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

bookmark

羅馬尼亞軍隊的調整很快,在埃德爾下達命令不久,被調整的將領就紛紛各自上任了。

作爲新任的總參謀長,費列伊特上將終於坐上自己夢寐已久的位置上了。傳承至德國的軍事體制中,總參謀部的作用費列伊特當然一清二楚。當然目前德國總參謀部已經被改名爲部隊局,而羅馬尼亞總參謀部這個基本複製者,則成爲最原汁原味的德系總參謀部。

當上總參謀長的費列伊特上將,自然是是希望能新人新氣象。所以在擔任總參謀長一個月後,費列伊特拿出了自己第一份參謀部的改進計劃。首相是加大對新武器的研發,如坦克、裝甲車、機槍、火炮、飛機等新式裝備的研發工作。

因爲在費列伊特看來未來羅馬尼亞主要威脅,就是紅色的蘇俄。而目前羅馬尼亞軍隊能形成對蘇俄的碾壓,未來蘇俄一定會改正過來。畢竟蘇俄繼承了俄國的地大物博,將來在數量一定不是蘇俄的對手,那麼必須在質量上形成壓制,所以羅馬尼亞對新武器的研製刻不容緩。

尤其是對於新出現的坦克和飛機,更是應該是研發的重中之重(目前沒羅馬尼亞還沒有獨立的空軍)。爲此他還特意找到霍夫曼商議未來坦克的研發方向。

而在與霍夫曼少將交流後,費列伊特下令對羅馬尼亞下一代坦克進行研發。其標準是18噸的總重量,車體護甲要達到40毫米,炮塔裝甲則是50毫米,配備一門47毫米坦克炮以及兩挺機槍,時速需要達到40公里,最大航程250公里,並且便於維護。尤其要求是,新坦克的故障率必須降低到每60公里維修一次。爲了給予研發部門充足時間,其研發期則是3年。

從性能上來說,與目前羅馬尼亞裝備的胡狼坦克提升不大,不過這次招標主要是是放在可靠性上,主要是目前羅馬尼亞的胡狼坦克故障率依然居高不下。別看胡狼坦克在對蘇俄作戰時威風凜凜,這不過是建立在其龐大的修理工作上的。

目前霍夫曼統帥的裝甲旅,其維修配置是每四輛坦克一個維修班,可想而知其故障率有多高。很明顯霍夫曼被這個大傢伙的故障快搞崩潰了,所以纔要求提高可靠性上。

除此之外,對於新飛機的研發,費列伊特也是做出要求。對於戰鬥機要求210公里每小時時速,航程爲450公里,並且要求新飛機要有良好的轉彎半徑利於纏鬥。而費列伊特的方案目前羅馬尼亞也只有一家飛機制造公司能接下,那就是科安達飛機制造廠。作爲目前羅馬尼亞主要飛機制造商,科安達飛機制造廠目前聚集了羅馬尼亞最好的飛機設計人才。

目前亨利·科安達和費拉伊庫不過才40歲不到,依然擁有出色的設計能力。而且在戰爭結束,他們還從英法德等國引進技術,試圖建造最好的飛機。不過聽說最近兩人將重心放在飛機的運輸上,就是不知道他們還能不能完成上將閣下的指標。

至於火炮和機槍,費列伊特也是下發了研發新式的命令。

其中在機槍上,對於目前羅馬尼亞使用的麥德森,他也不是太滿意。主要是麥德森結構複雜、造價高,尤其是它不僅零件多而且是小零件特別多,拆裝過程要藉助專用工具是相當繁複。戰場很多發生故障的麥德森機槍,只能先放棄使用等打完後再慢慢修理,這在費列伊特看來其對未來戰爭非常態不合適。在他看來,未來羅馬尼亞的新機槍必須要求可靠性利於戰場修護,然後纔是考慮射速和射程。

而重機槍方面,費列伊特則希望新式重機槍能夠在保持射速和威力上進行減重。目前羅馬尼亞使用的MG08式重機槍,全槍重62kg(含H形槍架),槍身重26.4kg,這非常不利於快速部署。而費列伊特希望新槍能將全重降低到40KG左右,方便拆卸後兩個人抱着就能跟上部隊的進攻。

至於火炮研發方面,費列伊特就只提出一個要求,更輕(重量)更遠(射程)更快(部署)。主要是目前羅馬尼亞的火炮研發能力太弱,費列伊特也不好提出太高的要求。

而除了對新式武器研發的重視之外,費列伊特對目前羅馬尼亞師級改制更爲關心。根據唯一一個改變編制的第24師戰鬥情況來看,目前這種三步兵團制編制的師級部隊,在戰鬥中表現不錯。尤其是在反應速度和部署上,比目前主流的兩旅四團制師要好了很多。

