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亮蠟燭。
我真的服了我自己,大清早不多睡會兒,反而又陷入對高考成績以及大學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差距的焦慮之中。
火鍋味的瓦罐是真的猛,一直到中午,肚子都是燒的。
不愧是自由之風神,連自己一座神像被偷了都不管。我們終將重逢,感覺兄妹重逢的太早了,也太短了。很多伏筆,希望日後能交代清楚。
因上午見天空陰鬱,可能不會有晚霞,因下午只是整理《置身事內》最後一章,又不搞複習,所以中午是在寢室睡了一小時,沒有去教室。
哈?天空變晴朗了,大片大片的雲像牛奶糖一樣。
在經濟學理論與現實應用之間,常常存在着鴻溝。依託市場經濟的理論來研究中國經濟,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容易發現問題,察覺到各種各樣的“扭曲”和“錯配”,但從發現問題到提出解決方案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要摸清產生問題的歷史和現實根源,還要深入瞭解各種可行方案的得失。落後國家能否趕超發達國家,關鍵在於能否找到一套適合國情的組織和動員資源的方式,持續不斷的推進經濟發展。所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站在今天的角度向前看,是未來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但回過頭往後看,市場經濟今天的發展狀況也是幾十年經濟、政府、社會協同發展和建設的結果。在經濟發展早期,市場機制缺失,政府在推動經濟起飛和培育各項市場經濟制度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政府的角色也需要繼續調整。
經濟發展的核心原則,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儘量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實現這一目標要依靠競爭,我國政府不僅直接掌控大量資源,還能通過政策間接影響資源分配,這種現象在漸進性的市場化改革中會長期存在,所以要想提高整體經濟的效率,就要將競爭機制引入政府。改革開放之後,地方政府權力擴大,“屬地管理”和“地方競爭”構成了政府間競爭的基本模式。“屬地管理”有利於地區性的政策實驗和創新,因爲畢竟是地方性實驗,成功了可以總結和推廣經驗,失敗了也可以將代價和風險限制在當地,不至於影響大局。在工業化進程中搞地方競爭,前提是大多數地區的工業基礎不能相差太遠,否則資源會迅速向佔絕對優勢的地區集聚,劣勢地區很難發展起來,因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中國的工業體系在地理分佈上比較分散,爲改革開放之初各地的工業發展和競爭奠定了基礎,爲改革後當地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將農民培訓成爲工人。地方政府競爭中的關鍵一環,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來評價地方主管,並將這種評價納入升遷考覈,各地政府不僅要在市場上競爭,還要在官場上競爭,這種“市場+官場”體質有三個特點:第一,將官員晉升的政治激勵和地區經濟表現掛鉤;第二,以市場競爭約束官員行爲;第三,當地的經濟表現能力爲地方官員和政府工作提供及時的反饋。“市場+官場”的競爭體質可以幫助理解我國經濟的整體增長,但這種體制的運行效果,各地差異很大,官員或政府間的競爭,畢竟不是市場競爭,核心差別有三:第一,缺乏真正的淘汰機制;第二,絕大多數市場競爭是“正和博弈”,可合作共贏,官員升遷是“零和博弈”,會產生地方保護主義,甚至出現“以鄰爲壑”的惡性競爭現象;第三,市場和公司之間的競爭一般是長期競爭,延續性很強,但地方官員任期有限,很可能只顧短期成效。這三大差別增加了地區間競爭所產生的代價,也可能滋生腐敗,此外,政府不是企業,不能以經濟效益爲單一目標,還要承擔多重民生和社會服務職能。
社會發展是個整體,不僅包括企業和市場的發展,也包括政府的發展,相輔相成。瓦格納法則,國家越富裕,政府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往往也越大。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不是簡單的一進一退的問題,而是政府能否爲市場運行打造出一個基本框架和空間的問題,這需要投入很多資源,一步一步建設。無論是政府服務的質量,還是政府收入的數量,都在不斷髮展和變化。市場經濟的形式和表現,要受到政府資源和能力的制約,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也需要不斷變化,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追求。在經濟發展早期,市場不完善甚至缺失,政府能力於是成了市場能力的補充或替代。對落後國家而言,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能否在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找到其他可行的動員和調配資源的方式,推動經濟增長,在增長過程中獲得更多資源和時間去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經濟發展,需要不斷動員土地、勞動、資本等資源並將其投入生產,滿足社會需要,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市場機制已經相對成熟,法治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建立,民間的各種市場主體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源,市場經濟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此時若仍將資源繼續向政府和國企集中,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投資、融資、生產都需要更加分散化的決策,市場化改革要想更進一步,“生產型政府”就需要逐步向“服務型政府”轉變。要調整經濟結構失衡,關鍵是將更多資源從政府和國企轉到居民手中,在降低政府投資支出的同時加大其民生支出。城市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要在城市中建立緩衝機制,加大教育、醫療、住房等支出,讓人在城市中安居樂業,加大民生支出,也是順應經濟發展階段的要求,擴大民生支出的瓶頸是地方政府的收入,以往依託稅收之外的“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模式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要想擴大民生支出,可能需要改革稅制,將稅入向地方傾斜。
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提高生產率,對處於技術前沿的發達國家來說,提高生產率的關鍵是不斷探索和創新,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學習已知的技術和管理模式,將更多資源儘快組織和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以提高學習效率,不過後進國家雖然有模仿和學習先進國家技術的“後發優勢”,但其“組織學習模式”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當技術和生產率提高到一定水平之後,舊有的模式若不能成功轉型爲“探索創新模式”,就可能會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後發優勢”可能變成“後發劣勢”。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必須符合本國國情,受本國特殊歷史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各國政治和社會現實,決定了可行的經濟發展政策的邊界,可行的政策不僅受既有制度的約束,也受既有利益的約束,經濟發展必須要改變舊有的生活方式,重新分配利益,所以必然伴隨着矛盾和衝突,政府的關鍵作用之一,就是調控改變速度的快慢。經濟發展是個連續的過程,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國GDP總量哪年能超過美國,而是探討我國是否具備了下一步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經濟學是對經濟現象的解讀,現象複雜多變,偶然因素非常重要,過往並非必然,未來也不然確定,但經濟學研究仍然是有意義的,它能從過往事件的來龍去脈中提取一些因素,思考這些因素的不同組合,形成對事件的多種解讀,給人啓發。無論如何,經濟學的主要作用仍是發現和提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和產生,但發現和提出好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且“提問”本身,往往已蘊含了對解決思路的探索。
《置身事內》完結。
東苑食堂這邊的打印店會自動清除文字格式,所以我專門去五教打印的筆記。
“千萬不要拿自己不認識的雪糕!”今天我算是現身說法了,我看它其貌不揚,它給我迎頭一棒,十元,整整十元啊,比我一頓午餐還要貴,真的是透心涼。
這個中文梗博物館甚是厲害。《青樓夢》《曹雪芹毒殺雍正帝》《羅密歐與茱麗葉大戰殭屍》,這是學校圖書館能看的東西嗎。
天台還是封着的,但可以翻進去。
《神女劈觀》高潮的那一段,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難怪能被國家劇院點贊。突然好後悔選妹妹,跟女性角色互動時完全沒有曖昧感。
玩到十點纔開始背書。本來只打算背會兒就走的,但看見張鑑霜、陳亭羽這麼晚還在複習,我也較上勁來了,倒要看看她們要複習到多晚,而且她們也看見我了,所以自然要再多複習會兒,以塑造個人形象。行吧,她們十二點半才睡,這時,我也將思修大致背完了。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纔是真正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