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招募到了諸葛亮這個天才型人物,對於擎蒼來講簡直是一件大喜事,但他沒有因爲這樣而放緩招募的腳步。
最近隨着華夏國的擴張,對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之後,隨着佔據城池越來越多,就需要更多的人去處理。
擎蒼這時從系統之中調取出了一份名單,並且下令道:“來人,現在我念出名字,你們記一下。”
這時,有人拿出了筆墨,那可將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們不知道擎蒼想幹什麼,念出名字,記錄?
“是”
擎蒼可不會管他們怎麼想,他直接念道:“名字很多,你記好了!”
隨後便開始唸了起來。
“賈詡、戲志才、劉曄、滿寵、荀攸、程昱、周瑜、魯肅、陸遜、呂蒙、顧雍、虞翻、張昭、法正、龐統、徐庶、田豐、沮授、審配、郭圖、許攸、逢紀、李儒、蒯良、蒯越……”
他所念出的人名均是這個時期最爲強大的謀士,也都是名士錄內的人物,整個東漢末年因爲有了他們的存在,使得各種計謀上演,少勝多、弱勝強、失勢勝得勢,可以說他們的存在,爲整個時期的戰爭增加了不少的色彩,這個時候,擎蒼下定決心將他們收入麾下。所以他們令人將名士錄的名單都抄錄下來。
他每念出一個名字的時候,就有人開始驚訝萬分。特別是荀彧此時有話說。
因爲上面出現了一個與他同姓的人,那便是荀攸。
於是等擎蒼唸完之後,他便說道:“擎帝,荀攸乃我之侄,但我僅大其六歲,其曾在董卓進京時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曹操入許都之後,他投靠了曹操。此時依然還要曹營之中,我可以派人前去說服他歸來。”
荀彧與荀攸兩人雖然是叔侄,但年歲相差不大,他們是遠房的親戚。
他不知道擎蒼是怎麼得知荀攸這個人,但也沒有多問,大概是有經過調查過的吧。
“很好!那便有勞荀參謀了。”
有了這層關係那便是最好的,這種情況之下,或許可以將勸服的成功率提升。
荀彧連忙說道:“這是我們爲華夏國應該做的事。”
等荀彧一說完,這底下的諸葛亮在這裡也站了出來說道:“擎帝,關於周瑜此人,我知道他早年曾與孫策往戰天下,孫策死之後,他便輔其弟孫權上位,此時正在江東,想要招募其十分困難。”
歷史之中的諸葛亮與周瑜是屬於兩個國家的人,交集上並沒有多少,唯一的一次合作是在赤壁之戰上面。周瑜也曾經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實際之上,周瑜相比於諸葛亮來講,更偏向於武力與用兵,而諸葛亮則更擅長治國。
諸葛亮這麼說也是有他的道理存在的,因爲周瑜和孫策之間的情誼可不是說斷就斷,招募這一條路子直接被堵死,但如果是建業{城池名、孫權的根據地}一敗,那還是真有可能。
郭嘉附和道:“我同意孔明的話。”
衆人又商議了關於一些名士的話題,有些人可以明着招募,而有些人則要靠關係來招募,擎蒼所列的名單人物,有近七成可以招募得來。
“那行,盡一切可能吧,以上的名單,你們若是有遇見,或許有關於他們的情報,大家可以搞定的,那便由你們搞定。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儘可能的將這些人都收入麾下。”
這是擎蒼的決心,衆人應道:“是!”
“那成,這事,就算是穩當,還有一事。讓張郃過來見我一下。”
張郃投降之後,擎蒼也給了他足夠的重視,此次讓他過來,大概也是有關於一些事情的安排。
很快的,張郃便上了城樓之上。
他見許多人都在,臉上露出了一絲疑惑,隨後敬了軍禮。這一個月來,他將從頭開始學習關於華夏軍團的一切東西,事實證明,他學得還不錯,光從他敬禮的軍姿來看,就已經十分標準了。
“見過擎帝”
擎蒼先是問道:“這一個月來,你可曾習慣我華夏軍團之生活?”
