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三讓徐州

徐州衆文武可沒有心情去管什麼蝗災,徐州刺史陶謙今年已經六十三歲了,現在的他正病重在牀等待死亡呢。別看史書上常常記載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出現,其實漢代人的平均壽命是很短的。就好像劉備說過:人過五十不算夭。從這裡就能看出,漢代的人,平均壽命即使高於五十歲,也高不到哪去,所以陶謙能活到六十三歲也算是有福之人了。

陶謙自感時日無多,就把糜竺和陳登喊來議事。糜竺已經決定來長安投奔我,所以他也就一言不發了。陳登看糜竺不說話,於是他說:“曹*退兵是因爲呂布偷襲兗州,而今年又是一個荒年,曹*缺糧纔沒有再動兵戈。等到明年開春,曹*糧食充足之時,他肯定會再來攻打徐州的。府君先前兩次想讓位給劉備,那時候府君的身體還算健康,所以劉備不肯接受。現在您已經病重,這個時候府君您再讓位給劉備,爲了徐州的百姓,劉備肯定不會再推辭了!”

陶謙聽了陳登的分析十分開心,於是就派人去小沛把劉備叫來了。劉備聽說陶謙叫他商議軍務,就帶着魏延和沙摩柯來到了徐州刺史府。下人通報陶謙說劉備到了,陶謙就直接把劉備請進了臥室。

寒暄完畢,陶謙說:“玄德,我今天叫你來沒有別的事,只是我現在已經病危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去了!若是你還自認爲是漢室宗親,我希望你能以大漢江山爲重接受徐州牧之職。這樣的話,我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劉備一聽陶謙又提出這茬,十分開心,可是他要是心急火燎的就接了,陶謙必然不喜。於是劉備說:“陶使君有兩個兒子,爲什麼不讓他們繼承使君的位置呢?”

“唉!”陶謙長嘆了一口氣說:“俗話說:知子莫如父,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做陶商,一個叫做陶應,可惜他們都不成才啊!若是讓他們做紈絝子弟,我相信他們肯定做的很好。管理州郡?他們還沒那個本事!我死了以後,還請玄德對他們多多照顧、教導,我在此謝過玄德了!”

劉備爲難的說:“我只是一個人,怎麼能擔當如此大任呢?”劉備說這話的意思是:你想把徐州讓給我,這只是你一個人的意思,其他人還不知道同意不同意呢。其實在漢末,城池往往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就好像徐州城是曹豹的天下,廣陵城可以說是陳登家的,而鄴城若是沒有甄家的同意,袁紹估計都不敢進。

爲什麼這麼說,是因爲守城的兵丁,往往都是這些世家大族的家奴。就好像糜竺投效劉備,張口就給劉備一萬家奴,一萬家奴就是一萬兵!鄴城守軍中有五萬人都是甄家的家奴,若是甄家和袁紹不對付,袁紹晚上還能睡的安穩麼?再說曹豹,他不光是有家奴在守徐州,他本身也是徐州守將,這也是歷史上曹豹被張飛欺負後,很容易就把呂布放進徐州城的原因。

陶謙可沒聽出來劉備的意思,還以爲劉備說自己麾下的人不夠用呢,於是陶謙說:“我爲你舉薦一人,可以爲你效勞。他叫做孫乾字公佑,北海人,可以做從事一職!”然後陶謙對陳登和糜竺說:“玄德乃是當世英雄,你們要好好輔佐他。”

陶謙說完這些話後,就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但是劉備還沒有答應他接受徐州牧一職。於是陶謙就目不轉睛的看着劉備,期望劉備能答應他。但是他發現劉備好像還要推辭,心裡一着急,頓時就說不出來話了。陶謙急病交加,指着心口就死了。

陶謙一死,整個徐州都陷入了悲痛之中。還別說,別看陶謙這人的能力不怎麼滴,可是他在徐州的民望還是很不錯的。聽說陶謙死了,全徐州的百姓和部隊都自發的爲他舉哀。若是說全部隊舉哀有可能作假,可百姓自發舉哀可是不能作假的。

陶謙死後,他麾下的屬官就把徐州刺史印信拿出來,想交給劉備。可是劉備依然不肯接受,任由徐州文武官員怎麼勸說都不行。就連沙摩柯和魏延也一起勸說,都沒有用。第二天,很多徐州百姓來到了刺史府,痛哭流涕的請求劉備接受徐州牧一職。不過,這要說是沒人組織,打死我也不信!

