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列寧回國

因此,德皇威廉二世急切希望同協約國陣營“最薄弱的一環”俄國議和,以便將東線部隊全部抽調去西線對付協約國。然而,通過1917年一月革命上臺的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俄國人民要求退出戰爭的呼聲,以承擔所謂“俄國向協約國盟友答應的義務”爲由,繼續嚴令缺彈少糧的俄軍向武裝到牙齒的德軍進攻,結果導致一連串災難性的失敗,數以十萬計的俄軍士兵戰死。

面對這樣一個“不死不降不走”的俄國臨時政府,德國轉而希望與堅持共產主義和歐洲革命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取得聯繫,以便促使俄國退出戰爭。魯登道夫建議德皇允許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德國皇帝和將軍們成爲共產主義者的同路人。與此同時,正在中立國瑞士流亡的列寧也發現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1917年1月22日,列寧在蘇黎世人民大廈裡向瑞士青年工人發表了著名的《革命報告》,他說:“在歐洲發生的掠奪性戰爭最終會引發大規模的人民起義!”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國當局與列寧之間的接觸成爲可能。秘密接觸早在發表《革命報告》演講前,列寧已下定決心要回國發動革命,並且確定了回國行程。一條路線是經法國繞道返回俄國,但法俄是盟友,如果法國當局發現反戰的列寧進入其境內的話,肯定不會輕易放過,輕則拘禁,重則以戰犯判刑。另一條路線就是向中歐進發,經德國前往北歐,然後從芬蘭回國。

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着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我們跟隨他乘火車於上午10時來到首都伯爾尼。下車後他直接住進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個旅館,半個小時後,他走出旅館坐上一輛開往邊境小城福索祖爾斯方向的有軌電車。下車後,他邊走邊環顧四周,隨後走進德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大樓,此時是上午12時30分。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大約4個小時後,他坐上了返回蘇黎世的火車。

事後獲悉,列寧此次福索祖爾斯之行,是與德國駐瑞士伯爾尼特使馮?羅姆貝格伯爵會談,協商了兩套護送俄國革命黨人回國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從瑞士乘坐專列前往德國,再經過德軍佔領下的波蘭或經中立國瑞典進入俄國。

鑑於俄國臨時政府向瑞士提出過引渡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黨人的要求,一旦瑞士不同意列寧等人出境的話,就採取第二套方案,由德軍總參謀部提供秘密車廂,借國際貨運專列將布爾什維克黨人運出瑞士,或者在德瑞界湖博登湖上準備好渡輪,將列寧等人接走。

魯登道夫認爲從軍事角度來看,把列寧放回俄國是一個明智之舉。……不管俄國如何不是德國的對手,只要它不退出戰爭,我們就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幫助宣揚赤色革命的俄國激進分子,其實就是幫助德國。

1917年2月上旬,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准了由德國外交部與總參謀部共同制訂的“托爾計劃”,並在計劃上批示:“以列寧爲首的40餘名布爾什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

俄國革命黨人被分爲兩組,分批取道德國返回祖國。1917年3月9日,以列寧及其家人爲首的第一批革命黨人從蘇黎世登上了德國專列,專列開出後不允許任何人上車,也不允許任何人下車。專列的窗戶被用黑色亞麻布製作的窗簾遮得嚴嚴實實,車上乘務員也儘量保持沉默。

幸運的是,瑞士政府並未進行任何阻攔,行程十分順利。專列進入德國後,一個名叫赫爾佐格·穆爾的德國軍官上車,給每位俄國乘客發放了一本據說是德國皇帝撰寫的小冊子,祝願他們“旅途順利,革命成功”,並專門提到希望他們回到俄國後能奪取政權。

3月12日清晨,列寧一行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列寧在那裡參加了俄國移民和瑞典社會民主黨舉行的聯席會議,成立了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國外政治局,間接領導俄國國內工兵蘇維埃與的臨時政府做鬥爭。

等到3月17日,列寧等人回到聖彼得堡,受到工人和士兵們空前熱烈的歡迎,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們還開來帶探照燈的裝甲車,負責列寧的警衛工作。在歡呼的人羣當中,水兵指揮官馬克西莫夫邀請列寧講幾句話,列寧登上了裝甲車,發表了著名的‘麪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演說……”

在得到德國將其從瑞士護送回國的消息後,埃德爾立刻就得到消息。對於列寧這個名字,埃德爾可謂是如雷貫耳,在前世有太多頭銜被戴在他頭上。記得在前世課本上可是把他說的世間罕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不過現在埃德爾對他最爲重視的還是;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

現在埃德爾的問題就是該擴大在俄國的走私貿易,爭取能讓俄國臨時政府儘快垮臺。因爲列寧不上臺,怎麼能夠顯示出羅馬尼亞的重要性。到時候唯一能能夠在東線給同盟國找麻煩的,就只有羅馬尼亞。爲了拉攏羅馬尼亞完成背後一擊的協約國,條件將會比現在要高的多。

不過這一切的關鍵都必須要列寧上臺才行。要是他不上臺停止同德國的戰爭,那麼英法都不會重視起羅馬尼亞的作用,至於美國軍隊的表現,協約國上下包括美國人自己都不太有把握。

想到這裡埃德爾叫來一名侍衛。“將侍衛長叫來。”

第420章 反攻(上)第655章 訪問(上)第547章 搞砸了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629章 來自英法的問候第366章 鯨吞(五)第654章 罷工第285章 準備(五)第433章 元帥第378章 巴黎和會(中)第616章 國會縱火案第216章 毒氣第205章 工會(下)第740章 溫泉關(下)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736章 奪島(上)第630章 保加利亞大發展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73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中)第258章 黃金第280章 丘吉爾的方案(下)第495章 慘淡的英法之行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779章 芬蘭軍購第293章 德瓦戰役(二)第230章 教育改革法案(下)第487章 訪問波蘭(下)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528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上)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749章 克里特戰役(五)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五十六章 送別魯登道夫(求推薦票)第653章 交火(下)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上)第454章 坦克騎兵會戰(中)第601章 米爾恰號服役第496章 美國行(一)第270章 談判泄露(下)第606章 遠東經貿合作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389章 莫諾爾決戰(上)第763章 奪取機場(下)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十章 軍隊紛爭第九十四章 三國借款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200章 海峽封閉的影響第279章 丘吉爾的方案(上)第五章 普洛耶什蒂第711章 愛琴海大飆車(上)第381章 無題第四十章 攪局者T型車第218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下)第392章 史上最大白刃戰第625章 向索菲亞進軍(四)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387章 羅匈合併?第407章 羅烏合並(上)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五十七章 新的施利芬計劃第644章 擴軍計劃第433章 元帥第498章 美國行(三)第475章 發現(下)第648章 空軍(下)第682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中)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153章 保加利亞求和第741章 逃離的希臘政府第523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中)第173章 懷孕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五章 普洛耶什蒂第104章 意土戰爭爆發第530章 大蕭條開始了第253章 俄國臨時政府的難題第161章 新型載重汽車第239章 葬禮第八十五章 訓練經費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239章 諜影重重(下)第544章 赫爾梅克衝突(三)第349章 資金的爭奪(上)第765章 激戰(下)第171章 裝甲試驗營第355章 飲馬蒂薩河(中)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210章 難民(下)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114章 巴爾幹同盟成型(求訂閱)第203章 工會(上)第九十九章 軍隊要經費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271章 情報入手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213章 坑英法(二合一5300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