“回擎帝,我已經適應了這種軍營生活,華夏軍團給我的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
擎蒼點點頭,隨後說道:“那便是極好,我現在有一件事要交待給你。”
“是!”
“你應該見過我們的戰隊。”
“擎帝是指海豹突擊隊、飛虎隊、獵鷹戰隊還有華夏戰隊?”
擎蒼點點頭後說道:“上次四支戰隊全軍覆沒,這是我心頭的痛,但好傳承不能斷,我要你在半年內組建出十支戰隊,你可敢接?”
“當然,如果你能完成任務,半年後,我當升你爲師長!”
張郃雖然得到了重視,但是事實上並沒有一絲功勞,所以擎蒼先是給了他一個團長級的職務。這個是有實力就可以上的,衆兵也沒有任何的怨言。
張郃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曹操五子良將之中排名第四,從現在起,擎蒼已經將五子良將全部收入了麾下。
張郃直道:“擎帝請放心,我張郃一定會完成任務!”
“那行,凡是有碰到任何的困難,記得提出,沒有事是溝通解決不了的事,你可以多多找找兩大參謀長,他們可以爲你解決一些事,實在解決不了的話,再找我。”
這算是擎蒼給張郃以最大的幫助,因爲這件事非同小可,一支強大的戰隊可以爲華夏軍團解決掉大量的危險。
“遵命!”
待張郃退回衆人之中,擎蒼望着東方,喃喃道:“接下來,將是一場收復之戰!”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東漢時期領地的城池大概有近二百個,而且這種數量不在不斷的增加之中,隨着各大諸侯或者人民軍的異軍突起這個數量還會持續不斷的增加中。所以十幾個軍長出徵,還是任重道遠啊。
這時郭嘉問道:“擎帝還在爲統一之事擔憂嗎?”
擎蒼說道:“是的,眼下一場接着一場的戰鬥將是十分耗費心神的事,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犧牲。”
荀彧參與其中道:“這是歷史的必然,若擎帝不去做,換作其他人來做,那結果大概會更慘烈。”
郭嘉說道:“擎帝,以戰爭換和平,戰亂已經十多年了,是時候由我們華夏軍團去終結這種戰亂了,創造一個屬於我們的華夏盛世!”
戰爭換來的和平時間,依據統治者的良政,一般都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和平的結果,這種戰爭明顯是可以被允許的。
擎蒼堅定的說道:“相信我們一定會以破雷之勢,終結戰亂!”
“好了,你們都退下吧!準備好明天爲各大司令和軍長送行!”
“是!”
這時,衆人才正要退去,卻見諸葛亮並不爲所動,似乎有些問題要問。
所以衆人又留了下來,只聽諸葛亮問道:“擎帝,我有一疑問,你對於孫權要怎麼處置?”
擎蒼說道:“我尚未想好怎麼處置此人,你可有好的處置方法?”
事隔一月,擎蒼對於孫權依然沒有做出任何的處罰的決定。因爲他還沒有想好要怎麼處理這個人。
長期關着他也不是一個辦法,他是否還有利用的價值,至少現在的擎蒼還沒有想到。
諸葛亮說道:“我聽聞孫權有一弟,名爲孫翊,他曾被大臣推薦爲繼承者,後來因爲孫權的霸權,使得他不得掌權。所以兩人有一些間隙存在,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兩人的關係做一些謀劃?”
“你的意思是?”
“我猜想,這孫翊一定會甘心屈於孫權之下,我們何不放出消息稱孫權已死,那孫翊一定會有所行動,直接掌位。若是等他上位之時,我們將孫權放歸,那孫家恐怕直接內亂,對於我們而言,取下孫家,難度變到最小,爲此,我們還可以以少量的代價取得孫家。”
郭嘉笑道:“哈哈哈,孔明果然是妙計!”
荀彧也道:“看樣子孔明對於這孫家的情況瞭如指掌,對天下之勢,亦在胸中!”
