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節 機械廠

bookmark

憑心而論,姚浙生是不願意就這麼放過洪序那幫化學狗的。然而就像鄒國慶說的,已經都這樣了,難道還能把那些化工管道拆掉不成?

所以姚浙生有點鬱悶。他是學機械的,對於化工設備不是很精通,這次讓混蛋們鑽了空子。最終當他想明白這事只能君子報仇後,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認栽了。

把小賬本在心裡記清楚後,姚浙生打疊起精神,開始跟着老鄒在機械廠裡巡查起來。

......

通用機械廠是窯區基地的核心部門之一。這裡聚集了穿越勢力迄今爲止所有進口和非進口的機牀,每個月都會生產出各式各樣的機械產品。

和後世的老國營廠一樣,穿越衆在窯區開設的通用機械廠,同樣是五臟俱全。

超過1000人的大廠,除了各種車間和倉庫之外,行政樓,食堂,澡堂,宿舍樓,急救室,文化課教室這些功能建築都是必不可少的。

姚浙生走在水泥鋪成的廠道上,不時就會有穿着藍色麻帆布工服,帶着藤編安全帽,推着簡易滑軌板車的工人從身邊路過。

機械廠的正規車間內容也很全。不但有一二三按照設備分級的機加工車間,還有熱處理,鍛錘這些輔助車間。

大部分“自產”的設備都在一車間,所以這裡是學徒樂園。和後世兔子的很多產品一樣,所謂“自產”,其實核心零件還是進口的。

機牀最關鍵的絲桿和步進電機,眼下穿越衆還造不出來。或者說,強行造出來的那些,質量就只能呵呵了。所幸這兩樣關鍵物品的體積都不大,要不然窯區這機械廠還真開不起來。

一車間有一部分機牀就是這種用來培訓學徒的“全自產機牀”。這幾臺樣式簡陋的機牀旁邊堆滿了各式金屬下腳料,通體上下都是全自產零件,每天都要接受學徒們的蹂躪。

學徒們歲數有大有小。在大員這種瘋狂移民的環境下,一切都處於野蠻生長狀態,所以剃着青頭皮,滿臉皺紋的中老年學徒在任何一家工廠裡都有很多。

這些人的職業五花八門。木匠,鐵匠,石匠,鎖匠,篾匠......總之,凡是從大明朝來此的手工業者,都會得到一個進工廠實習選拔的機會。

傳統的手工業者沒見過形形色色的機器設備,所以在出徒之前,沒人知道他們適合哪個崗位。這些學徒們會像實習醫生一樣,首先在多個崗位輪轉一圈。這之後再根據他們本人的興趣和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分配工作。

這就是姚浙生他們進入一車間後看到的場面了:老中青三代學徒圍着幾臺簡易車牀在練手,戴着黃漆頭盔,年齡並不大的土著“老師傅”正在教導他們。

一車間裡剩下的車牀都是普通貨。這些由工業黨們diy出來的土貨相貌醜陋,品種齊全,各種鏜,銑,刨,磨應有盡有,像兩排黑乎乎的狗熊一樣臥在那裡,不時發出各種怪叫。

這兩排機牀是穿越勢力正在蓬勃發展中的“農機擔當”。幾乎所有不需要精密配件的機械,包括各種農機和諸如制磚機在內的小型設備,眼下都是由這些車牀來負責生產。

這些機牀有一個統一的特徵:最耗材料的牀身都是由大理石來製作的。

大理石結構精密質地均勻,穩定性好,強度大、硬度高,不生鏽耐酸鹼、不磁化、不變型、耐磨性好,是優良的機牀牀身用料。

只要不是需要大力衝擊的機牀種類,事實上都可以用大理石來做牀身。而這些大理石,則全部是從中央山脈裡用人工擡出來的。

勘址,伐木,爆破,採石,運輸......南洋奴隸們在付出持續死亡的代價後,一塊塊巨型大理石纔會被幾十人一組的奴工用木槓和麻繩從深山中扛出來。

這些大理石來到窯區,經過打磨和修型後,就會被安裝上其他附件,成爲一座能生產零件的標準機牀。

機牀的操縱者都是明人土著。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工業黨人在早期開拓時帶出來的徒弟,現如今他們都成了各自工廠的骨幹力量。

......

不過話說回來,培養一個機牀操作工的難度,是要比培養一條化學狗容易的多。

機加工業對人員的素質要求其實並不高。清末的時候就已經有很多各國人士在上海灘開辦的工廠,這裡面的工人其實大部分都是文盲。

這之後兔子建國時期,大批從農村召進工廠的青工其實也是文盲和半文盲,這些人所有的技術和文化知識,都是在進廠以後才慢慢補充到位的。

穿越衆這裡也不例外,到手的新人同樣大部分是文盲,哪怕這些人原本都是靠手藝吃飯的。這裡面唯一的區別就是:機加工行業是直觀的。新人在初期的“驚訝”之後,很快就能明白刀頭切削工件的原理。

而化工則不一樣。沒有基礎理論知識來墊底的話,要讓這些人憑空想象高壓釜中的各種化學反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就是機械廠現在能蓬勃發展的原因:技工的缺口不像化工廠那麼大。

一個普通學徒在師傅教導下,通常半個月左右就可以獨自切削簡單的工件。而那些從1年多前就跟在穿越衆屁股後邊學知識的人,他們中已經有部分人能操作二車間的數控機牀,在主機中輸入一些加工程序了。

這就是行業門檻,1年時間玩化工的那些人,小學還沒畢業呢。

二車間就是數控車間。這裡擺放的都是一些進口的cnc數據車牀。這種車牀的“國產化率”相當低,除了一些鑄鐵和大理石基座外,包括導軌,主軸,絲槓,電機,電腦操作系統在內的絕大部分配件都是進口的。

而穿越國現如今使用的一些“精密儀器”都是它們生產的。譬如大部分工業齒輪,譬如每天都在隆隆作響,蠢笨如牛,揹着兩個鐵爐子當動力來源的老式木煤氣發動機。

第59節 楊二入彀第333節 招安之旅(二)第497節 人棍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416節 天津衛第560節 接收(三)第204節 殺王(一)第577節 官邸會議(一)第138節 鹽場和船廠(二)第533節 接待入住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687節 北歸(一十二)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32節 年夜驚變(一)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620節 大會(三)第156節 卡位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102章 開門迎客第168節 主次分明第339節 開港(五)第630節 夜訪第89節 土著貢達第633節 聯軍第470節 京觀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641節 交待第84章 電信第129節 城市化第525節 吳掌櫃的日常(四)第690節 北歸(一十五)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598節 撫遠號條約(二)第151節 雙重禮包第725節 接力第59節 楊二入彀第426節 求醫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625節 討逆(三)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513節 錯判第579節 官邸會議(三)第595節 甲板衆生第671節 暖風吹得遊人酔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534節 課程第646節 站長第179節 淘汰賽第26節 打聲招呼第70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一)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27節 暗青子第38節 羣英薈萃第1節 守株待兔第174節 看片第267節 捕魚第363節 曹大頭第491節 李大嘴第442節 接觸第327節 會議(二)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328節 會議(三)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183節 強行貿易第494節 賀扁擔第425節 飛虎營第60節 姜十三第332節 招安之旅(一)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140節 鍊鋼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695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四)第467節 穩固三角第331節 劉香的應對第657節 救反賊(三)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213節 殺王(十)第320節 水利第635節 鄭和島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221節 人質第558節 接收(一)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240節 困獸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700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九)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54節 海軍建設第48節 緊鑼密鼓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619節 大會(二)第17節 銀元寶第423節 校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