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

該當如何?

江東羣臣面對孫權的問題,面面相覷。

降吧?

肯定是不願的,呂布對士人的強勢在中原已經有了很好的範例,別看曹操現在在呂布麾下活的好好地,但中原士族,那是真的慘,家財基本充公,地位或許有點兒,但想如同昔日一般是不可能了。

“主公,不如詐降?”一人看向孫權,試探着道。

“何謂詐降?”孫權反問道。

“且先假意投降,在這秣陵城中佈滿引火之物,待那呂布入城之後,放火燒城,只要呂布一死,中原必然大亂,屆時我軍自可趁勢而起!”

孫權皺了皺眉,這計策要想成功,得連整個秣陵一起燒,先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這筆孽債記誰頭上?他以後如何坐穩這江東之主的位置?這件事會否成爲以後自己被別人拿捏的把柄?

而且本身這計策感覺就很腦殘,別人都打到門口了,你上哪兒調這許多引火之物?呂布會那麼蠢中你的計策?

“主公,秣陵已不可守,不如退往吳郡。”顧雍猶豫了片刻後出列道:“北人不習我江東氣候,他若入江東,或可不攻自破!”

江東氣候和北方是有極大差異的,甚至發生瘟疫也有可能,現在依靠他們打敗呂布已經不現實,不如拖延一下,看看江東的氣候能否將呂布給拖死。

孫權皺了皺眉,顯然,除了張昭之外,哪怕到了現在,江東士族依舊不願意向呂布投降。

無人出聲,孫策也不好直接宣佈投降,皺眉思索片刻後道:“那此事便由元嘆主持,另外也派人前去與朝廷商議一番,我江東願意歸附,不知朝廷能否答應!”

這裡的歸附顯然不是歸降,只是名義上依附呂布,一羣江東文武卻不覺得此事能成,心中暗笑孫權天真,畢竟呂布都打入江東了,這個時候你跟他說這個,他會答應?

不過眼下孫權願意繼續奮戰,衆人還是滿意的,當即寬慰孫權,讓孫權不必擔心。

然而,讓所有人沒料到的卻是,就當衆人以爲孫權會積極備戰,被呂布打怕之後會跟他們一起退往吳郡、會稽的時候,在高順率領兵馬抵達秣陵的當晚,蔣欽突然帶人打開城門,迎高順入城。

當夜,無數江東文武大驚失色,連忙來到孫權這邊想要護着孫權撤走,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孫權親衛以及周泰冰冷的鋼刀。

“主公已經向太尉獻上江東戶冊,事到如今,我勸諸位也莫要頑抗了!”周泰手持鋼刀,冷眼看着這些人。

直到此時,所有人才如夢初醒,感情孫權已經降了,他們一直被矇在鼓裡,心中又怒又急,有人厲喝道:“周泰,讓主公來見我等,你是何身份,安敢阻攔!?”

周泰也沒說話,只是將刀往地上一指,冷冷的看着這些人,一副隨時準備拼命的架勢。

到得此時,一羣江東文武也無奈,感情孫權一指是要穩住他們,到得此時,他們就算想要報復孫權也來不及了,高順已經率軍入城了。

一羣江東文武只能發出一聲聲喝罵之聲中,有的帶家眷逃離秣陵,退往吳郡、會稽等地,有的則留下來想要跟孫權一起投降。

高順入城後,兵分兩路,一部分清繳城內頑抗之敵,一路則在蔣欽的幫助下,迅速佔據各處要地,江東這邊因爲孫權投降的緣故,加上有周泰、蔣欽這兩員大將的緣故,只有零星的將領發起了抵抗,卻也並不能影響大局,到第二日天明時,秣陵基本上已經爲高順所佔。

