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法一倫銅礦

事實上,馬林對於支持瑞典人獨立,是有很深層次的考慮的。瑞典人鬧獨立,不但可以吸引走奧爾登堡伯國的大靠山丹麥的全部注意力,讓馬林可以從容地收回耶弗爾地區的控制權,還可以讓馬林從瑞典獲得礦產。

說到瑞典的礦產,就不得不提到瑞典著名的特大型銅礦——法一倫銅礦了。後世的人只知道瑞典優質的高品位鐵礦,卻不知道,早在中世紀,瑞典的法一倫銅礦,早就聞名歐洲了。

在銅礦最火爆的17世紀,瑞典法一倫銅礦年均產銅3500噸,兩倍於同期歐洲所有其他國家銅產量的總和。而且,這個銅礦開採了幾百年。

更重要的是,在亞洲的日本銅由荷蘭人販賣到歐洲前,歐洲銅價非常昂貴。在法一倫銅礦大開發之前,歐洲銅價極貴,白銀和銅的價格比大約在1比15到1比20之間。而17世紀法一倫銅礦大規模開發後,甚至因爲產量過大,導致歐洲銅價大副下跌。

而在當時的歐洲,銅是極爲重要的資源,除了用來鑄造貨幣和其他器皿,還被大規模用於鑄造青銅火炮。尤其是陸軍用的火炮,更是主要由青銅鑄造。因爲,在19世紀中期以前,猶豫鋼鐵技術落後,鋼鐵鑄造的火炮太過笨重,不利於陸上行軍攜帶。所以,19世紀中期以前,直到南北戰爭時期,歐美地區的步兵炮多半都是銅製的。

但在法一倫銅礦大規模開發前,因爲銅價太貴,15斤銅就能換一斤白銀,導致一般的小國家,都裝備不起火炮。只有法國這樣的土豪國家,纔有資本一場戰役出動上百門火炮。此外,也就只有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以及一些有錢大貴族(比如丹麥國王、薩克森公爵等土豪),纔有財力組建上規模的炮兵部隊。一般小國家,都裝備不起銅炮,或者,只是裝備一兩門或者幾門意思一下。

正是因爲銅價高,使得開採銅礦非常賺錢。17世紀瑞典史上最有爲的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時,正是靠着法一倫銅礦的巨大利潤,養活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隨着古斯塔夫二世南征北戰,爲瑞典打下了赫赫威名。可以說,沒有法一倫銅礦,瑞典就不會崛起。因爲,古斯塔夫線陣裡,火槍手能夠不要錢地放排槍,就是因爲瑞典認有法一倫銅礦提供利潤和經費,供瑞典的火槍手和炮手們揮霍。

要知道,古斯塔夫線陣裡,有三分之二的火槍手,也有大量的三磅炮。一旦打起來,火藥消耗非常驚人。而火藥價格又那麼貴,所以,古斯塔夫二世的軍隊,花銷是很大的。但是,憑藉法一倫銅礦的巨大收益,古二爺有足夠的底氣,養活兩萬精銳,縱橫德意志。

……

馬林要支持老斯滕.斯圖雷,但不可能自己掏腰包支持他和丹麥死磕到底,這是虧本的事情。畢竟,獨立戰爭不是一兩場戰鬥可以解決的,可能會打很多年。因爲,丹麥人不虧甘心失去瑞典,肯定會多次派軍隊來爭奪。所以,獨立戰爭的消耗,比國與國之間的衝突要大。畢竟,國與國的衝突,可能打一兩場後就停歇了,而獨立戰爭雙方,卻是要你死我活……

所以,馬林打算派人,幫助老斯滕.斯圖雷開發法一倫銅礦,讓瑞典認有足夠的經費支撐和丹麥人的戰爭。畢竟,這年頭,銅價太高了,弄出15噸銅,就可以換一噸白銀了,差不多價值2.3萬金幣。

而且,支持老斯滕.斯圖雷開發法一倫銅礦,馬林也不是沒好處。他完全可以事先簽下合同,要求包銷**銅礦的銅。甚至,因爲投入開發資金,馬林還可以在銅礦山裡佔股份,獲取暴利。

