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田間勞作

家裡田地太多,記憶之中,從我五歲的時候,開始幫助母親幹農活,姐姐也是一樣,她做的農活比我更多更重。

第一次是到田裡幫母親踩脫穀機,然後是到田裡拾稻穗、遞秧苗,再然後隨着年齡增長,割稻子、插秧、耘禾苗,最後整理農田、挑擔,農活十八般武藝全部學會。

最初幹農活,一會兒母親就會放我們去玩,這時最喜歡跟在滾田的“必鬆叔叔”後面,泥水四濺,水花翻起,帶起一片鯽魚翻騰跳躍,一邊追逐一邊抓取。

秋天水稻收割之後,會放幹水,養上一個冬天。養田好處很大,能夠渴死凍死害蟲,以及害蟲產下的蟲卵,能夠使土壤變得更加蓬鬆通透。

有些人家還會栽種紅花草,來年犁田時掩埋,可以漚製成肥,還有的會栽種油菜,既能通過油菜根系改善土壤,又能收穫菜油,母親勤勞,每年都會栽種大量的油菜。

栽種油菜,在秋收之後進行。將剛收割完秋稻的田地,挖成一條條壠,疏密有致的點出一個個小洞,放入油菜籽,再用土掩埋,經過一個冬天,恰好在春耕之前成熟。

秋收之後,農村正式進入農閒時間,忙碌了春夏秋三季的山民,這時都比較清閒,一般只做一些零散的農活,比如修整農具,清理牛圈、豬圈、雞舍,清理自家的茅廁,漚制農家肥,進山砍柴等等。

相對於水田勞作,避免了太陽底下直接受烈日暴曬,避免了長時間的彎腰受苦,也不用像收割栽種水稻一樣,要搶季節搶天氣,比較隨意比較清閒。

母親太過勤勞,秋收之後還栽種大量油菜,給我們帶來比別人家孩子更多的勞累。大人清閒,小孩子事自然少,他們都在歡快玩耍,而我們又投入栽種油菜之中。

清理家禽圈舍和茅廁,不但有利於衛生清潔,挑入田地,也是最好的農家肥。茅廁和雞舍的糞便,一般都是用來給菜地施肥。牛、豬圈中的糞便,不但遺留消化不了的粗糙纖維,還夾雜着用來給它們當鋪墊的稻草,不利於菜地使用,都是在秋收後挑到田地中,經過一個冬天的漚制分解,成爲田地的養料。

種得油菜太多,牛、豬圈清理的糞便不夠,母親就帶着我們漚制農家肥。通常的做法是找一片荒地,將草皮一片片鋤下來,等它自然涼幹之後,再堆積在一起燃燒。

草皮帶着厚厚的一層草,還帶着一層薄薄的土,草燒成草木灰,土在燃燒的作用下變得特別鬆散,與草木灰摻雜在一起,被統稱爲“火土”。

“火土”的肥力比家禽的糞便更強,用籮筐挑到油菜地,一把把的灑在點播了油菜籽的小洞中,農村將這個稱爲“掩肥”。灑了“火土”的油菜,生長的特別快特別壯,更不容易倒伏,更不容易生蟲,更加飽滿顆粒更大。

油菜地越多,需要的“火土”就越多,母親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因此我們羨慕的看着鄰里的小夥伴歡快玩耍,被父母趕着挑牛糞豬糞,扒草皮漚“火土”,又要挑到油菜地,一個坑一個坑的“掩肥”。

水牛喜歡翻滾踩踏,豬特別喜歡到處亂拱,它們的圈舍可不是一般的亂一般的髒,天氣暖和一點就光腳,寒冷一點就穿雨鞋,進入裡面如同踩進爛泥。

特別是牛圈,能深到膝蓋,連腳都拔不動。稻草攪在其中,很難清理,要用鐵鈀使勁揮下,才能挖起,裝入“高撘”挑到油菜地。一年積攢,牛圈的牛糞是那麼多,常常要挑上好幾天,才能徹底清理乾淨。

