的戰爭,能夠讓更多的工廠開工,也就能夠讓更多的工人找到工作,從而拉動消費,振興市場。但是隨着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負面影響也就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中國經濟停轉之後,很多國家都被牽連了進來。

比如,澳大利亞與巴西就有苦難言,因爲在戰爭爆發之前,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數千億美元的礦石,爲這兩個國家提供數百萬個就業崗位,爲礦產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的利潤。受戰爭影響,中國不再從澳大利亞與巴西進口礦石,而且美國也不會讓澳大利亞與巴西向中國出口礦石,兩國經濟自然是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事實上,就連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俄羅斯,也受到了衝擊。

沒有了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俄羅斯的物價指數在戰爭期間升高了近一倍,使得大部分俄羅斯平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在東北淪陷之後,中國就不再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俄羅斯每年因此遭受的損失高達上千億美元。

其實,就連美國也不能例外。

要知道,在戰爭爆發前,美國市場上的勞動力密集型商品中,大約七成來自中國。沒有了這些廉價商品,美國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就算美國政府在戰爭期間一再增加了社會保障,甚至通過發放戰爭福利的方式,讓平民得到實惠,但是比起以往,絕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質量都在下降。可以說,反戰的美國人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因爲親人在戰場上陣亡,而是生活受到了影響。

當然,也有例外。

最大的例外就是日本。

可以說,對於臺灣當局的行爲,日本最爲反感,也最爲憤怒。

別的不說,臺灣當局此舉,等於把日本擺到了不義的地步。雖然臺灣當局沒有宣稱日本是侵略者,但是在向北京當局伸出橄欖枝之後,等於承認了北京當局在北方戰場上的合法地位,也就否認了日本在佔領區內建立的軍管政權。

事實上,在這場戰爭中,日本平民更多的是憤怒與仇恨,而不是因爲戰爭而使生活品質降低所產生的怨恨。

投在長崎的那顆核彈頭,就足以讓日本人仇恨中國數十年。

更重要的是,戰爭期間,日本的工業機器全速運轉,變相解決了事業問題,使得更多的日本人有事可做。雖然出口受到了影響,但是日本當局通過擴大軍隊,以及從美國獲得大量無償援助,基本上保證了平民的生活水準。要說有什麼影響的話,在中國戰場上陣亡的一百多萬日軍官兵算是最大的影響吧。只不過,對日本這個比較狹隘的民族來說,巨大的傷亡帶來的不是反思,而是更大的仇恨。

問題是,在美國的態度明確之後,日本當局也知道,沒有美國,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

受此影響,日本當局並沒有公開抨擊臺灣當局的舉措,只是在表態的時候,質疑了北京當局的合法性。

當然,日本當局做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敦促美日聯軍攻打北京。

這下,難題回到了美國手中。

第81章 兵不厭詐第84章 託人帶信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24章 決戰前夕第46章 炮火打擊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0章 誰主沉浮第18章 圍點打援第40章 以退爲進第74章 柳暗花明第20章 痛失戰友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53章 強行上馬第98章 危牆欲倒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202章 一場勝利第61章 後繼乏力第95章 日軍上臺第71章 出敵不意第22章 絕對射殺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60章 這是戰場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40章 壞的開始第39章 戰鬥英雄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78章 關鍵戰役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86章 自釀苦酒第43章 何爲希望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62章 圍攻丹東第7章 攔路奪命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3章 機緣巧合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58章 環形防線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40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死纏濫打第165章 用兵難題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0章 誰主沉浮第66章 死有所值第20章 痛失戰友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83章 量力而爲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73章 交戰原則第31章 絕不能退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89章 兄弟歸隊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12章 根源問題第71章 出敵不意第42章 誘敵深入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44章 現實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