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定河北

bookmark

章武,袁尚最終帶着田豐、沮授以及審配等人離開了,這是袁紹最終留給他的人才,也時今後對付呂布的關鍵,冀州軍已經被打沒了,平原陷落,如今幽州也被馬超給打下來了,雖然還有不少城池算是袁紹之下,但無兵可用,又憑什麼守住這些城池?

“主公,華雄殺來了!”韓猛來到袁紹身邊時,看着好似一夜間蒼老了無數倍的袁紹,心中莫名的生出幾分酸澀,曾經雄踞河北,威懾天下的霸主,如今好似一行將就木的老朽一般,讓人不禁唏噓,韓猛低下頭道:“快走吧。”

“走?”袁紹看向韓猛,突然笑了:“去何處?”

是啊,到現在雖不說四面合圍,但放眼冀州,經過東光之戰後,袁紹已經拿不出什麼兵馬來了,除了青州之外,哪兒都去不了。

“末將護着主公拼死殺出去!”韓猛咬牙道。

“你殺不出去。”袁紹緩緩起身,門外已經響起了喊殺之聲,關中軍進城了。

“你護我一路,已是盡忠,如今我窮途末路,你也不必白白送死,投降吧,無人會怪你。”袁紹看了一眼韓猛,昔日河北四庭柱各個都是頂尖名將,如今卻只剩下一個有勇無謀的韓猛,可悲亦可嘆!

韓猛搖了搖頭,沒說話,只是默默地跟在袁紹身後。

章武城已經沒有多少防禦,華雄只是開了兩輪炮擊便將章武攻破。

“我這衣冠可有凌亂?”看了一眼韓猛,袁紹沒再強迫對方,只是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問韓猛道。

“未有。”韓猛搖了搖頭。

“那便好,我袁氏四世三公,便是死,也當有氣度!”袁紹給韓猛也正了正衣甲,隨後轉身出門:“走,我倒要看看那關中軍是如何精銳!”

二人出了衙署,除了袁紹親衛之外,其餘城中守軍已經開始紛紛請降,到了這個地步,將士們早已沒了戰心,城門一破,這殘存的冀州軍的軍心也被一併破了,不過袁紹想象中的混亂並沒有出現。

“快,佔據各處高地,所有冀州將士,只要放下兵器,投降便不會有事,督戰隊巡視全城,有趁機作亂者斬、違背軍紀迫害百姓者斬。”

入城後的關中軍並未如同以往的各路諸侯軍進城一般亂糟糟的瘋搶,反而頗爲有序,迅速佔據各處要地之後,最先做的卻不是找袁紹而是嚴肅軍紀,不少想趁亂闖入民宅,搶些財物的冀州軍被拖出來直接砍了。

一隊隊關中將士沒有絲毫混亂之感,看的袁紹不禁感嘆:“今日方知,你們那一仗敗的不冤!”

東光之戰,五萬冀州軍被兩萬不能使用火器的關中軍殺敗,從數量上來看,這很不可思議,畢竟這一仗,關中軍在裝備上並沒有太多優勢,爲何還會敗的如此之慘?

單看破城後關中軍的軍紀便能看出,人家都沒亂,自家的冀州軍卻開始搶奪民財,反而被人家收拾了,只此一點,高下立判。

“末將無能!”韓猛躬身道。

“與你何干?”袁紹嘆了口氣道,這事兒不能怪韓猛,更不能怪田豐,正常情況下,田豐的算計其實是沒錯的,但偏偏關中軍就算不上正常,這是軍制上的差距,表現到人能看到的地方,就是關中軍訓練有素,不害百姓,但要做到這一點,袁紹比任何人都清楚有多難!

破城後放任將士放縱一下,這也算是不成文的規定,想管都管不了,但關中軍卻是做到了,這顯然不是將領的問題,他關中裝備厲害,但將領卻未必及得上冀州將領。

正說着,但見一將率領兵馬而來,將袁紹四周通通爲主。

“我乃西涼第一猛將華雄!”華雄看向袁紹,沉聲道:“你可是袁紹?”

