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徐母之怒

平時我除了看看徐母有什麼需要,一般是是很少去她府上的,因爲徐母家中總有太史慈的母親和媳婦陪伴,我也不需要太過*心。徐母看見我到了,十分開心的問道:“霸先,你今日怎麼有空前來看我?”

“伯母,元直來信了!他說他學有所成,希望接你去他那呢!”說真的,徐母和我相處了七八年,這位老人家的明理讓我十分敬佩。

徐母笑道:“既然我兒學有所成,自然該來洛陽看看,爲何他不來見我?若是他看見司隸的富庶,定然會留下來助霸先一臂之力,難不成霸先已經給他安排了職務,而且還安排的很遠,不然他何必要接我過去,直接搬來同住就是!難道他是想建功立業後,再向霸先索要府邸?”徐母以爲徐庶已經來到我的麾下,寫一封信來,只是想給她一個驚喜呢!徐庶有出息了,他的母親自然會很高興,恨不得讓天下人都知道,所以她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

我看着興奮的徐母苦笑道:“伯母,元直看不上咱這個商家子,他準備投效大漢皇叔劉備劉玄德!我呂霸先沒有和元直兄共事的福氣,還是請伯母收拾一下行裝,我派人送您去元直兄那裡吧!”說完我將徐庶寫給我的書信遞給了徐母!

徐母一聽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她接過徐庶寫給我的信,仔細的讀了起來。讀完信,徐母對我冷冷的問道:“敢問霸先,那劉備是何許人也!”

“劉備起於涿郡,乃是我三弟翼德的同鄉。原本以織蓆販履爲生,後來我與三弟結拜,他曾經招攬過我們。要知道,我是蔡邕的女婿,又是丁原義子,和劉備一起投靠盧植,盧植敢收留我們麼?所以我拒絕了劉備,他一怒之下就出門遊歷了,留下高齡老母在家,就因爲這樣,我對他十分不喜!若是說起他的爲人,倒是頗爲忠義,在荊州也頗得民心,算的上是一位英雄!許昌的皇帝劉協曾經覈對過劉氏宗譜,稱他爲皇叔!元直投奔了他,也算是投奔了一位明主!唯一的缺憾就是劉備現在依舊龜縮在新野小城!”我可不是曹*,哪怕我不喜歡劉備,我也能給他一個合理的評價。而且徐母怎麼會不知道劉備是何許人,我相信,這只是徐母對我的試探。我若是一味貶低劉備,她可就真要看不起我了。

徐母看了我半晌突然笑道:“我早就知道霸先不喜歡劉備,本以爲你會貶低他。可是我沒想到,你竟然能合理的評價劉備,這說明我沒看錯人!霸先,無論元直投奔誰,我都不會走的,我只留在洛陽,不知道霸先可願意收留我!”

“我當然願意留下伯母,可是元直那裡怎麼回覆?我可不想讓元直認爲我以伯母爲人質,強迫他投奔我!”其實只要徐母決定投奔我,哪怕徐庶再有意見也沒用!歷史上,徐母不願意讓兒子追隨曹*,而且徐母又因爲徐庶聽信了一封僞造的書信自殺了,徐庶入曹營後纔會一言不發的。

“我會寫書信招他前來,若是他不肯來,我就當沒有他這個兒子!不知道霸先願不願意收留一個失去兒子的孤寡老人!”徐母這麼深明大義,她又在我麾下呆了那麼久,怎麼會看不出我的實力是天下諸侯中最爲雄厚的!與其讓自己的兒子投奔一個不知根底的人,還不如讓他來投奔我呢!

“伯母,您這麼支持我,我甚爲感激,可是元直畢竟是您的兒子。我願意留下您,可是我也不想讓元直誤會,所以我支持伯母的選擇,若是伯母選擇離開洛陽,我會送您去荊州,若是伯母想要留在洛陽,那就請您修書一封,我不想讓元直誤會!”我記得徐庶是最孝順的兒子,若是徐母肯招他前來,他自然會來。不過,我只想讓徐母寫封信去解釋一下,並不是我不送徐母去荊州,而是她自己不肯走!