有了秣陵和牛渚,加上江東水師被破,江北的軍隊源源不斷的被送到江東,在高順、華雄和徐榮的主持下,迅速推進,攻佔江東各地。

江東地域雖廣,但城池基本上是沿江而建,有孫權爲首的投降勢力帶路,再加上關中軍軍紀嚴明,於民秋毫無犯,不說江東百姓夾道相迎吧,至少沒出現太大的阻力,百姓不會隨意招惹關中軍。

待呂布帶着曹操等人渡江正式接受孫權投降時,丹陽、吳郡已經盡數落入呂布掌控。

接見孫權,自然又是一番安慰,並請孫權發書去往豫章郡讓守在那邊的江東將士儘快投降。

其實哪怕沒這封信,豫章也已經有些扛不住了。

江面上,黃忠爲了立功,帶領荊州水軍瘋狂進攻柴桑的水寨,賀齊和綠名面對此老也有些發怵,雙方可說是未分勝負。

然而真正麻煩的是從桂陽那邊殺來的張遼大軍,一路上攻城略地,呂蒙連續三次想要聚集兵力阻敵,卻先後被張遼、魏延、龐德三人擊破,水軍尚未有結果,但張遼的大軍已經快要殺柴桑城下了。

此時孫權的降書送來,呂蒙有些接受不了。

“都督死了!?”呂蒙有些無法接受這件事,周瑜在呂蒙心中是無敵般的存在,如今就這麼死在亂軍之中,這不是周瑜該有的結局!

“子明,準備出降吧!”賀齊皺眉看了呂蒙一眼,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了,就算沒有這封孫權的書信,他們也撐不了多久,能做的已經做了,既然大勢難違,又何必頑抗?

“憑什麼!?”呂蒙怒道:“我等這些年辛苦練兵,如今主公一句話,便要我等投降?既如此,爲何要練兵,爲何要打仗?爲何要讓都督死了才降?”

“既是征戰,傷亡在所難免,你我皆是將軍,當知此理!”賀齊皺眉看着情緒似乎有些激動的呂蒙。

“我們還沒輸!”呂蒙冷哼一聲,他準備再戰一次,不顧賀齊勸阻,當夜便帶着精銳人馬出營想要偷襲張遼大營。

張遼這邊雖然沒想到呂蒙會這個時候前來偷襲,但反應過來之後立刻做出了反擊,突入軍中的江東將士被很快壓制過來。

張遼和魏延、龐德二將匯合後,魏延皺眉問道:“那孫權不是送來了降書?怎的還打?”

張遼搖了搖頭,他也想知道,前方呂蒙還在率部突進,黑夜中,這邊將士也不敢用連弩擔心傷到自己人,還真讓呂蒙有所斬獲,不過也到此爲止了!

“太囂張了!”魏延冷哼一聲,招來自己的坐騎,對着張遼一禮道:“將軍,末將去將此人斬殺!”

“小心些。”張遼點點頭,應下來。

下一刻,魏延策馬而出,直奔那呂蒙,人還未到,聲音已至:“江東鼠輩,既已投降,何敢夜襲我軍營寨!?”

呂蒙見有人殺來,冷哼一聲道:“本將軍可未曾投降!”

說完,揮舞長槍迎向魏延,被魏延一刀斬了腦袋,衝進營來的江東將士見主將戰死,紛紛潰退或是直接投降。

張遼讓人前去柴桑責問賀齊,賀齊也只能苦笑着將事情解釋一遍,雖然出了呂蒙的插曲,但柴桑守軍還是選擇了投降,張遼開始安排人馬進展豫章全郡。

江東士人自然是不願呂布入江東的,奈何面對呂布的艦船火神砲,哪怕藉助地利也難抵抗,一般到這時,基本已經可以降了,但江東士族的頑抗讓呂布有些吃驚,在打不過,且主公投降的情況下,江東士族自發組織起一次次反擊,甚至勾連山越,與呂布這邊大軍足足糾纏了五月之久。