很明顯,他的計策引得了衆人的贊同,這裡的人無一不拍手稱好。
諸葛亮謙虛的說道:“只是略有研究。”
擎蒼一想,也確實如此,於是便說:“很好!就依你之計策而行!由你來負責這一件事如何?我華夏軍團的任何兵力,你都可以調遣,看你需要多少人,但說無妨!”
諸葛亮直道:“是!我只需要十人即可!”
衆人沒有一絲懷疑諸葛亮的話,他說十人,那就十人給他。至於他需要哪十人,擎蒼也不會去過問,只要能達成策略那就足夠了。
而這時一時不語的楊小妹問說:“那孫家之勢一弱,至於劉備當如何處置?”
她意有所指,她指的是不用武力的情況之下,是否可以用計策來解決並於劉備這一方的戰事。
諸葛亮說道:“劉備與劉璋同姓劉,而我們所要做的是挑撥兩者的關係,此時的劉璋沒了曹操的威脅,底氣會硬一些,若是挑撥他們的關係,那麼這兩人同爲漢室宗親的人可能會發生大戰。”
歷史因爲擎蒼的到來發生了改變,要知道諸葛亮以前可以輔助劉備的,現在看來,他卻另投明主,若干年後,他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投對人了。
楊小妹問道:“若是他們其中一方得勝?那不是讓他們的勢力得到補充?對於我們而言,也不算好事吧?”
“不,雖然他們的勢力變大,但是兵力卻受到了大量的損失,空有大片勢力有什麼用?沒有兵力作爲補充,他們到最後,還是失敗這一條路子。”
郭嘉又道:“孔明所言極是,我贊同。”
可以說,今天是專屬於諸葛亮的場子,今天他除了分析出天下之勢外,還給出了兩條計策,這兩條計策至少可以使華夏軍團少損失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說是造福華夏軍團啊。
這時,楊小妹又問:“那對於司馬懿,當如何?”
諸葛亮看了一看張郃,便問張郃道:“張郃,你與司馬懿同朝爲官,對於此人,你有何看法?”
張郃與司馬懿都是屬於曹營的人,所以問他是對的。所謂知此知彼,百戰百勝。
張郃說道:“司馬的最大特點就是隱忍。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是石破天驚,一擊必殺。”
可以說這是張郃對於司馬懿最高的評價了。
諸葛亮思考了一會之後,說道:“若是這樣,那恐怕是難爲其事。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司馬懿此人的性格使然,他的性格就決定了他的策略,這種無法擊怒,只能與之zhōu xuán。第二就是在曹營之中找不出第二人可以與之抗衡的,若是他直接收取曹營的勝利之果,有可能直接稱王。”
那便是說,連諸葛亮也對於司馬懿沒有法子了。
倒不是諸葛亮不行,是司馬懿此人也算是一個極強的存在,當年他與諸葛亮兩人的鬥智鬥勇,都成爲了佳話。
這裡的人們,也沒有去責怪諸葛亮,因爲這屬於客觀因素,不是主觀可以改變的。荀彧先說道:“這個無妨,剛纔那兩條計策已經足夠爲我華夏國除掉不少的阻礙了!”
郭嘉亦道:“我贊同荀參謀的說話!”
諸葛亮對於天下之勢的研究可以說是比兩大參謀都要透徹,因爲他研究的時間肯定比兩人要長一些,兩大參謀更多的時候是在發展華夏城的一切。所謂顧此失彼,人各有所長。
擎蒼也出來打了個圓場。
“好!很好,那司馬懿之事先擱下,倒是劉備與孫家那兩條計策若成功,那麼諸葛亮,你便是副參謀長了。”
“謝擎帝!”
這無疑是給諸葛亮打了一劑強心劑,那就證明一點,只要在擎蒼這裡,只要你有付出,總會有回報的。或許在以後不遠的將來,參謀長的職位將會多一個諸葛亮。
“好了,你們都下去吧,我想一個人安靜一下!”
“是!”
這下,衆人才算徹底的離開,整個東門城樓之上,只留擎蒼一人。沒有人知道,他在思考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