農家珍惜肥料,表面的牛糞清理之後,浸透了糞便的那一層土也會挖出,挑到農田。因此,農家的牛圈,都是深深下陷的,一年比一年深,經年之下,往往能深達一兩米。

扒草皮也不輕鬆,之所以叫荒地,是因爲實在無法開墾,否則都會作爲自留地開墾出來。一天草皮扒下來,手常常要磨出血泡,這樣的荒地夾雜碎石,如果沒注意,一鋤揮過,震得虎口生痛,甚至裂出血來。

到了來年,油菜成熟,在春耕即將到來之際,還未先嚐春耕插播之苦,就要先受收割油菜之罪。油菜不比水稻,長得跟小樹一樣,與其說割不如說砍。

收割好油菜,挑回家中,攤在“曬墊”上晾曬,油菜莢乾枯開裂,再用棒錘敲打,油菜籽就從油菜莢中全部彈出,用籮筐裝好,抽出空閒時間,送到附近的“油榨”坊榨成油,解決一年的炒菜用油問題。

油菜割完之後,留下的油菜根是不能留在田地的,無法及時腐化,會傷到人畜的腳。又要一個個拔出,扔到地外,漚制“火土”。因爲栽種油菜,母親一年四季都顯得那麼忙碌,難見有一刻清閒。

忙活完油菜,已經是春耕開始。趕着老年將田地耕犁完之後,再放滿水,蓄積上一段時間,使泥土吸足水變得鬆軟,方便插播秧苗。這時就要用到一種特別的生產工具,將犁完的變得平整,以利於秧苗均勻受到灌溉。

這種特製的生產工具,當地人稱爲“嚕嚕”,木匠以堅硬雜木製作,前後有踏板,中間是一個轉輪,轉輪也是木製,上面密密的交錯排列着一個個竹子製成的齒。

使用時,人前後兩腳站在踏板上,老年拉着上前進,高的地方多滾幾次,一般就能將田地平整。“嚕嚕”轉動,還能使泥土與水進一步混合,更有利於栽種秧苗。

“嚕嚕”是山民的叫法,爲什麼這麼叫,一直也沒想清楚,或許象聲詞,因爲“嚕嚕”在水田中轉動前進時,泥水帶起發出的正是這種聲音。

如果田地高低太過明顯,“嚕嚕”滾轉平整不了,還要用到“插”,這也是山民的叫法,過程就叫插田。“插”也是用雜木製作,底下是一排鐵條,上面製成扶手。

插田時用老牛在前面拉着,兩手提着“插”跟在後面,將高處的泥土趕到低處。使用得多了,鐵條會變成鐵刺,相當鋒利,如果沒有經驗,或者不小心,將會扎傷腳。

犁田、打“嚕嚕”、插田,都要用到牛,可見牛對農民是多麼重要。之所以稱老牛,是因爲下地之前,要先將牛教熟,沒有教熟的牛,無法控制,甚至會造成器具的損壞。

首先要先讓牛適應套索,一般先彎曲成直角的雜木樹杈,製作成牛架,當地稱作“牛杈”,架在牛角後側的脖子上,牛架兩端綁上結實粗壯的繩索,繫緊之後就可以固定在牛脖子上。

再用兩根粗和的繩索做成扣結,根據不同需要,係扣在不同工具之上。這個過程是要先讓牛適應的,盲目套上,牛會受驚,一般都會拼命掙脫,甚至拼命跳躍。

所以就要先讓牛適應,適應的方法也很簡單,一個人在前面緊緊抓住牛鼻子就行,牛鼻子上一般都用鐵棍穿透,綁上了繮繩,這根穿牛鼻子的鐵棍,山裡人稱爲“鼻劍”。

牛鼻子是牛最柔弱最吃痛的地方,只要抓住牛鼻子,再怎麼的教導,牛都會乖乖接受。一般牽引個幾天,牛就會適應了,然後再通過繮繩讓它學會感應方向,就成了可以下田耕地的老牛了。

放水浸泡田地的這段時間,正是春季,魚兒洄游產籽,山裡的水田,放水之後,通過溝渠與小溪小河相連,洄游的小魚也會進入。

被“嚕嚕”攪動,魚兒翻起,有些甚至會被攪暈,記憶中攪暈的小魚非常多,或許是因爲“必鬆叔叔”打田太快的緣故吧,好像只有跟在他後邊,纔有這種情況,其他人打“嚕嚕”時,好像沒出現過,記不太清了。

