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和劉備認識很久了,一開始伊籍只是欣賞劉備的仁德,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他和劉備互爲知己。當伊籍聽司馬徽說讓諸葛亮出山幫助劉備,心中十分高興,對於司馬徽的要求,伊籍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有了伊籍的推薦,司馬徽心中的大石頭終於放下了!在司馬徽心中,伊籍雖然不如徐庶,但也好過諸葛亮直接去投奔劉備!
終於到了劉備和司馬徽約定的日子,劉備備足了厚禮來拜見司馬徽。劉備這個人出身貧寒,所以他對誰能放下架子。本來他尊敬司馬徽只是尊敬老者,在中國古代,一般只有有智慧的長者才能長壽!後來劉備聽說司馬徽就是水鏡先生,他立刻對司馬徽執師禮!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劉備仁德的名聲早已傳遍大漢,又有皇叔之名,現在他又如此禮賢下士,這種人正是司馬徽心目中的明主,而司馬徽正是影響諸葛亮的關鍵因素!
劉備對司馬徽的恭敬,讓司馬徽對他傾心,同時司馬徽也展示了他的能力,這讓劉備對司馬徽更是恭敬。兩個人都知道對方的打算,於是兩人見面後一直談天說地,討論軍事奇謀!司馬徽學識淵博到連諸葛亮都能教,劉備這個山野村夫私塾都沒好好上幾天,他聽見司馬徽談論軍事奇謀,頓時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直到天黑,劉備都沒有發覺!魏延和沙摩柯見劉備和司馬徽談的盡興,他們也不敢打擾,兩人去司馬徽家的後山,打了點野味,準備在司馬徽家過夜!其實司馬徽有意讓劉備多留一會,好讓劉備知道自己和伊籍的關係,再讓伊籍帶出諸葛亮,所以司馬徽盡全力發動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的劉備暈頭轉向,佩服不已!
等司馬徽提醒劉備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司馬徽家很偏僻,荊州本來就人少山多!漢代不像現代,走走夜路沒關係。倒不是說漢代強盜多,而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從樹林裡蹦出幾隻老虎、豺狼之類的東西!雖然劉備他們不怕,但這不是司馬徽的待客之道!經過司馬徽的再三挽留,劉備決定留在司馬徽家過夜!實際上,司馬徽本來就想留劉備過夜,好揭示自己和伊籍的關係,劉備也想留在司馬徽這過夜,好多打探一點臥龍、鳳雛的資料,只是劉備沒有司馬徽做的好,沙摩柯和魏延的動作已經把他的真實想法給暴露了,他還茫然不知!
也許像司馬徽這種名士就喜歡做多餘的事情,吃完飯,他就讓僕人帶劉備和沙摩柯、魏延下去休息了!司馬徽家可以用荒郊野外來形容,沙摩柯和魏延倒到牀上就睡着了,可是滿腹心事的劉備卻翻來覆去的難以入睡,他可不想白跑一趟!半夜不知道什麼時候,劉備突然聽見司馬徽家的大門打開了,好像有人來訪!劉備見沙摩柯和魏延睡的太熟就沒喊他們,自己一個人走到門邊上,想聽司馬徽和來人說些什麼!至於劉備爲什麼在客房還能聽見司馬徽家來客,其實這也是司馬徽的安排!加上夜裡太靜,所以劉備斷斷續續的聽見司馬徽和來人的對話。
劉備聽見來人說話的聲音感到非常耳熟,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聽過!他再仔細一聽,原來司馬徽和來人討論的是自己的事!劉備知道在司馬徽這裡居然還有人關心自己感到十分開心,,他斷斷續續的聽到來人和司馬徽討論自己的情況,又請司馬徽幫自己請出臥龍、鳳雛,劉備真的很感動!他都想推開房門,看看到底是誰如此關心自己!不過,他還是忍住了,畢竟偷聽別人說話是不禮貌的行爲!
來人和司馬徽一直說到天色將明才離開,劉備急急忙忙跑回房間,這時候沙摩柯和魏延已經醒來了!古人一般起的都很早,就在劉備回房後,司馬徽的僕人就來請劉備他們用早餐了!吃完早餐劉備本該離去,可他看着司馬徽有些猶豫,他很想知道昨天夜裡拜訪司馬徽的人是誰!司馬徽如何能看不出劉備想說什麼,可他就是不主動提出來!劉備見司馬徽裝着什麼都不知道,只好厚着臉皮向司馬徽詢問道:“敢問水鏡先生,昨夜來訪者可是臥龍、鳳雛?”劉備也不想想,他聽着來訪者的聲音很耳熟,怎麼可能是臥龍、鳳雛呢?
且不說昨夜來的是伊籍而不是諸葛亮和龐統,就算是,司馬徽也不會對劉備直說的!司馬徽笑道:“原來玄德公不是來拜訪老朽,而是想找臥龍、鳳雛!君和臥龍、鳳雛有緣,時機一到,定會有人爲你們引薦,使君毋須再向老朽詢問了!”司馬徽說完還端起了茶杯表示送客,劉備不得不帶着沙摩柯和魏延離開了!
沙摩柯見劉備無功而返,頓時一肚子怒火,他離開司馬徽家就對劉備嚷嚷道:“大哥,早知道這個老腐儒不願意幫我們,我們何必浪費這個力氣?還不如在新野專心處理軍務呢!”魏延現在越來越酷,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劉備卻看的出來,他的心思和沙摩柯是一樣的!不過,他們沒有聽見司馬徽和訪客的對話,對司馬徽有些誤會也是應該的!
劉備笑道:“二弟、三弟不必惱怒,你們有所不知,我們這次來訪已經收穫頗豐了!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劉備知道,既然那個訪客如此關心自己,而自己對他的聲音又如此熟悉,那個人必然是自己的熟人。從訪客和司馬徽的對話中,劉備聽的出來,這個人很明顯是知道臥龍、鳳雛是誰的!只要找到這個熟人,自己就能得到臥龍、鳳雛的消息了!沙摩柯和魏延不明白劉備在說什麼,所以他們看着劉備一臉不解。劉備看着不解的沙摩柯和魏延哈哈大笑,帶着他們兩人策馬飛奔回新野!
(劉備笑道:“馬上就有諸葛亮幫我搶鮮花了!”沙摩柯鬱悶的說:“搶的過呂峰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