劉備就這樣在徐州百官期待之中,徐州百姓殷切期望之中,徐州的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中,勉爲其難的接受了徐州牧一職。劉備既然接受了徐州牧之職,自然要培養自己的班底了,於是他請孫乾和糜竺爲從事,陳登爲幕官,又把小沛的所有軍馬調入徐州城,就這樣徐州就完全被劉備給掌控了。

劉備一面安民,一面安排陶謙的喪葬之禮。他和全軍上下一起披麻戴孝,大設祭祀完陶謙後,就把陶謙葬在了黃河邊上。然後劉備又把陶謙死前留下來的那份將徐州牧一職讓給自己的表章送到了長安朝廷,其實也就是送到了我的手上。

李傕、郭汜收到了劉備的表章後,立刻送到了過來,並向我詢問如何處理這件事。我笑着讓他們同意了劉備的這份表章,畢竟歷史上的劉備也是做過徐州牧的,而且這樣也能讓曹*鬱悶一下,若是曹*忍不住出兵打劉備了,也能緩解一下呂布他們那邊的壓力。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當曹*知道陶謙死了,劉備卻當上了徐州牧的時候,頓時大怒着對麾下衆人說:“我的大仇還沒有報,他劉備卻不費一兵一卒,就佔據了徐州,我一定要殺掉劉備,再將陶謙剖棺戮屍,以解我心中的之恨!”說着曹*就要起兵,再次前去攻伐徐州。曹*麾下衆將都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是荀彧卻站出來說了一番話,打消了曹*再次攻伐徐州的念頭。

第119章 徵兵第3章 小村重生第336章 錦帆第339章 又一個第874章 孫尚香?虞姬!第525章 救呂布(五)第610章 終見第631章 吃味第311章 白虎衝陣第223章 劉備出戰第255章 馬韓兵敗第395章 逐使第105章 欲往幷州第609章 狡黠第550章 較技第524章 救呂布(四)第402章 登基大典(上)第154章 太平清領道第448章 大漢元年(二)第362章 廖化第662章 流言第490章 孫策遇刺第401章 登基前奏第604章 缺糧第307章 公孫瓚之死第173章 通風報信第694章 封公第303章 張氏第498章 烏利第121章 陛下詔書第262章 出兵第501章 出戰第40章 論理第583章 接見第128章 趙雲殺將第27章 雙雄伏虎(下)第800章 請罪第840章 羣起(上)第153章 張角之女第199章 夜宿呂家第365章 青州遊第307章 公孫瓚之死第148章 劉辨第675章 立嗣第471章 神棍第545章 造反第347章 宛城之戰第390章 數語退曹第218章 虎牢關第618章 一顧茅廬第391章 忽悠曹操第206章 缺糧第331章 合謀第2章 師傅的囑託第376章 陸氏第554章 外族兵退第713章 董和第474章 火藥第280章 楊彪之謀第580章 混種第716章 火攻第38章 趙雲第721章 毒計第439章 安裝第148章 劉辨第562章 水鏡家偶遇第485章 險固第376章 陸氏第672章 溺死第313章 可憐的顏良第864章 混戰第353章 陸康第399章 程昱之謀第127章 約戰第295章 土地第16章 雅樂 論事第473章 左慈第359章 屯田棗祗第448章 大漢元年(二)第51章 招攬第140章 議立西園第735章 感動第349章 荊州撤兵第8章 天降神兵第338章 臨產第469章 受傷第739章 服第773章 風第193章 獻帝立第808章 再戰江陵第110章 河東徐晃第747章 倭國來使第194章 劉協第787章 愚不可及第143章 趙雲戰孫堅第28章 欺負蕊兒第441章 脫第489章 西川地形第377章 陸績第450章 大漢元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