實際上,法一倫銅礦早在13世紀就開始有采銅業了。但是,瑞典處於北歐,屬於歐洲不發達地區,至少現在是。所以,法一倫銅礦缺乏專業的工匠,在把銅礦石冶煉成銅的環節非常落後,幾乎是露天作業的原始方式,而且規模很小。

馬林要做的,就是從德意志地區的奧地利或波西米亞等銅礦開採、冶煉很有經驗的地區,招募一批厲害的工匠,去指導當地的瑞典人,指揮他們合理開此案銅礦,並用先進的冶煉手段,冶煉銅礦石,以得到更多的銅。另外,一些探礦的工匠,也可以在法一倫銅礦地區探索出更多的銅礦脈,能夠根據礦脈走向,開鑿礦洞。不像現在,瑞典人只是露天開採一些露出地表的銅礦石,非常原始落後,產量也不高。

雖然說,馬林派船隊去印度也能買到便宜的銅。但眼下,正好瑞典人需要足夠的經費,幫他們開發**銅礦,既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經費和丹麥人對抗,也能讓自己活得利潤,並就近得到大量的銅。

要知道,去印度買銅,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一來一回,差不多要兩年時間。儘管便宜,但很不方便。

馬林更傾向於去印度的船多買硝石,因爲,硝石歐洲非常短缺。而銅,有了法一倫銅礦的開發,是可以買到足夠的便宜的銅的。畢竟,馬林是打算充當法一倫銅礦的股東的。股東在自家銅礦買銅,會用市場價買嗎?自然是用成本價買啊……

這樣一來,馬林以後去印度的船,就可以多裝載硝石,免得浪費在裝載銅快上了。畢竟,那可是兩年一個來回的貿易,太不效率了。

而且,馬林支持老斯滕.斯圖雷,也不只是爲了法一倫銅礦。在瑞典北部北極圈以北的基律納,那裡可是有含鐵量超過70%的頂級高品位鐵礦,儲量高達幾十億噸。

只要馬林支持老斯滕.斯圖雷讓瑞典獲得獨立,那麼,馬林完全可以憑藉雙方的友好關係,派出工匠,去瑞典北方勘探鐵礦。

馬林記得,後世瑞典的北方鐵礦,就在基律納附近,而且是露天鐵礦。不過,這個時代,基律納這個城市可能還沒出現。但是,馬林記得,基律納是在北極圈以北145公里。

只要記得這個數據,馬林就可以在瑞典北部,使用六分儀,測量緯度,然後在北極圈以北145公里的緯度上,東西向勘察。

反正,基律納鐵礦是露天的,只要盯着那些山地尋找,很容易找到的。只要找到了基律納鐵礦,馬林就可以在此組織開挖優質鐵礦石,然後運往東弗里斯蘭,冶煉成鋼鐵,並用於鑄造火炮。

至於當地的氣候,卻不是什麼問題。因爲,基律納雖然處於北極圈以北,卻不是很冷。因爲,基律納離大西洋並沒有多遠,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這裡的氣候,比同緯度的西伯利亞可溫暖太多了。甚至,因爲北大西洋暖流,比基律納緯度更高的摩爾曼斯克,還是個不凍港呢。大概,只有冬季,這裡纔會比較冷一點,其他季節,鐵礦運營是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的。而若是發展了礦洞開採,即使是冬季,也可以從溫度比較恆定的礦洞裡,持續開採鐵礦石。

爲了獲得基律納的優質鐵礦,馬林甚至考慮,是不是直接派兵參戰,把丹麥給打殘了,然後尋求把挪威北部地區給割讓過來,再想辦法從瑞典人那裡得到基律納地區。這樣,基律納鐵礦就可以通過挪威北部地區直接到大西洋上,很方便就能運回東弗里斯蘭了(事實上,後世基律納鐵礦也是通過挪威的納爾維克港出口的)。而不拿下挪威北部,鐵礦石就需要走波羅的海,在離開波羅的海時,就會受到丹麥人鉗制。而現在,不管是瑞典人還是丹麥人,都不重視北部地區。因爲,北部地區儘管不算太冷,但也溫度不高,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只有拉普人(一種極地民族,但不是愛斯基摩人)在那裡放養馴鹿……