而更糟糕的是,出現了瘟疫、瘧疾等病症,這也是江東士族之所以支撐的原因,北方人來南方,天氣一熱,很容易生瘧疾等病。

秣陵城中,接到前線戰報的呂布微微皺眉,隨行官員也一個個面色凝重,爲山九仞卻功虧一簣,眼下天下即將一統之際,竟然被這些沒有主導的江東士人給硬生生拖出了轉機,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呂布,看他要如何解決此事。

“傳我軍令,各部軍隊就地駐紮,另外沒有沾染瘟疫瘧疾的與已經沾染的分開,各地百姓不得隨意走動,一面瘟疫傳播開來,另外招納各地名醫來江東!”呂布倒是沒有太着急,有條不紊的下着一道道命令。

關中這些年接引流民也不是沒有遇到過瘟疫,已經有一套應對瘟疫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這次瘟疫,若能治好了,對呂布收服江東民心也有極大地好處,理論上來說,如今江東四郡已經都在呂布治下了,只是這些士族不服,聚衆造反,多數地方的百姓更願意相信當地士人而非朝廷軍隊。

這次瘟疫固然是劫難,但如何不是機會,正可藉此進行輿論控制,將輿論從士族手中搶過來,只要民心能夠歸附,那江東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所有人都沒想到江東出了這麼一招,呂布竟然是想要從根子上把問題解決了,華佗、張機都被招來,同來的還有很多荊州、淮南的名醫,在呂布的帶領下,開始研究如何治療瘟疫。

江東的戰爭似乎一下子從刀槍劍戟的交鋒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呂布帶着一些江東醫匠一起研究瘟疫病理,跟衆人交流診治之法,江東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

第二百八十五章 封賞第一百六十二章 賭運之戰第三十六章 攪局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四十五章 結束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一章 錯位時空第二十七章 顏面問題第四百二十六章 連戰連敗第四十二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章 小將第四百一十三章 青州之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目的第五十一章 相邀第二十八章 衝突第九十三章 長安暗流第一百三十四章 卜算作戰第四百二十章 泉州港第二百七十七章 敗退第三百二十章 棋逢對手第四十四章 反客爲主第五十九章 別離前夕第三百七十七章 結束第十一章 惡人先告狀第三百八十二章 準備第四十章 平淡第三百二十九章 鯨吞中原第一百零八章 田氏之危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將第七十五章 疲敵第九十五章 崩潰第一百六十五章 落單第七十章 破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愕然第二十二章 煩心事第九章 晚宴第三百五十二章 陳家的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奪城第十二章 瓶頸第一百零八章 麻木的人心第五十七章 斬將結局亦是開始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難平第一百三十六章 剛愎自用第六十九章 衆生相第六十一章 這事兒過不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治水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堂第一百一十七章 絕糧第三百零五章 殺器第七十一章 遠景第五十七章 斬將第三百二十八章 鉅艦第三百九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九章 權力的縫隙第二十五章 夜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使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暗連第二百六十章 因由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仗第一百四十八章 定天山(上)第八十二章 徐榮相邀第七十一章 互算第一百一十六章 賭命第三百一十九章 會盟第六十八章 年少氣盛第三百零七章 超越巔峰的力量第六十四章 虎牢關勾心鬥角,呂奉先兵臨城下第二百章 和平接手第十二章 自救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四十九章 賈詡第二百七十章 呂家人第一百四十章 爆發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二章 衝突第四十章 背後的刀第四百二十七章 隔江第二百零三章第二百章 循環第四百三十九章 根本第一百六十三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一十三章 青州之戰第一百零九章 韓彭之爭第十九章 斬將第七十六章 機會第五十三章 清談第一百一十二章 屠城第九十一章 伏擊第四十章 威揚天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疑惑第三百二十章 棋逢對手第三十七章 整軍備戰第四十八章 招攬第六十八章 年少氣盛第八十八章 父子第五章 苦難第三百三十七章 脫繮第一百零三章 諸侯撤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豪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