“西涼第一?”袁紹聞言,傲然道:“正是。”

“隨我走吧。”華雄見袁紹並無反抗之意,倒也沒有爲難。

“去何處?”袁紹問道。

“去見我家主公。”華雄皺眉,這不是很明顯嗎?

“我袁紹,乃四世三公,今日雖敗,非敗於呂布,實乃天意如此,但呂布區區莽夫想要折辱我卻是妄想!”袁紹冷哼一聲,一把拔出了寶劍。

華雄皺眉看着他,也沒有阻止的意思,只是看着他道:“你這是何意?”

就是去見見主公而已,以袁紹的身份,說不得還能混個一官半職,至於折辱?這又從何說起?我家主公有那麼閒?

“某今日雖死,卻也非是死於呂布之手!”袁紹冷哼一聲,橫劍自刎。

華雄:“……”

看着袁紹到死都是一臉得意的表情,華雄有些搞不懂這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你呢?”華雄看向韓猛。

“我要帶主公屍體去青州!”韓猛對着華雄一禮道:“還請將軍成全。”

“此事需主公定奪。”華雄皺眉想了想道,這事兒他可定不了,畢竟袁紹是一方諸侯啊,就算是屍體,也得呂布點頭才能放走。

韓猛沒說什麼,他知道自己搶不走袁紹的屍體,只能等呂布表態,當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爲袁紹收屍。

這點華雄倒是沒有阻攔,答應下來之後,讓人看着韓猛,自己則迅速派人通知呂布戰果。

袁紹一死,這河北之地雖然還有各地豪紳反對呂布入主冀州,但已經無力抗拒了,呂布在確定袁紹死訊之後,對於韓猛想帶走袁紹屍體,倒是沒有阻攔,至於一個韓猛,如今也掀不起什麼浪來。

他迅速讓朝廷那邊將積累的人才派來出任冀州、幽州各地縣令,這些其實之前已經有了安排,同時進入河北的各路人馬紛紛負責巡視各地,因爲這些官員進入河北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新稅,必須有武力鎮壓,呂布也沒急着拿下河北後就火急火燎的去拿中原,先把這邊根基立穩了,再進行下一步。

就如同呂布出征前說的,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急。

冀州各路降軍都被派去修建鐵軌,馬鈞這些時日已經在河內建成了專門冶煉鐵軌的工坊,呂布在冀州初定之後,讓徐庶暫時出任冀州刺史,自己則帶着馬鈞以及一衆工匠來到泉州,這裡便是呂布當初定下的造船之處,此處河道寬闊而且直通渤海。

一直以來,呂布都想造五行船來控制水上權利,只是關中也好,蜀地也罷,都沒有合適之地讓呂布造船,如今拿下冀州,對呂布來說,得地自然高興,但最重要的是,他能在此造船,江東也好,曹操也罷,就算想幹擾也干擾不了。

待到他將冀州消化之後,便可乘船破浪,徐州、青州、揚州、荊州都將落入他船炮射程之內,到那時,不但中原唾手可得,荊州、江東如今的一切防禦在呂布面前將失去其存在意義。

因此對呂布來說,拿下這裡的意義可能比擊敗袁紹都重。

冀州治理初期並不容易,地方豪強極度排外,糾集鄉民抗拒衙署政令,不管政策有多好,但百姓更願意聽當地豪強、士族的。

所以關中軍在佔據城池後,各路縣令執政都遇到了極大地阻礙,這裡跟關中不同,關中當年呂布能夠推行政令,蓋因關中士族先經過董卓的清洗,到了呂布手上又有過幾次清洗,這才失去了抵抗,但冀州這些年雖然先後經歷了韓馥、袁紹,但無論哪個都不敢對士族下手,所以冀州乃至中原,士族力量之龐大,比之關中可大了不少。

不過這事兒並沒能打擾到呂布,徐庶在請示過呂布後,請來刑部、民部官員,開始在各縣丈量土地,以所擁有的土地繳納賦稅,家中田產十畝之下者,可免三年賦稅,三年後也只收一成!