而且根據總參謀部對其戰鬥的分析,這樣一個三團制師級部隊,不僅利於部署而且還能減少人員數量,其戰鬥力基本沒什麼消減。

就光是減少部署時間和人員數量這兩條,就夠讓費列伊特下定決心將改編軍隊的事進行下去。因爲目前一個標準的兩旅四團制師人數爲17000人左右,而一個三團制的新式師則是15000人左右(主要是減少的一線步兵數量,在技術兵種反而有所提高)。

足足2000人的差距,這可是一大筆人員經費。要是依舊保持目前部隊的編制,這就相當於近13%的裁軍,其省下的經費完全可以貼補做武器研發。

目前軍隊預算的主要花費分爲幾個大類。第一類是人員的津貼和生活花費,這也是軍隊支出的最要花費,軍人的衣食住行和工資(或者叫津貼)都需要算在裡面。第二類就是訓練花費,主要是武器彈藥的消耗花費。第三類是武器的採購花費(後世三哥武器採購費用一直看不懂,養那麼多兵還能擠出如此多的錢買武器)。第四類則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武器研發費用。

其中第一類花費在軍隊中佔據大頭,以目前羅馬尼亞爲例,其人員花費佔據一直以來佔據預算總額的40%以上。而訓練花費則根據各國訓練強度的不同,花費也不同,其中羅馬尼亞則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武器採購費用,因爲之前戰爭的原因,羅馬尼亞也是保持在30%上下,目前戰爭結束後降低幅度很大。而武器研發上羅馬尼亞則不到10%,主要原因還是軍事工業研發能力不足。不過隨着德國人才的引進,相信未來可能大幅度增加。

目前羅馬尼亞進行的師級改制也可以說是在縮減人員花費,也在變相消減訓練花費(人少了訓練花銷而言就少了)。所以面對將6-7%之間軍費拿到手上重新分配的軍隊改制計劃,費列伊特怎麼可能不熱心。

不過改歸改,但是去不可能一擁而上全部改掉。因爲多出來的軍官安置將考驗着他。所以費列伊特打算花費五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將軍隊編制改過來。不過其中需要引發多少人的痛罵,打破多少人的飯碗,他也是顧不得了。不過一切都必須在可控的範圍內。

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三十七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中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782章 貝魯特(上)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542章 赫爾梅克衝突(一)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216章 毒氣第671章 張伯倫訪羅第216章 高漲的民族主義(上)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533章 羅馬尼亞新政(二)第418章 羅蘇衝突(十)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679章 青黴素第190章 被訂單埋沒的大衆第443章 大衆新產品第165章 喀山黃金的準備 (上)第630章 丘吉爾上臺第179章 來自奧匈的消息第698章 波蘭戰役(一)第667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四)第459章 佈列特斯攻防戰(上)第641章 1935年編制(上)第489章 德國訪問(下)第447章 羅波友好協定 (上)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376章 被救濟的德國第105章 軸轉式星型氣冷發動機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448章 羅波友好協定(下)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629章 意大利的消息(感謝小興盟主與句號大佬的打賞)第175章 1914年的到來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219章 德國的要求第700章 波蘭戰役(三)第539章 腰斬的造艦計劃第385章 干預匈牙利(三)第663章 保羅合併(下)第669章 德羅同盟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210章 難民(下)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435章 利沃夫(下)第342章 喀山黃金(六)第775章 海中刺客(上)第305章 德瓦保衛戰(六)第602章 截胡(上)第674章 不一樣的慕尼黑會議(下)重要單章,大家務必看看第681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上)第697章 戰爭爆發第六十九章 橡膠危機 四第436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上)第370章 敖德薩條約(上)第446章 迪特·拉姆斯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348章 無名英雄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274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下)第649章 1935年的結束第252章 一月革命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308章 目標克盧日(三)第403章 工業的缺口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226章 國民教育(上)第506章 歸國第701章 波蘭戰役(四)第752章 克里特戰役(終)第151章 特爾諾沃戰役 (完)第426章 和平降臨?第140章 羅馬尼亞宣戰第600章 戰爭總結第168章 新式裝甲車第465章 行政改制(上)第627章 無題第745章 克里特戰役(一)第十六章 演習第247章 米茲克上尉(下)第535章 羅馬尼亞新政(四)第四章 家事第514章 利比亞石油(中)第761章 空降塞浦路斯(下)第七十三章 整治國企第十六章 飛行第216章 毒氣第666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三)第328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下)第122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完第四十四章 保加利亞獨立(爲天若W有情加更)第435章 索卡爾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