不過,要是真參加了對丹麥的戰爭,如果不滅了丹麥,以後馬林的商船進出丹麥海峽去波羅的海地區貿易,肯定就會受到丹麥人爲難了,甚至會被阻止。所以,爲了這事,馬林也非常頭疼,不知道如何選擇。

當然,是否參戰的問題可以先放放,開發法一倫銅礦卻沒啥大問題。而且,馬林可以不用直接出面,直接以化名的商人的名義開發法一倫銅礦就可以了。這樣,也方便保密,免得被丹麥人記恨上。

爲此,馬林下令派人去南方的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等地,尋找高水平的勘探、冶煉銅礦石的工匠,以商會的名義僱傭過來,然後派往瑞典法一倫地區……

第四十一章 謀求單獨行動第192章 歸還部分戰俘第159章 打通商路第194章 忽悠小年輕第122章 檸檬樹葉第293章 “改良”黑麪包第115章 買島和瓦登男爵第259章 造船廠的新船第224章 曲轅犁和耕牛問題第151章 我的叔叔于勒(上)第十八章 原來是個煤礦第348章 募兵第326章 減震馬車第167章 派出間諜第175章 蘇黎世的擴張第250章 擴軍五千第九十章 麗芙.哈姆勒第188章 借人第177章 選擇煤礦第326章 減震馬車第183章 蒙巴薩分道第一百章 苦戰(下)第六十三章 煤球我包了!第一一〇章 夜襲哈靈根第三十五章 代理方陣長第225章 東弗里斯蘭的漁業第二十二章 落選第301章 成全第五十五章 被樹典型了第210章 斬草除根第184章 莫日根和巴特爾第271章 提前秋收第171章 達芬奇歸順第134章 弗里斯蘭易主(下)第141章 攤牌(中)第328章 分兵支援第155章 真金白銀VS空頭許諾第255章 軍易得,將難求第十九章 煤礦經營第265章 哪來的伯爵?第八章 收了倆侍從(下)第四十一章 謀求單獨行動第218章 神眷者馬林我想借殼重生!第一〇六章 漢薩使者第四十七章 查理八世跑了第二十九章 肉麻的效忠誓詞第339章 援兵抵達第176章 順利冊封第206章 埃德薩德一世被俘第272章 薩克森公爵的把戲第177章 選擇煤礦第135章 憤怒的馬林第137章 開始謀劃東弗里斯蘭第六章 騎射是個技術活第172章 搞個轉輪打火槍?第三十七章 神聖同盟的建立第190章 查理八世駕崩第180章 春耕忙第141章 攤牌(中)第一章 倒黴催的流浪騎士第295章 又是一年春耕時第311章 利誘成功第四十八章 發大財了!第二十章 挑選侍從第198章 再度僞造文件第300章 阿達的春天第四十三章 戰役打響第208章 詐城第一〇八章 長街伏擊戰(上)第三十一章 再度應徵第207章 市民反抗的原因第252章 三磅炮第六十八章 分田第266章 約翰王子第173章 新度量衡第五十三章 隊伍散了第143章 去西班牙第223章 創建肥料加工場第202章 出兵第九十二章 被人揍了第302章 開辦學校(上)第六十八章 分田第六十二章 煤球第一百章 苦戰(下)第133章 弗里斯蘭易主(上)第238章 控槍法令第五十二章 特塞爾男爵第311章 利誘成功第150章 大家吃好喝好!第八十九章 比武招親的消息第331章 豐收依舊第208章 詐城第七十一章 修建燈塔碼頭(中秋節快樂)第196章 不要白不要第十五章 推廣洗澡第249章 蒙娜麗莎第139章 接家人來度假第159章 打通商路第一〇九章 長街伏擊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