有冀州降軍先接受了指示,回鄉去宣傳。

莫看只是十畝,但整個冀州,不管良田還是薄田,十畝以下者,佔了絕大多數,九成家中良田都不夠十畝,只能給當地豪強當佃農。

有的爲了少交稅,直接將自己的田併入豪強手中,徐庶一道免稅之策,直接將豪強跟尋常百姓分開。

接下來就是針對豪強了,各地衙署在穩住局勢之後,便開始清查田地,往前二十年卷宗,凡事巧取豪奪的田地,一併收回,也歡迎百姓檢舉,若苦主還在,則歸還苦主,若苦主不在,由衙署重新分配。

這其中有沒有冤假錯案?肯定是有的,而且會很多,但此番針對的就是冀州豪強、世家,更是將各路軍隊派出來協助衙署收回天地,清查戶籍。

冀州豪強在接下來的數月中,光是因抗拒朝廷便被斬殺三千餘戶,更別說因罪下獄,更是多不勝數,朝廷這次展現出來的強硬讓冀州豪強膽寒,不少人偷渡黃河投往曹操,對於這種家族,朝廷會立刻封鎖其田產,收歸朝廷所有,也正是此舉,激起了更多人的不滿,短短三月間,出現了三十多次叛亂,卻都被迅速鎮壓。

朝廷敢這麼做的根本就是強悍的軍事力量,袁紹十萬大軍被華雄一萬大軍無損擊破,如今呂布在冀州投入的軍隊加上冀州降軍足有二十萬之衆,爲的就是鎮壓冀州豪強。

衙署對待豪強和百姓截然不同的態度也迅速分割豪強和百姓的關係,不再似以往那般融洽,反而相互戒備相互算計,道第三個月時,基本上百姓已經不再理會豪強甚至主動幫助朝廷收拾豪強,他們未必對,但此舉確實幫朝廷迅速將冀州梳理清楚,曹操想要趁虛而入時,面對徐榮和高順的威脅,最終也只能無奈看着呂布迅速整合冀州……

第五十三章 ‘偶遇’第三百四十七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四章 益州分裂第一百零三章 諸侯撤軍第四百零三章 末路第十一章 暗娼第八十五章 神蹟第六十四章 態度第三百六十一章 複試第三百五十二章 陳家的選擇第七十八章 朝堂之上第六十八章 路話第一百一十六章 賭命第一百零七章 重三第十九章 成事第二百九十六章 來客第四百四十四章 尋覓第二百五十九章 援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震驚第二十二章 煩心事第四百零七章 動手第二百三十章 新歡第三十七章 爭端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最後第一章 煩人的聲音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矛盾第二百二十九章 殺伐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天山(終)第一百七十二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八十三章 放人第一百四十二章 落幕第二百一十一章 戰後第八十四章 秦末第二百九十一章 綠林第一百三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四百四十章 封王第四百零六章 態度第三十四章 大戰將臨第一百零四章 還家第三十四章 決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落幕第十四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術第三章 我死了?第二百一十七章 攻守異位第五十六章 反擊第三百三十章 洛陽爭雄第二十一章 請見第十章 最後的體面第一百四十四章 未來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四十三章 大旱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問題第八十九章 利益鏈第一百零六章 黑暗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章 遊說第五十二章 天下亂局第三十章 小勝第五十八章 平息第八章 舉手之勞第三百二十章 棋逢對手第六十章 一個水囊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一章 半生誤第一百零四章 還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襲第七十一章 遠景第一百二十三章 烈焰焚城第二百零四章 初平四年的春天第三十三章 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媒第四十三章 四面楚歌第三百三十一章 僵局第三百五十章 曹劉交惡第一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最後第三百五十八章 開考第三章 我死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關中暗流第一百零一章 交手第五十四章 遭遇第三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三十一章 北軍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會變第七章 評價第二章 蔡邕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將第七章 人才第五十一章 民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世間至理第二百二十五章 稱象第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八十一章 亂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鉅艦第二百四十二章 要兵權第二百三十八章 叫我將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複試第一百七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四十章 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