有時還能撿到小烏龜,烏龜壽命很長很好養,不用喂東西吃,都能活很長時間,農村甚至有過傳說,有人曾用烏龜塹牀腳,好多年後,搬開牀,烏龜又一爬一爬地走了。

幾乎每個小夥伴們都養小烏龜的經歷,小烏龜被抓後,要麼在尾部的硬殼上鑽個孔,用繩子穿住養,要麼放在玻璃罐裡養起來,成爲最初的寵物,增添童年樂趣。

有時會撿到色彩斑斕的小花魚,比現在的金魚都要好看,我們會將小花魚放入玻璃罐中,與小烏龜一起養,裡面放些石子水草,放在窗臺上,烏龜四爪撲騰,小花魚游來游去,煞是好看,非常有情趣,多彩童年因此更添色彩。

家裡不但有良水田,還有一畝多深水田,二三畝旱地,良水田灌溉方便,一般栽種雙季稻,深水田和旱田一般栽種單季稻。旱地含沙土重,有時候也用來種植花生,或者種植油菜。

深水田在當地又被叫作“滂田”,意思是會深深陷在裡面。山區多泉水,山坳之中如果有泉水,就會浸染山坳成爲沼澤,沼澤底下的泥土長年被泉水浸蝕,變成爛泥,一般都很深。

也許正是大搞開墾邊區情況下,這樣的山坳才被開墾成水田的,在分田到戶之後,也被分到了各家。因爲是泉水的原因,深水田的水很冷,並不是太適合水稻生長,因此只能種植一季。

旱地很少,水源不暢的農田,纔會當作旱地,沙化較嚴重,因此含沙量大,沒有水源澆灌,常乾旱發裂。只有雨量充足的春季,才能耕種,也只能栽種一季。

父親大多時間在學校,記憶中只有犁田、插田等重力氣活,纔等到父親利用課後時間完成,其他的田間農活,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承擔。因此非常辛苦,一個人忙不過來,父母就要求我們全到田裡幫忙。

幼年時,我們主要做得是割禾、插秧、耘禾等輕體力活,母親會引入競爭機制,姊妹四人,每個人分幾行,誰先做完誰先休息。

姐姐年紀最大,也最能幹,一般她是五行,我和大妹是四行,如果距離太長,就會減成三行,小妹年紀最小,特別受照顧些,一般只分二行。

儘管分得比我們多,姐姐卻常是最先完成的,小小年紀,也不知道她動作怎麼那麼快,有時我特地放棄偷懶,想跟她比一比,結果怎麼也比不過她。

姐姐對我們管得嚴,對我們也是特別愛護的,感覺中對我的愛護尤其多一些,在她完成自己的一份任務之後,常會主動幫我們完成,當然幫得最多的還是我,隨着大妹和小妹長大,她們竟然也比我快得多。

父親的心靈手巧,母親的特別能幹,我都沒遺傳到,處處顯得笨手笨腳,田地中勞動是這樣,山上砍柴也是這樣,製作玩具抓捕魚蝦仍然是這樣。

砍柴時,往往姐姐和妹妹都砍完準備回家了,而我的一擔柴還差上很多。溪流中抓魚,翻開石頭,小妹一抓一個準,而我卻鮮有成功。她們做的風箏都可以飛上天,種下的樹苗都能成活,我卻一樣都難做到。尤其是種樹苗,同樣的種法,怎麼她們種的就可以活,我種得常常枯死,現在也想不通。

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六十三章 駐訓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九十三章 靜在山頭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四十六章 校園之觴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二十一章 瓊光照魚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七十三章 桂林空軍學院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二十二章 溪流成河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七十七章 行軍拉練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五十三章 待業一年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七十一章 情感羈絆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五章 青年塘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二十七章 黑白電視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二十五章 一段歷險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獵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十六章 外公外婆第三十八章 訪親之路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七十五章 求知若渴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學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一章:出生之地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三十章 竹筍美味第六十六章 兵味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四十五章 教師宿舍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十七章 共大分校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七十二章 前往桂林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二十六章 山裡人家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四十章 會埠中學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五十八章 內務管理第八十二章 暑假第二十章 煙槍煙壺第五章 青年塘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八十一章 寒假