“不用霸先說我也知道!”徐母讓僕人拿來文房四寶,沾好墨在紙上寫道:“元直我兒,爲娘在洛陽呂霸先處生活數年,眼見司並涼三州一日勝似一日,本以爲我兒學成歸來,定能爲霸先排憂解難,不想我兒卻越學越回頭,竟成爲忘恩負義之徒!若是數年前沒有霸先,我兒早已死於他人之手!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霸先乃天下明主,與爾又有活命之恩,還爲你贍養老母數年,以你母爲彼之母!大恩若斯,你卻棄他如敝屐,我愧對霸先,若你不來洛陽,此信乃你我母子訣別之言,今生永不相見!母:徐氏!”徐母寫完信直接叫來一個僕人說:“速速發往荊州!”

我一把搶過徐母寫的書信說:“伯母不可!豈能爲我一個外人而使你們母子反目!若是這樣,我寧願元直誤會!”

“霸先豈能算外人!”徐母笑道:“霸先放心,此信一去,元直必至,我想元直也不會如此無情。他應該是爲時事所迫,甚至還想試一試你!”俗話說:知子莫若父,這裡要改一下,知子莫若母。徐母對徐庶的品性十分了解,若無特殊情況,就算徐庶不想投效我,也會回來看看老孃的!

我看着徐母問道:“果如伯母所言?”

“那可是我的兒子,我豈能不知?”徐母看我對徐庶十分重視,心中也很開心。我看徐母如此自信,就讓人把信給徐庶送去了。

徐庶在荊州等消息,這時候有人將徐母的信送給了他。徐庶看完信後大驚,他的母親竟然爲了他沒有去洛陽要與他斷絕母子關係!在古代不孝可是重罪,徐庶本來就是殺人犯,這已經影響了他的仕途,現在再搞一條不孝的罪名背在身上,別說仁義如劉備不會用他,就算唯纔是舉的曹*,恐怕也不會重用他了!天下雖大,但卻沒有不孝之人的容身之處

第197章 踐行第245章 董卓之死第305章 公孫瓚第680章 譚尚相爭第240章 兵圍王允府第508章 兵發曲陽第566章 遭遇強盜第80章 漢靈帝第873章 孫權之死一百五十五章 婚前第728章 奸詐第701章 可憐的母子第753章 惡性難馴第643章 騷擾曲陽第237章 謀算第9章 馬賊 背叛第830章 西川到手第654章 信用第143章 趙雲戰孫堅第719章 莫名其妙第181章 董丁之戰第111章 關家事了第436章 造爐第709章 引誘第274章 子義歸來第330章 謀曹第94章 曹操(上)第17章 高順第262章 出兵第323章 袁術稱帝第593章 兄弟情第21章 傷逝第415章 屠戮孔府第841章 羣起(中)第50章 太史子義第877章 定四夷第135章 擊殺彭脫第267章 三讓徐州第352章 中小學第557章 虎牢關之黃忠第803章 荊州兵至第336章 錦帆第800章 請罪第845章 司馬懿第799章 西川歸誰?第123章 魏續第527章 救呂布(完)第688章 北方之疾第734章 怒斥第828章 張魯的鬼卒第8章 天降神兵第107章 離別第26章 雙雄伏虎(上)第406章 改制(一)第722章 破計第871章 劉協之死第486章 張鬆第124章 支援皇甫第67章 濟民茶館第848章 世家大族的力量第454章 僥倖第690章 休整第309章 張寧踐行第787章 愚不可及第540章 詐死第569章 見聞第112章 殺戮河東第786章 自戀狂第447章 大漢元年(一)第734章 怒斥第585章 東窗事發第227章 牛輔兵敗第648章 敵退我追第803章 荊州兵至第6章 外公第704章 再收一徒第271章 食蝗第58章 臧戒第635章 荊南四郡(上)第735章 感動第644章 新式投石車第446章 暗殺孔明第228章 遷都長安第718章 陳到歸營第675章 立嗣第525章 救呂布(五)第214章 陷阱第258章 曹嵩遇險第197章 踐行第45章 張飛呂布第583章 接見第321章 周瑜第318章 罷兵第834章 八陣第22章 密謀第23章 草原血夜第418章 請賢第276章 子義見母第66章 鬥許褚第511章 互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